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達芬奇的資料簡短的
達·芬奇(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生于佛羅倫薩郊區芬奇鎮,1519年5月2日卒于法國昂布瓦斯附近。
美術成就 達·芬奇15歲開始在畫家*韋羅基奧的作坊學藝。1472年入畫家行會。15世紀70年代中期個人繪畫風格逐漸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國,除為米蘭公爵服務外,還從事其他藝術和科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繪畫作品不多,但《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則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游曼圖亞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羅倫薩,創作《圣母子與圣安娜》和《蒙娜麗莎》,還著手為市政廳繪制壁畫。1507年再去米蘭 ,并服務于法國宮廷 。1513 年移居羅馬 ,1516年又到法國,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死后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并善于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夠短了吧。
2.達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于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
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后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達芬奇的資料【要簡短
中文翻譯:列昂納多·達·芬奇(臺灣人讀作“達文西”)
英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在世時間: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注意:達·芬奇并不是姓,而是表示芬奇鎮出身之意,全名列昂納多·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的意思是芬奇鎮迪·塞爾·皮耶羅之子——列昂納多·達。
國籍:意大利
星座:白羊座
智商:220
習慣:左撇子
家庭狀況:父: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
母:卡特里娜
注意:達·芬奇的生母卡特里娜因出生卑微不能和其父結婚,從達·芬奇出生后的洗禮記錄來看,她生下達·芬奇后不久就和同村的另一人結婚,達·芬奇從小在祖父的田莊中長大。
婚姻狀況:終身未婚
4.達芬奇的介紹
芬奇簡介 1452年 4月15日出生于 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位有名的公證人,佛羅倫薩大行會的會員,母親是貧苦農家的少女,達是一個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親就遺棄了母親,和一位有社會地位的女人結了婚。
達芬奇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總愛問為什么。深得母親喜愛,在他5歲那年,繼母不能生育,父親便強行把他領回去輔養,而親生母親卻由于生活無所寄托而家給了一位農民,不長時間就去世了,沒過多久繼母又去世了,父親續弦,但繼母仍沒有生育,因此達成了家里唯一的繼承人。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制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后人只有借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達芬奇愛好頗多,但繪畫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卻無與倫比,每日放學回家扔下書包,邊拿起畫筆,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畫面上,被人稱為小畫家。 但是在達的少年時代,繪畫還是一項比較低賤的職業,達的父親卻是有名的望族,希望他繼承父業,學習法律,作一名公證人,但達芬奇非常父親能理解他熱愛繪畫的理想。
機會終于來了。 一天,有位農民他有一面用無花果樹制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畫一副畫,于是請達的父親帶到城里請畫師畫。
但他的父親卻把他交給了達芬奇,想試試他的畫藝。達芬奇決定畫一副驚心動魄,令人望而生為畏的盾面畫,一達到盾面的效果。
他首先讀了幾本有關妖魔鬼怪的書籍,然后開始構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女妖麥杜薩的傳說,深受啟發。
她是一個蛇發女妖,面貌兇丑,口噴火焰,頭發都是一條條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為石。于是達芬奇不僅收集女妖的資料,而且還運用了一些小動物,它們被藏在了一間從不準旁人進入的房間里,綜合了這些形象他開始描繪起來,由于不間斷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動物的尸體都腐爛發臭了,他毫無察覺。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終于畫成了一副駭人的魔鬼頭像:兩眼噴火,鼻孔生煙,口吐毒汁散發著毒氣,毛發到豎。然后他把窗簾都拉上,僅留一道縫隙,在盾牌上,請父親來觀看,但不作說明,父親當即嚇的轉生即逃,就這樣,父親不在逼他學習法律了。
而那面盾牌以100金幣的高價每給了一位商人,商人又以300金幣賣給米蘭公爵,而農民得到的卻是商店里買來的盾牌。 1446年達芬奇全家遷居佛羅倫薩,達也進入了委羅基奧的畫坊(他不僅是畫家,雕刻家,首飾家,而且還是建筑家,工程師和音樂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有經驗的老師。)
開始系統的學習繪畫和雕刻。
5.達芬奇的簡介
