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浪費資源的事例
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
家庭用水浪費種種,讓人心痛!專家說,如果全國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換成節水產品,每月就可望節水4.9億噸。面對頻頻告急的全國用水形勢,每個家庭的節水行動對建設節約型社會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
節水洗衣機:一年能節出714個昆明湖 家庭用水其實存在不少隱性的浪費,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節水辦調查顯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嚴重超標,用水量超過8噸/月的用戶占總用戶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費占相當大的比例。 據統計,洗衣用水占到全部家庭用水的1/3。
一般普通洗衣機洗一次衣服用水多在150—180升之間。目前我國城市洗衣機社會保有量約1.2億臺,以每周3次使用頻率粗略估算,全部洗衣機每年耗水量至少30億立方米。
如把這些洗衣機全都換成節水洗衣機,一年大約能節出714個昆明湖或93個懷柔水庫。 但在所有節水產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莫過于洗衣機。
在洗衣機節水技術上,很多廠家早就投入資金和人力進行研發改造,推出了一系列產品。但到目前為止,節水并沒有成為消費者購買洗衣機的核心要素。
專家分析其原因:一是洗衣機節水沒有給居民造成視覺上的沖擊,意識上不強烈;二是居民有“水是節了,是不是洗衣的潔凈度也就下降了”的顧慮。 3/6升雙鍵馬桶:一個家庭月節水近2000升 衛生間沖洗離不開水,以往一個抽水馬桶每沖一次需要用水10升左右。
以北京為例,作一個簡單的測算: 設北京市居民住宅為100萬戶,每天按使用馬桶6次計算,則每天用水約60升,每年合2160萬噸。對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北京市來說,這應該是個嚴重的問題。
據中標認證中心高級工程師岳宗文介紹,衛生間用水量占家庭用水的60%到70%,而抽水馬桶水箱過大是造成大用水量的一個重要原因。2000年4月,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制定了《6升水便器配套系統》(JC/T856—2000)行業標準,這對便器節水是一個有力的舉措。
一位建材銷售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排水量為8升的普通馬桶銷路不好,6升以下的節水型馬桶比較受歡迎,其中,“兩檔式”雙鍵馬桶(可根據需要沖出3升或6升水量的馬桶)已成為主流產品。 通過雙鍵馬桶控制水量可以節約多少水呢?岳宗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每個家庭3口人計算,每人每天沖水4次,以9升馬桶為例,每月用水約為3240升;如果用3/6升馬桶則為每月1350升,不僅能節省1890升自來水,還能減少1890升污水的排放。
節水龍頭:開啟20萬次不跑冒滴漏 北京節水管理中心的資料顯示,家庭因為水龍頭沒關緊而“跑冒滴漏”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據測定,“滴水”在一個小時里就可以集到3.6公斤水,一個月里可集到2.6噸水。
如果是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可集水17公斤,每個月可集水12噸。 推廣節水龍頭在內的節水器具刻不容緩,但情形不容樂觀。
以北京為例,目前全市居民家庭節水器具的總普及率只有30%,市場上仍有節水龍頭“睡大覺”的情況存在。 岳宗文說,具有特殊功能的龍頭也并非都節水,無論是雙控式、感應式、腳踏式或自閉式的特殊功能節水龍頭,都應先看龍頭的質量。
“水龍頭質量好壞關鍵在閥芯。目前市場上的水龍頭主要采用橡膠閥芯、球閥芯和不銹鋼閥芯,其中不銹鋼閥芯是新一代閥芯材料,具有密封性好、使用期長等特點。
另外,好的水龍頭應該是整體澆鑄,放在手里感覺較沉重,敲打起來聲音沉悶,如果聲音很脆,極有可能是不銹鋼材料制成,這種龍頭的質量要比銅制龍頭差一個檔次。”岳宗文說。
岳宗文說,龍頭是否節水主要通過龍頭的水流量數據來判斷。一般來說,一個節水龍頭的流量為9升/分鐘,使用開啟20萬次不會跑冒滴漏,按一般生活使用頻率至少可以使用5年。
岳宗文介紹,目前國內已經成立了相關的節水龍頭認證單位,節水龍頭可以通過帶有“節”字認證標志辨識。另外,有些高檔品牌的水龍頭通過增加水流中的空氣含量和壓力,也就是“柔化系統”,減低水龍頭的實際水流量,達到節水的目的。
但這種水龍頭也有長期使用后容易出現敏感度下降等問題,要比普通水龍頭難維護,對此消費者要斟酌。 改掉不良用水習慣:能節水70%左右 普通家庭中不良的費水習慣很多。
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先洗土豆、胡蘿卜后再削皮;沖洗后再摘擇蔬菜;用水期間去開門、接電話、換電視頻道不關水龍頭;停水時忘關水龍頭,來水時水流沒人管;洗手、刷牙、洗臉時不關水龍頭,等等。節水專家分析,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不僅為自己省了錢,也為社會節約了水資源。
家庭節水有哪些妙招?我們綜合了一些專家的意見: 一水多用:洗臉水用后可以洗腳,然后沖廁所;家中應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將洗衣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作沖廁、拖地等,如此,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 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潔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來澆花、洗車;用養魚的水澆花,還能促進花木生長。
用洗滌靈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沖洗幾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鹽浸。
2.浪費資源的事例
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
