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木三分>>的意義或道理
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 釋 形容書法筆力蒼勁有力。比喻分析問題見解很深刻。
出 處 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示 例 清·趙翼《楊雪珊自長垣歸來出示近作嘆賞不足詩以志愛》:“~詩思銳,散霞五色物華新。”
近義詞 力透紙背、鐵畫銀鉤
反義詞 略見一斑
歇后語:錘子打釘子、啄木鳥啄樹
燈 謎 八十八
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后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摹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里戲水的鵝發呆,后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刻苦用功的精神
(引用)
2.入木三分典故(簡短,不要太短)
王羲之的字寫得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里戲水的鵝發呆,后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3.入木三分的啟發
筆力深入木板三分。
形客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
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摹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而在我們平日的為人處事中,我們不時被利益所趨、被假相蒙蔽、被主觀牽引,往往是只知事情的其一卻忽略其二,更別提去追究事情的根本、真相。我們總是那么浮躁又輕狂、膚淺又盲目____而這一切,卻基于我們缺乏:信任!讓我們坦開胸懷用信任來對待生活、對待人生!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人生總是復雜的,道德品行卻相對簡單;更多的時候,一份信任就可以讓你祛妄留真,讓你遠離誤解、猜忌、懷疑。
4.文言文入木三分的啟示
天我們學到一個成語:入木三分,給我留下了一些啟示。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能寫楷、草、行、隸等書體,他的書法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傳說,他很賞識同代人張芝的草書,休息時常常細心揣摩其字體結構、氣勢,心里想著,手指在衣襟上畫來畫去,時間長了,衣襟都被畫破了。
《書斷》中說:“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意思是說,晉成帝在北郊祭地時,王羲之奉命書寫祝版。所謂“祝版”,是古時的祭祝文字,寫在木板上。他筆力雄健,工匠用力刻字時,發現墨跡已透入木板有三分深。王羲之這樣出眾的書藝,是他長期勤學苦練的結果。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的,后來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如果我們能像王羲之一樣刻苦勤奮,還有什么能難道我們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入木三分的道理簡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