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自強名人事例簡短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在此時間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墻故事》。
她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愛迪生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
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并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3、格林尼亞教授
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授,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時代,由于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蕩。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后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
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志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后,他研制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貝多芬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于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斗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5、富蘭克林·羅斯福
1921年8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帶全家在坎波貝洛島休假,在撲滅了一場林火后,他跳進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質炎癥。高燒、疼痛、麻木以及終生殘疾的前景,并沒有使富蘭克林·羅斯福放棄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堅持不懈地鍛煉,企圖恢復行走和站立能力。
他用以療病的佐治亞溫泉被眾人稱之為“笑聲震天的地方”。在康復期間,富蘭克林·羅斯福大量閱讀書籍,其中有不少傳記和歷史著作,卻幾乎沒有經濟學或哲學著作。
2.關于自尊的簡短故事
晏子使楚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將要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么派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五百戶人家,人們一起張開袖子,天就陰暗下來;一起揮灑汗水,就會匯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著肩膀,腳尖碰腳后跟,怎么能說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會派遣你來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賢能的國王那里去,沒賢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沒賢能的國王那里去。我晏嬰是最沒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國來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消息,對手下的人說:“ 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將要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說:“當他來到的時候,請允許微臣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做什么的人?’回答說:"是齊國人。"楚王又問:‘犯了什么罪?’回答說:"犯了盜竊罪。"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武士押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楚王問:“押著的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說:“是齊國的人,犯了偷竊罪。”楚王對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子,生長在淮北就變為枳子,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果實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吧。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來到楚國就偷竊,莫非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竊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華羅庚求學
華羅庚中學畢業后,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干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當時,他只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雙腿后著兵法的孫臏。“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只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白天,他拖著病腿,忍著關節劇烈的疼痛,拄著拐杖一顛一顛地干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以后,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在名家云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尊自信的人,能夠奮發向上,自強不息,征服挫折和失敗,在挫折與失敗中獲得成功。而喪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自暴自棄、自輕自賤。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從而放棄了努力奮斗。所以沒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
