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沐"的由來
沐姓起源
漢有沐寵為東平太守狀云端木賜之后避難改為沐氏(見通志氏族略)。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 沐氏狀) 為避難,將木氏改為沐氏。端木,古又稱端沐。東漢(風俗通義)收。漢代有沭寵,為東平太守。
《中國姓氏辭典》 三國時魏國有沐并,河間人,為濟陰太守。 明代有沐英(l345--l392年),元末明初安徽鳳陽定遠人,朱元璋義子,世守云南,崇禎年間襲封黔國公。沐昂、沐春、沐晟均明代定遠人。
遷徙分布
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
2.沐姓氏起源
沐姓有回族沐姓和漢族沐姓。
漢族沐姓起源考略:《通志氏族略》載:漢有沐寵為東平太守狀云端木賜之后避難改為沐氏。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載:為避難,將木氏改為沐氏。端木,古又稱端沐。《風俗通義》載:漢代有沭寵,為東平太守。沐姓地望:沐姓望出河間郡,漢高帝初年置。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
漢有沐寵為東平太守狀云端木賜之后避難改為沐氏(見通志氏族略)。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 沐氏狀) 為避難,將木氏改為沐氏。端木,古又稱端沐。東漢(風俗通義)收。漢代有沭寵,為東平太守。 《中國姓氏辭典》 三國時魏國有沐并,河間人,為濟陰太守。 明代有沐英(l345--l392年),元末明初安徽鳳陽定遠人,朱元璋義子,世守云南,崇禎年間襲封黔國公。沐昂、沐春、沐晟均明代定遠人。
3.沐字的解釋在名字里的意思
詳細解釋
1.洗頭發:~浴。櫛風~雨(喻辛苦奔波,飽經風雨)。
2.潤澤,或受潤澤:~恩。
3.古代官員休假:~日。休~。
4.整治:助之~槨。
5.米汁。
6.姓。
拼音:【mù】
偏旁: 氵
筆畫
組詞:沐發、沐櫛、沐賞、濯沐、沐兮、浴沐
4.沐字有什么意義
“沐”字的意義是洗頭發:沐浴。
櫛風沐雨(喻辛苦奔波,飽經風雨)。潤澤,或受潤澤:沐恩。
古代官員休假:沐日。休沐。
整治:助之沐槨。米汁。
姓。沐拼音:mù筆劃:7部首:氵結構:左右結構筆順:點、點、提、橫、豎、撇、捺組詞如下:歸沐[guī mù ]回家洗發。
《詩·小雅·采綠》:"予發曲局,薄言歸沐。"后用以指官吏休假。
盥沐[guàn mù]沐浴,用手洗臉沐骨[mù gǔ]傳說中的古 印度 國名。浴沐[yù mù]沐浴,洗澡。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她太熱烈了,怕她自行爆裂;還在海水之中浴沐著在!"比喻受浸潤。 郭沫若 《海濤集·離滬之前》:"我們向碧桃花下游行,浴沐著那親藹的陽光。
"沐食[mù shí]謂享受俸祿而無實職。
5."沐"字什么意思
基本字義沐mù洗頭發:沐浴。
櫛風沐雨(喻辛苦奔波,飽經風雨)。潤澤,或受潤澤:沐恩。
古代官員休假:沐日。休沐。
整治:助之沐槨。米汁。
姓。詳細解釋沐mù【動】(形聲。
從水,木聲。本義:洗頭發)同本義沐,濯發也。
——《說文》予發曲局,薄言歸沫。——《詩·小雅·采綠》共王之沐浴。
——《周禮·宮人》沐則心覆。——《左傳》諸侯皆有湯沐之邑也。
——《公羊傳·隱公八年》夫子助之沫槨。——《禮記·檀弓》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論衡·譏日》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如:沐發(洗發);沐澡(洗頭洗澡);沐濯(洗頭洗澡);沐芳(用香草水洗頭);沐巾(洗發用的巾);沐盆(盥洗盆);櫛風沐雨芟除沐涂樹之枝。
——《管子》又如:沐樹(芟除樹枝,使之無蔭)整治。如:沐槨(整治棺材)潤澤。
如:沐日浴月(受日月光華的潤澤)受潤澤。引申為蒙受。
如:沐恩(清代官場中下級對上級的自稱,意為沐浴著上級恩惠之人);沐澤(蒙受恩澤);沐浴;沐仁浴義(受仁義的熏陶);沐露沾霜(飽經霜露辛苦)沐mù【名】指休假。如:沐日(休假日)米汁。
古人常用作洗頭之用。如:沐粱(用淘粱的汁水洗頭發);沐稷(用淘洗稷的汁水洗頭發)水名。
即中國山東省彌河沐浴mùyù洗澡蒙受;受潤澤一輪晚月升上天空,倉庫的空場沐浴在月光之中。
6.帶有沐字的詩句
一、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譯文:何進此人不過像一只披衣戴帽的猴子,沒什么智慧卻又想謀劃誅殺宦官這等大事。
出處:(漢)曹操《薤露行》
二、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
譯文:看看自己沒有討人喜歡的馨香美,白白承受了清風吹沐。
出處:(唐)李白《贈友人三首》
三、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譯文: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后涂脂。
出處:(唐)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四、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
譯文:我刷帽沐浴稟告國子監祭酒,如此至寶文物世上能存幾多?
出處:(唐)韓愈《石鼓歌》
五、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譯文:又一次來到您這休假之地,真使人覺得這是庶民百姓居住的地方。
出處:(唐)杜甫《重過何氏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