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人之路的資料
巨人之路位于位于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西北約80公里處大西洋海岸,由數萬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巖石柱聚集成一條綿延數千米的堤道, 被視為世界自然奇跡。300年來,地質學家們研究其構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紀由活火山不斷噴發而形成的。1986年“巨人之路”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安特里姆平原邊緣的岬角,沿著海岸懸崖的山腳下,大約有3.7萬多根六邊形或五邊形、四邊形的石柱組成的賈恩茨考斯韋角從大海中伸出來,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被稱為“巨人之路”(Giants causeway,也譯作“巨人石道”).
區域劃分
包括低潮區、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頂端的道路和一塊高地。峭壁平均高度為100米。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這三萬七千多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巖石柱聚集成一條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形狀很規則,看起來好像是人工鑿成的。大量的玄武巖石柱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巖石柱林。它們以井然有序、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巨人之路”是世界自然奇觀。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北愛爾蘭著名的旅游景點。
巖石構成
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橫截面寬度在37~51厘米之間,典型寬度約為0.45米,延續約6000米長。這些柱子大都是六邊形的,其中也不乏有四邊形、五邊形、七邊形和八邊形的柱子,岬角最寬處寬約12米,最窄處僅有3、4米,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這里,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達12米左右,上面凝固的熔巖大約有28厘米厚。也有的石柱隱沒于水下或與海面一般高。 站在一些比較矮小的石塊上,可以看到它們的截面都是很規則的正多邊形。不同石柱的形狀具有形象化的名稱,如“煙囪管帽”、“大酒缽”和“夫人的扇子”等。
原因形成
現代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構造,揭開了“巨人之路”之謎。“巨人之路”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天然的玄武巖。白堊紀末,雛形期的北大西洋開始持續地分裂和擴張,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擴張的中心,也是分離的板塊邊界。上地幔的巖漿從中脊的裂谷中上涌,覆蓋著大片地域,熔巖層層相疊。 當時,北大西洋的主體位置已定,但它的邊界則處在形成和變化階段。北美大陸與亞歐大陸雖已分離,但現已分離的北美大陸和歐洲之間新形成的海道依然處在發展之中。大約八千多萬年前,格陵蘭的西海岸與加拿大分離,但東南海岸仍與對面的不列顛群島西北的海岸緊緊相連。大約兩千多萬年后,這些海岸開始分離。這一系列的地質變遷,導致大西洋兩岸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現在的斯凱島、拉姆島、馬爾島和阿倫島上,以及在蘇格蘭本島的阿德納默亨角和南部的愛爾蘭的斯利夫·加利翁、克利夫登和莫恩均有大的火山。這些古老的火山在其初期時景色一定十分壯觀,但有關當時的情況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記 巨人之路
錄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巖。 大約五千多萬年前(即第三紀),在現在的蘇格蘭西部內赫布里底群島一線至北愛爾蘭東部火山非常活躍,現今愛爾蘭和蘇格蘭兩島的熔巖高原就是當時大規模的熔巖流形成的。噴發出來的玄武巖是一種特別灼熱的流體熔巖。有記載,它的下坡流速每小時超過48千米。流體熔巖較容易散布于很大的面積,于是就有“泛濫玄武巖”這一術語。它們形成的大塊熔巖遍布整個火山活動區。在印度的德干高原也有類似的地質情況,在4000~6000萬年前,德干高原形成了70萬立方千米的玄武巖熔巖。 一股股玄武巖熔巖從地殼的裂隙涌出,像河流一樣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卻變成固態的玄武巖并收縮,結晶,巖漿的凝固過程中發生了爆裂,而且收縮力非常平均,于是就形成了規則的柱狀體圖案,這些圖案通常成六棱柱。這種過程有點像泥潭底部厚厚的一層淤泥在陽光的暴曬下龜裂時的情景。玄武巖熔巖石柱的主要特點是裂縫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以從頂部通到底部。結果就形成了獨特的玄武巖柱網絡,所有的玄武巖柱不可思議的并在一起,其間僅有極細小的裂縫。由于火山熔巖是在不同時期分五六次溢出的,因此峭壁了形成多層次的結構。 “巨人之路”是柱狀玄武巖石這一地貌的完美的表現。這些石柱構成一條有石階的石道,寬處又像密密的石林。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僅是峻峭的自然景觀,也為地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賈恩茨考斯韋角的玄武巖石柱自形成以來的千萬年間,受大冰期的冰川侵蝕及大西洋海浪的沖刷,逐漸被塑造出高低參差的奇特景觀。每根玄武巖石柱其實是由若干塊的六棱狀石塊疊合在一起組成的。波浪沿著石塊間的斷層線把暴露的部分逐漸侵蝕掉,石柱在不同高度處被截斷,把松動的搬運走,導致巨人之路呈現臺階式外貌的雛形,經過千萬年的侵蝕、風化,最終,玄武巖石堤的階梯狀效果就形成了。
