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對陳叔寶的評價
《陳書》姚思廉:“后主昔在儲宮,早標令德,及南面繼業,實允天人之望矣。至于禮樂刑政,咸遵故典,加以深弘六藝,廣辟四門,是以待詔之徒,爭趨金馬,稽古之秀,云集石渠。且梯山航海,朝貢者往往歲至矣。自魏正始、晉中朝以來,貴臣雖有識治者,皆以文學相處,罕關庶務,朝章大典,方參議焉。文案簿領,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陳。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故施文慶、沈客卿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奸黠左道,以裒刻為功,自取身榮,不存國計。是以朝經墮廢,禍生鄰國。斯亦運鐘百六,鼎玉遷變,非唯人事不昌,蓋天意然也。”——《陳書·卷六·本紀第六》[2]
《南史》李延壽:“后主因削弱之余,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夫以三代之隆,歷世數十,及其亡也,皆敗于婦人。況以區區之陳,外鄰明德,覆車之跡,尚且追蹤叔季,其獲支數年,亦為幸也。雖忠義感慨,致慟井隅,何救麥秀之深悲,適足取笑乎千祀。嗟乎!”――《南史·卷十·陳本紀下第十》
楊堅:“此敗豈不由酒?將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當賀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啟告急,叔寶為飲酒,遂不省之。高蠙至日,猶見啟在床下,未開封。此亦是可笑,蓋天亡也。昔苻氏所征得國,皆榮貴其主。茍欲求名,不知違天命,與之官,乃違天也。”[5]
魏徵:“后主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初懼阽危,屢有哀矜之詔,后稍安集,復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謀謨所及,遂無骨鯁之臣,權要所在,莫匪侵漁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眾叛親離,臨機不寤,自投于井,冀以茍生,視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遐觀列辟,纂武嗣興,其始也皆欲齊明日月,合德天地,高視五帝,俯協三王,然而靡不有初,克終蓋寡,其故何哉?并以中庸之才,懷可移之性,口存于仁義,心怵于嗜欲。仁義利物而道遠,嗜欲遂性而便身。便身不可久違,道遠難以固志。佞諂之倫,承顏候色,因其所好,以悅導之,若下坂以走丸,譬順流而決壅。非夫感靈辰象,降生明德,孰能遺其所樂,而以百姓為心哉?此所以成、康、文、景千載而罕遇,癸、辛、幽、厲靡代而不有,毒被宗社,身嬰戮辱,為天下笑,可不痛乎!古人有言,亡國之主,多有才藝,考之梁、陳及隋,信非虛論。然則不崇教義之本,偏尚淫麗之文,徒長澆偽之風,無救亂亡之禍矣。”[2]
朱敬則:“長城公器識古人,承平嗣主。觀其求忠讜之士,禁左道之人。淫祀妖書,鏤薄假物;即古明哲,何以加焉?但強寇臨邊,南國斯蹙。禮義不舉,苛刻日滋;鄰好不敦,驕傲是務。嬖妾五十,盡有珥貂之容;麗服一千,咸取夭桃之色。加以貴妃夾坐,狎客承筵。玉貌絳唇,咀嚼宮徵;花箋彩筆,吟詠煙霞。長夜不疲,略無醒日。於時也。隋德甫隆,南被江漢。厚待間諜,羊叔子之傾敵人;不伐有喪,楚恭王之結鄰好。加以賀若謀勇,應變如神,擒虎雄風,臨機若電。莫不迎刃自裂,聽鼓爭奔。斬張悌之守迷,降薛瑩之知命。紫殿正色,不用袁憲之言;白刃交前,但為無社之計。嗟乎!龍盤虎踞之地,露草衣;千門雙闕之間,風煙歇絕。臨江離別之感,赴洛嗚咽之悲。五百里之俘囚,累累不絕;三百年之王氣,寂寂長空。一國為一人興,前賢以后愚滅,其來尚矣。”[6
2.作者對陳叔寶的評價
《陳書》姚思廉:“后主昔在儲宮,早標令德,及南面繼業,實允天人之望矣。
至于禮樂刑政,咸遵故典,加以深弘六藝,廣辟四門,是以待詔之徒,爭趨金馬,稽古之秀,云集石渠。且梯山航海,朝貢者往往歲至矣。
自魏正始、晉中朝以來,貴臣雖有識治者,皆以文學相處,罕關庶務,朝章大典,方參議焉。文案簿領,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陳。
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故施文慶、沈客卿之徒,專掌軍國要務,奸黠左道,以裒刻為功,自取身榮,不存國計。是以朝經墮廢,禍生鄰國。
斯亦運鐘百六,鼎玉遷變,非唯人事不昌,蓋天意然也。”——《陳書·卷六·本紀第六》[2] 《南史》李延壽:“后主因削弱之余,鍾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
夫以三代之隆,歷世數十,及其亡也,皆敗于婦人。況以區區之陳,外鄰明德,覆車之跡,尚且追蹤叔季,其獲支數年,亦為幸也。
雖忠義感慨,致慟井隅,何救麥秀之深悲,適足取笑乎千祀。嗟乎!”――《南史·卷十·陳本紀下第十》楊堅:“此敗豈不由酒?將作詩功夫,何如思安時事?當賀若弼度京口,彼人密啟告急,叔寶為飲酒,遂不省之。
高蠙至日,猶見啟在床下,未開封。此亦是可笑,蓋天亡也。
昔苻氏所征得國,皆榮貴其主。茍欲求名,不知違天命,與之官,乃違天也。”
[5] 魏徵:“后主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初懼阽危,屢有哀矜之詔,后稍安集,復扇淫侈之風。
賓禮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謀謨所及,遂無骨鯁之臣,權要所在,莫匪侵漁之吏。
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眾叛親離,臨機不寤,自投于井,冀以茍生,視其以此求全,抑亦民斯下矣。
遐觀列辟,纂武嗣興,其始也皆欲齊明日月,合德天地,高視五帝,俯協三王,然而靡不有初,克終蓋寡,其故何哉?并以中庸之才,懷可移之性,口存于仁義,心怵于嗜欲。仁義利物而道遠,嗜欲遂性而便身。
便身不可久違,道遠難以固志。佞諂之倫,承顏候色,因其所好,以悅導之,若下坂以走丸,譬順流而決壅。
非夫感靈辰象,降生明德,孰能遺其所樂,而以百姓為心哉?此所以成、康、文、景千載而罕遇,癸、辛、幽、厲靡代而不有,毒被宗社,身嬰戮辱,為天下笑,可不痛乎!古人有言,亡國之主,多有才藝,考之梁、陳及隋,信非虛論。然則不崇教義之本,偏尚淫麗之文,徒長澆偽之風,無救亂亡之禍矣。”
