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的由來(簡短)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現了有關占卜吉兇的書。
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把占卜的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最早的圖書---甲骨的書。 我國最早的書還有“簡策”、“版犢”、“帛書”。
用竹做的”稱“簡策”。把竹筒破成一條條又窄又平的細分簽,就可用筆在上面寫字,當紙使用。
一條竹簽叫“簡”,許多條竹簽連結在一起叫“策”。“簡策”最早出現在南朝中葉。
用木頭做的書稱“版牘”。把樹鋸成若干段,再將段鋸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寫字后,就叫牘。
把薄片編起來,就是“版牘”。“帛書”是寫在絲織品帛上的書。
東漢,蔡倫發明了一種既輕巧又便宜的材料——紙。公元六到八世紀,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才出現了用紙裝訂的書。
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書,現代主要是鉛印的書。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已經實現了圖書資料儲存的電子化。
2.經典書籍段落摘抄簡單
1、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得到金錢,擁有金錢未必擁有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償 ——楊絳 《百歲感言》
2、所謂窮,無非是指不置辦家產,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沒有保障的,不僅病不得,老不得,也沒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干自己喜歡或專長的事。 ——楊絳 《將飲茶》
3、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楊絳
4、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楊絳
5、“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我從未后悔 ——楊絳 《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我從未后悔》
6、在北京等待上干校的人,當然關心干校生活,常叫我講些給他們聽。大家最愛 聽的是何其芳同志吃魚的故事。當地竭澤而漁,食堂改善伙食,有紅燒魚。其芳同 志忙拿了自己的大漱口杯去買了一份;可是吃來味道很怪,愈吃愈怪。他撈起最大 的一塊想嘗個究竟,一看原來是還未泡爛的藥肥皂,落在漱口杯里沒有拿掉。大家 聽完大笑, 帶著無限同情。他們也告訴我一個笑話,說錢鐘書和丁**兩位一級研 究員,半天燒不開一鍋爐水! ——楊絳 《干校六記》
7、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楊絳 《一百歲感言》
8、假如“心如明鏡臺”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塵埃。 ——楊絳 《洗澡》
9、姚宓的眼睛亮了一亮,好像雷雨之夕,雷聲未響,電光先照透了烏云。 ——楊絳 《洗澡》
10、父親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 《將飲茶》
11、你的問題在于讀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楊絳
12、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凈。 ——楊絳 《干校六記》
13、希望的事,遲早會實現,但實現的希望,總是變了味的。 ——楊絳 《干校六記》
14、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楊絳
15、我常奇怪,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親的幫助,感激得向我母親叩頭,終身不忘。為什么有人由我父親的幫助得了一千多畝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沒忘記她所得的便宜;不顧我父親老病窮困,還來剝削他的腦力,然后用兩個湯團來表達她的謝意。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竟這么大? ——楊絳 《將飲茶》
3.書的由來(簡短)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現了有關占卜吉兇的書。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把占卜的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最早的圖書---甲骨的書。
我國最早的書還有“簡策”、“版犢”、“帛書”。用竹做的”稱“簡策”。把竹筒破成一條條又窄又平的細分簽,就可用筆在上面寫字,當紙使用。一條竹簽叫“簡”,許多條竹簽連結在一起叫“策”。“簡策”最早出現在南朝中葉。
用木頭做的書稱“版牘”。把樹鋸成若干段,再將段鋸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寫字后,就叫牘。把薄片編起來,就是“版牘”。“帛書”是寫在絲織品帛上的書。東漢,蔡倫發明了一種既輕巧又便宜的材料——紙。公元六到八世紀,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才出現了用紙裝訂的書。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書,現代主要是鉛印的書。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已經實現了圖書資料儲存的電子化。
4.求這2本書的簡短讀書感悟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本書講述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貧苦少年,逐漸成長為一個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畢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歷程。年少的保爾曾做過店員,任人欺侮;偷過德國人的手槍,因救朱赫來而坐牢;輾轉于硝煙彌漫的戰場,多次掙扎在死亡線上;革命勝利之后又將全部身心投入了國民建設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保爾表現出了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所具有的堅毅、勇敢、無私奉獻。
《童年》的主要內容:小說講述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從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寫剛到外祖父家時見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寫在母親死后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畫了外祖父的貪婪吝嗇,外祖母的寬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