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園春,長沙'原文和翻譯
水調歌頭·游泳(1956年6月)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云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橫渡長江,到達漢口。
〔長沙水〕作者自注:“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所謂無沙水,地在長沙城東,有一個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魚〕據《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記載:吳主孫皓要把都城從建業(故城在今南京市南)遷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里化用。
武昌魚,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編)魚,稱團頭鳊或團頭魴。 〔極目楚天舒〕極目,放眼遠望。
武昌一帶在春秋戰國時屬于楚國的范圍,所以作者把這一帶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開闊。
柳永詞《雨霖鈴》:“暮靄沉沉楚天闊”。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給黃炎培的信中說:“游長江二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寬余〕指神態舒緩,心情暢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 〔風檣(qiáng墻)〕檣,桅桿。風檣,指帆船。
〔龜蛇〕見《菩薩蠻·黃鶴樓》〔龜蛇鎖大江〕注。 〔一橋飛架南北〕指當時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
一九五八年版《**詩詞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詩詞》,作者曾將此句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后經作者同意恢復原句。 〔天塹(qiàn欠)〕塹,溝壕。
古人把長江視為“天塹”。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更立西江石壁……當驚世界殊〕將來還打算在鄂西川東長江三峽一帶建立巨型水壩(“西江石壁”)蓄水發電,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
到那時,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這個“平湖”里來。巫山上的神女當然會健在如故,她看到這種意外的景象,該驚嘆世界真是大變樣了。
巫山,在四川省巫山縣東南。巫山形成的峽谷巫峽和上游的瞿塘峽、下游的西陵峽合稱三峽。
巫山云雨,傳楚宋玉《高唐賦·序》說,楚懷王在游云夢澤的高唐時曾夢與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這里只是借用這個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菩薩蠻·大柏地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里。
一九二九年一月,**和**率領紅軍由井岡山向贛南進軍。二月十日(正值春節)至十一日,在大柏地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團長以下八百余人,并繳獲了大批武器。
這是**和**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后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首詞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過大柏地時所作,當時他已被調離軍事領導職務,專任政府工作。
〔彩練〕彩色的絲綢,比喻虹。 〔雨后復斜陽〕唐溫庭筠詞《菩薩蠻》:“雨后卻斜陽”。
〔洞〕射穿。
2.沁園春長沙譯文
額額額、你是要譯文還是改寫、
原文:
沁園春 長沙
**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譯文:
在深秋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座山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滿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里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里輕快地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
回到過去,我和我的朋友,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漫游.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達官貴人,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擋住了飛奔而來的船舟?
3.沁園春長沙的翻譯
沁園春·長沙(翻譯) 我獨自一人站在秋高氣爽的橘子洲頭望著湘江向北流去. 看著變紅的萬山,一層層的樹林像染上了色彩. 滿江湘水清澈碧透,百條大船爭順流. 雄鷹在天空自由飛翔,魚兒在水中游動自如, 世間萬物都在秋天爭求著自己的自由.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問這蒼茫的大地,誰來能主宰盛衰興廢? 回想著去那不平凡歲月,我和朋友常常來這游玩一起商討國家大事,至今還在我心頭縈繞. 同學們恰好青春年少,風華正少, 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是強勁有力之時. 來評論國家大事,書寫激揚的文字, 把當年的達官貴人,軍閥官僚視如糞土. 還記得當年我們在江水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快要阻止小船的前進。
4.沁園春 長沙 的全文翻譯
一、譯文: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游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 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二、原文:《沁園春·長沙》【作者】** 【朝代】現代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擴展資料一、創作背景《沁園春·長沙》是**于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二、文學賞析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
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
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
可以說,這首詞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
5.沁園春長沙的中文譯文
在深秋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座山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象染過顏色一樣;滿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雄鷹敏捷矯健,在遼闊的藍天里飛翔,魚兒輕快自如,在明凈的水底里時沉時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爭求自由.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
回到過去,我和我的朋友,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漫游.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達官貴人,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大家是否記得,當年我們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駛而來的船?
6.《沁園春*長沙》原文及翻譯
【原文】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翻譯】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里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游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當年我們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飛奔而來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望采納---------------------------。
7.沁園春長沙翻譯全文600字
沁園春.長沙作者:**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作品譯文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
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游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注釋沁園春:詞牌名,“沁園”為東漢明帝為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據《后漢書 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后之勢,竟強奪公主園林,后人感嘆其事,多在中詠之,漸成“沁園春”這一詞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陵川縣南的海洋山,長1752里,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說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說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一個狹長小島,西面靠近岳麓山。南北長約11里,東西最寬處約一里。
**七律《答友人》中所謂長島,指此。自唐代以來,就是游覽勝地。
以上三句是說:在寒秋季節,獨立在橘子洲頭目送著湘江水汩汩北流。 萬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許多山峰。
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漫江:滿江。
漫:滿,遍。舸(gě):大船。
這里泛指船只。爭流:爭著行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鷹在廣闊的天空里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擊,搏 擊。
這里形容飛得矯健有力。翔,本指鳥盤旋飛翔,這里形容魚游得輕快自由。
萬類霜天競自由:萬物都在秋光中競相自由地生活。萬類: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悵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
悵:原意是失意,這里用來表達由深思而引發激昂慷慨的心緒。寥廓(liáo kuò):廣遠空闊,這里用來描寫宇宙之大。
蒼茫:曠遠迷茫。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沒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長,這里指興衰。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
這句問話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百侶:很多的伴侶。侶,這里指同學(也指戰友)。
崢嶸(zhēng róng)歲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崢嶸:山勢高峻,這里是不平凡,不尋常的意思。
稠:多。恰:適逢,正趕上。
同學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讀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1918年**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風華正茂:風采才華正盛。書生:讀書人,這里指青年學生。
意氣:意志和氣概。揮斥方遒(qiú):揮斥,奔放。
《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
遒,強勁有力。方:正。
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評論國家大事,用文字來抨擊丑惡的現象,贊揚美好的事物。
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指點,評論。
江山,指國家。激揚,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善良的。
糞土當年萬戶侯:把當時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糞土,作動詞用,視……如糞土。
萬戶侯,漢代設置的最高一級侯爵,享有萬戶農民的賦稅。此借指大軍閥,大官僚。
萬戶,指侯爵封地內的戶口,要向受封者繳納租稅,服勞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擊水:作者自注:“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
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擊楫”典故。
(祖逖因為國家政權傾覆,時刻懷著振興光復的心志。元帝就讓他擔任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供給他一千人的軍糧,三千匹布,但不給戰衣和兵器,讓他自行招募士眾。
祖逖仍就率領隨自己流亡的部屬一百多家,渡過長江,到江心時他扣擊船槳發誓說:“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來的話,就像長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辭激昂神色悲壯,眾人都為他的誓言感慨贊嘆。)這里指游泳。
遏(è):阻止。
8.沁園春長沙翻譯
深秋季節,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后。鷹在廣闊的天空里飛,魚在清澈的水里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這曠遠蒼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該由誰來主宰呢?曾經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漫游。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意氣奔放,勁頭正足。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