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一、外型 紅樓夢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除此之外,寶玉則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絕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顰兒才貌應世稀”等等之夸贊。 林黛玉的人物描繪在書中有著精妙的設定。
寶玉曾以‘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之句形容寶釵及黛玉兩人,可見林黛玉之美以靈氣為甚。事實上,書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處皆證明黛玉脫俗的美貌并不比寶釵遜色。
寶玉中邪時,呆霸王薛蟠一見黛玉的婉轉風流的落淚模樣,便“酥倒在那里”。 二、性格 黛玉憂愁多思,弱柳扶風,同時喜愛詩書,頗有詠絮之才,具有詩人的特質。
在大觀園中,大多數人對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齒且愛鉆牛角尖。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宮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與寶玉慪氣而苦吟葬花詞,寶黛二人間的爭執與別扭也曾使賈母笑稱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頭"。
丫頭小紅曾言:“林姑娘嘴又愛刻薄人,心里又細。”可見黛玉并不如寶釵容易親近,實則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滿不安全感的閨閣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慮心窄的性格。
黛玉多病纖弱,有著病西施的形象。而她也好惡分明,蔑視功名權貴。
當賈寶玉送給她北靜王所贈的一串名貴念珠時,反應極大,并說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它!” 雖然黛玉乍看之下不與人親近,但黛玉其實是全書中少數擁有豐沛真摯感情的角色。林黛玉情榜考語為‘情情’,意旨黛玉對于自身重視的人事能夠全心的付出感情。
黛玉雖看起來憂愁多慮,不易與人親近,但對于她所重視的人便會全然的真心對待。 林黛玉性格多愁善感,才思敏捷,注重靈性生活,也造成她由著性子生活的人生哲學,和寶釵的藏愚守拙,壓抑情感成為強烈對比,和寶釵的情感壓抑不同,黛玉想哭時且哭,想惱時且惱,喜怒哀樂皆無造作,且絲毫不掩飾鋒芒。
相對于寶釵奉傳統價值禮教為圭臬,黛玉展露對詩書的熱情及才華,不順從時代的價值觀框限。黛玉父母雙亡,造就了她敏感多愁,且不安憂慮的心理,更因此縱使和寶玉兩情相悅,卻終無結果。
三、外在形象 興兒(賈璉的心腹小廝)向尤二姐講述大觀園中諸位姊妹時(第六十五回),曾提到林黛玉:“。
我們家的姑娘們不算外,還有兩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個是咱們姑太太的女兒,姓林,名兒叫什么黛玉。 面龐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這樣的天,還穿夾的,出來風兒一吹就倒了.我們這起沒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興兒解釋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氣兒,是怕這氣兒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氣兒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對立面,因為林黛玉屬木,而薛寶釵屬金。
寶黛有木石前盟,而薛與賈乃金玉良姻。薛寶釵出身自富裕的皇商家族,林黛玉則是父母雙亡的孤女。
兩人之間產生鮮明的落差,在角色設定上相互陪襯。 擴展資料: 簡介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
她是老太君賈母的外孫女,字顰顰(本無字,寶黛初見時賈寶玉以其眉尖若蹙為靈感所贈),海棠詩社別號瀟湘妃子。 瀟湘妃子此名稱據了解是指古代傳說中娥皇女英,兩弱女子都是哭夫而自投湘水而死的,由于林黛玉經常以淚洗瞼,因而得名,而代表花卉為芙蓉花,情榜評為‘情情’,在大觀園中是住在瀟湘館,館前竹林密布。
黛玉原是太虛幻境中的絳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間還他一世的眼淚,轉作人世。黛玉祖籍姑蘇,父林如海,母賈敏,取名黛玉。
有一弟,早夭。她從小體弱多病,從會吃飯時便開始吃藥,但生性聰慧,從小跟隨先生讀書認字,有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之功。
她極工詩詞,所作之詩皆文筆與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稱。 在高鶚續書中,林黛玉因寶玉和寶釵成婚,最后氣郁而死。
紅學家周汝昌等認為,黛玉應該是淚盡,加之被趙姨娘和賈環等人誹謗,從而沉湖仙去,但原作結局尚待后人分析考據。 住處 紅樓夢第四十回透過劉姥姥的視角形容黛玉所居的瀟湘館:“先到了瀟湘館。
一進門,只見兩邊翠竹夾路,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 劉姥姥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
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原型 經近年紅學家考證,林黛玉的原型為康熙年間任蘇州織造李煦的孫女,名叫李香玉,其父是任兩淮鹽課的李鼎。李家,曹家以及孫家之間互有姻親,故曹雪芹和李香玉從小耳鬢廝磨也不足為奇。