[2] 朱敬則:“長城公器識古人,承平嗣主。觀其求忠讜之士,禁左道之人。
淫祀妖書,鏤薄假物;即古明哲,何以加焉?但強寇臨邊,南國斯蹙。禮義不舉,苛刻日滋;鄰好不敦,驕傲是務。
嬖妾五十,盡有珥貂之容;麗服一千,咸取夭桃之色。加以貴妃夾坐,狎客承筵。
玉貌絳唇,咀嚼宮徵;花箋彩筆,吟詠煙霞。長夜不疲,略無醒日。
於時也。隋德甫隆,南被江漢。
厚待間諜,羊叔子之傾敵人;不伐有喪,楚恭王之結鄰好。加以賀若謀勇,應變如神,擒虎雄風,臨機若電。
莫不迎刃自裂,聽鼓爭奔。斬張悌之守迷,降薛瑩之知命。
紫殿正色,不用袁憲之言;白刃交前,但為無社之計。嗟乎!龍盤虎踞之地,露草衣;千門雙闕之間,風煙歇絕。
臨江離別之感,赴洛嗚咽之悲。五百里之俘囚,累累不絕;三百年之王氣,寂寂長空。
一國為一人興,前賢以后愚滅,其來尚矣。”[6。
3.幫忙介紹陳后主其人和文學成就
陳后主(553—604),名陳叔寶,字元秀,南北朝時代南朝陳國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制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后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曰煬。
文學成就: 陳叔寶熱衷于詩文,因此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文人騷客,以官拜尚書令的“好學,能屬文,于七言、五言尤善”的江總為首。他們這些朝廷命官,不理政治,天天與陳叔寶一起飲酒做詩聽曲。陳叔寶還將十幾個才色兼備、通翰墨會詩歌的宮女名為“女學士”。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命為“女校書”,供筆墨之職。每次宴會,妃嬪群集,諸妃嬪及女學士、狎客雜坐聯吟,互相贈答,飛觴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詞艷語。文思遲緩者則被罰酒,最后選那些寫詩寫得特別艷麗的,譜上新曲子,令聰慧的宮女們學習新聲,按歌度曲。歌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流傳最廣的有“壁戶夜夜滿,瓊樹朝朝新”十字。陳后主曾做的《玉樹后庭花》如下:“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成為有名的亡國之音。君臣酣歌,連夕達旦,并以此為常。所有軍國政事,皆置不問。
4.簡短的評價隋文帝,功過分明,史論結合
隋文帝時期國家統一,政治清明,人民安定,社會經濟恢復并且繁榮,國力強大這一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
隋文帝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南北朝,結束戰亂分裂局面,改革創新一系列新制度,為隋唐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隋文帝善于納諫,改革制度。
隋文帝接受宰相蘇威的“輕徭薄賦”建議,改革賦役。1.縮短服役年限,把成丁年歲由18歲改為21歲;2.減少服役天數,丁男每年服役時間由一個月改為20天;3.減少賦稅,丁男每年納絹一匹改為半匹。此外,隋文帝還多次因災害下令減免賦稅。賦役負擔的減輕,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隋文帝精簡機構整頓吏治。
583年,隋文帝接受大臣的建議,精簡地方機構,裁汰一批冗官。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減輕人民的負擔。
隋文帝重視農業發展生產。
隋文帝執政二十三年隋朝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隋文帝統治時期,人民負擔較輕,國家統一,因此人口迅速增長,耕地面積大量增加,隋初為一千九百多萬頃,二十多年以后,增加到五千五百多萬頃。農作物的產量增長較快。
隋文帝時期府庫充盈
隋朝最初25年,長安、洛陽一帶修建了許多大倉庫,儲積糧食、布匹。著名的有含嘉倉、興洛倉、山陽倉等。隋文帝即位之初,府庫空虛。十多年以后,政府的府庫已容不下各地征調的絹帛,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庫。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倉庫都裝滿了糧食,多的達到千萬石,少的也不下數百萬石。后來,唐朝建國20年時,隋朝的庫藏還沒用盡。
但是隋文帝晚年日益注重享樂,誅廢功臣,聽信讒言用人不當,用法嚴峻。他大興土木建立大興城,徭役日益繁重,選拔楊廣做接班人,用人失誤,埋下隋亡的根子。
5.幫忙介紹陳后主其人和文學成就
南唐后主李煜畫像李煜,人名。
著名的有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李煜,漢族,在位時間(961-975),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后為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詩.被稱為“千古詞帝”。
人物生平 李煜圖片李煜,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四旗中號“愁宗”。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為其絕命詞)《浪淘沙》《烏夜啼》《相見歡》等詞。
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對“往事”的無限留戀。
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后世影響亦甚大。
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
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原名李從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史載其“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猜忌嚴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為樂。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