2.伽利略的簡略資料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1609年,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后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并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借助于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后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等等。
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著有《星際使者》《關于太陽黑子的書信》《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和《關于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命名為伽利略衛星。 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薩城,他原籍佛羅倫薩,出身沒落的名門貴族家庭。伽利略的父親是一位不得志的音樂家,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對數學也頗有造詣。
因此,伽利略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伽利略在十二歲時,進入佛羅倫薩附近的瓦洛姆布洛薩修道院,接受古典教育。
十七歲時,他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同時潛心鉆研物理學和數學。由于家庭經濟困難,伽利略沒有拿到畢業證書,便離開了比薩大學。
在艱苦的環境下,他仍堅持科學研究,攻讀了歐幾里德和阿基米德的許多著作,做了許多實驗,并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論文,從而受到了當時學術界的高度重視,被譽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伽利略在25歲時被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
兩年后,伽利略因為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觸怒了教會,失去這份工作。伽利略離開比薩大學后,于1592年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一直到1610年。
這一段時期是伽利略從事科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在這里,他在力學、天文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碩果。
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著作以通俗讀物的形式發表出來,取名為《星空信使》,這本書在威尼斯出版,轟動了當時的歐洲,也為伽利略贏得了崇高的榮譽。伽利略被聘為“宮廷哲學家”和“宮廷首席數學家”,從此他又回到了故鄉佛羅倫薩。
伽利略在佛羅倫薩的宮廷里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但是他的天文學發現以及他的天文學著作明顯的體現出了哥白尼日心說的觀點。因此,伽利略開始受到教會的注意。
1616年開始,伽利略開始受到羅馬宗教裁判所長達二十多年的殘酷迫害。 伽利略的晚年生活極其悲慘,照料他的女兒賽麗斯特竟然先于他離開人世。
失去愛女的過分悲傷,使伽利略雙目失明。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
1642年1月8日,凌晨4時,偉大的伽利略——為科學、為真理奮斗一生的戰士,科學巨人離開了人世,享年78歲。在他離開人世的前夕,他還重復著這樣一句話:“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氣。”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薩城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家。據說他的祖先是佛羅倫薩很有名望的醫生,但是到了他的父親伽利略·凡山杜這一代,家境日漸敗落。
凡山杜是個很有才華的作曲家,生前出版過幾本牧歌和器樂作品,他的數學也很好,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但是美妙的音樂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皮,他的數學才能也不能給他謀到一個好職位。大約在小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離比薩城不遠的佛羅倫薩開了一間賣毛織品的小鋪子,這完全是不得已的辦法。
