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州美食介紹
廣州特色小吃 1、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
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 2、云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即西關)都很多這種云吞面的小吃店,是西關著名小吃。
由于此品湯味濃郁,云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云吞面還有一個別稱叫細蓉。
3、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
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4、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5、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么形狀它便是什么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后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6、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種廣東粥品,味道鮮美。
2.廣州有什么傳統小吃
1、油器類(油炸食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雜糧為原料,風味各異;咸的有油條;甜的白糖沙翁、笑口棗、脆麻花;咸甜相雜的有咸煎餅等;這類小吃,季節性不強,常年供應,但以冬季最盛,食時,一般與粥品相配,使之稀稠相輔。
2、粥品類: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風味特色而稱的;有艇仔粥、“伍湛記”及第粥、瑤柱白果粥等。3、粉面類:以米、面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
有云吞面(“歐成記”為代表)、沙河粉(可制成炒粉或湯粉)、豬腸粉、桂林米粉、瀨粉等。4、糕點類:以米、面為主,雜糧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為發酵和不發酵的兩大類。
有蘿卜糕、馬蹄糕、倫教糕、松糕、棉花糕、缽仔糕、面糕、芋頭糕等。5、甜品類:指各種甜味小吃品種,不包括面點、糕團在內,用料多為蛋、奶、植物花、果、仁等;各種紅豆沙、綠豆沙,以及糯米麥粥、八寶粥、芝麻糊、杏仁糊、湯丸等,尤其以雙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為有名。
6、粽子類:有甜粽和咸粽兩種。7、雜食類:凡不屬上述各類者皆是,因其用料很雜而得名,以價格低廉,風味多樣而著稱。
包括炒田螺、豬紅湯、牛骨湯、酸辣瓜菜等。 艇仔粥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里。
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來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
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后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炒田螺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便會產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
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里),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嘗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蒸腸粉 一種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為例:該店坐落在文昌路,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
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制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xx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它是將米漿置于特制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卷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
沙河粉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
