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月亮的資料簡短
月球詳細的資料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73835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 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于地球重力的 1/6。
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里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間中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征。而當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軌道資料
2.月球的簡單介紹有哪些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
在太陽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
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里面都有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
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
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
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4。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3.【月球的簡單介紹有哪些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在太陽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里面都有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4.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4.請簡單描述月亮
★ 疲倦的月亮躲進了云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
★ 月亮斜掛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擠滿了銀河,眨巴著眼睛。 ★ 一輪圓月升起來了,像一盞明燈,高懸在天幕上。
★ 月亮睜大眼睛,和藹地望著村落和田野,極像一只擦亮的銅盤。 ★ 圓月漸漸升高,她那銀盤似的臉,流露著柔和的笑容。
★ 明凈似的圓月,已經被遠方藍藍的高山托上天空。 ★ 月亮,圓圓的,像紡車,紡著她浪漫的遐思。
★ 夜,靜極了,玉盤似的滿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 ★ 一輪杏黃色的滿月,悄悄從山嘴處爬出來,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滿月像個黃黃的燈籠,從東方天邊挑起在天空。 ★ 夜晚,滿月升起來了,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
★ 月亮漸漸升高,她身著白色的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 柳梢,留下溫和的笑容。
★ 月亮像一個新娶來的媳婦,剛剛從東天邊上來,就又羞答答地鉆進樹葉子里藏起來。 ★ 月亮像飽經風霜的老人,不緊不慢地梳理著白花花的月光。
★ 月亮像一個含羞的少女,一會兒躲進云間,一會兒又撩開面紗,露出嬌容,整個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夢幻般的銀灰色。 ★ 月亮是那么明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樹木、房屋、街道都像鍍上了一層水銀似的。
★ 門外西邊的林梢,掛著的上弦月已經變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條彎彎的眉毛。 ★ 清晨,殘月像一塊失去了光澤的鵝卵石,拋在天邊。
★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寧靜地開放在淺藍色的天空中。 ★ 夜空掛滿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釣魚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寬闊的銀色的長河里。
★ 月亮像一張弓,彎彎地掛在天空。 ★ 一鉤新月從遠處的林子里升了起來,它那樣白凈,就像剛煉過的銀子似的。
★ 一彎新月像一把銀打的鐮刀,從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來。 ★ 一彎新月升起來了,像只玉琢的香蕉嵌在天幕上,漾著碧輝。
★ 一彎新月宛如一葉小舟,翹著尖尖的船頭,在深夜的靜湖中劃行,給我送來一片情思。 ★ 一彎新月高高掛在墨藍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輝普照著大地。
★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椏間。 ★ 半個月亮斜掛在一棵槐樹尖兒上,好像一瓣橘子。
★ 月亮小得像一只發卡,彎得使人心醉。 ★ 一彎朦朧的月亮正林蟬翼般透明的云里鉆出來,閃著銀色的清輝。
★ 夜空中的一彎銀鉤,灑下無限清輝。 ★ 月牙兒彎彎的,像姑娘們笑得甜甜的嘴。
★ 月牙兒下邊,柳梢上面,有一對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著那歪歪的月牙兒和輕擺的柳枝。 ★ 彎彎的月牙兒猶如一只銀亮的小船。
★ 窗外彎彎的月牙兒,像開放在幽藍的夜空中的菊花瓣。 ★ 那彎彎的月牙兒在薄云里穿梭,像梭魚似的,活潑可愛。
★ 月牙兒像姑娘的眉毛,彎彎地掛在純凈的空中。 ★ 月亮升起來了,紅暈暈的,活像誰從東方地平線上挑起個大紅燈籠。
★ 月亮升上來了,像是剛剛脫水而出的玉輪冰盤,不染纖塵。 ★ 月亮姑娘升起來了,仿佛正悄悄地對身邊的小星星說話。
★ 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兒羽毛般的輕云,美妙極了。 ★ 初升的月亮掛在山頂上空,雖然像云朵一樣蒼白,但是每一刻都在變得更加明亮。
★ 月亮出海了。在騰空的一瞬間,它仿佛猛地一跳,渾身披滿水花,讓多情的大海把它沖洗得分外明麗和潔凈。
★ 一縷清柔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在了窗臺上,窗臺宛若鍍了銀。 ★ 月光,像一匹銀色的柔紗,從窗口垂落下來。
★ 月光穿過樹陰,漏下了一地閃閃爍爍的碎玉。 ★ 十五的圓月像一只雪球,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上,顯得格外皎潔。
★ 冷月高掛枝梢,寒風把光禿禿的樹枝,吹得呼呼直叫。 ★ 初冬的月亮,又清又冷,從西面瀉下冰一樣的銀輝。
★ 月亮最后升到冷清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瑩。 ★ 月亮從樹林邊上升起來了,放出冷冷的光輝,照得積雪的田野分外白,越發使人感到寒冷。
萬點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顆顆夜明珠,閃爍著燦燦銀輝。 ★ 夜幕降臨,幽藍幽藍的天空中點綴著無數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請人們到廣闊的太空中去遨游。
★ 沒有月亮,繁星像是大荷葉上的露珠似的閃爍著。
5.月球的簡短資料
純鐵粒子不會生銹:
宇航員們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巖石樣品中,都含有純鐵的粒子,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純鐵粒子并非來自隕石。有專家報導,這些純鐵粒子帶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過銹,純鐵不生銹在科學界還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
表面光滑如鏡子:
月球表面不少地方光滑如鏡。好像被什么不知來源的酷熱“燙”過了一樣。專家們分析說,這兒并非是由巨大的隕石撞擊而造成的,有些科學家則認為,太陽爆出來的高熱才是主要的因素。
具有磁性使人震驚:
早期的月球研究,都說月球上沒有磁場,近年來在分析月球巖石后,才知道它有強烈的磁性。然而月球的巖石真有磁場,則應有個鐵質的核心才對,但現在的資料又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巨大的熱核心不可能存在于月球的里面,也不可能從地球上的磁場獲得磁性,因為月球若要從地球上獲得磁性,就必須很接近地球,果真如此,它恐怕會被地心力弄毀了。
月球較地球古老: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巖石還要老。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巖石,已被測定有43億年至46億年的歷史,這已相當于太陽系的歷史了。
土壤比巖石更久遠:
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的“寧靜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巖石久遠。據分析,兩者相差10億年之久。由化學分析顯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巖石演變,可能來自別的地方。
6.關于月球的說明文簡短
月球也稱太陰,俗稱月亮,是地球的伴星和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還是被人們研究得最徹底的天體。
人類至今第二個親身到過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
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
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
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0左右,相當于太陽的1/400,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正面地圖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
著名的有云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里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即月坑,這是一種環形隆起的低洼形。
月球上直徑大于1千米的環形山多達33 000多個。位于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
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
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永遠都是一面朝向我們(原因見后面解釋),這一面習慣上被我們稱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
