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護生態環境的簡短資料200字差不多
咱這個比較簡短,但是比較簡練、些。哈
大米草于1963年從丹麥、荷蘭和英國引進,在江蘇海濱試種,用于沿海護堤和改良土壤,同時生產飼料和造紙原料,在以后的20年中得到發展,從遼寧錦西向南達廣西海灘,栽培面積達30 000 hm2 多。該種在許多地區對護灘固岸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近年來,在原引種地以外地段,滋生蔓延形成優勢種群,排擠其它植物,構成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大米草是宿根性強草本植物,具有非常發達的地下莖,依地下莖及種子繁殖。大米草根系發達,耐鹽耐淹,我國1963年在江浙一帶引種,幾年后,凡其草籽隨潮漂播之處都被大米草占據,侵入種對環境適應強,蔓延迅速,而又缺少天敵。 我國目前是世界上種植大米草最多的國家。現在大米草已經嚴重威脅我國海岸生態安全。
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隨處可見:天空昏暗、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垃圾圍城……,連遠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體內也發現DDT等農藥殘余,珠穆朗瑪峰遍地狼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和遙不可及的夢想。
南極臭氧空洞,是因為過去氟利昂用量過多,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的,會有大量紫外線照射地球,皮膚癌等發率升高,地球溫度升高;許多水域會發生赤潮等是因為生活工業廢水進入水域,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營養化造成的,會導致魚蝦死亡,也會通過生物富集作用損害人們的健康;美國的原始森林遭破壞,是人為的,有很多樹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動物流離失所,甚至有些物種滅亡
原創:十8_層獄の歌,咱
在空中碎落,被人間的黯然打碎……
原創:十8_層獄の歌
2.需要幾篇關于環保的簡短點的議論文
眾所周知,環境保護工作要以人為中心,這一點世界各國已取得共識。也就是說,保護環境應主要保護人們生活和工作環境。使其清潔、舒適,有益于健康。而在針對于創建社區生態環保的工作中,應該重新審視“以人為本”的真正內涵,將人與環境這一整體作為社區策劃的主體,即以“人與環境和諧共生”作為主旨。在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的同時,關心人與社區環境的關系,人的開發活動、生活行為也要盡量減少對社區環境的影響。
營造優美、舒適的社區環境, 也是社區生態環保工作至關重要的一點。環保社區區別于其他社區最明顯的特征是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所以社區綠化尤為重要。具體做法是,應以“綠色空間”構筑“綠色社區”的空間網絡。節水、節能的立體綠化也能夠演繹出一種典型的、生動的環保科教藝術,創造出一種與環境友好、人民樂業安居的富裕文明的社區氛圍,這也可以成為“環保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最重要的是,要讓環保意識、綠色理念深入民心。通過“環保社區”的創建活動,可以在社區內建立綠色環保的道德氛圍,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素養,逐步培養良好的倫理道德規范,養成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形成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的良好社會風尚,將保護環境、合理開發與利用資源、清潔生產的意識和行動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通過“環保社區”的創建工作,也可以在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優化社區生態環境的同時,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為居民創造了一個適宜居住和發展的美好家園。現代意義的社區不僅是單純的地域共同體,它還是通過一種特有的社區歸屬感和凝聚力將社區成員聚合在一起的文化、精神的共同體,它使每個社區成員在社區履行責任和義務的同時,充分享受良好的社區服務和社區生活環境,使社區成為廣大居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基地。讓環保意識、綠色理念深入民心,讓環保走進每個人的生活,使人們建立起尊重自然、減少 浪費、保護生物圈的新的發展觀、價值觀和自然觀,共同參與綠色文明的建設,這才是創建“生態環保社區”的最終目的。
3.保護環境資料(簡短)
原發布者:誆菜市場韭
保護環境的資料 一、將舊練習本中未用完的紙張裝訂起來,做草稿本, 二、收集用過的草稿紙和舊作業本及試卷,找到合適的途徑,送到造紙廠重新加工成可以使用的紙張。三、節約用紙,把草稿紙寫滿,不要只寫幾個數字就扔掉。 四、盡量節約用紙,無論是手紙還是餐巾紙,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五、在廢報紙上練習寫毛筆字和畫國畫。 六、有些包裝紙,可以做成手工藝品,美化生活。 七、盡量不用一次性碗筷。 八、方便筷或竹簽使用后可以回收利用,做成工藝品。 九、不要用機械的方法破壞、損害樹木。 十、多種植植物。 十一、把裝修中剩余的木頭、木屑送去造紙廠,減少砍伐樹木的數量。 十二、珍愛自己國家的每一棵樹,用法律來規范人們的保護意識。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
4.有關生態環境的小故事,正面的反面的都行
青藏鐵路環保舉世關注。
青藏鐵路沿線生態系統類型多種多樣,生物群落豐富多彩,是我國和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也是世界上僅有的獨特生態環境系統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種一個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始生態環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壞不可逆轉,有的草皮植被恢復時間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高寒、獨特、原始和極其脆弱是這一區域生態環境的顯著特徵。
而野生動物保護、高原植被恢復以及濕地、湖泊環境保護和凍土環境保護,更是鐵路建設面臨的環保難題。 青藏鐵路開工兩年多以來,青藏鐵路公司和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在鐵道部領導下,在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部委指導下,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開發和保護并重”的指導思想,在工程建設中響亮地提出了“品質環保雙優”的工作方針,把環境保護與工程品質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評選優質工程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
據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指揮長盧春房介紹,青藏鐵路環境保護的基本內容有兩項: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二是搞好生態保護。他說,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氣污染的防治。
青藏鐵路穿過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水污染防治責任重大。環境保護的側重點則放在生態保護尤其是野生動物、植被、濕地系統、自然保護區和自然景觀的保護上。
