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清明節活動收獲作文50字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祭祀前輩,緬懷先烈的傳統日子。為了紀念英勇犧牲革命先烈,我們學校今天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
早上到學校集合后,老師給我們分好小白花。分好花后,我們就出發了,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悼念為中 華民族的解放,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今天來烈士陵園掃墓的人特別多,不光是我們學校,還有其他學校的,也有好多市民也來紀念革命先烈。
我們先去參觀了革命英雄紀念館,里面有很多東西,從珍貴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歷史圖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無一不使我們再一次感受了革命先烈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參觀后了革命英雄紀念館后,老師帶領大家來到革命英雄紀念碑前。大家排好隊,按順序在紀念碑前鞠躬、獻花,寄托對革命英雄們的崇敬和哀思!同學們在英雄紀念碑前宣誓一定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戰火紛紛的年代,在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締造,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用浩然正氣和崇高理想,譜寫了激動人心的不朽篇章,雕塑了雄偉壯麗的豐碑。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將被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一代一代的傳頌下去,革命英烈也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2.清明節的收獲 作文 急求
清明節的收獲
初中初二作文 來源: 作文網
清明節快到了,學校早在通知欄上計劃好了清明節那天所有人都去烈士園給烈士掃墓,這次的收獲很多。
清明節那天,我們拍好了列隊出發了,穿過六條街道、三個十字路口之后,我們這隊疲憊不堪的同學來到了西山半山腰處的南充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門口人山人海,我校六年級的全體師生都來參加這次掃墓活動。雖然這里十分擁擠,但是在最高處的烈士陵園里卻只有一排排高大的樹木如同忠于職守的衛兵一樣守衛著這一座座烈士墓碑,顯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來。
我們沒有像以往一樣滿山亂跑,尖叫打鬧,而是帶著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奮戰、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
掃墓儀式在演講員莊嚴的演講中開始了,但我的眼睛只盯著前方臺階盡頭高高聳立著的烈士墓碑,耳中只有風拂青松的呼呼聲,沒有聽進多少演講員的演講,只想著墓碑下沉睡的先烈。在一場場轟轟烈烈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先烈們硬是用血肉之軀為祖國開辟了一條新通道,硬是用落后的裝備和不屈的精神為祖國贏得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做完這一切,他們便只留下甚至沒有留下一個名字,便沉睡在了現在這座墓碑下。近一個世紀來,只有這山上的青松伴著風不停地吐露哀思,奏響哀樂,與先烈英靈一起回憶那一幕幕感人的場景。
一隊隊同學走上臺階,將花靜靜地放在墓碑上,每個人都是不茍言笑、莊嚴肅穆。我將前一天晚上自制的一束白色紙花,輕輕地放在墓碑前,它雖然簡陋,但它帶著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如此別具匠心……
我們又來到了不遠處的烈士紀念館。我們每人都得到了一本紀念冊,封面上印著幾個金色的大字——“永遠的豐碑”,這正是革命先烈的最好寫照啊!他們的功績是永恒的豐碑;他們的名字是永恒的豐碑;他們的革命精神更是永遠的、不倒的、偉大的豐碑啊!
這次來烈士紀念館收獲很大,看著好多烈士的遺像,他們奔跑著,看起來是那么的鏗鏘有力,還有那一幅幅壁畫給我們留下了濃重的戰爭氣息,勝利的喜悅。
3.日記一則《清明節的收獲》120字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上墳呢?”于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墳了吧?不妨把你們上墳的過程也說說吧!
4.清明節的心得體會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清明不會破碎飛過關山的夢魂。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清明早已模糊遙隔九天的明月。 清明是風雨凄凄里的一盞燈,為那忘了歸途的離魂,指出回鄉的路。
在某年某月某個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在山的那邊,在海的這邊,懷念逝去的靈魂,祝福彼岸的春暖花開。 傳統是不該被遺忘的,放逐那些隨波逐流的東西,而這樣的節日該是長存的。
從昆侖山巔到陰山腳下,梨花落得滿地殘香,用誰的思愁,用誰的離人淚,換那青煙一縷,焚香一柱。 這樣的日子里,我們祭奠的或許是濃濃的親情,或許是一段刻骨的愛情,又或者是一段李白和汪倫般萍水相逢結成的友情……那個日子里,我們比誰都多情,沒有人會被遺忘,追思會讓我們回頭看一看那年的月如霜;又或是真有人被拋卻了,看看身邊忙于思念的人們,奈何橋的那段路,或許不會那么長。
當我們選擇了清明去上墳,無論你是否信鬼神,這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意識,更是獨一無二。唯有神州浩土,在這一天選擇靜默,唯有炎黃子孫在這一天尋得上窮碧落下黃泉,縱然兩處茫茫皆不見。
清明時節雨紛紛,斷魂的又何止路上的行人。清明是一尊木刻的佛,有黃土般的顏色,瞇著的眼。
它每成形的一刻,身上便被劃過一刀,那一刀刀是多少人的吶喊,無助與彷徨。佛駐于心,一如萬家的燈火。
在每個煙雨迷離的四月,用一語不發,看著你別過去的臉。誰都為之悲哀,無論你是帝王,還是平凡的里巷夫。
