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誠信小故事 50字左右
誠信的故事 《誠信》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
“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
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
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
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被人相信是一種幸福》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駛。
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大浪急,船上的人誰也沒有聽見,他眼睜睜地看著貨輪托著浪花越來越遠……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氣揮動著瘦小的雙臂,努力使頭伸出水面,睜大眼睛盯著輪船遠去的方向。
船越來越遠,船身越來越小,到后來,什么都看見了,只剩下一望無際的汪洋。孩子力氣也快用完了,實在游不動了,他覺得自己要沉下去了。
放棄吧他對自己說。這時候,他想起了老船長那張慈祥的臉和友善的眼神。
不,船長知道我掉進海里后,一定會來救我的!想到這里,孩子鼓足勇氣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長終于發現那黑人孩子失蹤了,當他斷定孩子是掉進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這時,有人規勸:“這么長時間了,就是沒有被淹死,也讓鯊魚吃了……”船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回去找。
又有人說:“為一個黑奴孩子,值得嗎?”船長大喝一聲:“住嘴!” 終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長趕到了,救起了孩子。 當孩子蘇醒過來之后,跪在地上感謝船長的救命之恩時,船長扶起孩子問:“孩子,你怎么能堅持這么長時間?”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會來救我的,一定會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種幸福。
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幸福。 一個關于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
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
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
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隨口說不得> 前兩天,以《隨口說來》為題寫了個帖子,甚為自得。殊不知,那幾分沾沾自喜很快便為某生隨筆里的一句話給驅散了:老師,你說過要給我看你寫雪天感受的文章,怎么還沒給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么把這個“諾”給忘了個一干二凈了啊!雖然那只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學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話:雪天未必如你說的那樣有趣吧?我以后給你看我寫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許當時只是心血來潮,信手寫來,這隨口而許的“諾”并沒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隨改好后發下去的隨筆而拋之于腦后。殊不知學生那邊卻是眼巴巴地等著我給她看,我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是所有的話都可以隨口說來的。
從古以來,就流傳著《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
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著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說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
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準備殺豬便馬上阻止,說自己只是跟孩子說說玩的。曾子說: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騙。
說完,就把那豬殺了。 想到這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學生的隨筆上寫道:對不起,差點失約了,放假前一定把文章給你…… <兩個關于誠信的故事> 故事一: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
“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
