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郵票的來歷簡單點
最早,郵票一詞是從英文*.直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 1840年,英國最早發行的郵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繼而各國仿效,紛紛發行圖大多是君王將頭像的郵票,流傳到我國后便叫“人頭“.1879年上海<<申報>>上就曾刊登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部局書信館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海關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東洋人頭每百個價三角。
.. 六年后,<申報>上刊出又一則告:“收買信面舊人頭”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云龍”為主圖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我國早期的郵票上多帶有“龍“的圖案,民間俗 稱為“龍頭“.直至民國期間,人們還這樣習慣地稱呼 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編 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稱郵票為“郵鈔” 這一時期,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常稱郵票為“圖記紙”清國家郵政公布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制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稱郵票為“信票”,表示該票是寄信專用的,因上面有圖案,又稱為“信資圖記” 在我國臺灣省,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臺灣設立文報總局,在其頒布的<臺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 聯單式的臺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用的稱“商票“,但這里所說的郵票與現在的意義不同. 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2.郵票的來歷 要簡短點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
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于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
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于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
1839年8月,議會終于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
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于勻不合用,后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
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
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于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
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杰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郵票的來歷 - 飛雪獨礁的日志 - 網易博客/gaodongjv@126/blog/static//望采納。
3.郵票的來歷簡單點
最早,郵票一詞是從英文*.直譯來的,意思就是“郵資憑證“. 1840年,英國最早發行的郵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繼而各國仿效,紛紛發行圖大多是君王將頭像的郵票,流傳到我國后便叫“人頭“.1879年上海<<申報>>上就曾刊登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部局書信館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海關人頭每百個價二角;東洋人頭每百個價三角。
.. 六年后,<申報>上刊出又一則告:“收買信面舊人頭” 1878年,,清光緒四年發行中國第一套以“云龍”為主圖的郵票,接著發行小龍.蟠龍郵票.我國早期的郵票上多帶有“龍“的圖案,民間俗 稱為“龍頭“.直至民國期間,人們還這樣習慣地稱呼 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編 印的<<>花圖新報>曾刊登一篇<各國信館之印圖>的文章,稱郵票為“郵鈔” 這一時期,在郵局往來的正式公文中,常稱郵票為“圖記紙”清國家郵政公布的郵政章程中規定“郵政局制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稱郵票為“信票”,表示該票是寄信專用的,因上面有圖案,又稱為“信資圖記” 在我國臺灣省,郵票曾被稱為“士擔紙“,即英文STAMP的音譯.1888年,臺灣設立文報總局,在其頒布的<臺灣郵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 聯單式的臺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用的稱“商票“,但這里所說的郵票與現在的意義不同. 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4.中國郵票的來歷
從大龍開始
中國為了建立起自己的郵政,大清朝廷決定先委托海關試辦郵政。1878年3月23日發布公告,宣告了中國近代郵政的誕生。
1878年發行了大清的第一套郵票,即“海關一次云龍郵票”,又稱海關大龍郵票,簡稱“大龍郵票”。
這套大龍郵票是由美國人馬斯設計的,雕刻銅版凸印,由拔拉茂旦雕刻,上海海關造冊處承印。
大龍郵票全套3枚。面值以銀兩為單位,1分銀為綠色,3分銀為暗紅色,5分銀為橘黃色。圖幅為22.5mm*25.5mm,齒孔度為P12 1/2。
大龍郵票圖案正中是蟠龍,襯以云彩水浪,四周設有四格,上格列英文“CHINA”,兩個角寫漢字“大清”,底格列英文“CANDARINS”,兩個角分別印有表示面值的數字1、3、5。左格分別印有“壹分銀”(寄印刷品郵資)、“叁分銀”(寄普通信函郵資)、“伍分銀”(寄掛號信郵資),右格印有“郵政局”。
中國首套郵票的圖案為什么選做“蟠龍”呢?
世界上郵票誕生的最初30年里,各國發行的郵票圖案大多數都是國家元首肖像,當時也有人提議采用皇帝或慈禧太后的肖像為郵票圖案,但朝廷認為郵票用后難免隨信亂丟,有失帝王尊嚴,因而未被采納。
采用龍圖,是因為大清朝以黃龍旗作為國旗,郵票上的蟠龍具有國家的象征之意。當時人們稱郵票為“龍頭”。
5.求中國郵票的來歷
中國在清光緒四年六月開始發行郵票。
第一套郵票共三種,圖案是一條五爪大龍,它在清代是皇權的象征,具有國徽的性質。這套郵票通稱為“大龍郵票”。
1888 年,臺灣設立文報總局,在其頒布的中,首次出現“郵票”二字。總局印發了兩聯單式的臺灣郵票,用以在傳遞公文中分清職責和傳遞時間,官用的稱“郵票”,民用的稱“商票”,在我國郵政史上,正式使用“郵票”一詞從1899年開始的,這時郵政匯總已開辦,郵政業務擴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郵政業務;1912年,我國發行的“光復紀念”郵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字樣。
6.郵票的由來
郵票的原型最初出現在17世紀中期。 165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將巴黎地區的職位交給了Vera Ye。 Vera Ye在巴黎設立了一個“小郵局”,并在街上設立了一個郵政信箱,每天收集和發送信件。 Vera使用稱為郵資證書的標簽給用戶留下了一封信。
郵票上的發件人將郵票放在信封上或放在信封上,寫下信件的日期,并將信件放入郵箱。郵局收到信后,就會撕掉郵資支付證,然后把郵件寄給收件人。就相當于這種郵資支付證書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
擴展資料:
郵票的要素:
在印在郵票上表示發行國家、地區、發行機構的標記,用文字、縮寫字母或特殊記號進行來表示。郵票銘記是郵票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之一,這樣的可以確定一枚郵票的發行單位。
印在郵票上的郵資金額及貨幣單位,以表明郵件使用人納付的郵資金額。世界各國大多以金額的阿拉伯數字和本國貨幣單位組成郵票面值。
郵票圖案即郵票的票面,一般由于郵票發行目的相關的主圖、文字、和邊飾三部分組成。郵票圖案的內容包羅萬象,人們通過欣賞、研究郵票圖案能獲得豐富的百科知識。這也是人們收藏郵票的原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郵票
7.郵票的由來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于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于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于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于勻不合用,后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于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杰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40年5月1日。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于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8.郵票的來歷
郵票的概念最早出現于17世紀中期。165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采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出信給用戶。
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后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擴展資料:
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英國羅蘭·希爾爵士發明的黑便士,中國最早的郵票是清朝的大龍郵票。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巨變”大型郵票展11日在比利時魯汶大學開幕,精挑細選的188枚郵票讓觀眾重溫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歷史性巨變。
郵票的誕生,是由于郵資的征收對象的改變:降低了郵費,按重量計費,先付郵費。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郵票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