但是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凡山杜只好違背自己的意愿去經商。 小伽利略是凡山杜的長子,父親對兒子寄予很大希望。
他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從小對什么事物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不僅如此,這個孩子心靈手巧,他似乎永遠閑不住,不是畫圖畫,就是彈琴,而且時常給弟弟妹妹做許多靈巧的機動玩具,玩得十分開心。 小伽利略最初進了佛倫勃羅薩修道院的學校。
在這所學校,他專心學習哲學和宗教,有段時間,小伽利略很想將來當一個獻身教會的傳教士。但是凡山杜聽到這個情況后,立即把兒子帶回家,他勸說伽利略去學醫,這是他為兒子的未來早已設計好的一條路。
17歲那年,伽利略進了著名的比薩大學,按照父親的意愿,他當了醫科學生。比薩大學是所古老的大學,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這很合伽利略的心意,但是伽利略對醫學并沒有多大興趣,他很少上課,一上課就對教授們教課的內容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使教授們難于回答,在教授們的眼里,伽利略是個很不招人喜歡的壞學生。
不過,伽利略只是興趣不在醫學,他孜孜不倦地學習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并且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 要知道,伽利略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時代,而意大利又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當時,意大利的許多大城市,如佛羅倫薩、熱那亞和威尼斯,發展成東西方貿易。
3.巨人之路的傳說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愛爾蘭的巨人在海中用石頭砌起了一條通往蘇格蘭的道路。到了蘇格蘭以后,這個愛爾蘭巨人掠奪了蘇格蘭巨人的牲畜。蘇格蘭的巨人氣不過,于是就循著巨人之道前往愛爾蘭來報仇。
愛爾蘭巨人的妻子看到了正在走過這條石頭砌道的蘇格蘭巨人,并注意到他的身軀更加巨大,感到十分害怕,怕她的丈夫打不過蘇格蘭巨人。怎么辦呢?她靈機一動,給她的丈夫——愛爾蘭巨人穿上嬰兒的衣服,打扮成嬰兒的樣子,等待著蘇格蘭巨人的到來。
當蘇格蘭巨人來到了愛爾蘭巨人的家中,他問愛爾蘭巨人的妻子老公在哪里。妻子回答道,不在家,出去了。蘇格蘭巨人不相信,就仔細搜尋了整個房間。當他看到了裝扮成嬰兒的愛爾蘭巨人,大吃一驚:連嬰兒都這么大,那么他的父親一定更加巨大無比,自己肯定是打不過的。
于是,蘇格蘭巨人趕忙逃跑,順著那條石路,一邊跑一邊摧毀掉自己身后跑過的路,以防愛爾蘭巨人追來。于是,殘留下來的部分,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巨人之路了。這個傳說故事充分體現了愛爾蘭人式的幽默,從正面抓住了愛爾蘭式幽默的特點。
擴展資料
實際出現原因:
現代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構造,揭開了“巨人之路”之謎。“巨人之路”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天然的玄武巖。白堊紀末,雛形期的北大西洋開始持續地分裂和擴張,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擴張的中心,也是分離的板塊邊界。上地幔的巖漿從中脊的裂谷中上涌,覆蓋著大片地域,熔巖層層相疊。
當時,北大西洋的主體位置已定,但它的邊界則處在形成和變化階段。北美大陸與亞歐大陸雖已分離,但現已分離的北美大陸和歐洲之間新形成的海道依然處在發展之中。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巨人之路
4.巨人傳主要內容 簡介 50字
1、《巨人傳》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小說家拉伯雷創作的多傳本長篇小說,是一部高揚人性、謳歌人性的人文主義偉大杰作,鞭撻了法國16世紀封建社會,是新興資產階級對封建教會統治發出的吶喊,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人、人性和人的創造力的肯定。
2、小說的主人公、父子兩代巨人卡岡都亞和龐大的古埃都都具有超乎尋常的體魄和力量,在他們身上,拉伯雷不僅表現了人的價值和偉大,更著重強調了人文之于教育重要作用。卡岡都亞兩次受教育的情節與以明顯。他原本聰慧過人,但幾十年的經院教育卻要把它變成呆頭呆腦,糊里糊涂,只有在改為接受人文主義教育之后才變成名副其實的“巨人”。在小說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會的虛偽和殘酷,特別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兒童的經院教育。
3、《巨人傳》第二部分《龐大固埃》出版在先。后來,拉伯雷又寫了《卡岡都亞》、因卡岡都亞是父親、故小說再版時,《卡岡都亞》排在了前面,作為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題名為《善良的龐大固埃的英雄言行第三卷》(1545年出版)。