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么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
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
2.短篇童話故事——誠實守信
《放羊的孩子》----《伊索寓言》
從前,一個放羊的孩子在一個離森林不太遠的地方放羊。村民們告訴他,如果有危險情況發生,他只要大聲呼喊救命,他們就會來幫他。
有一天,這個男孩想和村民們開個玩笑,給他們制造一點麻煩,以便從中找樂。于是他就一邊向村邊跑,一邊拼命地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狼在吃我的羊!”
善良的村民們聽到喊聲,放下手中的農活,便拿著棍棒和斧頭趕過來打狼。可是他們并沒有發現狼,于是就回去了,只剩下放羊的孩子看著他們氣喘吁吁的樣子捧腹大笑。
他覺得這樣挺有趣。第二天男孩又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狼在吃我的羊!”人們又來了,不過沒有第一次來的人多。他們還是沒有看到狼的影子,只得搖了一下頭又回去了。
第三天,狼真的來了,闖進了羊群,開始吃羊。男孩驚恐萬分,大叫:“救命!救命!狼來了!狼來了!” 村民們聽到了他的喊聲,但他們想放羊娃可能又在耍什么花招。沒有人理睬他,也沒有人來幫助他,孩子被吃掉了,故事結局了。
3.誠信的小故事70到90個字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克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
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
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
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6\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
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
4.誠信小故事200字左右
要自編,還是別的?第一幕時間:遠古時代 地點:部落山洞事件:一個部落打算集中青壯年勞動力外出狩獵,尋找食物。
部落首領留下了兩位青年壯士,對他們說:“無論怎樣,一定要保護好這個家。”兩個壯士滿口答應。
沒過幾天,遇上了暴風雨,由于首領他們還沒回來,所以食物不夠,一個壯士按照首領的話把食物先給老人、小孩吃,自己只吃些剩余食物。但是另一個人卻吃不了這個苦,不但偷了許多食物,還乘風雨逃離了這個山洞。
食物短缺,又加上天氣惡劣又時常有猛獸出沒,那個講信用的壯士并沒出逃。他一邊尋找食物給老弱病人吃,一邊同惡劣的外界條件作搏斗,終于等到首領們的歸來。
首領看到眼前的景象:山洞、部落人們安然無恙,而他傷痕累累,明白了一切。他贊賞壯士的誠信,又對那個背信棄義的人下達“追殺令”。
青年壯士憑著自己的誠信贏得了尊重。話外音:誠信是一種優秀品質,只要你堅持,你總能夠體會它的內涵,感受到快樂。
第二幕時間:明清時期 地點:一家當鋪事件:一個商人辦了一間當鋪,但有一天遭強盜搶劫,不但一命嗚呼,連典當的物品、憑證、家產也被一搶而光,只留下了妻子和一個兒子。有人勸她死不認賬,對上門賠償銀子的不要答理或者逃往外鄉。
但她說:“我的丈夫是一個口碑極好的人,做人經商講信用,人也誠實,我不能玷污他的名聲。”于是這個妻子一邊借錢一邊到處勞動,歷經十年終于把當鋪的債務還清了。
方圓百里的人聽到這件事無不稱頌,以后到她這個當鋪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話外音:誠信不僅挽救了這家當鋪的聲譽,十年后當重新經營時生意規模更大了,這就是誠信的作用,它體現了個人的精神素質。
亂曰其實,誠信一詞在現代生活中更重要。誠實講信用是公民的社會公德;作為學生,只有做到誠信,才能把學習掌握扎實,適應時代、社會的需求;社會的各行各業都需要誠信作為保障,才能有遠大光明的前途。
誠信作為一筆精神財富、優良傳統,每個人都要做到誠實,講信用,讓社會處處盛開文明之花。這不是自編的。
5.誠信的小故事,大約50字
答:誠信的小故事
一、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于世。時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后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后,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二、孟信不賣病牛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后,家里很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孟信回家后發現病牛被賣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么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6.關于誠信的童話或小故事
1、華盛頓六歲生日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把銀光閃閃的小斧頭,收到禮物的小華盛頓非常高興。
有一天,他看見羅杰叔叔在砍一棵果樹,問他為什么要砍?羅杰叔叔告訴他:“我并沒有砍果樹,砍的是那些不結果的雜樹,就像雜草一樣,砍掉這些雜樹就不會搶掉那些好的果樹的營養,這樣剩下的果樹的果實才會又大又甜。” 小華盛頓說自己也要砍樹,羅杰叔叔說:“你還小,現在不能砍樹。”