石油大王
1914年冬天,美國加州沃而遜小鎮來了一群逃難的流亡者,好的的人信給這些流亡者送去飲食,他們個個狼呑虎咽,連一句感謝的話都來不及說。只有一個年輕人除外,當鎮長杰克遜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時,這個骨瘦如柴、饑腸轆轆的逃難者問:"吃你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讓我干嗎?"杰克遜說:"不,我沒什么活需要你來做。"為個年輕人目光立刻暗淡下來,說:"那我不能沒有經過勞動便平白吃您的東西!"杰克遜想了想說:"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需要你幫忙。不過,要等你吃過飯后,我才給你派活。""不,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這些東西!"杰克遜只好說道:"小伙子,你愿意為我捶背嗎?"于是這個年輕人彎下腰,十分認真地給杰克遜捶背。
后來,這個年輕人就留下來在杰克遜的莊園里干活,并成為一把好手。兩年后,杰克遜又把女兒瑪格珍妮許配給他,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果然不出所料,20年后,這個年輕人真成了億萬富翁,他就是美國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3.求關于責任的事例(簡短的故事)
責任的實例 1.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意大利移民曾為人類精神歷史寫下燦爛光輝的一筆。
他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
他破了產,儲戶失支了存款。當他拖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
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但在道義,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還的代價是三十九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筆“債務”時,他輕嘆:“現在我終于無債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 2.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件雨披. 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 漢克問道:”為什么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 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的小花上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的人,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 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
4.關于責任的事例,越簡短越好,要多幾個事例
什么叫責任呢?讓我們先一起來聽下面的小故事:
一名11歲的美國男孩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美元。在那個時候,12美元可是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120只雞呢!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那么多錢賠給人家?”父親看了看他,拿出12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后你必須還給我。”從此,男孩開始打工賺錢。經過半年的努力,終于賺夠了12美元,還給了父親。你知道這個男孩是誰嗎?他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小男孩里根之所以成為總統里根,“責任”二字起了很大的作用。
WTO的首席談判官龍永圖有一次到瑞士出差,在衛生間里聽到旁邊蹲位有持續不斷的奇怪響聲,他很好奇,通過小門的縫隙向里張望。這一看使他驚嘆不已。原來,小間里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馬桶。原來,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以后,因為沖刷設備出了問題,他沒有把臟東西沖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計地想修復那個沖刷設備。而他的父母、老師當時并不在身邊。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負責精神,讓人感嘆。
每個人都有一份責任,身為教師的我就是教會學生更多的知識,讓他們快樂健康的成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如果站在立場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那么責任也就不同,丈夫應該負起照顧好妻子的責任,女兒應該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無論他是多么的優秀,在擇偶方面是堅決不能選擇的,如果他沒有責任感,那么又怎么保證以后婚姻的幸福,任何理由和借口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23歲的男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 一 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并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于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由他—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開始,他就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當一位大學生問:“責任對于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對你來講顯得尤其沉重,但你在談到責任時卻始終面帶微笑,是不是你心中那段刻骨銘心的傷痛不愿意輕易示人”時,洪戰輝說,:那段經歷讓我很心痛,我覺得那是我的一塊傷疤,其實我一直不愿意回憶過去,不愿意談到過去。