第四部分是描述龐大固埃及其伙伴巴汝奇尋訪“神瓶”的經歷(1552年出版)。
第五部分名為《鐘鳴島》,是在拉伯雷死后的(1564 年由后人整理出版)。
4、與教育關系密切的是前二個部分。書中采用民間文學家的寫作方法,中間穿插了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謎語、童話、寓言、稗史、小劇、打油詩等、運用多種古語、希臘語、拉丁語、外來語、地方語、行語、雙關語、科諢、笑謔夾雜其間,這在法國文學里是獨一無二的,至今仍保持著活力,被譯成世界多種文字、為世界人民所喜愛。
5.世界十大地質奇跡的巨人之路
七、愛爾蘭的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位于來北愛爾蘭東北海岸,看起來就象巨型石階,把它叫做“巨人之路”再恰當不過。它是一座古老火山噴發的產物。這些玄武巖柱乍看像四方形,其實大部分都自是六角形,不過也有一些是四角形、五角形甚至六角形的。最高約為12米。懸崖上部分凝固熔巖達28米厚。2005年被列為英國第四大自然zhidao奇觀。
6.關于景點巨人之路海岸的知識
巨人之路的簡介世界自然遺產
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安特里姆平原邊緣的岬角,沿著海岸懸崖的山腳下,大約有3.7萬多根六邊形或五邊形、四邊形的石柱組成的賈恩茨考斯韋角從大海中伸出來,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被稱為“巨人之路”Giants causeway,也譯作“巨人石道”。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區、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頂端的道路和一塊高地。峭壁平均高度為100米。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這三萬七千多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巖石柱聚集成一條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形狀很規則,看起來好像是人工鑿成的。大量的玄武巖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巖石柱林。它們以井然有序、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北愛爾蘭著名的旅游景點。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橫截面寬度在37~51厘米之間,典型寬度約為0.45米延續約6000米長。這些柱子大都是六邊形的,其中也不乏有四邊形、五邊形、七邊形和八邊形的柱子,岬角最寬處寬約12米,最窄處僅有3、4米,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這里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米以上,最高者可達12米左右,上面凝固的熔巖大約有28厘米厚。也有的石柱隱沒于水下或與海面一般高。
巨人之路的傳說巨人筑成的道路
巨人之路又被稱為巨人堤或巨人岬,這個名字起源于愛爾蘭的民間傳說。一種說法說“巨人之路”是由愛爾蘭巨人芬
7.有關于普羅米修斯的簡略資料
普羅米修斯(古希臘語:Προμηθε??),在希臘神話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名字的意思是“先見之明”(forethought)。是地母蓋亞與天父烏拉諾斯的女兒忒彌斯與伊阿佩托斯的兒子。普羅米修斯教會了人類很多知識。宙斯禁止人類用火,他就幫人類從奧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觸怒宙斯。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派一只鷹去吃他的肝,又讓他的肝每天重新長上。幾千年后,赫剌克勒斯為尋找金蘋果來到懸崖邊,把惡鷹射死,并讓半人馬喀戎來代替普羅米修斯。但他必須永遠戴一只鐵環,環上鑲上一塊高加索山上的石子。
(詳細的上百度或者是維基百科去找即可)
8.關于巨人之路有什么傳說
是兩個地方,巨石陣又稱索爾茲伯里石環、環狀列石、太陽神廟、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欄、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于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約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2008年3月至4月,英國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巨石陣的準確建造年代距今已經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巨人之路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安特里姆平原邊緣的岬角,沿著海岸懸崖的山腳下,大約有3.7萬多根六邊形或五邊形、四邊形的石柱組成的賈恩茨考斯韋角從大海中伸出來,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
巨石陣是人工做出來的,巨人之路是自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