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丁秀蘭熱愛生命的故事(短點的)
5月13日凌晨,噩耗從北京地壇醫院傳來:在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近一個月后,因多臟器衰竭,她永遠地離開了深愛著她的人們,離開了她深愛著的工作崗位,終年49歲。
她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急診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丁秀蘭。
離開這個世界時,她沒說一句話,只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人們。
丁秀蘭病逝的噩耗傳來,北大人民醫院的所有醫務人員都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院長呂厚山詢問救治丁秀蘭的醫護人員:“丁大夫有沒有留下遺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醫護人員搖頭無語。聽說朝思暮想的媽媽離她而去,遠在國外求學的女兒申潔悲痛欲絕。她打電話問爸爸:“媽媽走時,可有什么囑咐的話?”父親申業桐無言以對。
丁秀蘭病危時,病魔已經將她折磨得精疲力竭。離開這個世界時,她沒有說一句話,只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人們。
2.鑿壁偷光的故事簡短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里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
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啟示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于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3.宋關齡小時候的短故事
《我不能失信》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只呢!
她剛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來找她學疊花籃。
父親見慶齡停住了腳步,奇怪地問:“慶齡,你怎么不走啦?”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約好了,今天她來我們家,我教她疊花籃。”慶齡說。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嗎?改天再教小珍吧。”父親說完,拉起慶齡的手就要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
“那……回來你去小珍家解釋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學花籃,好嗎?”媽媽在一旁說。
“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
“我明白了。我們的慶齡是個守信用的孩子。”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說:“那你就留下來吧!”
慶齡點點頭,甜甜地笑了。
4.英雄短氣故事
英雄氣短,美人遲暮
這兩句古話是用來泛指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很多事都不再一樣了,言辭之間卻帶了一種惋傷的色彩。
記得余老的解釋,頗為經典:
三國時期,曹操乃一時奸雄,據說曹操生前有次出兵,看到座大山,說了一句“這座山好高啊”,旁邊馬上有士兵悄悄說:“曹操老了,曹操老了。”(經一山,曰:“此山奇高歟!”旁邊兵士私語:“相老也。”)果然,聽說這次就是操最后一次出兵。這種觀念就叫做:美人遲暮,英雄氣短。聽說英雄豪杰到了晚年都是英雄氣短的,我想漢武帝不會例外,秦始皇,唐太宗也不會例外,西方的拿破侖當然也不會例外,這就叫做英雄氣短,英雄到了晚年碰到困難往往就不會想年輕或壯年的時候那樣的意氣風發;一個美人要是常常照鏡子,看她的魚尾紋是不是又多了起來,這就叫做美人遲暮。
英雄氣短
語出宋人蘇丕,有高行,少應禮部試不中,拂衣去,曰:“此中最易短英雄之氣”。后以“英雄氣短”謂才識之士因遭遇困厄或迷戀于愛情而意志消沉。
壯士暮年,雄心依在。這種話卻不一定準確,再強的人也有年老力衰的一天,也有輸不起賭局的時候,他或許可以征戰一世,但是他卻不得不感到疲累,一個人一旦倦了,累了,他的內心也就不會再如年輕般意氣風發了。所以縱觀古今中外所有的英雄豪杰大都都是在青壯年的時候干下轟轟烈烈的事情,到老了不是遭遇滑鐵盧就是坐享其成安度晚年了。
美人遲暮
語出《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大詞人屈原千百年前就道出了此中真諦,時至今日仍屢試不爽,記得有個說法,女人一旦年紀稍大就急著嫁人了,怕嫁不出去了,其實這句話并沒有說出真正的緣由,女人不是怕嫁不出去,而是青春不再,一天天看著眼的魚尾紋越來越深了,或者兩鬢出現白發了,就會為失去的青春年華所傷感,她能等多久呢?所謂謂流光易逝,盛年難再,佳人自然也不愿意在等,想尋求一個庇護之所了。
說到英雄氣短,自然就聯想到自己了,當然不是現在,可也遲早逃不出那天:一個男人,若想作出番事業,能夠拼的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是因為這個時候意氣風發,而是他沒有什么家庭或者子女的牽判,他的心里還不會感覺疲累,但是一旦年老,所有的牽掛和疲累背負了一身的時候就雄風不再了,因為他輸不起了,也許男人還是光棍的好,嘿嘿。這是瞎話,不過至少在我心里,我亦不愿意在氣短的時候嗟嘆碌碌無為,難怪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任誰也阻擋不了時間的流逝,英雄美人各有所失,所以還是那句話:
人都是等不起的,與其在等待中逝去,不若在還能擁有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
世界上沒有絕對最珍貴的東西,只有失去的才是最珍貴的。
5.徐則林虎門硝煙的簡要故事
【林則徐】(1785-1850)清朝官員。字元撫,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煙,遂受命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粵查禁鴉片。十九年,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合力嚴緝走私煙販,懲處受賄官吏,迫令英美煙販交出鴉片237萬余斤,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門當眾銷毀;又提出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確貿易方針,以孤立英國侵略者;會同水師提督關天培籌劃海防,倡辦義勇,屢挫英軍武裝挑釁。
6.王進喜的簡短事跡
1.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何占信,父親 王金堂。40歲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個男孩子,心里非常高興。
2.按照當地的習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篩子放在秤上一稱整好十斤,于是就給孩子起 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聽起來非常雄壯,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長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譜往下排,起名王進喜,希望他歡歡喜喜去上學,學到本領后重整家業。在 災難深重的舊中國,王進喜受盡苦難。
3.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為了活命,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
拓展資料:
王進喜個人成就:
1.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領1205鉆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并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用身體制服井噴
1960年3月,他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發揚"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結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他組織全隊職工把鉆機化整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奮戰3天3夜把井架聳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時,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開鉆。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經全隊工人奮戰,終于制服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