然而按紅學家周汝昌在《紅樓夢新證》中的說法,李香玉更有可能是史湘云的原型,故尚未有定論。 在《紅樓夢》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回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對而臥,為寬林黛玉的心,賈寶玉胡編了一個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一天,老耗子叫眾耗子分頭去偷米糧和瓜果為臘八粥,一小耗子自薦去偷香芋。
眾耗子笑它身體瘦小,。
2.對黛玉簡短的人物分析
林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借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吧北靜王所贈的圣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的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她常常生氣或哭,表現出嫉妒,《紅樓夢》中的“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
自己寫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3.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林黛玉形象從《紅樓夢》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誤解中度過的。
要正確評價林黛玉,我以為必須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時代的熒屏上去顯影。林黛玉在賈寶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樣的病態美;她自尊性很強,其實是以自尊掩飾自卑;她經常表現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誠;她所以不能接受賈寶玉逢場作戲似的求愛的方式,因為她追求的是真愛;林黛玉之死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她性格上雖有缺點,但掩蓋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林黛玉在賈府中,無疑是孤獨的。 雖然她是賈母疼愛的外孫女,但隔代人之間代溝甚寬,黛玉不可能整日和外祖母待在一處,況且賈母最寵愛的是寶玉,此外還有三個嫡親的孫女,黛玉自然不能像以前在家那樣自如、任性。
三春姐妹各有各的脾性,且與黛玉算不上交心,接觸也并不多。 史湘云是個假小子性格,但小女生的任性小氣不輸黛玉,湘云一直又是喜歡寶釵的,兩人自然難走到一塊兒。
黛玉和寶釵在第四十二會之后關系雖是親密不少,但那卻是黛玉的一廂情愿,寶釵待任何人都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兩人不僅三觀上背道而馳,還是感情上的敵人,所以后來又難免疏遠,甚至黛玉死后薛寶釵都沒有悲痛之色,還斥寶玉太癡。 賈府的下人,與黛玉自然也是疏遠的,襲人甚至把黛玉當作敵對的一方,在背后使壞,想阻礙寶黛二人的婚姻。
妙玉雖然與黛玉都是清高之人,但妙玉的清高更多的是高傲,她甚至諷刺黛玉是“俗人”。縱觀賈府,只有賈寶玉一人算得上黛玉的知己。
但寶玉偏又是多情的人,世間的女兒他都愛憐,他并不是只要和黛玉廝守,他要的是姐姐妹妹們都陪在他的身邊,直到他化成一縷青煙。黛玉這樣的少女,豈是愿意這樣的?她不是寶釵,愿意做一個賢夫人,與姨娘一并服侍丈夫,黛玉要的是愛情,是寶玉的一整顆心。
但寶玉并不能將自己全都交給她,他甚至從來沒向長輩提過要娶林妹妹,而是等著父親賜婚。黛玉雖追求自由戀愛,但以她當時所接受的教育,她不可能主動向長輩表達自己嫁給寶玉的心愿的。
這也證實了黛玉不是什么新興階級的代表。同時也說明,“金玉良緣”的說法對黛玉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4.分析《紅樓夢》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是個內慧外秀,楚楚動人,惹人憐愛,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 黛玉天生麗質,氣質優雅絕俗,“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有著寄人籬下、父母雙亡的不幸遭遇,處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賈府的惡劣環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說,外頭看著光鮮,其實十分難熬.但是她也有著青春少女的活潑熱情,并非終日都只在哀愁之中.黛玉用詩詞來宣泄自已的離情別緒.她所寫的多是些哀傷的詩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敗.筆者認為:正是由于身體上的先天虛弱,黛玉對事物的反應比較消極,什么事多從其反面來考慮,這也導致了黛玉在思維方式上極為消極和被動.人的氣質是和性格聯系在一起的,某種氣質更容易形成某種性格,如多血質人的容易形成樂于助人,活潑好動的性格,而黛玉屬于抑郁質,這種氣質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大觀園中的女兒們知道她天生氣質如此,對她也就不過分地苛求了.這些姐妹們喜歡寶釵的多于喜歡黛玉的,每次湘云來賈府總是愛找寶姐姐玩,而不會首先去找林妹妹,這使得黛玉與別人的社會性的交往逐漸減少,也促成了她更加憂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對黛玉造成的影響就是:敢愛而不敢言,只有把愛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著別人能幫她一把,把自己的愛情寄托于別人的憐憫,形成了強烈的依賴感.只把著了一個救命的稻草,信守愛情,正所謂,愛至深,傷也深.最后,直至為愛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5.紅樓人物 林黛玉 人物分析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一樣,憎恨繁文縟節,從不逼寶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雍正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林黛玉淚盡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脫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見幾回!”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
