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吁人們珍愛和平生活的倡議書 非常簡短(100字左右)
倡議書
各位同學:
愛護環境、珍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同志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開展環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愛護地球、維護生態、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學廣泛開展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倡導綠色文明是一種新的時尚、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為進一步推進我們的環境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師生良好的環境道德和行為習慣,我校將創建綠色學校作為本學期的重點工作,為此我們倡議:
一、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創建綠色學校活動,將環境教育普及、深化下去,把綠色希望帶入未來的生活。
二、努力學習環保知識,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方面的內容,并結合與環境有關的紀念日,在校內校外做好宣傳環保,參與社區的環保實踐和監督工作。
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提倡綠色生活,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回收資源,綠色消費,支持環保;真正做到珍愛生命,不毀壞花草樹木;不吸煙、不亂丟雜物垃圾;不用一次性碗筷、少用難降解的文具;支持學校的垃圾分類回收工作。
四、積極、認真參與校園以及居住社區、公共場所的綠化、美化、凈化,清除或有意識地控制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染。
五、全面提高環境與發展意識,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環境道德風尚;肩負起環保責任,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老師們、同學們,關注我們的地球家園,關心我們華富校園,展開綠色行動,倡導綠色文明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讓我們攜起手來積極投入到學校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去,讓我們的校園永遠沐浴在綠色的陽光中,讓我們為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2.關于和平的倡議書
“銘記歷史,捍衛和平”倡議書
5月9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
這次戰爭中,抗擊時間最長、付出代價最大、牽制和消滅日軍最多———對于中國人民抗日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貢獻,世人有目共睹。60年過去了,二戰的硝煙雖然早已散盡,但當年法西斯的血腥大屠殺,那一場場殘酷的戰爭和英雄們浴血奮戰的壯舉卻依然在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銘記歷史并不是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懂得生命的寶貴。銘記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捍衛今天的和平。5年前,當歷史的車輪剛剛駛入新世紀的時候,4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在斯德哥爾摩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發出了這樣的呼吁:“國際社會有責任采取行動來促使人們永遠不忘納粹大屠殺的罪行,警惕新納粹主義勢力抬頭。各國政府應該加強對青年一代進行有關納粹大屠殺的教育,使人類世世代代永遠銘記這段歷史。”在紀念二戰勝利60周年之際,重溫這一呼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時代在迅速地變化著,它的腳步越是加快,人們就越是不應忘記歷史的教訓。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重蹈覆轍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將會更加深重。我們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塑造出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的未來!
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并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3.和平倡議書
“呼吁和平 反對戰爭”倡議書 各國人民: “轟”——美國世貿大樓倒塌了,一陣陣凄厲的尖嘯與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打破了稱雄于世的美國的寧靜。
失去親人的人們望著一片廢墟,痛不欲生;而一小部分僥幸逃生的人正大口大口喘氣,不敢相信好萊塢片式的慘景竟真的發生了! “9.11”后,美國采取了“以牙還牙”的反恐策略,阿富汗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和平的樂章劃上了休止符,戰爭的喧囂在這里驟響。難民們流離失所,饑寒交迫,遠在萬里之遙的我,是多么同情這些無辜的人們啊。
我渴望和平,渴望沒有流血與眼淚的世界,渴望一個安祥、溫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著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無論何種民族,何種膚色,人們都相親相愛;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人與人互相攜手,和平就是友誼的橋梁。和平的世界,不再有核武器的魔影,不再有巨額的軍費,不再有貧富的差距;有的是清清的小河水,綠綠的芳草地;小鳥在湛藍的天空自由飛翔,駿馬在遼闊的原野盡情狂奔;和平從綠色的地球延伸,向著未來,向著宇宙。
各位親愛的同胞,讓我們一起呼吁和平,反對戰爭。
4.有關呼吁和平的倡議書
和平之喚
一樣的天空下流著一樣的血
一樣的地球早已是千瘡百孔
拾起人類記憶的碎片
卻滿是戰爭的傷痕
陰霾的天空下
魔鬼得意的擰笑
白鴿高舉著橄欖枝飛向太陽
一樣的世界上回響著一樣的呼喚
一樣的是一雙雙渴望和平的眼睛
罪惡的戰爭
永遠地安息吧
我們呼喚和平,我們擁抱和平
我們渴望著一個平靜美麗的新世界
當人類和地球
不再呻吟的時候
我愿意
流盡我所有的血和淚
化作一條和平的小溪永遠安詳地流淌
5.和平倡議書