家庭用水浪費種種,讓人心痛!專家說,如果全國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換成節水產品,每月就可望節水4.9億噸。面對頻頻告急的全國用水形勢,每個家庭的節水行動對建設節約型社會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
節水洗衣機:一年能節出714個昆明湖 家庭用水其實存在不少隱性的浪費,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節水辦調查顯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嚴重超標,用水量超過8噸/月的用戶占總用戶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費占相當大的比例。 據統計,洗衣用水占到全部家庭用水的1/3。
一般普通洗衣機洗一次衣服用水多在150—180升之間。目前我國城市洗衣機社會保有量約1.2億臺,以每周3次使用頻率粗略估算,全部洗衣機每年耗水量至少30億立方米。
如把這些洗衣機全都換成節水洗衣機,一年大約能節出714個昆明湖或93個懷柔水庫。 但在所有節水產品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莫過于洗衣機。
在洗衣機節水技術上,很多廠家早就投入資金和人力進行研發改造,推出了一系列產品。但到目前為止,節水并沒有成為消費者購買洗衣機的核心要素。
專家分析其原因:一是洗衣機節水沒有給居民造成視覺上的沖擊,意識上不強烈;二是居民有“水是節了,是不是洗衣的潔凈度也就下降了”的顧慮。 3/6升雙鍵馬桶:一個家庭月節水近2000升 衛生間沖洗離不開水,以往一個抽水馬桶每沖一次需要用水10升左右。
以北京為例,作一個簡單的測算: 設北京市居民住宅為100萬戶,每天按使用馬桶6次計算,則每天用水約60升,每年合2160萬噸。對水資源十分缺乏的北京市來說,這應該是個嚴重的問題。
據中標認證中心高級工程師岳宗文介紹,衛生間用水量占家庭用水的60%到70%,而抽水馬桶水箱過大是造成大用水量的一個重要原因。2000年4月,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制定了《6升水便器配套系統》(JC/T856—2000)行業標準,這對便器節水是一個有力的舉措。
一位建材銷售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排水量為8升的普通馬桶銷路不好,6升以下的節水型馬桶比較受歡迎,其中,“兩檔式”雙鍵馬桶(可根據需要沖出3升或6升水量的馬桶)已成為主流產品。 通過雙鍵馬桶控制水量可以節約多少水呢?岳宗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每個家庭3口人計算,每人每天沖水4次,以9升馬桶為例,每月用水約為3240升;如果用3/6升馬桶則為每月1350升,不僅能節省1890升自來水,還能減少1890升污水的排放。
節水龍頭:開啟20萬次不跑冒滴漏 北京節水管理中心的資料顯示,家庭因為水龍頭沒關緊而“跑冒滴漏”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據測定,“滴水”在一個小時里就可以集到3.6公斤水,一個月里可集到2.6噸水。
如果是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可集水17公斤,每個月可集水12噸。 推廣節水龍頭在內的節水器具刻不容緩,但情形不容樂觀。
以北京為例,目前全市居民家庭節水器具的總普及率只有30%,市場上仍有節水龍頭“睡大覺”的情況存在。 岳宗文說,具有特殊功能的龍頭也并非都節水,無論是雙控式、感應式、腳踏式或自閉式的特殊功能節水龍頭,都應先看龍頭的質量。
“水龍頭質量好壞關鍵在閥芯。目前市場上的水龍頭主要采用橡膠閥芯、球閥芯和不銹鋼閥芯,其中不銹鋼閥芯是新一代閥芯材料,具有密封性好、使用期長等特點。
另外,好的水龍頭應該是整體澆鑄,放在手里感覺較沉重,敲打起來聲音沉悶,如果聲音很脆,極有可能是不銹鋼材料制成,這種龍頭的質量要比銅制龍頭差一個檔次。”岳宗文說。
岳宗文說,龍頭是否節水主要通過龍頭的水流量數據來判斷。一般來說,一個節水龍頭的流量為9升/分鐘,使用開啟20萬次不會跑冒滴漏,按一般生活使用頻率至少可以使用5年。
岳宗文介紹,目前國內已經成立了相關的節水龍頭認證單位,節水龍頭可以通過帶有“節”字認證標志辨識。另外,有些高檔品牌的水龍頭通過增加水流中的空氣含量和壓力,也就是“柔化系統”,減低水龍頭的實際水流量,達到節水的目的。
但這種水龍頭也有長期使用后容易出現敏感度下降等問題,要比普通水龍頭難維護,對此消費者要斟酌。 改掉不良用水習慣:能節水70%左右 普通家庭中不良的費水習慣很多。
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先洗土豆、胡蘿卜后再削皮;沖洗后再摘擇蔬菜;用水期間去開門、接電話、換電視頻道不關水龍頭;停水時忘關水龍頭,來水時水流沒人管;洗手、刷牙、洗臉時不關水龍頭,等等。節水專家分析,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不僅為自己省了錢,也為社會節約了水資源。
家庭節水有哪些妙招?我們綜合了一些專家的意見: 一水多用:洗臉水用后可以洗腳,然后沖廁所;家中應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大桶,將洗衣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作沖廁、拖地等,如此,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 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潔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來澆花、洗車;用養魚的水澆花,還能促進花木生長。
用洗滌靈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沖洗幾次,才敢放心吃。可改用鹽浸。
3.關于浪費水資源的資料
水,這種地球上的基本物質,是多么的值得我們贊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是她,為生命提供能量,讓生命能夠存活;還是她,使生命繼續發展,越來越興旺,越來越發達。
所以說,“水,是生命之源”,是毫不夸張的。 但,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