當天人永隔得時候,清明便成了一條紐帶。連接遙遠的過去與未來,像一盒穿越千年的棋子,用晶瑩的身軀展現棋士的精神,或許清明的存在是為了這樣的緣由,提醒我們別忘了那些逝去的東西,那些時光也無法磨滅的印記。
因為有清明,我們懂得珍惜生命。不要因為是傳統,才去珍惜,生活里平凡的一點一滴都可能在未來成為不可或缺的美景。
門旁的小樹抽了新芽,有只小鳥在上安了家;家里的雞生了熱乎乎的蛋,小馬又長了一顆新牙;河邊的青青草更高了,家鄉的老槐樹更香了…… 別等到某一天,這一切默默地消失,才想起:哦!它們沒了,清明節一定要祭奠呀!那便晚了,要知道覆水難收,你不能讓樓蘭重現往日的繁華,不能讓流星永掛中天。那時候憶君迢迢隔青天,才是真正的長相思,摧心肝。
這時候,清明給了那些人一條路,給那些不懂珍惜的人一次回憶與學習的機會,清明會模糊了天上的那輪明月,讓再遠的距離都化作咫尺,此刻鐵漢錚錚也會垂淚天明。 而明天,就是新的一天,從旭日東升,第一片彩云飛過,第一聲雞啼開始,懂得了、學會了的人們開始留心與關注,用平凡里的不平凡化作歌聲,依偎心門,用星星和月亮來作證: 這才是真正理解清明,學會了不后悔與不忘卻。
清明將近,聽得余弦半調,離殤難盡,莫悲,莫悲。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莫待那,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5.清明節心得體會 500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每年公歷四月五日前后。
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來到。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十分恰當地反映了清明時節的自然環境和凄涼哀怨的氣氛。
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人們多在清明這天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那為什么要在清明節上墳掃墓呢?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后,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后,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
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這天還要摘采新柳,制成柳圈,戴在頭上。
民諺云:“清明不戴柳,生來變黃狗。”其實,清明戴柳的風俗起源很早,正如清人富察敦榮的《燕京歲時記》所云:“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被撥契于渭陽,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躉毒。
今蓋師其遺意也。” 杭州的清明,據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記載:“是日,傾城上冢,南北兩山之間,車馬云集,樽酒擔食,山家村店,享浚遨游,或張幕籍草,并魴隨波,日暮忘返。”
這里描寫的既是去上墳又是去春游。
6.清明節的感悟 要短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7.清明節的收獲 作文 急求
清明節的收獲初中初二作文 來源: 作文網清明節快到了,學校早在通知欄上計劃好了清明節那天所有人都去烈士園給烈士掃墓,這次的收獲很多。
清明節那天,我們拍好了列隊出發了,穿過六條街道、三個十字路口之后,我們這隊疲憊不堪的同學來到了西山半山腰處的南充烈士陵園。烈士陵園門口人山人海,我校六年級的全體師生都來參加這次掃墓活動。
雖然這里十分擁擠,但是在最高處的烈士陵園里卻只有一排排高大的樹木如同忠于職守的衛兵一樣守衛著這一座座烈士墓碑,顯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來。我們沒有像以往一樣滿山亂跑,尖叫打鬧,而是帶著莊嚴的心情來到烈士墓前,緬懷曾經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英勇奮戰、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先烈。
掃墓儀式在演講員莊嚴的演講中開始了,但我的眼睛只盯著前方臺階盡頭高高聳立著的烈士墓碑,耳中只有風拂青松的呼呼聲,沒有聽進多少演講員的演講,只想著墓碑下沉睡的先烈。在一場場轟轟烈烈的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先烈們硬是用血肉之軀為祖國開辟了一條新通道,硬是用落后的裝備和不屈的精神為祖國贏得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做完這一切,他們便只留下甚至沒有留下一個名字,便沉睡在了現在這座墓碑下。
近一個世紀來,只有這山上的青松伴著風不停地吐露哀思,奏響哀樂,與先烈英靈一起回憶那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一隊隊同學走上臺階,將花靜靜地放在墓碑上,每個人都是不茍言笑、莊嚴肅穆。
我將前一天晚上自制的一束白色紙花,輕輕地放在墓碑前,它雖然簡陋,但它帶著我對革命先烈的真誠敬意。我把它放在墓碑前,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如此別具匠心……我們又來到了不遠處的烈士紀念館。
我們每人都得到了一本紀念冊,封面上印著幾個金色的大字——“永遠的豐碑”,這正是革命先烈的最好寫照啊!他們的功績是永恒的豐碑;他們的名字是永恒的豐碑;他們的革命精神更是永遠的、不倒的、偉大的豐碑啊!這次來烈士紀念館收獲很大,看著好多烈士的遺像,他們奔跑著,看起來是那么的鏗鏘有力,還有那一幅幅壁畫給我們留下了濃重的戰爭氣息,勝利的喜悅。
8.日記一則《清明節的收獲》120字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
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
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上墳呢?”于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
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墳了吧?不妨把你們上墳的過程也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