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賀作詩原文及翻譯
《李賀作詩》 原文: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 (當時著名文人)① 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②如素構,自名③曰《高軒過》④,二人大驚,自是⑤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⑥,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⑦者。及⑧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⑨兒要嘔心乃已耳!”
以父名晉肅,不肯舉進士,愈為作諱辯,然卒亦不就舉。賀亦早逝,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 (節選自《新唐書·文藝下》)
翻譯
李賀,字長吉,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七歲就能寫出好的文章,韓愈、皇甫湜 開始聽說還不相信,就去拜訪他家,讓他寫詩,提筆一揮就寫成《高軒過》,就像預先構思、打過草稿似的,他們兩個大吃一驚,從此李賀出了名。
李賀每天早晨出門,騎著瘦弱的馬,跟著一個小男仆,背著古錦囊,一有好的作品,寫好放到錦囊里。他沒有先想好題目再去做詩的,就像赴會別人的任務題目。到了傍晚回家,積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喪這樣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這樣,等過去也就不怎么理。母親讓丫鬟看他的錦囊,見他寫的詩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啊,要嘔出心了才罷休啊!”
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與“進”同音)終身不得登第,韓愈為他作《諱辯》詩辯解,但是死后仍然不是舉人。因為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很少有世代傳頌的。
注釋
1. 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國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就:完成 3.提名;命名。
4.《高軒過》:題目名。意思是高貴的車子來臨,指韓皇二人來訪。 5.旦;早上
6.自是:從此 7.奚奴:童仆,奴仆。 8.程課:定額;定限(固定的格式)。
9.是:這。 10.聞:聽聞。 11.信:相信。 12.牽合∶牽強符合
13.已:停止
2.文言文《李賀作詩》翻譯
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鈰①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②。二人大驚,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③,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④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宋】歐陽修·《新唐詩》
【注釋】 ① 皇甫鈰(shí):唐朝著名文學家,古文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普察集》。
②《高軒過》(xu?n):題目名。意思是高貴的車子來臨,指韓皇二人來訪。
③奚奴(xī ):童仆,奴仆。
④程課:固定的格式。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援筆輒就如素構---------- 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
過亦不甚省----------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2.下面加點的字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自是有名 B. 足成之
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不足為外人道也
C援筆輒就如素構 D 見所書多
吳廣素愛人 書投囊中
3.文中的李賀是詩人,世稱“------”。他的名詩《雁門太守行》中形容形勢危急的兩句詩是------。而文中的韓愈則是“-----”(評價)之一。我們曾學過他的《 》、《 》等文章。
4.試用成語概括下面加點詞語的含義。
(1)如他人牽合程課者。-----------------
(2)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3)自是有名--------------------------------
5.翻譯下面句子。
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者。----------------------------------------------------
6.李賀是如何成為詩人的?試概括回答。----------------------------------------------------------
7.讀了本文,對你寫作有何啟示?---------------------------------------------------------------------------
《李賀作詩》參考答案
1. 總是、就 大抵 省察、觀看 吐出 2. B 3.詩鬼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唐宋八大家” 《馬說》《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4.(1)牽強附會 (2)嘔心瀝血 (3)舉世聞名 5. 他從不先確定題目然后作詩,像其它詩人一樣牽強地受格式限制。 6.如少年聰明好學,平時都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嘔心瀝血寫詩等。 7.略
翻譯是:
七歲就能做文章,,韓愈、皇甫鈰剛聽說的時候不相信,到他家里去,讓他(李賀)做詩,他揮筆就寫好了,如同事先就構思好了一樣, 他將詩命名為高選過, 兩人非常驚訝,他也出名了,每天日出時候,騎小馬,帶著小隨從,背著錦囊,見到喜歡的東西,就寫下來放在斤囊里,從來沒有先出題后做詩,象他人一般牽強符合.晚上回來.詩已成
3.李賀作詩 翻譯
李賀,字長吉,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七歲就能寫出好的文章,韓愈、皇甫湜 開始聽說還不相信,就去拜訪他家,讓他寫詩,提筆一揮就寫成《高軒過》,就像預先構思、打過草稿似的,他們兩個大吃一驚,從此李賀出了名。
李賀每天早晨出門,騎著瘦弱的馬,跟著一個小男仆,背著古錦囊,一有好的作品,寫好放到錦囊里。他沒有先想好題目再去做詩的,就像赴會別人的任務題目。到了傍晚回家,積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喪這樣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這樣,等過去也就不怎么理。母親讓丫鬟看他的錦囊,見他寫的詩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啊,要嘔出心了才罷休啊!”
