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代關于寬容的名人事例
只做參考: 《寬容》 英諺有云:“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寬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藺(Lin)相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隊士子學人的寬容,則引來了繼戰國之后留在個人層面,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有著巨大的能動作用。
佛經有言:“一念境轉。”同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于懷,睚眥必報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真正仁者覺得對會選著一份包容,一份泰然。
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能夠興師復仇,一雪前恥。他可以忍受臥薪嘗膽的苦楚,卻在滅吳后下令誅盡吳國宗室。
他可以懂得隱忍,卻不懂包容。齊王韓信未發跡時有過“胯下之辱”,但在統一之后,再見到當初侮辱自己的無賴兒郎,卻能不記前嫌地任命他為巡城校尉。
盡從這個角度說,韓信的人格,要比勾踐健全很多。
2.求近代或現代的關于寬容的事例、例子
1、婚姻往事一位老媽媽在他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
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的時候,我都愿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
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艷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
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在人生中,寬容實在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2、佛家禪語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墻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3、六尺巷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兩家毗臨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生了爭執。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
這位宰相到底見識不凡,看罷來信,立即做詩勸導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母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
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傳的幾分宅基地,換來的確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4、仁義胡同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5、總理軼事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身上的美德--寬容6、香煙故事有一次,幾個哥們一起去一個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總離不開香煙。直到球賽結束,才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抽了三盒煙。
朋友的妻也一直在旁邊陪著我們。但是,她竟然什么也沒說。
只是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打開窗子,讓新鮮的空氣進來。我們覺得很奇怪。
你怎么就不管管他和我們這么抽煙?一個哥們兒問道。朋友妻微微一笑,說:我也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但是,如果抽煙能讓他快樂,我為什么要阻止?我請愿讓我的丈夫能快快樂樂地活到60歲,而不愿意他勉勉強強地活到80歲。
畢竟,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任何時候或者金錢可以換來的。我們再看到這個朋友的時候,他已經戒煙了。
問為什么,他憨笑著說:她能為我的快樂著想,我也不能讓自己提前20年離開她呀。7、負荊請罪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四個經典的“寬容”小故事1、誤會: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只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喂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
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之后,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床下爬了出來,于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并。
3.關于寬容的事例,越簡短越好,要多幾個事例
1.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
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
其實,寬容永遠都是一片晴天。 2.寬容就是忘卻。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舊痕新傷難愈合。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
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3.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
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于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志在氛圍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4. 寬容就是瀟灑。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
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5.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
寬容要以退為進、積極地防御。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眾生的憐憫。
6.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
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7. 寬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
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8. 寬容也需要技巧。給一次機會并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
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后果。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錯),顯示出軟弱。
9. 有關寬容的格言: 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怒。”
——馬克吐溫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論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一段臺詞。
4.有關現代的寬容的故事
寬容的故事三:總理軼事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身上的美德——寬容。
寬容的故事四:婚姻往事
一位老媽媽在他50周年金婚紀念日那天,向來賓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她說:“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準備列出丈夫的10條缺點,為了我們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諾,每當他犯了這10條錯誤中的任何一項的時候,我都愿意原諒他。”有人問,那10條缺點到底是什么呢?她回答說:“老實告訴你們吧,50年來,我始終沒有把這10條缺點具體地列出來。每當我丈夫做錯了事,讓我氣得直跳腳的時候,我馬上提醒自己:算他運氣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諒的那10條錯誤當中的一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婚姻的漫漫旅程中,不會總是艷陽高照,鮮花盛開,也同樣有夏暑冬寒,風霜雪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如果能像那位老媽媽一樣,學會寬容和忍讓,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在人生中,寬容實在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互相寬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寬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
小學學歷與博士學位
臺灣有一個著名的企業家陳茂榜,他的講演經常折服所有的聽眾。尤其是他計數字的本事超人一等,舉凡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面積、人口、國民所得貿易額等,他都如數家珍。 事實上,陳茂榜的學歷只有小學畢業,但他卻榮獲了美國圣諾望大學頒發的名譽商學博士學位。
一個只有小學文化學歷的人,能夠榮獲名譽博士學位,主要憑持他的實力,這個實力就是一輩子堅持每天晚上不間斷的自修。
陳茂榜十五歲輟學到一家書店當店員,他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十二個小時。但是下班以后,讀書就成了他的享受,書店變成了他的書房,或坐或臥,任他遨游。
日子一久,他養成了每晚至少讀兩小時書的習慣。他在書店工作了八年,也讀了八年書。 陳茂榜說:“學歷固然有用的,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實學。”
記住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八點到十點之間;知識經濟年代能否占有比他人富裕的智力資本,關鍵也在于個人素質的自我提升。
5.關于寬容的近現代名人事例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鋪著木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臟了商店的地板。
便歉意的像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的挺燦爛。而且,既然老板的熱情打動了她,她也就立刻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后才離開這里。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 但令他驚訝的是,**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 “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身上的美德 —— 寬容。
同學 你看一下那個能用到。
6.關于寬容的事例要短的
寬容有時候確實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遠比報復更能產生正能量。
比如:某人因為疏忽,造成另一個人經濟損失或受傷,原本以為會受到損失者的糾纏,要求賠償甚至是無理的敲詐。但當他戰戰兢兢地去道歉時,卻被受傷者和他的家人原諒了。他痛哭流涕,下決心堅決改正錯誤,并也將以一顆寬容的心原諒其他曾經傷害過他的人。
但千萬不要理解為:寬容可以解決一切矛盾。
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里面有句臺詞:世界上最大的力量不是報復而是原諒。
以我的見解:只有那個犯錯的人充分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并在之后的生活中踐行自己改正錯誤的承諾,這個人才值得原諒,否則即便你原諒了這個人,這個人也不會感激你,更不會改正錯誤或彌補錯誤,反而會認為你這么做(原諒他)是應該的,你活該。
就像日本政府,當初我們原諒了,不用賠錢(戰爭補償),結果呢?