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流放到饒州。
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并立李煜為太子監國,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李煜書法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開封時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領軍隊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
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
據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李煜最后因寫“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而被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有人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
李煜死后,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殺,死后,江南人聞之,“皆巷哭為齋”。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后人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個意外,無奈命運弄人,也是刻于歷史卷宗上的亡國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過事非,已成歷史之軌跡。
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
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
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
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荒廢的生活,風格柔靡,但是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為空虛無奈;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后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后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
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被俘后,在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
6.對于王安石的簡短評價
你可以再縮縮短~給你簡要的參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撫州臨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是一個進步的政治家。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文方面。詞作不多,但其特點是能夠“一洗五代舊習”,不受當時綺靡風氣的影響。
他的散文緊貼社會、政治和人生的實際問題,直接為他的政治斗爭服務。《答司馬諫議書》剖析了司馬光反對新政的言詞,言詞簡煉、委婉、堅決,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讀孟嘗君傳》分析歷史事實,駁斥了孟嘗君養士的傳統觀念,暢談如何才算“得士”的問題。即使象《傷仲永》這樣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現文思上,其實際的用意是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
在游記這一最具辭采和情趣的文體里,王安石也常將極富哲理的主題引入,如《游褒禪山記》中用了近一半篇幅來議論這樣一個理性的問題: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達到超越常規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強的意志,此外,別無捷徑可尋。
王安石的散文以議論性居多。他較少注意文章氣氛的醞釀,從感情上打動人,而是多針砭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主張。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與邏輯性,語言簡煉、樸素,立意非凡。
7.對唐玄宗的簡短評價
唐玄宗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時由于封建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莊田,恣行兼并,莫懼章程”,以至“黎甿失業,戶口雕零,忍棄枌榆,轉徙他土”。
均田制破壞,均田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
從開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宮中專為貴妃院織錦刺繡的工匠就達七百人,楊貴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錢就上百萬。楊氏兄弟姐妹五家,“甲第洞開,僭擬官掖。
車馬仆御,照耀京邑,遞相夸尚。每構一堂,費千萬計”。
統治階級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