這些保護都是有針對性的,措施也主要是依靠科技來進行,堅持科技創新,積極組織開展環境保護科研的專項研究,吸收各方面的專家意見和建議,充分利用各有關專業的研究成果,施工中大量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強化環保管理,使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難題在今年得到有效突破。 建立有效的環境監管體系 開工之前,鐵道部會同國家環保總局高品質地編制了“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水土保持方案”,為高品質的環保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確保環評結論在工程實施中得到落實,設計單位在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嚴格貫徹了環境評價結論及批復意見,并加強現場調研,依靠科技成果,細化設計方案。指揮部堅持對施工人員不斷進行專業培訓,編印了《青藏鐵路施工期管理人員環保手冊》、《青藏鐵路施工期施工人員環保手冊》等資料,對進場的施工人員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為施工中具體落實環保措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有效管理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環保工作,構筑了青藏鐵路建設中由青藏總指統一領導、施工單位具體落實并承擔責任、工程監理單位負責施工過程環保工作的日常監理,環保監理單位對環保工作實施全面監控的“四位一體”環保管理體系。并在鐵路建設史上首次引入環保監理,推行環保監理和檢查制度、環保工作記錄制度、環保措施審查制度、臨時工程核對優化制度和環保獎懲制度等一整套較為完善的環保管理制度體系。
開工兩年來,建設者把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獨特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牢固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原則,做到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確保多年凍土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江河源水質不受污染,野生動物遷徙不受影響,鐵路兩側自然景觀不受破壞,努力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態環保型鐵路。 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全面突破環保難題 建設青藏鐵路的過程,是建設者認識自然規律,尊重科學,愛護并保護環境的歷史進程。
鐵路建設者以對環境保護高度負責的態度進行科學研究,掌握相關規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了施工建設與環境保護齊頭并進。 在野生動物專項研究方面,為確保野生動物的生境不受影響,首開動物通道設置先河。
全線野生動物通道共33處,沿線路方向累計寬度達59.84公里。沿線還設有大量的橋梁、低路堤及家畜通道可供野生動物通行,為野生動物的遷徙留出了較大空間。
鐵路工程成功經受了藏羚羊遷徙的考驗。 在加強植被保護方面,積極開展植被恢復技術研究,為生態系統的重構和再生奠定了基礎。
工程破土面積得以嚴格控制。地表植被和表土得到有效保存。
植被恢復與再造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沿線沱沱河、安多及當雄等不同環境條件下,開展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恢復與再造試驗研究,為沿線生態植被恢復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有效指導。
在濕地、湖泊環境保護方面,保證了江河源區生態功能不受影響。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濕地地段,線路選擇了逢溝設橋涵、增加小橋涵密度、大量采用以橋代路、路基拋填片石、填筑滲水材料等措施,保證了地表徑流對濕地水資源的補充,防止濕地萎縮,確保了水源涵養功能不受影響。沿湖路段環保措施切實有效。
對錯那湖沿湖路段制定了詳細的沿湖路段專項生態環保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有效防止了對錯那湖及湖畔濕地造成污染。 在依靠科技,確保多年凍土環境穩定方面,他們大力開展凍土環境保護的工程措施研究。
工程開工前及施工中,在沿線多年凍土區的不同環境中,組織開展了大量的凍土環境科研試驗項目,研究保護多年凍土環境的各種工程措施。在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碎石護坡、熱棒路基等工程措施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并被廣泛應用於鐵路工程設計中,確保了多年凍。
5.關于綠色環保的簡短資料
綠色環保潮流正席卷世界,德國是世界綠色環保標準最高的國家之一(德國DIN標準是歐共體主要參照),由德國歐寶國際集團授權上海歐寶化工有限公司將綠色產品的新理念貫穿于企業管理、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整個過程,并在中國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標準認證,使公司在環境管理(EMS)、環境稽核(EA)、環境標志(EC)、環境績效評估(EPE)及產品生命及服務周期評估(LAC)等五個子系統嚴格開展工作,致力于無毒無害環保健康的綠色涂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充分體現了歐寶化工對社會和人類的生活品質及未來生存環境優化的強烈使命感。
?wtp=tt
6.關于保護生態環境的資料
建設規劃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經**常務會議審通過,于1998年11月公布實施。《規劃》要求從現在起到2010年堅決控制住人為因素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特別惡劣的黃河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重點區以及嚴重荒漠化地區的治理初見成效。從2011年到2030年,在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基礎上,大約用20年的時間,力爭全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爭取全國60%以上適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區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黃河長江上中游等重點水土流失區治理大見成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4000萬公頃,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國土面積達到12%,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8000萬公頃。重點治理區的生態環境開始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從2031年到2050年,再奮斗20年,全國建立起基本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系統,全國生態環境有很大改善,大部分地區基本實現山川秀美。
保護措施
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實施綠色工程,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保護長江黃河源頭,嚴禁在江河源頭采金、挖草(甘草、蟲草、發菜);加強長江黃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建設、“三北”防護林建設;嚴格實施生態脆弱區的禁采禁伐、禁漁、禁獵,實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還海,封山育林、風沙區造林植草。
建立適合現階段生態環境建設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