我覺得人笑著總比哭著好,我一直這么想,要是哭就一個人哭,要是笑就讓大家分享這份快樂。苦難不能博得人們的同情,只有奮斗,經過不斷的奮斗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他還說:“從我獨立的那一刻起,也就懂得了責任,這種責任包括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我想,對于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同學來說,早一天學會自食其力,才能盡快培養責任感吧。” 分析:最平凡的人,做著最不平凡的事,我們的社會始終被這樣的平凡人感動著。他們沒有明星耀眼的光環,也沒有富豪們的一擲十金,但他們用良己的愛心和責任溫暖著、感動著我們這個社會。 適用話題:“愛心與責任”“感動”
5.關于誠信的事例 要簡短的 越短越好 至少5個
1、一諾千斤”的由來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
2、曾子殺豬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3、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10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兩。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兩黃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4、李苦禪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
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5、華盛頓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
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6.有關品德的名人事例(要簡短的)
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唐代婁師德教育他弟弟為官待人要寬容。他弟弟說:“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自己把它擦去。”婁師德說:“這還不行。你把它擦去,還是違背發火人要侮辱你的意愿。我看還不如讓唾沫自然干掉為好。”
來自您求助的團隊: 憂與愛 望采納
7.古代英雄的故事
姓名: 袁崇煥 [1584-1630] 出生時間: 1584-- 逝世時間: 1630-- 民族: 漢族 籍貫: 祖籍廣東東莞,后落籍廣西藤縣 相關圖片: 暫無圖片,歡迎您為我們提供。
人物傳記: 暫無傳記,歡迎您為我們提供。 人物簡述: 字元素。
明代將領,軍事家。民族英雄。
萬歷四十七年(1619) 二月 遼東經略楊鎬誓師遼陽, 率軍二十二萬,兵分四路,大舉攻清。 三月 薩爾滸大戰楊鎬所部三路喪師,明軍慘敗。
三月 袁崇煥中進士。授邵武知縣。
天啟二年(1622) 正月 袁崇煥朝覲在都,御史侯恂請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職方主事。 同年 袁崇煥單騎出閱關內外。
還朝,具言關上形勢。遂超擢僉事,監關外軍. 未幾,經略王在晉題袁崇煥為寧前兵備僉事。
袁以王在晉議筑重城八里鋪為非策,爭不得,奏記首輔葉向高。 大學士孫承宗行邊,主袁崇煥議守寧遠。
天啟三年(1623) 九月 孫承宗決守寧遠。命滿桂偕崇煥往。
依袁崇煥定制筑寧遠城。次年完工。
天啟四年(1624) 九月后 偕大將馬世龍、王世欽率水陸馬步軍萬二千,東巡廣寧,謁北鎮祠,歷十三山,抵右屯,遂由水道泛三岔河而還。 升兵備副使,再升右參政。
袁崇煥東巡,請即復錦州、右屯諸城,承宗以為時未可,乃止。 同年 遭父憂,奪情視事。
天啟五年(1625) 十二月 袁崇煥升按察使 天啟六年(1626) 正月 清兵圍寧遠。 正月 崇煥刺血為書,激以忠義,為之下拜,將士咸請效死。
滿桂、袁崇煥固守。圍解。
正月 清分兵數萬略覺華島,殺參將金冠等及軍民數萬。 二月 袁崇煥為僉都御史,專理軍務,仍駐寧遠。
三月 復設遼東巡撫,由袁崇煥升任,巡撫遼東、山海關。 三月 朝廷設各邊鎮監軍內臣。
太監劉應坤鎮守山海關。袁崇煥抗疏諫,不納。
敘功,加兵部右侍郎,賚銀幣,世廕錦衣千戶。 其后 袁崇煥既解圍,與滿桂不協,請移之他鎮,乃召桂還。
袁崇煥以之臣奏留滿桂,又與不協。中朝慮僨事,命遼東經略王之臣專督關內,關外由遼東巡撫袁崇煥指揮。
其冬 袁崇煥偕應坤、用、率教巡歷錦州、大、小凌河,議大興屯田,漸復第所棄舊土。 十月 袁崇煥遣使吊努爾哈赤,且以覘虛實。
十一月 皇太極遣使報之,崇煥欲議和,以書附使者還報. 天啟七年(1627) 正月 皇太極再遣使,致書袁崇煥求和。 正月 朝議召之臣還,罷經略不設,以關內外盡屬崇煥。
四月 袁崇煥為議和之事上言,帝優旨報聞。 五月 清兵圍錦州,攻寧遠。
六月 錦州圍解。時稱寧、錦大捷。
七月 袁崇煥乞休,朝廷允其歸,而以王之臣代為督師兼遼東巡撫,駐寧遠。 八月 天啟帝崩于乾清宮,年二十三。
遺詔以皇第五弟信王由檢嗣皇帝位。 十一月 撤各邊鎮守內臣。
魏忠賢縊死。免天啟時逮死諸臣贓,釋其家屬。
十一月 任袁崇煥為右都御史,視兵部添注左侍郎事。 崇禎元年(1628) 四月 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七月 崇禎帝召對廷臣及袁崇煥于平臺。 七月 袁以"五年平遼"方略相對. 七月,寧遠兵變,巡撫都御史畢自肅自殺。
崇禎二年(1629) 閏四月 敘春秋兩防功,加太子太保,賜蟒衣、銀幣,錦衣千戶。 六月 袁崇煥殺毛文龍于雙島。
十月 清兵從西路進軍,入大安口。 十一月 京師戒嚴。
十一月 山海關總兵官趙率教戰沒于遵化。 十一月 大清兵入遵化,巡撫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死之。
十一月 總兵官滿桂入援。 十一月 袁崇煥入援,次薊州。
宣、大、保定兵相繼入援。 十一月 崇禎帝召袁崇煥等于平臺,大加慰勉,賜御饌和貂裘. 崇煥請入城休兵,不許。