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
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咸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雙皮奶 據說當年順德一位叫河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這位老友就是如今文信老鋪吳老板的祖先,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將清晨新擠的水牛奶煮開,趁熱倒在碗里,熱氣會使鮮奶表層結出奶皮;待到牛奶完全冷卻之后,再留皮去奶,而后再在倒出的牛奶里添加細糖和蛋白質,放到火上去燉,不久就又可以結出一層皮來;把燉好的牛奶倒回原來的碗中,由此定名為雙皮奶。
要吃的就是牛奶的香甜之外的另一層滑爽厚道。濃郁的香氣令雙皮奶成了廣州人的至愛,你看天河宏城廣場旁的文信老鋪川流不息的人群,就知道它多受歡迎了。
文信老鋪的雙皮奶注重選材,因而顏色和口味都顯得端莊純正。新燉的一碗熱氣騰騰地端將上來,香氣都溫潤得好像二十剛出頭的江南小媳婦;吞進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膩,又端端像極了那小媳婦的細皮紅唇,可以給你溫柔渴望美妙人生夢想的。
許多不食甜品的人卻可以接受順德雙皮奶,也許就在于它口味中的那種溫柔和鄭重吧。文信的雙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夠選擇,可以是純正的雙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紅豆、蓮子、窩蛋、提子、姜汁等等的配料雙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種選擇,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廣州人愛講求的是清熱解毒,所以吃甜品不能夠沒有龜苓膏,最好是加著甜甜紅豆沙的龜苓膏:豆沙粗甜、龜苓滑苦,相得益彰。文信的龜苓膏屬于總店配好、分店發送,不過豆沙還是有說頭的:選用易于熬煮的大粒紅豆,大火去殼,小火燉肉,慢慢熬煎,直至兩個時辰之后,水與豆沙已成均勻糊狀,再加細白糖調味,所以吃起來的時候不會有水的清澀氣,豆沙也會細勻,不會有青黃不接的硬氣。
3.廣州小吃介紹
1.腸粉
在廣東很多餐廳里都可以品嘗到腸粉,最早是從廣東羅定那邊流傳出來的。腸粉的做法有很多種,有的是加豬肉,而有的是加海鮮或者牛肉,也有一些是用蔬菜做的素食腸粉。無論是哪一種腸粉,口感都特別好,很嫩滑,而且外形極好看,看起來是半透明的,讓人很有食欲。腸粉吃到口中不會太軟爛,略有嚼勁。各種配料裝到腸粉里,在表面再澆上特別調好的醬汁,再加些青菜和喜歡吃的花生米等,讓吃得讓人想多吃一些。現在全國各地都能吃到腸粉,配料也有很多可以選擇,價格也實惠,但是想要吃到最正宗的腸粉,還是要到廣東當地品嘗。
2.廣式叉燒
叉燒是很有名的美食,是廣東燒味里的一種。叉燒是把豬肉掛在專門用的叉子上面,再放到爐里去烤。烤熟之后的肉很嫩,而且非常香,咬下去汁很多,顏色特別好看,看著就很有食欲。叉燒的味道都會有點甜,主要是用豬瘦肉做成的,所以不用擔心會膩。在廣東的餐館里,很容易就能找到這道菜,而且當地餐館做出來的叉燒味道都很不錯。
3.雙皮奶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得到雙皮奶,它主要是一款甜品。雙皮奶在清朝的時候就有了。主要是用牛奶做出來的,表面顏色很白,口感很細膩,吃到口中很嫩滑,而且很清甜,喜歡吃甜食的人不要錯過。雙皮奶的做法其實不簡單,因為有雙層奶皮,所以奶皮要很薄,吃起來有很濃的香味,而且吃多了也不會覺得膩。到了廣東一定要嘗一下當地正宗的雙皮奶。
4. 艇仔粥
艇仔粥是廣東非常有名的小吃,最早是水上的游民先做出來的,后來就流傳開來,現在廣東的很多餐館都可以吃得到艇仔粥。它的食材非常豐盛,有魚和肉,還有燒鴨和花生等。艇仔粥的味道非常鮮美,粥很綿滑,而且佐料很多,所以很多人喜歡吃。到廣東旅游的話,玩累了又沒有食欲的時候,吃上一碗艇仔粥是很不錯的選擇。
5.雞仔餅
雞仔餅是廣東餅類里的名小吃,外形是橢圓形的,有些餅皮做得薄,而有的做得厚。餅的皮特別薄的,餡就會加得少,吃起來很好吃,很酥脆。餅皮做得比較厚的,餡就會加很多,吃起來外面脆脆的,里面餡軟軟的,很有嚼勁。到廣東一定要品嘗相當有特色的雞仔餅。
6.姜撞奶
姜撞奶聞起來特別香,口感極好,味道有些甜但是帶有點辣味,很獨特的美食。姜撞奶有很好的暖胃作用,喜歡養生美食的人都會特別喜歡吃。姜撞奶用的是熱的牛奶,加上新鮮的姜汁,凝固起來后樣子長得像豆花,吃下去也很嫩滑,多吃還有養顏的效果。
4.關于廣州美食的資料
食在廣州,眾口皆碑。飲食業的發展已成為廣州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廣州飲食業發展迅速。日的全市有飲食點檔達15700多個,飲食業年營業額有80多億元。“食在廣州”首推粵菜,廣州是粵菜的發源地。粵菜取百家之長,用料廣而精,配料多而巧,味重清、鮮、爽、滑、,講求鑊氣,尤以小鑊小炒著稱,調味遍及“酸甜苦辣咸鮮”,菜肴有“香酥脆肥濃”之別,“五滋六味”俱全。
除粵菜外,國內的川菜、魯菜、淮揚菜已進入廣州飲食市場,西餐酒廊、日本料理、韓國菜、東南亞風味、中西快餐也在羊城紛紛亮相,今日羊城,多種菜系并存共同發展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經營格局已經形成。
