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牛彈琴主要內容
1. 內容簡介:
公明儀曾經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可牛卻依然像先前一樣埋頭吃草。原來,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不入它的耳。 于是公明儀便用琴模仿蚊蟲和小牛犢的叫聲。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邁著小步來回走著。
2. 寓意: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是白費口舌;也常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說話不看對象是不可取的,對蠢人講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3. 對牛彈琴(duì niú tán qín):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出自 漢 牟融 《理惑論》。
2.“對牛彈琴”的主要內容,用43個字概括
公明儀給牛彈琴,牛依然吃草。牛不聽,曲不悅它耳。 公明儀用琴模仿動物的叫聲。牛就豎起耳朵聽著音樂。
原文:
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出處:
對牛彈琴,亦作“ 對牛鼓簧 ”。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出自:漢·牟融 《理惑論》:“ 公明儀 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莊子·齊物論》“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 晉 郭象 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
造句:
1、說了一大堆,結果對方什么都沒聽懂,真是對牛彈琴,浪費熱情。
2、跟法盲講法律簡直就是對牛彈琴。
3.對牛彈琴的故事簡概
對牛彈琴的典故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里卻無動于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后,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于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4.對牛彈琴的故事50字
有個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
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儀于是變換曲調,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只孤獨小牛的哞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因為不安而小步來回走動。
5.對牛彈琴講的什么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音樂家名叫公明儀,彈得一手好琴。他無論走到哪里,總是琴不離身,閑下來時,彈奏一曲,便覺得心神舒暢。
有一天,他獨自一個人在郊外散步。他走著走著,看見一頭牛在那里吃草。他覺得這頭牛很寂寞,就開口對牛說道:“老黃牛啊老黃牛,你真可憐啊,一個人在這里,也沒人理你,不過,你不用怕,我給你彈一首曲子,給你解解悶兒。”于是他就放下琴,先彈了一支《清角之操》。牛低著頭只管吃草,一點兒也不理會。公明儀失敗了,他想了想明白了:那支曲調太高深了,不是牛聽不到琴聲,而是琴聲不適合它的耳朵啊!于是他又另外彈了幾支曲調,一會兒好像蚊子嗡嗡地叫,一會兒又好像小牛哞哞地叫。這樣一彈,那頭牛就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草也不吃了,回轉身子踱著小步,慢慢地走來,留心地傾聽。
彈得再好的弦音,也要有知音者才能聽懂;再好的良琴,也要有善操琴者撫之;再貴重的東西,也要有識貨之人才懂得珍惜;再幸福的生活,也要有惜福之人。只是,遺憾的是,世間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世上總有那么多的對牛彈琴,那么多的焚琴煮鶴,那么多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之類的事情。
6.關于對牛彈琴的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突發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百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