雖然地球70.8%的面積被水覆蓋,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水還不到世界淡水總量的1%。
誠然,從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現直到現在,水一直在為生命服務,任勞任怨,從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過: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資源已經供不應求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為的破壞。
當然,我們不能埋怨上蒼對我們的不公,給了我們一個缺水的星球;相反,我們應當感謝老天,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家園。 但,就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我們人類還在不斷地浪費、破壞水資源。
由于大量工業廢水排入練、榕兩江,致使兩江水質污染嚴重,水質僅達3類標準,既不能飲用,也不能用于灌溉;類似南澳這種海島縣,其用水均靠“老天安排”——其所有山塘水庫包括引洪工程的集雨面積也只占31%,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依然困難。由此可見,適當處理水資源污染、破壞問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了。
然而當今世界水資源短缺嚴重,由水而引發的戰爭日漸增加。例如,中東所有資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機的是水,中東的水比石油還要貴。
中東絕大多數國家缺水嚴重,中東已連續十幾年干旱,面臨嚴重水危機。小小約旦河孕育了二大宗教,是中東爭奪最激烈的水源,中東四次大戰都和它有關。
約旦潭為以色列的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三分之二的水量。1955年約翰斯頓協議規定了各方的水量,但只有以色列簽字,阿拉伯國家20世紀60年代要截流約旦河。
1965年以軍炸毀敘利亞的截流設備,阿以都有把摧毀爭奪對方的水資源作為首要戰略目標,以色列占領了約旦河發源地戈蘭高地。敘以談判的難題之一,以色列堅持占有絕大部分約旦河西岸水源。
目前巴這水資源完全由以方控制,人均水量只有猶太定居者的四分之三,而付費卻要高二倍。巴這不得不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水質惡化,加沙地帶地下水已鹽堿的無法使用,暴力沖突以來,巴這水資源無人管理,缺水更甚。
中東三大水系,沿巖國至今無分享水資源的全面協定,爭端不斷。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由于上游的埃及就受影響。
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壩,本國水的問題已得到解決,卻引起了上游國家的不滿。一有爭端,蘇丹便威脅要斷流,埃賽俄比亞1991年和蘇丹簽定協議,每年可取40億噸河水,埃及極力反對,土耳其水資源豐富,土耳其建成水南減少了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流量遭到了兩國的強列反對。
土耳其和以色列達成協議,把馬那夫加特河水用世輪運到以色列約旦和敘利亞也在考慮向土購水。土耳其希望發揮水大國作用,促進中東的合作與穩定。
以色列希望土耳其共增加對敘利亞的供水。以換取敘利亞對加利湖邊界的讓步,但土樂其對復雜的阿以糾紛望而生畏而拒絕卷入。
可見要想使用權水資源短缺在一段時間內得到緩沖。是非常不容易的。
唯一的辦法是節約用水,在這方面,以色列做得比較出色。以色列國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七個月無雨,人均水資源近70立方米,不足中東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國人均1/8。
然而,正是這塊貧瘠的缺水土地上,以色列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化化農業,令世界驚嘆。 農業曾是以色列立國之本,1952年,以色列以耗資歷1、5億美元,歷時10年建成了145千米的“北水南調”輸水管道,60年代中期推廣了滴灌的科學用水方法,帶動了農業經濟的騰飛。
以色列農業人口由60%降為3%,一個農民能養活90口人,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8萬美元,躍居世界前12名。以色列極為珍惜水資源,視水為生命線,節水是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的系統式程。
因此,取得了成功。 水,讓碧草變得更綠。
水,讓花兒百花齊放。 水,讓大樹挺拔。
但你在一天天憔悴。 在一天天衰老。
在一次次的流著眼淚。 如果人們不珍惜水資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淚。
心夢公主prince 2013-10-07252134 分享 據統計,全國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全國城市年缺水量為6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有110個。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
除了缺水,水污染問題也較突出。根據2001年對我國七大水系斷面監測,達到三類水質可以進入自來水廠的最低要求的僅占29。
5%,而劣五類水質卻高達44%;另外,我國淺層地下水資源污染比較普遍,全國淺層地下水大約有50%的地區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約一半城市市區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由于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國一些地區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出現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終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目前全國已形成區域。
4.關于浪費資源的資料