廣州食肆眾多,規模或人或小,遍及大街小巷。老字號的酒家更是比比皆是,伴溪酒家、廣州酒家、南園酒家,北園酒家、蓮香樓、陶陶居都是聲名遠播、婦孺皆知的飲食老店。小食店主要分布于市區的西濠二馬路、廣大路、清平路、龜崗、洪德路、沿江路等,廣州小食品種有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炒田螺、炒河粉、煲仔飯、生滾粥、燉果子貍、燉白鴿等,可謂是數不勝數,具有濃烈的地方風味。
□ 廣州著名菜點
“滿漢全筵”:廣州酒家于1987年隆重推出。它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型酒宴演變而來,共有108款菜點,分作三天四餐供客人享用。菜式有咸有甜,有葷有素,令人盡可從中領略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點心宴”:廣州點心當推泮溪酒家最負盛名。“點心宴”就是將點心以筵席的格局和形式上桌,設計十分講究,一般應是煎蒸炕炸湯露凍諸般品種俱全,上菜時一般按小點、湯點、正點、甜點、單尾等類型先后上席,遵循主次,咸甜有序,徐疾有度,其清新高雅格調著實讓人入迷。
“八仙宴”:廣州伴溪酒家的揩牌宴席。它根據中國民間流傳的“八仙故事”創制,每位仙人冠以一道菜式,其用料搭配、造型拼邊,器皿配套都獨具新意,由八仙聚會開始,以八仙過海結束,全套宴席葷素兼備,詼諧有趣。
“松子魚”:為北園酒家的名菜,它由北方名菜“松鼠魚”改造而成。其制作方法是:用鯇魚的脊肉改成“人”字花紋后,蘸上薄蛋漿,再撲干粉,然后浸炸而成,上臺時淋上糖醋芡,味道松脆可口,甘香怡人。因其狀似松子,故而得名。
“全蛇宴”:廣州飛龍世界龍飛大酒店的招牌名菜,它采用粵菜的烹飪技藝,取蛇的眼、舌、腦、肝、皮、肉、骨及蛇鞭、蛇子宮,配以中藥材、烹調出色,具有滋補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為海內外食家所鐘情。
“蓮蓉月餅”:廣式月餅中以蓮香樓的蓮蓉月餅最負盛名。其皮薄油潤松化、餅餡幼滑甘香、色澤金黃鮮艷。蓮蓉選料精,采用當年產于湖南湘鄉的質好味香的湘蓮,加工精細,餅皮制作也十分考究。外觀好看,深得食客歡迎。每逢中秋節都供不應求,廣州人以能買得到蓮香樓的蓮蓉月餅為幸事。
“陶陶姜蔥雞”:是廣州最古老的茶樓之一陶陶居的招牌名菜,深受食家推崇。陶陶姜蔥雞在白切雞的基礎上,把姜茸、蔥絲鋪上雞面,濺以滾油,使姜蔥的香辣氣味滲透雞的表層,再用上好生抽、白糖、加適量上湯于鍋中和勻煮沸,淋上雞面,使之熱氣騰騰,姜蔥油香溢散,它既具有保持鮮活肥雞的原味,又有濃郁馨香的美味,冷菜熱食,味道更勝一籌。
“紅燒大群翅”:廣州大三元酒家的招牌名菜。它選用老虎鯊、鱘頭鯊等上等群翅,經過幾個制作階段,講究火候和烹制時間。烹制出來的魚翅,用筷子挑起,兩端能自然垂下并合攏成橢圓形,韌中帶脆,味道極佳,口感甚好。
“燒乳豬”:燒乳豬是粵菜的傳統菜式,在廣州有很長的歷史。廣州燒乳豬堅持用明爐燒烤,有兩種不同的燒法。一是燒成光皮,用火較慢,燒時涂油少,有的可在光皮乳豬上燒出花紋圖案,觀感較好。一是燒成麻皮,用旺火,燒制時不斷涂油,利用油爆出的氣泡疏乳豬表皮,麻皮乳豬,皮色金黃,皮層酥脆,人口則消。
“沙河粉”:廣州米制粉食一絕。其制作方法頗為講究,原料采用精選龍眉白米,用水質特優的白云山泉水浸米或磨漿,保持了用石磨漿、窩籃拉粉等傳統精細制作工藝,拉出的粉薄而透明,韌而爽滑。沙河粉可湯煮,又可炒吃。配制方面,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炒、撈、湯、蒸各式俱全,以沙河飯店最為著名。
5.廣州有什么經典、傳統、美味小吃
廣州小吃可分七大類: 油器類(油炸食品),有油條、咸煎餅、笑口棗等; 粥品類,有艇仔粥、"伍湛記"及第粥、瑤柱白果粥等; 粉面類,有云吞面("歐成記"為代表)、沙河粉(可制成炒粉或湯粉)、豬腸粉、桂林米粉、瀨粉等; 糕點類,有蘿卜糕、馬蹄糕、倫教糕等; 甜品類,各種紅豆沙、綠豆沙,以及糯米麥粥、八寶粥、芝麻糊、杏仁糊、湯丸等,尤其以雙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為有名; 粽子類,有甜粽和咸粽兩種; 雜食類,包括炒田螺、豬紅湯、牛骨湯、酸辣瓜菜等。
艇仔粥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里。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來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
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游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
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后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
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炒田螺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
