1.《關雎》全文及翻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①。
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一章)參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
悠哉悠哉⑦,輾轉反側。(二章)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⑧。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⑨。(三章) ①關關,毛傳:“和聲也:”雎鳩,魚鷹:牛運震曰:“只‘關關’二字,分明寫出兩鳩來。
先聲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鳩,其鳴關關’,意味便短。”
②毛傳:“窈窕,幽閑也。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東潤曰:“據毛詩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為大夫之美稱,或以為卿、大夫、士之總稱,或以為有盛德之稱,或以為婦人稱其丈夫之詞。”
“就《詩》論《詩》,則君子二字,可以上賅天子、諸侯,下賅卿、大夫、士。”“盛德之說,則為引申之義,大夫之稱,自為妻舉其夫社會地位而言。”
逑,毛傳:“匹也。”按好逑,猶言嘉耦。
④荇,毛傳曰“接余”,其他異名尚有不少,李時珍云“俗呼荇絲菜,池人謂之莕公須,淮人謂之靨子菜,江東謂之金蓮子”,等等。龍膽科,多年生草本,并根連水底,葉浮水上。
自古供食用。陸璣曰:“其白莖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
近人陸文郁說:“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帶舊有鬻者,稱黃花兒菜,以莖及葉柄為小束,食時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頗爽口。” ⑤流,毛傳:“求也。”
用《爾雅·釋言》文。朱熹曰:“順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語助詞。服,毛傳:“思之也。”
《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謂也。” ⑦朱熹曰:“悠,長也。”
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長也。 ⑧芼,毛傳:“擇也。”
⑨鐘鼓,金奏也,是盛禮用樂。王國維曰:“金奏之樂,天子諸侯用鐘鼓;大夫士,鼓而已。”
按此詩言“鐘鼓樂之”,乃作身分語。由兩周墓葬中樂器和禮器的組合情況來看,金石之樂的使用,的確等級分明,即便所謂“禮崩樂壞”的東周時期也不例外。
中原地區虢、鄭、三晉和周的墓葬,已發掘兩千余座,出土編鐘、編磬者,止限于個別葬制規格很高的墓,約占總數百分之一。從青銅樂鐘的制作要求來看,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實不能為。
而這一切,與詩中所反映的社會風貌,恰相一致。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
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
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
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
牛運震說:“輾轉反側,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見。
《詩》寫男女之情,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平衍,不單調。
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平疊直敘無復曲折,抑且音節短促急弦緊調,何以被諸管弦乎。
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鄧翔曰:“得此一折,文勢便不平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
‘悠哉悠哉’,疊二字句以為句,‘輾轉反側’,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構。文氣到此一住,樂調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
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并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
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
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于“興”的論述統統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
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么只好敷衍幾句最平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
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后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
至于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聯,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日于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后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作有前有后,創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后作者現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
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說:“杜少陵絕句云:‘遲日江山麗。
2.關雎的翻譯
《關雎》是《詩經》的名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千古名句。
第一種譯文出自英國傳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
關關雎鳩,Guan-guan go the ospreys,
在河之洲。On the islet in the river.
窈窕淑女,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
君子好逑。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 she.
求之不得,He sought her and found her not,
寤寐思服。And waking and sleeping he thought about her.
悠悠哉哉,Long he thought; oh! long and anxiously;
輾轉反側。On his side, on his back, he turned, and back again.
第二種譯文出自漢學家阿瑟·韋利(Arthur Waley,1889-1966)。
關關雎鳩,Guan! Guan! Cry the fish hawks
在河之洲。on sandbars in the river:
窈窕淑女,a mild-mannered good girl,
君子好逑。fine match for the gentleman.
求之不得,I search but cannot find her,
寤寐思服。awake, asleep, thinking of her,
悠悠哉哉,endlessly, endlessly,
輾轉反側。turning, tossing from side to side.
前一種譯文是19世紀風格,用詞文雅,語法講究;后一種譯文是20世紀風格,貼近口語,簡潔明了。
前者將"淑女"譯成lady,后者譯成good girl,生動地反映了兩個時代的差異。前者用mate(伴侶)形容"女朋友",后者用了match(交友)。至于"君子",前者是our prince,后者是gentleman,我懷疑21世紀的譯者會不會直接用boy?