6.紅樓夢里5個人物分析: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賈母/王熙鳳
一 、賈寶玉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二、薛寶釵
表面上“隨分從時”“裝愚守拙”“罕言寡語”,一舉一動顯得“端莊賢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風范。但實際上她期望著“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溫柔敦厚的儀范中掩蓋的是“欲償白帝”的野心。她熟諳世故,誠府極深。
她用她深隱的心機暗示和討好賈府的家長們。
三、林黛玉
林黛玉出身于世襲侯爵的“清貴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達的,思想環境比較開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鐘愛,把她當作男孩來培養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較開放,才華橫溢,寫詩做賦不讓須眉。她有著紛繁復雜的性格,明顯的弱點,和敢于反抗、追求愛情的鮮明個性。
四、賈母
賈母在賈府已經待了幾十年,見到過賈家的繁榮,久經世故的老太太,從一個孫媳婦到自己有了孫媳婦,這一條路走來其中艱難無人可說,從看別人的臉色,到別人瞧著她的眼色過日子,這樣的轉變是幾十年風雨的人生。
她不直接管事,卻事事洞若觀火,是最清醒的最會裝糊涂的人。她比任何人都愛賈府,也都比任何人知道賈家的前景,她明白這些女子原比那些男子要好的多,元春就是一個好例子,未必人人都可入宮,要能再出一個王妃,那賈府總能大樹底下好乘涼。所以她待孫女要好的多。連惜春也接了過來,一方面不樂意讓東府的環境誤了她,另一方面是希望她有出息。
五、王熙鳳
在她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貪婪、兇婪、兇殘、狠毒、陰險狡詐的階級本質。可以說通過作者成功的描寫,使讀者在看到王熙鳳的同時也就看到了統治階級本身。她出現在哪兒,哪兒至少就會有熱鬧。年僅二十歲的她就主持榮國府的家政。 :“模樣又極標致,言談又爽利,心機又極細,竟是個男人不及萬一的”“年紀雖小,行事卻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樣的模樣兒。少說些有一萬個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話的男子也說她不過。”才能、淫威、貪婪、偽善等,通過這樣的描寫,寫出了一個完整活生的鳳姐。
7.林黛玉人物分析
捧心西子病態美 在通篇《紅樓夢》中,作者對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寫并未花費太多筆墨。
然而就是那著墨不多的描寫卻給人留下了極其美麗形象。我們可從開篇的“絳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華,復得甘露滋養,遂脫了草木之胎,換得人形”,這些句中體會到“仙草化身”一種超凡脫俗,得天地精華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況是一株得受天地精華,甘露滋養的“仙草”了!此時作者雖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讀者心里,早已對這株“仙草修成的女體”心儀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經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種“清麗靈幻”的美麗形象。
林黛玉 黛玉初進賈府,作者也未直接著墨來描寫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見了!”這話雖未直接寫出黛玉的美麗,卻給讀者在心里留下了一個“絕美”的形象。
我們再從寶玉的眼來看看黛玉的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竟稱她為“神仙似的妹妹”。
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艷”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嬌襲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勝三分”的病態的美,就象是個“捧心西子”。但我們也應該知道,“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以自尊掩飾自卑 在這里,“惟恐被人恥笑去了”的自尊,已經變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衛。
這種自衛,是環境變遷與門第差異在黛玉心靈深處的細微折射。從形景看,不是單沖著周瑞家的,實質是也是沖著薛姨媽與賈府的,她要借送宮花這件小事,稱一稱自己在皇室與侯門家庭稱盤上的份量。
這就是問題的實質。 脂硯齋在批這一段時道:“今又到顰兒一段,卻又將阿顰天性從骨中一寫,方知亦系顰兒正傳。”
“天性”云云,就是指這種偏執得令別人有點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別人傷害的黛玉,卻最肆無忌憚的 傷害著別人。