1996年11月9日,人民大會堂。 這里正在舉行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開幕式。一個名叫雷棣的12歲男孩,在全場觀眾的熱 淚及掌聲中,高聲宣讀了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 先生的一封信:“……為了千萬個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千萬個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千萬個像我一樣的孩子不再失去親愛的爸爸,全人類應 該共同制止戰爭。請您向全世界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1996年8月,在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開幕式上,一個中國男孩宣讀了他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
“兩年多來,我們全家人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回眸。他對我說:‘孩子,等爸爸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我和媽媽相約,等爸爸凱旋那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去迎接他。”
“后來,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捧著鮮花,接回來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我大聲呼喊:‘爸爸,我親愛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歲,需要您的愛,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寬闊的肩膀……’但是,爸爸卻再也不會醒來,爸爸的嘴微張著,仿佛在呼喚什么。”
這個孩子叫雷棣,他的父親雷潤民——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兩年前在中東執行任務時犧牲了。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傷,發高燒一連幾天不退。媽媽望著沉默的兒子,忍著巨大的悲痛說:“記住,孩子,你爸爸是為維護和平犧牲的。他是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雷棣一頭撲進媽媽的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媽,我會記住的。”他和媽媽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來,放在爸爸生前讀書的寫字臺上,那頂象征和平的藍盔擱置在骨灰盒上。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而深情的目光望著他。
從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長大了。像許多孩子一樣,雷棣原來也很淘氣。爸爸不在了,雷棣卻變得懂事了。晚上,他會悄悄為媽媽掖被角,看到媽媽不舒服,會再三叮囑媽媽去醫院。他非常關心國際政治,注意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國際新聞,特別是看到那些婦女兒童在戰亂中受傷害的情景,他情緒十分激動。他知道爸爸是為了保護這些婦女兒童犧牲的,他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的人民在飽受戰爭的苦難。他下決心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和平。他還知道,要繼承爸爸的事業,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為此他發奮學習。他在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獲得了獎、登了報,他利用業余時間通讀了《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種外語,所以能勝任聯合國復雜的維和工作。雷棣從小就注意學習外語,爸爸犧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時,英語已達到大學二年級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問路,雷棣用熟練的英語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媽媽熱情地接待了他。雷棣還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鋼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親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對雷棣說:“我要邀請你去哥本哈根大學讀書,費用全部由我們支付。”雷棣平靜地回答:“我爸爸對我說過,‘記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贏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會去哥本哈根,但我要憑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動極了,說:“你是一位優秀的中國男孩,我相信今后會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里見到你。”
雷棣正在成長,一個企盼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孩子正在奮發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長大以后像爸爸那樣優秀,像媽媽那樣堅強。他說:“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業。”
其父親是聯合國觀察員,現已犧牲。
6.呼吁和平的詩歌,簡短一點,也簡單一點
1.假如和平能夠出售,我將為我的祖國買來和平。
2.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3.你走來,他走來,大家走到一起來……讓這世界充滿情和愛。
4.讓和平鴿落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愿天下人在沒有硝煙的環境里無憂無慮地生活。
5.讓我們共同祈愿:在新世紀里,人類遠離戰爭的摧殘,生活充滿和平的陽光。
6.當我走過你的身邊,
我愿帶走你的笑容,
心中沒有一點兒陰云,
笑容變得更加燦爛。
希望會有那么一天,
再也沒有眼淚仇怨,
再也沒有流血離散,
共有一個美麗家園。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一點的和平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