自然保護區是近代人類為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自然遺跡的一大創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自然保護區制度盡可能地保護了典型的生態,保護了動植物種質遺傳資源。截至1997年底。中國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926個,總面積76.98萬km2,占國土面積的7.64%。其中14個自然保護區加入人與生物圈網絡,6個被列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因此,進一步加強適合中國國情的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必將為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做出貢獻。
正確對待自然生態資源,實行綠色經濟。
發展模式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人類追求超額回報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付出的慘重代價。生態環境的恢復需要比所得回報數倍乃至數十倍的付出,同時還得忍受數十年甚致上百年的生態災難。為此,人類必須改變傳統的無償占有、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行綠色經濟模式。承認并正視生態環境資源的資本的屬性,在經濟成本核算中要提取“折舊”費,要提生態資源稅,還要分得相應紅利——即利潤中的臺理分額,以保證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以及改善有充分的經濟基礎。
提倡綠色消費,節約物質資源。
綠色消費是人類在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方式。綠色消費應盡快取代目前一味追求享樂的高消費而毫無節約的消耗自然資源的消費觀。當前,應提倡適度消費,要減少一次性消費,要加強資源的重復利用,要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種看作維系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伙伴。綠色消費就是不影響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為他們留下青山綠水,留下豐富的可供永續利用的生態環境資源。
7.有關環保的名言~~~~~簡短點
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人類的最后一滴水,將是環境破壞后悔恨的淚。
保護環境,人人有則 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 人人關心環境質量 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珍惜資源 永續利用 保護環境光榮 污染環境可恥 依靠科技進步 促進環境保護 提高環境意識 保護美好家園 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生態平衡 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保護環境山河美 持續發展事業興 別讓可愛的生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消失 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環境保護是一項基本國策 建設項目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尊天重地、敬天愛人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保護藍天碧水。 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樹立大環境意識,保護生態環境。 欣賞荒野、回歸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選擇 選擇綠色生活、健康適度消費 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豐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藍天。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請不要踐踏您腳下的青草,因為,它和你一樣,是都有這綠化環境的神圣使命 環保行為,處處體現,文明整潔,大家堅持 由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薩迪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陶淵明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如果天下平靜無事,到處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麼,無恥、欺詐和愚昧更將有滋長的余地了;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 ——達爾文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人們常常將自己周圍的環境當作一種免費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大地給予所有的人是物質的精華,而最后,它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回贈卻是這些物質的垃圾. ——惠特曼 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服從自然. ——埃斯庫曼斯 .我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我們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自然動態的美和天籟的美. ——諾曼·卡曾斯 人生欲求安全,當有五要:一要清潔空氣;二要澄清飲水;三要流通溝渠;四要掃灑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爾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保護環境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1998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為了地壞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保護藍天碧水。 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破壞環境,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減少水土流失。 環境與人類共存,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
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保護戈壁植被,防止沙塵污染,保護大氣環境。
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 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后人一滴血。 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與自然重建和諧,與地球重修舊好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
用行動護衛家園,用熱血澆灌地球。把消費限制在生態圈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揀回垃圾分類老傳統,倡導綠色文明新時尚。
人類若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便不能與這個星球共存。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8.誰有關于環保的資料
國際版編輯: 6月5日,人民日報第七版刊登了一篇題為《“人造太陽”前景誘人》的文章,看后不免心生疑問,太陽可以人造嗎?它究竟是什么樣子?中國前不久調試成功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與文中所說的“人造太陽”是一回事嗎? 北京昌平科技園區 項 之 “人造太陽”是指人類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
