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的成長故事50字
八歲的高斯發現了數學定理 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
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后他成為當代最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里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
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郁的臉孔,心里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后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
他想不可能這么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么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
他以后也認真教起書來,并且還常從城里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并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后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小歐拉智改羊圈 歐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
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圣經上也沒有回答過。
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
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么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臺,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么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
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
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環消失了。
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么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
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
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方米。
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于6平方米。
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于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
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
父親著急了,說:"那怎么成呢?那。
2.名人的成長故事(簡寫)40個字
林肯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
小時候,家里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
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面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
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后,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
他什么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
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
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
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
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于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
’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
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么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3.名人成長故事50字
1、1971年,基辛格博士為恢復中美外交關系秘密訪華。
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尸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尸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愿意否?”**總理聽后,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么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么?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時候?為什么不公布?”**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么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摘自《環球人物》張穎霞/文2、“派克”的來歷50年代,有一次,**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
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3、一句話的電影說明書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通知工作人員,給與會者放一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彩色越劇片。
工作人員為了使外國人能看懂中國的戲劇片,寫了15頁的說明書呈**審閱。**批評工作人員:“不看對象,對牛彈琴”。
工作人員不服氣地說:“給洋人看這種電影,那才是對牛彈琴呢!”“那就看你怎么個彈法了”,**說,“你要用十幾頁的說明書去彈,那是亂彈,我給你換個彈法吧,你只要在請柬上寫一句話:“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就行了。”電影放映后,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4、巧對**1960年5月,**、**一行視察長沙,工作之余,到江邊散步。遙望橘子洲頭,百舸爭流,萬帆競發,**逸興遄飛,口占一上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聯動靜相對,意境悠遠,三個斷句,兩處“頂針”,“洲”和“舟”又是諧音,應對難度極大。
**對身邊的**說:“恩來,我一時江郎才盡,請你來個錦上添花如何?”**才思敏捷,熟諳地理,了解長沙竟于百步之內得佳句:“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天心閣系長沙市內一景,與橘子洲相對。
即工整又流暢,整個對聯渾然一體,兩位偉人相對而笑。5、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在京召開之時,出席會議的**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
會議結束后,為了不讓與會代表看出破綻為自己的身體擔心,**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讓代表們先退場。主席不退場,代表豈肯先退場。
還是細心的**總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機智地說**是要目送大家離開會場。**則故意執拗地說:“你們不走,我也不走。”
就這樣,代表們一步一回頭,依依不舍地揮手與主席道別。6、一次,**接見的美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馬路?”他聽后沒有急于用刺人的話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馬路。”
這個美國記者仍不死心,繼續出難題:“總理閣下,在我們美國,人們都是仰著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么低頭走路,這又怎么解釋呢?”**笑著說:“這不奇怪,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了,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是低著頭走了。”記者又問:“中國現在有四億人,需要修多少廁所?”這純屬無稽之談,可是,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又不便回絕,**輕輕一笑回答到:“兩個!一個男廁所,一個女廁所。”
7、特殊的紀念品50年代,有一次**接待了一位美國記者的采訪。這位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
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
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8、**談笑吃“納粹”50年代初,有一次**在中南海勤政殿設宴招待外賓。
客人們對中國菜的花樣之繁多,風味之獨特,味道之鮮美都贊不絕口。這時,上來一道湯菜,湯里的冬筍、蘑菇、紅菜、荸薺等都雕刻成各種圖案,色、香、味俱佳。
然而,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
4.名人的成長故事(簡寫)40個字
林肯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
小時候,家里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
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面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
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后,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
他什么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
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
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
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
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于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
’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
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么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5.名人成長故事50字
一個1周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著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臺階了。
小男孩卻掙脫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媽媽也沒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當爬上兩個臺階時,他就感到臺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并用小心地向上爬。
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臟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
6.名人的成長故事(短)
1796年的一天,德國歌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
青年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
但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么幫助。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終于,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于做出了這道難題!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
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
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
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不好意思,已經盡量壓縮了`````]。
7.名人小故事四十字簡短一些
1.有次,蘇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無奈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不動聲色的站起來。
目擊全部經過的旁人,看見他沒有任何的反映,好奇的問他:你挨打,為什么不還手?蘇格拉底微笑地回答:當一只發野性的驢踢你時,你會還它一腳嗎? 2.蕭伯納年青時喜歡騎單車,有一次跌斷腿骨,他的女同學很體貼的照顧他,蕭伯納擔憂自己意志不堅,會向這位女同學求婚,他決議溜走.可是不當心從樓梯上跌到樓梯下,兩條腿都跌壞了結果他果然問她肯不肯跟自己結婚.當女同窗拍板時,蕭伯納昏了從前. 3.一位女士對毛姆說:我和一位男士相處良久,可是不敢判斷,我是不是愛上了他.這位名作家對戀愛的考驗有非常奇特的見地,他說:只有一個措施可以考試你是否真正愛上他,你樂意不樂意用他的牙刷刷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名人成長故事簡短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