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
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
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
由于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于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
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
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1/4。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里,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
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佛得角、布隆迪、阿爾及利亞、也門、約旦、沙特阿拉伯、巴巴多斯、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塔爾、馬耳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
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后,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
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閆翔) 《人民日報》 (2001年03月22日第七版)。
5.關于資源浪費的資料
礦產資源地球是人類棲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礦物已知有3300多種,并構成多樣的礦產資源。人類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是來自于礦產資源。礦產資源一般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等,有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地球資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對礦產資源的過度掘取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必將帶來資源的枯竭和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礦產資源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命脈。礦產資源不僅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全球經濟的產業基礎。不僅在經濟領域,礦產資源同樣在政治領域顯示著其重要的價值。縱觀上個世紀大大小小幾百次戰爭,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抑或是海灣戰爭,除了對領土的爭奪外,各種礦產資源的占有權更是常常成為引發戰爭爆發的導火索。而為了保證國家在非常時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很早就著手進行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人口資源環境環境問題的三種主要類型是資源利用、人口增長和環境污染。資源利用:人們所利用的環境中的任何東西都是自然資源。一些自然資源能在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自然地恢復或再生,稱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包括陽光、風和樹木等。一些自然資源是不能被恢復或再生的,我們稱它們為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當不可再生資源被過度開發利用時,最終必將會枯竭。
人口增長:隨著醫學、農業的發展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得到延長,死亡率開始下降,全球人口數量在不斷增長。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資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長。因此,人口與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矛盾。環境污染:環境對生物產生負面影響的任何變化稱為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經常是伴隨著有益于人類的活動而產生的,例如煤來發電帶來了大氣污染,用殺蟲劑殺死農作物的害蟲帶來了土壤環境污染等。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的侵害。能源能源是可以為人類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煤炭:煤是由遠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種固態化石燃料。雖然煤炭的燃燒造成環境污染,但在未來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種主要的能源。潔凈煤燃燒技術成為當前能源領域開發的熱點,許多國家都在開發保持空氣清潔的煤炭燃燒技術。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種濃稠的黑色液體,由幾億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較淺的內海中的小動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數的石油儲藏在地下砂巖層或石灰巖層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幾億年的時間,從這一點上講,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把地下石油開采出來后,通過加熱蒸餾,從原油中可以分離出燃料和其他產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費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數汽車、飛機和輪船的燃料。