達·芬奇意大利著名藝術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并稱意大利“美術三杰” (文藝復興后三杰),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是一個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筑、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他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并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筑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后畢業于意大利理工學院成為意大利著名建筑師、畫家,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于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列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杰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巖間圣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
擴展資料:
達·芬奇的《繪畫論》,可以按內容大致分為美學理論和繪畫的基礎科學兩部分。美學理論部分討論了繪畫的性質,繪畫和現實的關系,繪畫和其他藝術的異同等問題。而基礎部分則闡述透視學、光影學、人體比例和解剖學、人體的動態和表情以及自然現象等知識。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后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達芬奇
6.達芬奇簡介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頁 達芬奇在百度百科中為本詞條的同義詞,已為您做自動跳轉。
編輯詞條 達·芬奇目錄[隱藏] 【 基本信息 】 【 個人簡介 】 【 個人生平 】天才少年 科學巨匠 【 藝術巨匠 】 【 創作歷程 】早期創作 盛期創作 【 藝術精品 】主要作品 壁畫 不朽畫作 【 現存手稿 】 【 個人生活 】 【 知名故事 】 【 經典名言 】 【 相關內容 】 【 宗教信仰 】 【 美第奇家族 】 【 基本信息 】 【 個人簡介 】 【 個人生平 】 天才少年 科學巨匠 【 藝術巨匠 】 【 創作歷程 】 早期創作 盛期創作 【 藝術精品 】 主要作品 壁畫 不朽畫作 【 現存手稿 】 【 個人生活 】 【 知名故事 】 【 經典名言 】【 相關內容 】【 宗教信仰 】【 美第奇家族 】 達芬奇肖像(木刻版畫)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 英文原名: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中文翻譯: 列奧納多·達·芬奇 港臺譯作 達文西 注意: 達·芬奇并不是姓,而是表示芬奇鎮出身之意,全名列奧納多·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的意思是來自芬奇鎮的迪·塞爾·皮耶羅之子——列奧納多。 在世時間: 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國籍: 意大利 。
家庭狀況: 父: 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 母: 卡特里娜。 注意: 達·芬奇的生母卡特里娜因出生卑微不能和其父結婚,從達·芬奇出生后的洗禮記錄來看,她生下達·芬奇后不久就和同村的另一人結婚,所以達·芬奇從小在祖父的田莊中長大。
婚姻狀況: 終身未婚。 習慣:用左手 其他: 素食主義者、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鏡像書寫)、解剖過不下30具死尸、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胡須上毫無顧忌地涂上五顏六色,他厭惡與女性來往。
[編輯本段]【 個人簡介 】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于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后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人類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間,人類對他的研究與探索依然不斷,在歐美各國和日韓、以色列等亞洲國家都有專門的達·芬奇研究機構。
而對于他的祖國意大利來說,他更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征,在這個國家,紅酒、家具、餐廳、酒店、機場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數不盡數。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譯老人頭)也是以他的自畫像做為Logo的。
[編輯本段]【 個人生平 】。
7.達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于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
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后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8.達芬奇的簡介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于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
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后代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文名: 列奧納多·達·芬奇 外文名: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國籍: 意大利(佛羅倫薩共和國) 出生地: 佛羅倫薩芬奇鎮 出生日期: 1452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 1519年5月2日 職業: 畫家,科學家 信仰: 天主教 主要成就: 留下眾多傳世名畫 深入研究自然科學各學科 推動文藝復興進程 代表作品: 《蒙娜麗莎》,《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 列奧納多·達·芬奇[1](意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譯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是一位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項領域博學者,其同時是建筑師、解剖學者、藝術家、工程師、數學家、發明家,他無窮的好奇與創意使得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藝術家,而且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他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并稱「文藝復興三杰」。 達文西的父母為地主與農婦,他在意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文西城出生與長大。