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與“進”同音)終身不得登第,韓愈為他作《諱辯》詩辯解,但是死后仍然不是舉人。因為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很少有世代傳頌的。
4.《李賀作詩》譯文
譯文
版本一
李賀,字長吉,是鄭王的后代,七歲就能寫文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到還不相信,李賀拜訪他們時,(他們)讓李賀寫詩,李賀提起筆馬上就能寫好,并且就像早已構思好的一樣,他自擬題目為《高軒過》,二人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就出了名。
(李賀)長得單薄削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初升時,就騎著一匹瘦弱的馬,帶著一個小童仆,背著破爛不堪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錦囊中。他不曾有過先確定題目再寫詩的事,就像他人牽強附和舊章法一樣。等到晚上回來,就整合成一首詩。若非大醉時或吊喪的日子他都是這樣,過后也不怎么反省(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這個孩子要嘔出了心肝才算完啊!”。長吉讓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鋪好紙,把那些詩稿補成完整的詩,再投入其他袋子中。
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同音)終身不得登第,韓愈為他作《諱辯》辯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舉人。因為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很少有世代傳頌的。
版本二
李賀長得纖細削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讀書很努力,寫文章速度很快。每天早上出門,與朋友們一同游玩的時候,李賀不會先擬好題目再來作詩,不會像其他人那樣牽強附和古人的詩作,也不會被格式所限制。常常帶著小書童,騎著瘦驢兒,背著一個破破爛爛的書囊就出門了,遇到有靈感了,就馬上記下來,放在書囊里,等晚上回去的時候,老夫人讓婢女去查看書囊,發現李賀寫了很多。老夫人就感慨說:"這孩子非得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準備好油燈和食物后,李賀便讓婢女拿來書囊里的詩稿,研好墨疊好紙,把詩補充完之后,就放入另一個書囊中。
5.李賀作詩翻譯
李賀,字長吉,七歲就能寫出好的辭章,韓愈、皇甫湜 開始聽說還不相信,就去造訪他家,讓他寫詩,提筆一揮而就,就像預先構思、草擬過的,并命題叫《高軒過》。他們兩個大吃一驚,從此李賀出了名。
李賀每天早晨出門,騎著瘦小的馬,跟著一個小男仆,背著古錦囊,一有好的作品,寫好放到錦囊里。李賀沒有先想好題目再去做詩的,因為這樣好像赴會別人的任務。等到傍晚回家的時候,幾乎積滿錦囊。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喪這樣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這樣。過后也不怎么去翻看(錦囊里的詩句)。母親讓丫鬟看他的錦囊,見他寫的詩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啊,要嘔出心了才罷休啊”
李賀的父親名晉肅,和“進士”讀音相近,當局者認為他應避父諱,不得考進士。韓愈曾為他作《諱辯》駁斥那些人,但最終李賀也沒能考中。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流傳在世的很少。
6.李賀作詩的翻譯
原文: 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
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氵是)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
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課程者。
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
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 翻譯: 李賀長得纖瘦,兩個眉毛相連,手指細長,能運筆如風。每天早晨出門,騎著瘦小的馬,跟著一個小男仆,背著古錦囊,一有好的作品,寫好放到錦囊里。
李賀沒有先想好題目再去做詩的,就象赴會別人的任務題目。到了傍晚回家,積累而成。
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喪這樣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這樣,等過去也就不怎么理。母親讓丫鬟看他的錦囊,見他寫的詩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啊,要嘔出心了才罷休啊.” 長吉從婢女那里取出書, 研墨拿紙補成完整的詩,投入其他囊中。
7.文言文《李賀作詩》翻譯