可小華盛頓不這么認為,他覺得自己長大了。為了證明自己可以砍樹,他就在果園里挑了一棵樹,用爸爸送的小斧子,嘿呦嘿呦地砍起來,砍了半天終于砍斷了。
小華盛頓砍倒樹后,興高采烈的叫羅杰叔叔來看,羅杰叔叔看后嚇了一大跳,因為華盛頓砍掉的是他爸爸最喜歡的櫻桃樹。小華盛頓知道后也嚇了一跳,雖然自己不是故意的,但是爸爸知道后肯定會拿櫻桃樹枝來打他的屁股的。
羅杰叔叔對小華盛頓說:“你告訴爸爸,樹是我砍掉的,這樣你爸爸就不會打你了。”可是小華盛頓不同意,他覺得自己做的事應該自己的來承擔,一定要誠實。
天快黑的時候,小華盛頓的父親回來了,他看到了被砍倒的櫻桃樹,果然非常生氣,大聲質問是誰砍掉的?小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是還是勇敢的站出來,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爸爸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很高興,因為他覺得小華盛頓很誠實,誠實比櫻桃樹要珍貴得多。
他告訴小華盛頓,誠實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人一定要誠實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華盛頓記住了父親的教導,一生都把誠實作為做人的原則。
2、小老鼠在河邊撿到了一顆圓圓的珠子。好漂亮的珠子,亮閃閃的,小老鼠特喜歡。
小老鼠一天到晚把珠子裝在口袋里,只在周圍沒人的時候,才拿出來看一看。他想:這么漂亮的珠子,可不能輕易讓外人看見,要是被偷了、搶了就壞了!可是,小老鼠才玩了一個星期,珠子就丟了。
他到處找也找不著,急壞了。一天傍晚,小松鼠來到小老鼠家,手里拿著一顆亮閃閃的珠子說:“這是你的珠子吧?我在草叢里撿到的,還給你。”
小老鼠又意外又驚喜:“你怎么知道這是我的珠子呢?”“我在大樹上看到你在樹下玩過這顆珠子。”小松鼠說。
“是這樣啊!太感謝你了,小松鼠!”小老鼠激動地說。小松鼠走后,小老鼠看著手里的珠子,臉紅了。
他想:這顆珠子原本也不是我的,我應該把它還給它的主人才對。小老鼠握著珠子,朝河邊走去,正巧碰上老烏龜。
小老鼠舉起珠子問:“您知道這顆珠子是誰丟的嗎?我是在這里撿到的。”“哦,我正在找它呢!它是我一個星期前丟失的。”
老烏龜說,“它是一顆珍珠,是河底的一只河蚌送給我的。” “原來是一顆珍珠啊!怪不得這么漂亮。”
小老鼠急忙把珍珠還給老烏龜,“請您收好,別再弄丟了。”“你是一只誠實的小老鼠,我把這顆珍珠送給你當禮物吧!”老烏龜說完,轉身游回了河里。
“烏龜爺爺,謝謝您,再見!”小老鼠在岸邊大聲說。小老鼠把珍珠拿回家,他熱情地邀請大家一起來看、來玩兒。
他明白了,好東西要與大家一起分享。后來,小老鼠又把珍珠弄丟了幾次。
可是,每次都被撿到的人送了回來,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小老鼠的珍珠。3、在動物世界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
有動物之王老虎,它威武極了;有溫順和小綿羊,它那一身雪白雪白的外衣,令動物們羨慕不已;最美麗的要算孔雀了,它一開屏幕,那五顏六色的羽毛像一道彩虹,光彩奪目。那里還有一只小螞蟻,它長得小小的,可愛極了,說話、走路時,頭上的兩根觸角一動一動,很引人注目。
小螞蟻長得這么漂亮,它得意極了,昂著頭,邁著大步,一步一搖地在大森林里走來走去。它走累了,便停下來靠在一棵小草旁睡著了。
一覺醒來,它見森林里靜悄悄的,原來小動物們都上課去了。“糟糕!我遲到了,怎么辦?熊貓老師說過要按時上學,不準遲到。
哎呀,我該怎么辦呢?”小螞蟻心急如焚,邊跑邊想著應付的辦法。“噢,對了,我撒個謊吧,反正老師和同學都不會知道這個秘密的。”
于是,小螞蟻又如釋重負地往前走。來到教室,其他小動物都坐在小凳子上認認真真地聽課。
小螞蟻悄悄地從后門溜了進來。熊貓老師見了,便問小螞蟻:“你為什么遲到?”小螞蟻忙把事先編好的謊話說出來:“我媽媽生病了,我要在家照顧它,所以來晚了。”
熊貓老師聽后沒說什么又繼續上課了。這一課是教育小動物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不要說謊話。
小螞蟻聽著聽著,臉不由得一陣陣發燒。放學后,小螞蟻又在森林里玩了很久才回家,把上課時所學的全忘了。
媽媽問它到哪里去了,小螞蟻怕媽媽責備它,又撒謊說在學校做作業。晚上,小螞蟻夢見自己長了翅膀,在茫茫宇宙里飛呀飛呀,最后飛到了一個誠實王國。
這王國里的動物都是誠實的,從來不說謊話,如果誰說了謊話,就會多長出一條尾巴來。小螞蟻不想信真有此事,它想:反正我到了另外一個王國,我以前的事它們誰也不知道,我說謊它們更不知道了。
想著想著,小螞蟻覺得輕飄飄的,一陣微風把它吹到宮殿,覺得新奇極了。“你是誰呀?竟敢闖進我的宮殿。”
老虎大王問小螞蟻。“我是小螞蟻。”
“你從哪里來?“。
7.誠信的小故事
誠信的故事五則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克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
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
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
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童話里的誠信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