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征。
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月球27.32166天繞地球運行一周,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
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于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恒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
朔望月較恒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公轉周期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永遠用同一面向著地球。
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個力矩的影響導致自轉速度減慢,這個過程稱為潮汐鎖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轉變為月球繞地公轉的角動量,其結果是月球以每年約38毫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同時地球的自轉越來越慢,一天的長度每年變長15微秒。 月球對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現象的起因之一。
月球圍繞地球的軌道為同步軌道,所謂的同步自轉并非嚴格。由于月球軌道為橢圓形,當月球處于近地點時,它的自轉速度便追不上公轉速度,因此我們可見月面東部達東經98度的地區,相反,當月處于遠地點時,自轉速度比公轉速度快,因此我們可見月面西部達西經98度的地區。
這種現象稱為經天秤動。 從月球看地球嚴格來說,地球與月球圍繞共同質心運轉,共同質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徑的3/4處)。
由于共同質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圍繞共同質心的運動好像是在“晃動”一般。從地球北極上空觀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順時針方向自轉;而且月球也是以順時針繞地運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順時針繞日公轉的,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對于太陽來說擁有相同的角動量,即“從一開始就是以這個方向轉動”。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月球軌道傾角和月球自轉軸傾角的數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其實,軌道傾角是相對于中心天體(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轉軸傾角則相對于衛星。
月球的軌道平面(白道面)與黃道面(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夾角,而月球自轉軸則與黃道面的法線成1.5424°的夾角。因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較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斷進動(即與黃道的交點在順時針轉動),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
期間,白道面相對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傾斜于黃道面)的夾角會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間變化。同樣地,月球自轉軸與白道面的夾角亦會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
月球軌道這些變化又會反過來影響地球自轉軸的傾角,使它出現±0.002 56°的擺動,稱為章動。 白道面與黃道面的兩個交點稱為月交點--其中升交點(北點)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面以北;降交點(南點)則指月球通過該點往黃道以南。
當新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日食;而當滿月剛好在月交點上時,便會發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結構和正面差異較大。
月海所占面積較少,而環形山則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懸殊最長和最短的月球半徑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徑長4公里,有的地方則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
背面未發現“質量瘤”。背面的月殼比正面厚,最厚處達150公里, 月球的背面地圖而正面月殼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
7.關于月球的小資料(簡短點)
環形山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顯著特征,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 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形山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于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類用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由于歷史上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下來。
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公認的22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在正面的月海面積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 面積約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 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多。 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灣有五個:露灣、暑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腐沼、疫沼、夢沼三個,其實沼和灣沒什么區別。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種量度反射太陽光本領的物理量)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現得較黑。
月陸和山脈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月面輻射紋
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征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 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輻射點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帶,它幾乎以筆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 輻射文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哥白尼和開普勒兩個環形山也有相當美麗的輻射 紋。據統計,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有50個。
形成輻射紋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實質上,它與環形山的形成理論密切聯系。現 在許多人都傾向于隕星撞擊說,認為在沒有大氣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隕星撞擊可能使高溫碎塊飛得很遠。而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發時的噴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處飛散的輻射形狀。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 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 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 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
8.關于月亮的資料短一些
●嫦娥奔月、天狗食月、吳剛伐桂、唐明皇游月宮、玉兔搗藥。
●中國關于月亮的神話最早載于《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 ●關于月亮,民間流傳著許多傳說和神話故事。
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
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后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我國古代關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詩歌 ●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屈原《楚辭·天問》)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么,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里?)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杜甫《一百五十夜對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李賀《夢天》)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問,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如鉤?(辛棄疾《木蘭花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月亮從哪里來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