許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藥品和化妝品等都是從原油中提取的。天然氣:天然氣是儲存于地下多孔巖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氣體,它的成因與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輕,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國西部也有單獨成礦的天然氣礦藏。天然氣具有清潔、價格低廉和供應安全等特點,它的缺點是極易燃燒,氣體泄露會引起爆炸,并發生火災。開發清潔能源:像其他活動一樣,自然資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規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復、地貌的改造等都離不開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環境惡化危害著地球。人類惟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能、風能、波動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太陽能等等。
6.關于浪費資源的資料
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于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于世界人均量的1/4。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里,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佛得角、布隆迪、阿爾及利亞、也門、約旦、沙特阿拉伯、巴巴多斯、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塔爾、馬耳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后,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閆翔)
《人民日報》 (2001年03月22日第七版)
7.找有關浪費資源的資料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嚴重,使許多本來可以
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目前世界上60%的地區面臨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難以得到清潔水,50%的人口無法得到衛生用水。許多國家用水緊張,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甚至連淡水資源比較豐富的俄羅斯與加拿大,有些地區也受到缺水的威脅。非洲的一些國家連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有人預計,水危機將成為21世紀城市里“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問題”。
大氣污染
科學家發現,至少有100種大氣污染物對環境產生危害,其中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的
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氫烴等。大氣污染物嚴重危害人的氣管、肺等呼吸系統。
造成大氣污染的途徑主要是工業生產與交通工具排放的廢氣和塵埃,工業生產排放出的塵埃顆粒物還吸附了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些污染物在大氣中還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氣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種,它在大氣中通過反應可形成硫酸煙霧,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也是大氣中常見的污染物,它們在陽光下,發生光化學反應,可形成光化學煙霧。
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積累,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直接危害人類健康,而且使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遭到破壞;污染物隨風飄散,甚至影響農業、林業和畜牧業,美國每年因此損失數億美元,我國的損失也相當嚴重。
7、認識沙塵暴
沙塵暴,又稱黑風暴,是發生在沙漠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沙漠地區的大量流沙,是沙塵暴的沙源,春季的大風是沙塵暴的憑借力量。
近百年來,由于人類過度墾荒,過度放牧,亂砍濫伐,使地表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大片土地成為裸地,隨著荒漠化的不斷加快,沙塵暴的范圍也逐漸擴大了,沙塵暴的程度也逐漸加重了。2000年春季,首都北京連續八次遭到沙塵暴的襲擊。據科學家計算,在一塊草原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大約需要2000多年的時間;如把草原開墾成農田,則只需49年;若是裸地,則只需18年。從沙塵暴的起因與發展來看,人為破壞環境,破壞地表植被是沙塵暴最重要的起因。只有保護好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才能真正減少沙塵暴危害。
8.關于節約資源的資料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正面臨著生態危機。只要我們改變機浪費又污染的生
活方式,就能夠改善環境,減輕地球的負擔。無節制地消耗地球資源將使人類生存無法持續。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都有責任倡導和實施