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鈰①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②。二人大驚,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③,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④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心乃已耳!” ---------【宋】歐陽修·《新唐詩》
【注釋】 ① 皇甫鈰(shí):唐朝著名文學家,古文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普察集》。
②《高軒過》(xu
8.李賀作詩翻譯
李賀,字長吉,是鄭王的后代,七歲就能寫文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到還不相信,李賀拜訪他們時,(他們)讓李賀寫詩,李賀提起筆馬上就能寫好,并且就像早已構思好的一樣,他自擬題目為《高軒過》,二人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就出了名。
(李賀)長得單薄削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初升時,就騎著一頭瘦弱的馬,帶著一個小童仆,背著破爛不堪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錦囊中。
他不曾有過先確定題目再寫詩的事,就像他人牽強附和舊章法一樣。等到晚上回來,就整合成一首詩。
若非大醉時或吊喪的日子他都是這樣,過后也不怎么反省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這個孩子要嘔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與“進”同音)終身不得登第,韓愈為他作《諱辯》詩辯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舉人。因為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很少有世代傳頌的。
9.《李賀作詩》譯文
譯文版本一李賀,字長吉,是鄭王的后代,七歲就能寫文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到還不相信,李賀拜訪他們時,(他們)讓李賀寫詩,李賀提起筆馬上就能寫好,并且就像早已構思好的一樣,他自擬題目為《高軒過》,二人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就出了名。
(李賀)長得單薄削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初升時,就騎著一匹瘦弱的馬,帶著一個小童仆,背著破爛不堪的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錦囊中。
他不曾有過先確定題目再寫詩的事,就像他人牽強附和舊章法一樣。等到晚上回來,就整合成一首詩。
若非大醉時或吊喪的日子他都是這樣,過后也不怎么反省(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這個孩子要嘔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長吉讓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鋪好紙,把那些詩稿補成完整的詩,再投入其他袋子中。因為他的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同音)終身不得登第,韓愈為他作《諱辯》辯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舉人。
因為李賀早逝,所以他的詩歌很少有世代傳頌的。版本二李賀長得纖細削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讀書很努力,寫文章速度很快。
每天早上出門,與朋友們一同游玩的時候,李賀不會先擬好題目再來作詩,不會像其他人那樣牽強附和古人的詩作,也不會被格式所限制。常常帶著小書童,騎著瘦驢兒,背著一個破破爛爛的書囊就出門了,遇到有靈感了,就馬上記下來,放在書囊里,等晚上回去的時候,老夫人讓婢女去查看書囊,發現李賀寫了很多。
老夫人就感慨說:"這孩子非得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準備好油燈和食物后,李賀便讓婢女拿來書囊里的詩稿,研好墨疊好紙,把詩補充完之后,就放入另一個書囊中。
10.翻譯文言文 李賀作詩
李賀,字長吉,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七歲就能寫出好的辭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說還不相信,就去造訪他家,讓他寫詩,提筆一揮而就,就象預先構思、草擬過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軒過》,他們兩個大吃一驚,從此李賀出了名。
李賀長得纖瘦,兩個眉毛相連,手指細長,能運筆如風。每天早晨出門,騎著瘦小的馬,跟著一個小男仆,背著古錦囊,一有好的作品,寫好放到錦囊里。
李賀沒有先想好題目再去做詩的,就象赴會別人的任務題目。到了傍晚回家,積累而成。
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喪這樣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這樣,等過去也就不怎么理。母親讓丫鬟看他的錦囊,見他寫的詩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啊,要嘔出心了才罷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