十一月 清兵薄德勝門,與滿桂五千兵激戰。袁崇煥以九千關寧軍與十余萬清軍血戰廣渠門外,自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清兵敗退十余里。
十二月 皇太極行反間計。崇禎帝再召袁崇煥于平臺,下錦衣衛獄。
關寧軍聞訊嘩然,總兵官祖大壽憤而領軍東出關,后被袁崇煥手書召回。 十二月 崇禎帝遣中官趨滿桂出戰,滿桂及前總兵官孫祖壽俱戰歿。
十二月 總兵官馬世龍總理援軍。 崇禎三年(1630) 正月 清兵克永平,副使鄭國昌、知府張鳳奇等死之。
不久又克灤州。兵部右侍郎劉之綸敗沒于遵化。
五月 馬世龍、祖大壽諸軍入灤州。清兵東歸,永平、遷安、遵化相繼復。
八月十六日 袁崇煥被凌遲處死。 八月 一佘姓家仆夜收其骸骨葬于廣渠門內廣東義園,并終身守墓不去。
其子孫亦遵祖訓世代相繼守墓至今。
8.有個性的名人簡短事例
1、曾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
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2、宋濂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里很窮,上不起學,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3、蘇秦
(蘇秦)十次上書游說秦王都不成功。現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兩黃金也用光了。生活所需錢財費用匱乏,不得已離開秦國回家。(他)纏著綁腿布,穿著草鞋,挑著書囊,體態憔悴。
面容黑黃,帶有慚愧的樣子。回到家里,妻子不從織機上下來迎接,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不跟他說話。蘇秦見此情狀,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嫂不把我當小叔。
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蘇秦的錯誤啊!”于是他就在夜間打開書籍(攻讀),擺開了幾十本書籍找到姜太公的兵書《陰符》來,伏案誦讀,選擇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讀,探求它的真諦。
當他讀書想要睡覺時,就拿起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都流到腳上了,他說:“哪里有游說君主卻不能讓他賞賜金玉錦繡、封個卿相之類高官的人呢?”一年的工夫,鉆研成功。
自言自語說:“現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說各國君王了。”于是蘇秦在華麗的殿堂中拜見游說趙王。親密交談,趙王非常高興,封他為武安君,并授給相印,隨后賞賜他兵車百輛錦繡千匹。
白壁百雙,金幣萬兩。締結合縱,離散連橫,來抑制強大的秦國,所以蘇秦在趙國為相,函谷關封閉(秦國不敢出兵函谷關)。
4、商鞅
戰國時,商鞅準備在秦國變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個城門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長的木柱,并到處張貼告示:"誰能把城門前那根木頭搬走,官府就賞他五十金。"
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議論紛紛。大家懷疑這是騙人的舉動,但一個年輕力壯、膀大腰圓的小伙子說:"讓我試試看吧!我去把城門那木頭搬走,要是官府賞錢,就說明他們還講信用。
往后咱們就聽他們的;如果不賞給,就說明他們是愚弄百姓。他們往后說得再好,我們也不信他們那一套了。"說罷來到城門前把那根木頭搬走了。商鞅聽到這一消息,馬上命令賞給那人五十金。
那位壯漢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開懷大笑,一邊炫耀那五十金,一邊對圍觀的老百姓說:"看來官府還是講信用的啊!"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就傳遍了整個秦國,商鞅這才下令變法。
5、楊時
楊時少年時,聰穎好學,善詩文,人稱“神童”。29歲那年前往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勤奮好問,學習成績優異,與游酢、伊熔、謝良佐并稱“程門高弟”。
后來,楊時學成回歸之時,程顥目送他遠去,感慨地說:“吾道南矣。”程去世后,楊時又一次北上求學,從師程顥之弟程頤,他不僅學習勤勉,而且非常尊敬老師。
有一次與游酢去拜見程頤,見老師正在廳堂上打瞌睡,不忍驚動,便靜靜地站在門廊下等候。這時,天空正紛紛揚揚下著大雪,待程頤醒來,門外的積雪已經下得很厚很厚了。
9.關于責任的名人事例,100字
1.弗蘭克,經過艱難的努力,積蓄了一筆錢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一次銀行搶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產了,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時,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
償還的代價是39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筆“債務”時,他感嘆道:“我終于一身輕了.”他用一生的辛勞和血汗完成了自己的責任,而給世界留下了一筆真正的財富.
2.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3.列寧想姑媽道歉的故事
4.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踢足球時,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鄰居憤怒不已,向他索賠12美元.這12.5美元在當時可謂是天文數字,足夠買下125只生蛋的母雞了.男孩兒把闖禍的事告訴了父親,并且懺悔.見兒子為難的樣子,父親拿出了12美元,說:“這筆錢是我借給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還給我.”男孩賠了錢之后,便開始艱苦地打工.終于,經過半年的努力,他把這“天文數字”分毫不差地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后來的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他還回憶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責任.”
5.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