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便會產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里),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嘗紫蘇炒田螺。
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蒸腸粉 一種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腸粉。
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為例:該店坐落在文昌路,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制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
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于特制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卷成長條,剪斷上碟。
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 沙河粉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制品。
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
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
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咸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雙皮奶 據說當年順德一位叫河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這位老友就是如今文信老鋪吳老板的祖先,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
將清晨新擠的水牛奶煮開,趁熱倒在碗里,熱氣會使鮮奶表層結出奶皮;待到牛奶完全冷卻之后,再留皮去奶,而后再在倒出的牛奶里添加細糖和蛋白質,放到火上去燉,不久就又可以結出一層皮來;把燉好的牛奶倒回原來的碗中,由此定名為雙皮奶。要吃的就是牛奶的香甜之外的另一層滑爽厚道。
濃郁的香氣令雙皮奶成了廣州人的至愛,你看天河宏城廣場旁的文信老鋪川流不息的人群,就知道它多受歡迎了。 文信老鋪的雙皮奶注重選材,因而顏色和口味都顯得端莊純正。
新燉的一碗熱氣騰騰地端將上來,香氣都溫潤得好像二十剛出頭的江南小媳婦;吞進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膩,又端端像極了那小媳婦的細皮紅唇,可以給你溫柔渴望美妙人生夢想的。許多不食甜品的人卻可以接受順德雙皮奶,也許就在于它口味中的那種溫柔和鄭重吧。
文信的雙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夠選擇,可以是純正的雙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紅豆、蓮子、窩蛋、提子、姜汁等等的配料雙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種選擇,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龜苓膏 廣州人愛講求的是清熱解毒,所以吃甜品不能夠沒有龜苓膏,最好是加著甜甜紅豆沙的龜苓膏:豆沙粗甜、龜苓滑苦,相得益彰。
文信的龜苓膏屬于總店配好、分店發送,不過豆沙還是有說頭的:選用易于熬煮的大粒紅豆,大火去殼,小火燉肉,慢慢熬煎,直至兩個時辰之后,水與豆沙已成均勻糊狀,再加細白糖調味,所以吃起來的時候不會有水的清澀氣,豆沙也會細勻,不會有青黃不接的硬氣。 南信姜撞奶 姜汁撞奶首創于番禺縣沙灣鎮,沙灣是魚米之鄉,養水牛產奶是當地農民副業。
這里產的水牛奶濃度高,含脂肪多,可以制成多種奶制品小吃,其中姜汁撞奶最為有名,傳遍廣州、香港、澳門食肆。按中醫論說,牛奶性甘味寒,功能補虛羸,而姜則性辛微溫,功能散寒暖胃,去痰下氣。
因此,姜汁撞奶在寒冷天氣食之,頓有通身暖和之感,可謂配合巧妙。南信牛奶甜品專家自80年代后重新挖潛加以研制,使之具有姜香奶清的特點,又有驅寒健胃鎮咳之效,不少日本、美國客人都慕名專程品嘗,一些老主顧還經常買外賣回家吃,其風味道頗受。
6.用100字介紹廣州的美食
廣州小吃聞名四方,可分七大類:
1、油器類(油炸食品),有油條、咸煎餅、笑口棗等;
2、粥品類,有艇仔粥、"伍湛記"及第粥、瑤柱白果粥等;
3、粉面類,有云吞面("歐成記"為代表)、沙河粉(可制成炒粉或湯粉)、豬腸粉、桂林米粉、瀨粉等;
4、糕點類,有蘿卜糕、馬蹄糕、倫教糕等;
5、甜品類,各種紅豆沙、綠豆沙,以及糯米麥粥、八寶粥、芝麻糊、杏仁糊、湯丸等,尤其以雙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為有名;
6、粽子類,有甜粽和咸粽兩種;
7、雜食類,包括炒田螺、豬紅湯、牛骨湯、酸辣瓜菜等。
7.廣州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順德的九大簋!
