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級的語文上冊《有些人》的分段、中心思想、品讀感悟等有關資料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生活中的有些人令我們難忘。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對自己影響深刻的人比喻為“晴空”,把人生某段不如意的時光比喻為“雨季”,用人們在雨季里對晴空的期盼與懷念,表明自己對某些人的深刻回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課文結尾):寫我所遇見的幾位普通人的故事。(可根據隔行再分為四層)
本文主要是寫出普通人的高尚精神品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處。具體的要結合相應事例來回答。
不能全告訴你,要不你老師會找我談話的,怕怕。
2.課文的分段怎么分的
課文的劃分段落的一般步驟有:一讀,就是通讀課文;二想,就是想一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歸,就是把一些內容相同或關系密切的自然段并在一起,成為一個段落;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連起來,看是否構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語文劃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
1、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段。例如《飛奪瀘定橋》一課,圍繞“飛奪”二字,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四段:先寫瀘定橋是紅軍北上的必經之路,這是起因;然后寫紅軍與敵人援兵搶時間趕到瀘定橋,這是發展;接著寫紅軍戰士攻天險奪取瀘定橋,這是高潮;最后寫紅軍通過瀘定橋,繼續北上抗日,這是結果。
2、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分段。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可按“靈車到來前”“靈車到來時”“靈車過去后”這一時間順序把全文分為三段。3、按地點或空間位置的變換分段。例如《頤和園》除開頭一個總起段、結尾一個總結段外,中間可按“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一地點的轉換來分段,共分成五段。4、按內容的總分關系分段。例如《桂林山水》的開頭先總的贊美桂林山水,然后分別寫了桂林的山和桂林的水,最后又將山水結合起來寫。我們可以根據“總--分--總”的順序分成三段。5、按材料的性質分段。例如《給顏黎民的信》,寫了四件性質不同的事,我們可以按“談怎樣讀書”“談在上海看桃花”“同意把信發表”“指出寫信人署的是假名”這四個不同的內容分成四段。6、按人物的活動分段。例如《再見了,親人》一課,課文分別寫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三個人,每個人的事情都自然分一段。又如《景陽岡》一課,我們根據人物活動的順序,武松“喝酒--上岡--打虎--下岡”,可分為四段。
3.《有的人》的課文理解
《有的人》課文簡說
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作者曾說:“對于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為人民奮斗犧牲而不想到個人,在他死后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他的偉大。”“為了加強、突出主題的意義,豐富這篇短詩的內容,通篇用了對比的表現方法,題目不寫做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詩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節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節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節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有的人》詞句解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一、對句子的理解
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前一句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著,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這是全詩提綱挈領的小節,抓住它品讀全文,就會事半功倍。
2、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呵,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干、自我吹噓的丑態,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對于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么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3、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里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這里的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4.小學語文 人教版 六年級 “有的人”課文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紀念魯迅有感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騎在人民頭上的;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的人課文的簡短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