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諾貝爾的故事三百字
諾貝爾最初研制炸藥時,他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的實驗工廠曾被炸為灰燼。
當時,有5個人被炸死,一個是他正在上大學的弟弟,另外4個也是他的親密助手。 當諾貝爾的母親得知次子慘死的噩耗以后,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發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
人們紛紛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諾貝爾,再也沒有人愿意出租土地給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可是,在巨大的失敗和痛苦面前,諾貝爾沒有退縮。
就在爆炸慘案發生幾天后,人們就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只巨大的船,船上并沒有什么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實驗設備。原來,大難不死的諾貝爾在被當地居民趕出來后,跑到這里來繼續他的實驗工作了。
終于,諾貝爾經過反復實驗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發明了雷管,這是科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不久,他又在德國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
在奮斗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斗,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說:“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2.諾貝爾的故事三百字
諾貝爾最初研制炸藥時,他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的實驗工廠曾被炸為灰燼。當時,有5個人被炸死,一個是他正在上大學的弟弟,另外4個也是他的親密助手。 當諾貝爾的母親得知次子慘死的噩耗以后,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發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人們紛紛像躲避瘟神一樣躲著諾貝爾,再也沒有人愿意出租土地給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 可是,在巨大的失敗和痛苦面前,諾貝爾沒有退縮。就在爆炸慘案發生幾天后,人們就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只巨大的船,船上并沒有什么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實驗設備。原來,大難不死的諾貝爾在被當地居民趕出來后,跑到這里來繼續他的實驗工作了。 終于,諾貝爾經過反復實驗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發明了雷管,這是科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不久,他又在德國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返顧,堅忍不拔。在奮斗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斗,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說:“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3.諾貝爾的故事200字
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父親酷愛實驗與發明,是一名實驗發燒友。
諾貝爾從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1842年10月18日,諾貝爾的父親為了能夠找到一個能夠不受干擾的地方繼續他的實驗與發明,帶著他們一家去了俄國的圣彼得堡。
在那里,諾貝爾的媽媽聘請了一個家庭教師來教他們三兄弟,家庭教師上課時,諾貝爾表現得非常積極,使這位家庭教師對諾貝爾刮目相看。諾貝爾成年后,媽媽決定讓他去美國再留學幾年。
后來,他們家創建的“諾貝爾工廠”因為總是缺人手,經營不善而破產了。之后,諾貝爾就開始研究炸彈。
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卻在一場實驗中不幸去世,他的爸爸在八年后,也去世了。隨后,諾貝爾發明了達納炸藥、炸膠、混合無煙炸藥、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甚至還融合過半寶石或全寶石。
諾貝爾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通過反復的實驗獲得了多項成功的發明。他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光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夠的,成功的背后還要練就好過硬的基本功。
4.諾貝爾物理獎的故事300字作文
諾貝爾誕生在1833年10月21日瑞典王國首都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下午4點半逝世。
諾貝爾一生在機械和化學方面有過許多發明,而他最突出的發明是炸藥。最先,他與父親、哥哥一起,發明了一種液體炸藥。這種炸藥威力十分強大,很快風行全世界。人們把它稱為“諾貝爾爆炸油”。可是,液體炸藥在運輸中非常容易爆炸。于是諾貝爾開始了新的研究。1864年9月3日,諾貝爾實驗室在一聲巨響中化為灰燼。諾貝爾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但諾貝爾毫不氣餒。
經過四個年頭幾百次失敗,到1867年的秋天,終于制造出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這種炸藥必須引爆后才能爆炸。為此,諾貝爾又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引爆程序——雷管。
諾貝爾為了發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藥,連續不斷地加緊實驗。有一次,諾貝爾在實驗室里親自點燃了導火線,雙眼緊盯著緩緩移動的火星。轟!巨大的爆炸聲震撼著大地,滾滾濃煙從實驗室里涌出來。突然,一個滿身鮮血的中年人沖出濃煙,高舉雙手呼喊著:“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諾貝爾。
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整個人生。
他為民著想、堅持不懈、無私奉獻、舍生忘死、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熱愛科學。
5.諾貝爾的故事200字
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父親酷愛實驗與發明,是一名實驗發燒友。諾貝爾從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
1842年10月18日,諾貝爾的父親為了能夠找到一個能夠不受干擾的地方繼續他的實驗與發明,帶著他們一家去了俄國的圣彼得堡。在那里,諾貝爾的媽媽聘請了一個家庭教師來教他們三兄弟,家庭教師上課時,諾貝爾表現得非常積極,使這位家庭教師對諾貝爾刮目相看。諾貝爾成年后,媽媽決定讓他去美國再留學幾年。后來,他們家創建的“諾貝爾工廠”因為總是缺人手,經營不善而破產了。之后,諾貝爾就開始研究炸彈。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卻在一場實驗中不幸去世,他的爸爸在八年后,也去世了。隨后,諾貝爾發明了達納炸藥、炸膠、混合無煙炸藥、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甚至還融合過半寶石或全寶石。
諾貝爾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通過反復的實驗獲得了多項成功的發明。他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光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夠的,成功的背后還要練就好過硬的基本功。
6.諾貝爾的故事250字
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父親酷愛實驗與發明,是一名實驗發燒友。諾貝爾從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
1842年10月18日,諾貝爾的父親為了能夠找到一個能夠不受干擾的地方繼續他的實驗與發明,帶著他們一家去了俄國的圣彼得堡。在那里,諾貝爾的媽媽聘請了一個家庭教師來教他們三兄弟,家庭教師上課時,諾貝爾表現得非常積極,使這位家庭教師對諾貝爾刮目相看。諾貝爾成年后,媽媽決定讓他去美國再留學幾年。后來,他們家創建的“諾貝爾工廠”因為總是缺人手,經營不善而破產了。之后,諾貝爾就開始研究炸彈。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卻在一場實驗中不幸去世,他的爸爸在八年后,也去世了。隨后,諾貝爾發明了達納炸藥、炸膠、混合無煙炸藥、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甚至還融合過半寶石或全寶石。
諾貝爾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通過反復的實驗獲得了多項成功的發明。他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光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夠的,成功的背后還要練就好過硬的基本功。
7.諾貝爾獎與中國作家的故事300字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父親酷愛實驗與發明,是一名實驗發燒友。諾貝爾從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
1842年10月18日,諾貝爾的父親為了能夠找到一個能夠不受干擾的地方繼續他的實驗與發明,帶著他們一家去了俄國的圣彼得堡。在那里,諾貝爾的媽媽聘請了一個家庭教師來教他們三兄弟,家庭教師上課時,諾貝爾表現得非常積極,使這位家庭教師對諾貝爾刮目相看。諾貝爾成年后,媽媽決定讓他去美國再留學幾年。后來,他們家創建的“諾貝爾工廠”因為總是缺人手,經營不善而破產了。之后,諾貝爾就開始研究炸彈。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卻在一場實驗中不幸去世,他的爸爸在八年后,也去世了。隨后,諾貝爾發明了達納炸藥、炸膠、混合無煙炸藥、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甚至還融合過半寶石或全寶石。
諾貝爾認真學習,刻苦鉆研,通過反復的實驗獲得了多項成功的發明。他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光靠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夠的,成功的背后還要練就好過硬的基本功。
8.諾貝爾的小故事
諾貝爾生于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并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準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并于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后,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并于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并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杰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于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圣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于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并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準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并于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后,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并于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并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杰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范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于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圣莫雷空運來,這意味著對知識的尊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諾貝爾的簡短故事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