達文西以其畫作寫實性及具影響力聞名,前者如《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以寫實著稱,后者像《維特魯威人》對后世影響深遠。他具有超越當時的廣泛構思,著名的概念性發明比方直升機、坦克車、太陽能聚焦使用、計算機、板塊構造論基本原理、雙層殼等許多構想。
但在他的生平中,這麼多的設計只有少數能建造出來或具體可行;現代科學所用的冶金及工程學技術在文藝復興時代方處於搖籃期。此外,達文西顯著提升了解剖學、天文學、土木、水利工程學、光學以及流體動力學等領域的知識水準。
他的作品中只有極少數畫作流傳下來,加上散布在形形色色收藏中包括了繪畫、科學示意圖、筆記的手稿。 “達文西”(da Vinci)并不是姓,而是表示文西城出身之意。
全名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意思是「文西城梅瑟·皮耶羅之子——李奧納多」。小行星3000命名為Leonardo作為對他的尊敬。
目前已知最早有日期紀錄的達文西作品是1473年8月5日以阿莫谷(Arno valley)的筆及墨水繪成的畫作。在1476年至1478年間達文西接受了兩件畫約,由此臆斷當時他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
大約在1482年至1498年間,米蘭公爵(Duke of Milan)盧多維科·斯福爾扎聘雇達文西并允許他和學徒開設工作室。這個位置就是1495年米蘭公爵企圖拯救米蘭避免被法國查理斯八世統治,將70噸青銅鑄造成武器,大炮的材料,而這些材料原本是達文西打算用來制作馬雕塑——葛蘭·卡麥羅(。
9.達芬奇的介紹
芬奇簡介
1452年 4月15日出生于 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位有名的公證人,佛羅倫薩大行會的會員,母親是貧苦農家的少女,達是一個私生子,他出生了不久,父親就遺棄了母親,和一位有社會地位的女人結了婚。
達芬奇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總愛問為什么。深得母親喜愛,在他5歲那年,繼母不能生育,父親便強行把他領回去輔養,而親生母親卻由于生活無所寄托而家給了一位農民,不長時間就去世了,沒過多久繼母又去世了,父親續弦,但繼母仍沒有生育,因此達成了家里唯一的繼承人。
達芬奇的家庭非常富有,幼時的達是在良好的知識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的。到了來該入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入學校進行系統的教育,達芬奇聰穎好學,對任何事都很感興趣,從不以老師講授的課程為滿足,尤其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常常提出一些疑難問題,使老師瞠目結舌,十分窘迫,在音樂方面,達芬奇善吹笛子,能創作,不僅作詞,還會作曲,又有一副好嗓子,能自彈自唱,在為米蘭公爵演奏豎琴時,還自制樂器,表演完全超出了其他樂師,一時轟動米蘭。
達芬奇體格健壯,愛好各種體育活動,善訓馬,曾力挽狂奔之馬,。在辯論中,能使最強的對手甘拜下風,他左右手均能書寫作畫,他的許多手稿都是左手自右而反寫出來的,后人只有借助鏡子反射出來才能辨認。
達芬奇愛好頗多,但繪畫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卻無與倫比,每日放學回家扔下書包,邊拿起畫筆,不吃不喝,完全沉浸在畫面上,被人稱為小畫家。
但是在達的少年時代,繪畫還是一項比較低賤的職業,達的父親卻是有名的望族,希望他繼承父業,學習法律,作一名公證人,但達芬奇非常父親能理解他熱愛繪畫的理想。機會終于來了。
一天,有位農民他有一面用無花果樹制作的盾牌,想在上面畫一副畫,于是請達的父親帶到城里請畫師畫。但他的父親卻把他交給了達芬奇,想試試他的畫藝。達芬奇決定畫一副驚心動魄,令人望而生為畏的盾面畫,一達到盾面的效果。他首先讀了幾本有關妖魔鬼怪的書籍,然后開始構思。有一天他想起了希臘神話中的女妖麥杜薩的傳說,深受啟發。她是一個蛇發女妖,面貌兇丑,口噴火焰,頭發都是一條條毒蛇,她的魔眼看了能使人僵化為石。于是達芬奇不僅收集女妖的資料,而且還運用了一些小動物,它們被藏在了一間從不準旁人進入的房間里,綜合了這些形象他開始描繪起來,由于不間斷的工作以至那些小動物的尸體都腐爛發臭了,他毫無察覺。
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終于畫成了一副駭人的魔鬼頭像:兩眼噴火,鼻孔生煙,口吐毒汁散發著毒氣,毛發到豎。然后他把窗簾都拉上,僅留一道縫隙,在盾牌上,請父親來觀看,但不作說明,父親當即嚇的轉生即逃,就這樣,父親不在逼他學習法律了。而那面盾牌以100金幣的高價每給了一位商人,商人又以300金幣賣給米蘭公爵,而農民得到的卻是商店里買來的盾牌。
1446年達芬奇全家遷居佛羅倫薩,達也進入了委羅基奧的畫坊(他不僅是畫家,雕刻家,首飾家,而且還是建筑家,工程師和音樂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有經驗的老師。)開始系統的學習繪畫和雕刻。
10.達芬奇的名畫 簡單介紹
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創作背景——《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約圣經》,據《新約圣經·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猶太教祭司長陰謀在夜間逮捕他,但苦于無人帶路。
正在這時,耶穌的門徒猶大向猶太教祭司長告密說:“我把他交給你們,你們愿意給我多少錢?”猶太教祭司長就給了猶大30塊錢。于是,猶大跟祭司長約好:他親吻的那個人就是耶穌。
逾越節那天,耶穌跟12個門徒坐在一起,共進最后一次晚餐,他憂郁地對12個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12個門徒聞言后,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最后的晚餐》表現的就是這一時刻的緊張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