太陽之所以能夠釋放出能量,是因為在太陽上不斷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在地球上,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
但氫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是不可控制的,會產生毀滅性的后果。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地輸出。
這就產生了托卡馬克(TOKAMAK)這類磁約束聚變裝置。科學家們把這類有待完善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比喻為“人造太陽”,因為通過它可以像太陽一樣進行不間斷的核聚變反應,為人類提供一種無限的、清潔的和安全的能源。
人類研制“人造太陽”已經50多年,在托卡馬克這類裝置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即將建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就是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我國也參與了這個計劃。
今年3月,中科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的“人造太陽”實驗裝置調試成功,意味著能夠穩態運行的實驗裝置已經具備實驗能力。 不過,科學家們目前所做的一切是為未來建造“人造太陽”進行實驗也許還需若干年后才能建成聚變能電站,并造福人類。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刮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于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
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占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
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占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
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于缺水狀態。
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里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
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
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
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
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
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于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占到GDP的3%以上。
而在過去20年里,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于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云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
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干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
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里,國內制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
9.急需關于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資料
新華網拉薩3月23日電(記者德吉)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環境保護建設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取得新成果。截至目前,西藏從未發生過環境污染事故,基本保持了自然的原生狀態,仍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目前,西藏已建立9個國家級、6個自治區級、23個地(市、縣)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區土地面積的34%左右。
記者從自治區財政廳了解到,2007年,西藏環境保護支出達到48084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9.52%。實施了城鎮及城鎮周邊、公路主干道沿線、機場風景名勝區、邊境口岸等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啟動了西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的前期工作。
據自治區發改委介紹,2007年,西藏積極推動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建設項目,共完成植樹造林34萬畝,其中,重點區域造林綠化10.67萬畝、退耕還林5萬畝、荒山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達63.75萬畝,退牧還草2630萬畝。
西藏還積極推進污染減排工作,編制完成了《西藏自治區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自治區政府與各地(市)分別簽訂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責任書,確保水和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規定指標內,萬元GDP電耗約500千瓦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西藏嚴格環境準入,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全區空氣質量繼續保持良好狀態。推動太陽能灶、沼氣為主的農牧區薪柴替代工程,去年2.5萬戶農牧民用上了清潔能源。建立了青藏鐵路環境監測機制,對青藏鐵路沿線水、氣、聲、生態環境開展了連續監測。
10.有沒有簡短一點的關于環境保護的資料
悲哀的天空 曾幾何時,天空已不再蔚藍,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固執的認為天空是灰的。
而即使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也看不到多少飛鳥翱翔在空中,與祖輩們如數家珍的一口氣能講出上百種鳥類相比,他們幾乎沒什么可說的。灰色的天空——沒有飛鳥,這將是怎樣的悲哀。
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了有害程度,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對人以及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現在,大氣污染已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污染問題之一。一旦發生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都會發生造成大量人口和生物的中毒和死亡。
顆粒物質、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物都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國家生態環境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