然而這位貴族小姐卻萬萬沒有想到,沖著周瑞家的這個奴仆發泄,顯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現,她想得到的卻恰恰是失掉的,這個細節無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點睛之筆,所以脂硯齋才鄭重指出“從骨中一寫”。 人當然不能沒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強了,便會發展成為小心眼。
等到史湘云說唱小旦的戲子有點像她的時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譏就變成了雷霆震怒了。不過,她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當時并沒有發作出來,回到住處才連珠炮式地向情人傾泄:“我原是給你們取笑的——拿我比戲子取笑?”“這一節還怒得。
再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輕自賤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頭,他和我玩,設若我回了口,豈不他自惹人輕賤呢。是這主意不是?這卻也你的好心,只是那個偏又不領你的這個好情,一般也惱了。
你又拿我作情,倒說我小性兒,行動肯惱,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惱他,與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與你何干?”(第22回)在這里,林姑娘把人格價值與門第價值以及兩者之間關系說得再也清楚不過了。比作戲子猶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貴則是不可忍的。
雖然這只是她的分析,寶玉并非此意。不過我們不要被黛玉的強詞奪理所迷惑,其實最不可恕的還是把她比作戲子。
她覺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恥辱,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所以才發泄了這么一大堆,這也正是她維護自尊心的一種鮮明的表現。 其實,對林黛玉來說,自尊與自卑原不過是一對孿生姐妹。
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內涵。與賈府門第差異,又寄人籬下,使她產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時時刻刻在人前要極力維護她的自尊,是為了用自尊掩飾她內心的自卑。
追求真愛 林黛玉在賈府十分孤立無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賈寶玉。對賈寶玉的愛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卻這愛情,生命也就終結。
林黛玉不能離開賈寶玉,更不能失去賈寶玉的心。但是,在初戀階段,他倆若即若離,互相試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來。
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對賈寶玉的真心還沒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輕易地流露出自己對賈寶玉的戀情,因為她很自尊自重。這時的賈寶玉,對純真圣潔的少女有一種泛愛,對才貌雙全的薛寶釵、史湘云,更有著明顯的感情波瀾,這使林黛玉無法容忍,她直率地對賈寶玉說:“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見了‘姐姐’,就把‘妹妹’給忘了。”
林黛玉的悲劇 87版林黛玉飾演者——陳曉旭 林黛玉畢竟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她幻想著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無所附麗,結局如何,林黛玉沒有賈寶玉那樣樂觀自信。
她擔心著“不知將來如何”,更多的是預感到這愛情的悲劇結局。沒有婚姻的愛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將愛情發展成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脅,也更加顯得無能為力。
事實是確實有一團不祥的烏云籠罩在寶黛愛情上空,而烏云的制造者就是賈府的最高統治者賈。
8.紅樓夢林黛玉人物賞析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
她是老太君賈母的外孫女,字顰顰(本無字,寶黛初見時賈寶玉所贈),海棠詩社別號瀟湘妃子。在大觀園中是住在瀟湘館。
黛玉原是太虛幻境中的絳珠仙草,受神瑛侍者滴水之恩,陪其下人間還他一世的眼淚,轉作人世。黛玉祖籍姑蘇,生于揚州,她極工詩詞,所作之詩皆文筆與意趣俱佳,故有才女之稱。
在高鶚續書中,林黛玉因寶玉和寶釵成婚,最后氣郁而死。紅學家周汝昌等認為,黛玉應該是淚盡,加之被趙姨娘和賈環等人誹謗,從而沉湖仙去,但原作結局尚待后人分析考據。
性格特點 黛玉用詩詞來宣泄自已的離情別緒。她所寫的多是些哀傷的詩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敗。
筆者認為:正是由于身體上的先天虛弱,黛玉對事物的反應比較消極,什么事多從其反面來考慮,這也導致了黛玉在思維方式上極為消極和被動。人的氣質是和性格聯系在一起的,某種氣質更容易形成某種性格,如多血質人的容易形成樂于助人,活潑好動的性格,而黛玉屬于抑郁質,這種氣質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
大觀園中的女兒們知道她天生氣質如此,對她也就不過分地苛求了。 這些姐妹們喜歡寶釵的多于喜歡黛玉的,每次湘云來賈府總是愛找寶姐姐玩,而不會首先去找林妹妹,這使得黛玉與別人的社會性的交往逐漸減少,也促成了她更加憂郁的性格。
家道中落對黛玉造成的影響就是:敢愛而不敢言,只有把愛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著別人能幫她一把,把自己的愛情寄托于別人的憐憫,形成了強烈的依賴感。只把著了一個救命的稻草,信守愛情,正所謂,愛至深,傷也深。