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無論你多富有,都無權揮霍地球資源,因為地球是我們從后代手中借來的。當代人的經濟尺度根本無法體現生態環境資源的真正的價值。節約,在這里不只是經濟行為,也是一種環保時尚。你會因關心地球,關懷未來而受到尊敬。揮霍,不再是體面與榮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為你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毀掉后人的生存根基。
9.珍惜水資源的資料.要簡短一些的
世界淡水資源
許多人把地球想象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于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于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10.誰有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資料(詳細,簡單)
只要人們懂得環境,世界會更美好;破壞環境,世界會更糟糕! 人們,人們,我們每人節約一滴水,世界有60多億人,就節約60多億滴水,相反,假如,人們說:“我一個人,能浪費多少啊!”可是,60多億人都那樣,怎么辦?如果,每個人都排出很多廢氣來,我們的上空的白云彩會不會變成黑云彩?我們經常砍樹,我猜,不用幾年,我們就會變成第七課小村莊的下場,保護樹木呢?但是,我們的子孫會保護環境,還是破壞環境呢?人們,你知道嗎?這樣也是害了自己,并害了無辜的生命!其實,動物們都在說:“人們,不要害自己和我們!” 大家,還是醒一下吧!要拒絕破壞環境了!我們要保護環境。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 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 一: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后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
二:臭氧層破壞 大氣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質的來源、性質和持續時間的不同,被污染地區的氣象條件、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差別,以及人的年齡、健康狀況的不同,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也不盡相同。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通過下述三個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危害: (1)通過人的直接呼吸而進入人體; (2)附著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隨飲食而侵入人體; (3)通過接觸或刺激皮膚而進入到人體。
其中通過呼吸而侵入人體是主要的途徑,危害也最大。 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種。
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大氣觀測發現:每年春季南極大氣中的臭氧層一直在變薄,事實上在極地大氣中存在一個臭氧“洞” 這種臭氧損耗現象是一種反常現象,這是否表明這一紫外線吸收層正處于全球性災難呢?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人們發現人類社會活動釋放的物質嚴重的破壞了臭氧層,當然這種現象還受到這一地區獨特的氣象狀態(極渦、寒冷的平流層溫度、極地平流層云)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地下水污染 與地表水一樣,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脅,主要來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滲,農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著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鹽一旦進入地下,便轉變為亞硝酸鹽,它在人體中能夠轉變成致癌物質。
地面植被的破壞和濕地的排水減少了地表水的滲透,從而降低了潛水面。由于城市和工業的過度需要,淡水不斷被抽出作為生活和工業用水,然后作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還會導致潛水面的進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大量頻繁的灌溉可以增強滲透作用,使潛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區,被水滲透的土地由于異常的蒸發作用,引起地下水中鹽類的沉淀,遲早會變成不能耕作的鹽堿地。
所以我們要保護地下水。 海水污染 污水、廢渣、廢油和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
在許多海域,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這種事仍時有發生,而真正的石油災難是在巨型油輪泄漏或沉沒時發生的。如今我們設法用化學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達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傾倒化學和放射性廢物的作法已持續多年。容器總有一天會腐蝕掉,有害物質便將進入海水中。
我們對深層水與表層水的循環情況還了解不多,其過程或許比我們以前所想的要快。 因此有害物質就會擴散到生物活動的水層中去。
水土流失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堿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
據估計,世界耕地的表土流失量約為230億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