第四屆順德(萬家樂)嶺南美食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九大簋(guǐ)”將于9月26日在東城酒樓和10月1日在皆大歡喜園林食府分別舉行,每晚只開宴約100席,初定每席價格為1388元,所有門票面向社會公開發售,市民可通過電話到酒樓預定。這是記者從昨日召開的“真味九大簋”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九大簋”作為珠三角地區傳統盛宴的一種,意指筵席之豐盛。根據記載,“九大”是指風、云、雷、雨、海、火、日、地、天,體現菜式的選材自然、地道,內蘊天地自然變換之道。而“簋”原指古代放置食物之器皿,是可裝五六斤米飯的“大碗”。要用九只大“簋”來盛裝飯菜,是極言飯菜之豐盛,夸耀筵席規格之高,所以古時候多出現于富貴人家的壽宴、婚宴等場合,平時并不常見。“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九大簋’漸漸被人遺忘,同時宴席的菜式選料也逐漸被一些高檔的食材所代替,山珍海味無所不用其極,漸漸失去了鳳城美食所獨有的特色。”順德區旅游局局長勞志和說。
為了還原最真實的順德味道,美食節組委會從今年4月開始,組織了27位順德廚藝精英和多位美食專家考證研制,數易其稿,制定出本次“真味九大簋”的菜式。記者了解到,在本次菜式的制定中,特別注重五滋六味的正奇配合和相生相克,在選材上既采用了順德美食的曾用食材,如鱔魚、螬白、田雞等,同時也采用了順德人常用的海鮮食品,如勾翅、鮑魚、瑤柱等。“9道菜將分別體現風、云、雷、雨、海、火、日、地、天的寓意,體現順德菜道法自然,注重養生的特點。”皆大歡喜園林食府董事總經理羅福南說。
勞志和告訴記者,為了保證“九大簋”菜式的品質,該局從全區4300余家餐飲單位中,挑選出了東城酒樓和皆大歡喜園林食府兩家具有順德傳統風味和烹飪特色的酒樓承辦本次活動,在出品上最大限度突出順德“九大簋”的“真味”特點。另外,這兩家酒樓將在材料相同的基礎上特設兩份菜單,以此展現出鳳城廚師出眾的廚藝和創新精神。
相關
全國“飄色”國慶聚順德
本報訊(記者/顧大煒)“十大元帥”騎著駿馬指點江山、運籌帷幄,“三軍將士”腰挎沖鋒槍保家衛國,國慶期間,全國有名的飄色隊伍將齊聚順德。目前已有近20個地方的飄色藝術團報名參加,他們設計的主題多與國慶、中秋有關系。
水上飄色自古就有,但由于難度大,制作麻煩,沒能夠像陸地飄色那樣創新性地延續下來,已經失傳了200多年了。作為飄色著名地,吳川也是在去年才恢復水飄。這次參加長鹿水上飄色大賽,他們將依照傳統的做法,把承載的木船做成半浮狀,觀眾在岸上看不到船,盡可能完整再現吳川水色當年的盛況。
“水上飄色最為神奇,一根手指般大粗的荷花梗可以站一個小孩,小孩可以在上面吹笛唱歌;一根腳趾頭粗的槍纓上可以挑起2個少女,少女還在上面翩翩起舞。水色以杉竹結排,扮演者踏筏而浮于水面,在杉竹筏下四周堆石塊將杉竹筏半沉于水中,色梗裝于排上,扮演者或坐或立,或作飛騰狀,隨杉竹筏緩緩移動,其人物恍如出自水中,浮行水上,在岸看起來似真似幻,飄然若仙。
據順德文藝界人士介紹,舉行首屆水上飄色大賽除了加強各地飄色民間藝術交流,提高技藝,注入時代元素,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順德在家門口“偷師”,學習全國各地飄色的優點與長處。
屆時,飄色表演將在長鹿農莊舉行,并將進行評獎。
皆大歡喜園林食府
“九大簋”菜單
大鵬展翅獨占鰲頭
百花海參蔥燒勾翅
太史燉田雞
紅蔥頭草雞
鳳鴨大連鮑
蒜香骨鱔塊
特色蒸螬白
銀瑤鮮百合
靈菇生菜膽
東城酒店“鳳城傳統名菜”之
“九大簋”菜式
鴻運三拼燒
金華玉樹雞
鮮蝦雪蛤羹
鳳肝炒土魷
霸王扒大鴨
鮑發扣豬手
佳藕釀鯪魚
網油炸春卷
郊外靚時蔬
8.廣州美食介紹
蘿卜牛腩:
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白蘿卜、新鮮牛腩,再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云吞面:
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都很多這種賣云吞面的小吃店。由于此品湯味濃郁,云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腸粉:
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
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在在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及第粥:
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雙皮奶:
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燉好后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具潤肺養顏之效。
龜苓膏:
廣州人怕上火,因此最愛吃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加蜜后顯得晶瑩,
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
姜汁撞奶:
首創于番禺縣沙灣鎮,養水牛產奶是當地農民副業。這里產的水牛奶濃度高,含脂肪多,可以制成多種奶制品小吃,其中姜汁撞奶最為有名,傳遍廣州、香港、澳門食肆。按中醫論說,牛奶性甘味寒,功能補虛羸,而姜則性辛微溫,功能散寒暖胃,去痰下氣。因此,姜汁撞奶在寒冷天氣食之,頓有通身暖和之感,可謂配合巧妙。
沙河粉:
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食、涼拌等。
艇仔粥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后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9.廣州特色美食介紹
這里有一些,是廣州的十大美食,你可以看看:
1、冬瓜盅
冬瓜盅的主料慢慢沉淀為相對穩定的八種即鴨肉、烤鴨肉、蝦仁、干貝、鮮蓮、鮮菇、瘦豬肉、鴨肫。自民國時起,冬瓜盅已更名為“八寶冬瓜盅”。
2、燒乳豬
燒豬一般的制法是把豬宰殺后在腹部剖開,放入特制燒烤叉撐開,然后澆上熱水令豬皮收縮。燒烤可以是逐只放在火上烤,亦可掛入烤爐烤成。
3、上湯龍蝦
湯清味鮮,龍蝦肉質潔白飽滿,嫩而不柴不韌,這是上湯龍蝦的精髓所在。周師傅表示,現在市面上的龍蝦很多,有大鉗的加拿大龍蝦波士頓龍蝦,有澳大利亞青蝦,還有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的花龍蝦,甚至是連本地也有出產的青龍仔。
4、白切雞
白切雞是粵菜雞肴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浸雞類,以其制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雞肉鮮嫩,原汁原味。
5、香滑魚球
魚球逢到秋風起時最靚仔。只因此時鯪魚最易撻起膠。靚的傳統黃埔鯪魚蛋,被稱呼為雞子丸,因為它被捏成雞腰形狀。
6、老火靚湯
一煲湯,從精挑細選揀好材料、洗凈切塊、一層層有秩序擺放入煲中,細火慢熬,熬湯者時常要三顧四盼,調節火候,常常一煲就是三四個鐘頭。
7、紅燒乳鴿
紅燒乳鴿這一道菜少說已經有過百年歷史,具體起源已經不可考。同樣是用火力猛攻,偏偏廣州人耳熟能詳甚至去到凡是粵菜餐廳必備的紅燒乳鴿,卻是炸出來的,雖然它的名字中占了個燒字,其實和用炭火烤的做法扯不上半點關系。
8、脆皮燒鵝
燒鵝是廣州傳統的燒烤肉食,廣東本地的清遠黑鬃鵝,就是燒鵝首選。這種鵝頸身腳皆短,肉白骨細而且皮下有一層油,脂肪比例平均,易入味之余,還特別容易燒。最佳燒鵝尺寸,當然是毛重9到10斤左右的,太重易過肥。
9、清蒸河海鮮
清蒸是廣州最經典的烹飪手法,由來已久,簡直成了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過去,嶺南地區由于峻山大嶺阻隔,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起步慢,人們的生活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比較清苦,自家打的魚放在鍋里煮了就吃,沒有太多的講究,卻發現,這清淡的煮法能使魚的鮮甜躍然舌尖。而本身廣州地處珠三角,先天條件優越,水產品種豐富,以海河鮮最甚。
10、糖醋咕嚕肉
糖醋咕嚕肉這道廣州名菜在廣州菜館中日漸式微。不是因為當代人不好肥肉為養生而忍痛割愛,而是因為80后、90后在酒樓吃生炒骨覺得有西洋風味,又很合口味。于是,餐館就用生炒骨取代往昔的咕嚕肉,以致今日酒樓的菜譜上只有生炒骨而沒有咕嚕肉。
【健康美味,盡在廣州恭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廣州傳統小吃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