后面的翻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悠哉哉,輾轉反側",也很有意思。
3.關雎原文和翻譯
【原文】
關關雎鳩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輾轉反側⑩。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⑿。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①關關:水鳥鳴叫的聲音。雎(ju)鳩:一種水鳥。
②洲:水中的陸地。
③窈窕(yaotiao):內心,外貌美好的樣子。淑:好,善。
④君子:這里指女子對男子的尊稱。逑(qiu):配偶。
⑤參差(cenci):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ing)菜:一種多年生的水草,葉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擇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著。
⑧思:語氣助詞,沒有實義。服:思念。
⑨悠:憂思的樣子。
⑩輾轉:轉動。反側:翻來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時的弦樂器。
⑾友:友好交往,親近。
⑿毛:拔取。
【譯文】
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
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
4.《關睢》譯文
這是一首熱情的戀歌,它表現了古代青年對愛情婚姻大膽執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樸實。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全詩可分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愛慕: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于是萌發了愛慕之情。 這一章開頭用“關關雎鳩”起興,運用“比”的手法點出了戀愛的主題。
因為雎鳩“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與而未嘗狎”,以雎鳩的關關和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貼切而有深意,確是匠心獨具。 第二章(中間八句)思念:男子對姑娘思念不止,以至夢寐以求,輾轉反側。
在他眼前出現的是這位美麗姑娘采摘荇菜時“左右流之”的苗條、優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約這只是一廂情愿,他只有獨自在床上“輾轉反側”,直到天明。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優哉游哉”,寫其綿綿情意,思念不絕,又有動作描寫“輾轉反側”,突出其內心狀態的不平靜,形象逼真地表現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達了希望與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設想與姑娘結婚時鼓樂齊鳴的歡樂場面。
這首詩采取了重章疊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復詠唱。這體現了《詩經》語言的一個特色。
詩的感情真摯熱烈,回環詠唱的章法,使熱戀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詩的每一章,都用起興的藝術手法,將自然景象與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諧地融會起來,景中含情,情中蘊景。
那個翻譯不錯,我同。
5.關睢的翻譯
關雎
水鳥兒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采荇菜左右東西。
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難。
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頁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
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鐘鼓喧喧。
6.《詩經·關雎》全文譯文
譯文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
長長的思念喲,叫人翻來覆去難睡下。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注釋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
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美好的樣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
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
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寤寐(wù mèi):醒和睡。
指日夜。寤,醒覺。
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
也可通。思服:思念。
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為“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
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
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輾轉反側: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
展轉,即反側。反側,猶翻覆。
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弦樂器。
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
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芼(mào):擇取,挑選。
鐘鼓樂之:用鐘奏樂來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
擴展資料:寫作手法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什么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
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
這種手法的優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
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
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參考資料:《詩經-關雎》-百度漢語。
7.〈詩經〉(關雎,蒹葭)的譯文
《關雎》譯文 蒹葭的譯文 [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8.《關睢〉翻譯
----------------------------------------
關雎
原 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
水鳥兒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采荇菜左右東西。
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難。
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頁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
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鐘鼓喧喧。
<;關雎>;是《詩經》開宗明義的第一篇。
由於流傳久遠,影響至深且大,因此歷來對這首詩的看法,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是首愛情詩贊美詩;是舉賢詩、諷刺詩;是搶婚背景下的貴族,有關婚姻的教育詩(據《墨子》說法,「琴瑟」「鐘鼓」均非平民之樂。);是祝賀新婚的詩,……。
其實,仔細玩味詩中那真率熾熱的感情,我們毋寧把它當作是一首產生於二千多年前古老的民間戀歌,詩中娓娓細述的是一個男子的單相思,他的傾慕、愛戀與渴望,而這正是亙古以來每一個人心中對愛情最深的企盼。
全詩依據將之分為三章,首章四句見物起興,寫自己的愛情與想望。雎鳩,是一種水鳥,傳說這種鳥兒雌雄相愛,形影不離,情真意專,如果一只先死,另一只便憂傷不食,憔悴而死。因此首句借雎鳥一聲聲的相互和鳴,引起男子無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麗賢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至於說「窈窕淑女」是誰,是男子在河邊邂逅了一位美麗佳人,而一見鐘情,而傾慕追求?還是男子見雎鳩相親相愛成雙成對而春心蕩漾,而思念起心中的人兒這里留給大家豐富的想像空間。
次章八句,以纏綿悱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愛慕之心與相思之苦。「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也許是暗示著少女正在河邊采荇,她的美妙姿態,她的窈窕倩影點點滴滴,深深的烙印在男子的心上,難以磨滅。也許是左右浮動的荇菜,就少女不可捉摸的心,注定二這條情路是要走得艱辛難熬。於是日思夜想,不能須臾忘懷。白天里食不知味,無心做事,而漫漫長夜又只能躺在上翻來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心中反復叨念著切割著愛人的名字,愛人的影子,這種「為愛而不得其愛,又不忘其愛」的癡心想念那里只是一個愁字而已!
第三章八句,描寫男子向往著愿望實現時的歡樂。
有人說:「這首詩描寫了抒情主人公對一位少女邂逅、追求、相思并同她完婚的全過程。」細讀全詩,若最后只是像童話故事中大團圓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麼詩意就蕩然無存了!愛到深處無怨尤,愛的渴求能導致愛的升華。這位陷入情網不能自拔的男子,并沒有傷心到吐血病倒,也沒有絕望的自殘殺人,而是給自己的感情找到一條出路,架構起一座美麗的空中樓閣,幻想著有情人終成眷屬。在一剎那間他滿足了,他和他的愛人美滿和諧的結合了!於是一場虛構的熱鬧的結婚場面快快樂樂的展開,讓我們不禁陶醉在其中為其祝福。但幻想畢竟不是事實,一轉念后,男子又會想到什麼?是更深的相思愁緒?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堅貞?也許留待大家仔細去玩味了!
孔子在《論語.八佾》有中肯的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綜觀全詩充滿著男子的浪漫情懷,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深刻細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熱烈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痛苦呻吟。這真是我們現代人每談感情便置之死地,玉石俱焚的毀滅作為,要好好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