7.求國內古代現代關于寬容的例子
1.寬容的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寺院的高墻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墻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墻,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長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來承接他的。小和尚愴惶離去,這以后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并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為這兒的長老。無獨有偶,有位老師發現一位學生上課時時常低著頭畫些什么,有一天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學生課后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課都學得不錯,后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通過上面的例子,設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歸集到一點:主人公
后來有所作為,與當初長老、老師的寬容不無關系,可以說是寬容喚起的潛意識,糾正了他們人生之舵。
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事實上只有那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反之,長老若搬去椅子對小和尚“殺一儆百”也沒什么說不過的,小和尚可能從此收斂但絕不會真正反省也就沒以后的故事。同樣,老師對學生的惡作劇通常是大發雷霆繼而是狠狠批評,但也因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難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實這都涉及到一個問題即管理,所謂管理說到底就是理順人與人的對應關系,使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達到和諧的統一,真正上檔次的管理是一門藝術。
摘自生活時報
2.藺相如對廉頗寬容,化解了兩個大臣的矛盾,保護了國家的安寧;
鮑叔牙對管仲寬容,成就了一代名相;
主教對冉-阿讓寬容,挽救了一個行將墮落的靈魂……
也有不能寬容的,東郭先生寬容了狼的錯誤,一念之慈救了它,自己卻險些成了它的腹中美味;
郭靖多次寬容楊康,結果卻是給武林留下遺恨……
3.佛經上有個故事,說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有一個人,以苦力為生,他非常的勤儉每當有些積蓄時,他就換成黃金,封藏在瓶罐里,然后埋藏在家中,每當看著黃金一“天天的增加,他的快樂也就與日俱增。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終身省吃儉用的結果,終于換來了滿滿七個瓶罐的黃金,但這時,他也終于老病了,由于仍不肯花錢請醫生治療,最后終于留下他的黃金,與世長辭了。
死后,由于瞑恨,和念念不忘他留下的黃金,終于使他變成一條毒蛇,仍日日夜夜的守護著他生前所埋藏的黃金,就這樣,物換星移,經過了一萬年之后,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到,就是由于這樣的執著和嗔恨,才使他一萬年來脫離不了蛇身,當從這樣的執著覺悟后,很快的,他就獲得解脫了,而相傳,這條毒蛇,就是舍利弗的某個前身。
“執著”,是心的枷鎖和牢獄,當心一執
8.現代有關寬容的故事(最多100字)
華人首富李嘉誠接到來自美國商人的訂貨單,可就在他完成訂貨后,美商卻突然變卦不要了,他只好解除訂單。
按照合同,違約方必須作出巨額賠償。可是,當美商試探地問李嘉誠需要多少賠償金時,李嘉誠卻說:“生意場上的事,變幻莫測,換了我發生這種事情也自然。
雖然你不要了,但我這批產品還未受到損失,所以就不必賠償了。中國有句話:“生意不成情意在嘛!”美商千恩萬謝而去。
時間久了,李嘉誠也慢慢淡忘了這件事。兩年后,美國來了另一個商人,專找李嘉誠要買他的塑料花,一下子讓他賺了一大筆。
事成之后,李嘉誠問道:“先生為什么專門要我的產品?”對方回答:“我有一個生意上的朋友,經常談到你,說你這個人不錯,待人仁厚,不斤斤計較,可以打交道,所以我就找上門來嘍。”李嘉誠這才恍然大悟,會意地笑了。
生意場上風云莫測,瞬息萬變,出現什么事情誰都無法預料,當合作方“傷害”到李嘉誠的利益時,他卻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難怪那位美商會心悅誠服且知恩圖報,不斷向同行說他的好話了。寬恕,讓李嘉誠失去了眼前的微利,卻讓他換來長久的“財富”及千金難買的口碑。
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出現摩擦和矛盾,當別人犯錯對你造成傷害時,不妨學著以德報怨,得饒人處且饒人。要知道,寬恕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現代有關寬容的事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