最后,直至為愛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總括 林黛玉是個內慧外秀,楚楚動人,惹人憐愛,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 黛玉天生麗質,氣質優雅絕俗,“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她有著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不幸遭遇,處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賈府的惡劣環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說,外頭看著光鮮,其實十分難熬。但是她也有著青春少女的活潑熱情,并非終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是曹雪芹包含著血與淚精心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一個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典型。她出生于一個世襲侯爵的書香門第,但父母雙亡,是一個自尊心極強,敏感的少女,她既不想改變自己的孤傲自許,又要時常提防別人對她的敵視,她永遠也無法擺脫寄人籬下的陰影,大觀園的熱鬧喧嘩都會激起她的傷感情緒。
所以多愁善感是她的性格,眼淚成了她的知己,與寶玉的兩小無猜,性格愛好相投,所以發展為生死相連的情人,只有與寶玉結合,才能改變自己寄人籬下的處境,才能幸福,但由于她自身存在的封建觀念,封建家庭的壓力,擔心人言可畏,她不敢公開袒露對寶玉的感情,又不敢接受寶玉對她的表白,當然,這兩個叛逆者的愛情不會得到兩個封建家族的贊同。 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這一首即是寫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林黛玉 “可嘆停機德”一句是說薛寶釵。
意思是薛寶釵有著合乎封建婦道標準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說,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的絹,以此來比喻學業中斷,規勸他繼續求學,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 “堪憐詠絮才”一句是說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詠絮才”,用晉代謝道韞的故事。
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韞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道韞的哥哥謝朗(“兄子胡兒”)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道韞的比喻更形象、貼切,謝安一聽,大為贊賞(見《世說新語·言語》)。 “玉帶林中掛”和“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是說林黛玉。
玉帶林倒讀即林黛玉。林黛玉才華出眾、性格溫柔、相貌美麗,可以比喻為古代富貴公子圍在腰間的華麗的玉帶。
“樹”在古代就經常被用來代指政治派系,“植樹”就是培植自己的政治派系意思,“叢林”就是所有地方實力派的總稱,“兩株枯木”指兩支即將消亡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賈母為核心的與皇室真正親近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王熙鳳為代表的以佛教為主要紐帶的與皇室打擂臺的政治派系。由于身世原因,林黛玉在兩個政治派系之間無依無靠。
成了懸在枯木上的玉帶。 “金簪雪里埋”和“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是說薛寶釵。
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喻薛寶釵。
在儒家文化里,賢妻良母的品德就像是光耀頭面的首飾。薛寶釵一方面具有這樣的品德,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卻屬于營造風刀霜劍政治氣候的政治派系中的一支,注定不能讓她的優良品德得以閃耀光芒,只能讓金簪埋在雪堆里。
花簽上的讖語“莫怨東風當自嗟”是《紅樓夢》第63回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簽上的詩句,這一句出自宋代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詩,原文是: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
9.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人物分析
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兩個人有著相似不相同的人物性格。
相比較而言,林黛玉是屬于比較單純,比較冰清玉潔的一類,她沒有受到太多塵世的污濁,她只是希望可以尋找到自己應得的愛情,雖然她做人處事不夠圓滑,性格有時候也比較尖銳,但自從有一回她在寶玉房門外聽見寶玉真是她的知己之后,二人便再也沒了不可收拾的矛盾。薛寶釵在為人方面正好與黛玉相反,她很會籠絡人心,也看起來比較大度,但是薛寶釵有一個舉動我不太贊同,就是她有一次去撲蝶,偶然間聽見小紅和另一個丫鬟在談論賈蕓,她擔心被小紅誤解,就假裝到這里來尋找黛玉,輕而易舉地嫁禍到了黛玉身上,讓他們去疑心黛玉偷聽,我覺得這就有些不地道了。
但是最后二人還是合二為一了,畢竟在作者的心目里,二人還是不分上下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紅樓夢林黛玉人物分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