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讀書收獲 短一點
《我的讀書收獲》很快,我們的第一個單元就已經學完了,這個單元每一篇課文都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是出自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
《匆匆》就是忙忙的樣子,這篇文章用婉轉、優美的語句寫出了時間的流逝總是在我們的不經意間,一些平時看起來很小的事情,都會有時間匆匆地流過。
俗話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當你白發蒼蒼時,回憶往事,才發現自己的一生都是在碌碌無為中度過的,那將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時間是寶貴的,時間是公平的,他不會給任何人多一秒鐘的時間,也不會給任何人少一秒鐘的時間,關鍵就要看你如何去利用時間,懂得抓緊時間,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后一天來看待的人,長大后一定是一個有出息的人,而每天把時間都浪費在游戲、玩耍中的人,長大后,一定是那種整天游手好閑的人。
時間對人總是那么殘忍,人開始珍惜時間時,那些時光卻早已不知去向,只留下深深的懊悔。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只要你把握住時間,你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財富。你得控制時間,讓自己去操控時間,而不要讓時間來操控自己,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勱,歲月不待人。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也許你少看一分鐘的電視,少玩一分鐘的電腦,你就會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多存下一個小時的時間;當別人都在抓緊作業時,你卻早已完成,那么你就又比他們快了一步,比他們又多了一些學習的時間。
時間是殘忍的,時間是轉瞬即逝的,時間是來去匆匆的。時間就像風兒一樣,呼嘯而過,只留下淡淡芳香;時間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只留下空空的回想;時間像流星一樣,在頃刻間劃過天空,只留下美好的回味……當你擁有足夠的時間時你卻去浪費他,當你需要時間時,才發現它與昨夜的夢一般已離你遠去,當東方升起太陽,當夕陽下西山,一天就在你眼前過去了,每晚都躺在床上想自己今天所做的事,你就能明白你抓緊了多少時間,浪費了多少時間!
從現在起,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時間,不要當你白發蒼蒼時,才開始后悔,那時就已經來不及了,這是我讀完《匆匆》后最大的啟發。
2.要有主要內容(簡略).讀書收獲(好詞.好句).讀書體會(簡單體會)
我與書的故事 當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那狹窄的角落時,我又哭了,而且特別傷心,因為我又想起了我忠實的朋友——《真情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這本書. 知道這本書,還是聽老師介紹的.當時我只知道書里講的是一個個有關真情演繹的故事,這對于從小就失去母愛的我來說,是多么的富有吸引力,我想從書中來感受那偉大的親情,所以我千方百計要買到它.于是,在星期天,我就上書店去買書,遺憾的是,跑了幾個書店卻一無所獲,我很失望.有一天,我無意中從朋友中得知常州某書店有這本書.于是,我就邀了爸爸一起上常州買書.當我在書店中看到這本書時,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雙手捧書,親了又親,蹦蹦跳跳,還不時喊著:“我終于買到嘍!買到嘍!”周圍的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以為我腦子出問題了,直到爸爸提醒我,我才到收銀臺付錢買書,揣著心愛的書回家. 來不及等到回家,在汽車上我就樂滋滋地看起來.書中的情節時起彼伏,惹得我一會兒“噗嗤一笑”,一會兒“眼淚直流”.回到家,我就一頭鉆進房間看起來,連吃飯的時間都忘了…… 我花了一整天看完了這本書,我沒有感到疲勞,相反,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了,因為我從書中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有父母對兒女的無私的愛;有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有不相識的人之間的真情幫助……它一下子溫暖了我的心,讓我感到不再孤單,原來父親是那么愛我,老師與同學是那么關心我,我一下子覺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它讓我堅信: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以后的日子,我幾乎每天都要去翻閱翻閱這本書.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在暑假里,有一天,因為爸爸大意,在出門上班前沒將房門關好,結果小狗跑進房間進行了一番“掃蕩”,把我的書啃得面目全非.當我發覺時,它已是支離破碎、殘缺不齊.我嚎啕大哭,拿著木棍追打小狗.我試著想把它修補好,可是卻因它殘缺得太厲害而無能為力了.我一連幾天悶悶不樂,沉默不語,輾轉不眠.爸爸看我這樣,又特意去了趟常州,可那書已賣空了.直到現在,我還沒有買到. 我想念它,我忠實的朋友——《真情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這本書. 我與書的故事 “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這是我平時最喜愛的名言之一. 小時候,我整天都和幾個小伙伴“拼戰沙場,出生入死” .弄了一身塵土才肯回家.媽媽不甘心我就這樣虛度童年,于是便起了讓我讀書的念頭. 第二天,我正想約小伙伴去外面玩,而媽媽卻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我的身后,強制我在家讀書,不許出去.我好不容易等爸爸媽媽都出去了,就溜出去玩了. 夕陽西下,鳥兒歸巢,我回到家后,爸爸媽媽早已等著我了,他們對我進行了一次漫長的說教,完后還命令我今后幾天要把報紙貼在墻上,讓我“面壁思過”.我聽了,心里長嘆一聲;“完了!”在那幾天里,我懷著對報紙的無比怨恨坐在小椅子上.天還是這么藍.樹還是那樣綠,可對我來說,卻沒有絲毫的意義.然而有一天,奇跡出現了.那天,我像以往一樣,在椅子上“面壁”,突然,報紙上的一個話題吸引了我的目光,這篇文章內容新穎,描寫生動,生動地再現了我們小頑童們的平時生活.我看著看著,竟然入迷了!那一天,成了我生活的轉折點——我竟愛上了讀書! 從那以后,看書成了我的最大樂趣,我常常整天流連在爸爸書柜前,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我這個愛打愛鬧的小玩童竟也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書蟲.。
3.我的讀書收獲
讀書好處多 縱觀中國古今, 橫看世界各國, 有哪一位名人不酷愛讀書? 又有哪一個不愛讀書的人獲的了成功? 讀書學習, 其好處之多, 是無法用語言所能表達完全的。
唯有勤讀多讀, 置身于書中的人, 方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和奧妙。 一 “最優秀的書籍是一種由高貴的語言和閃光的思想所構成的財富, 為人類所銘記, 所珍惜, 是我們永恒的伴侶和慰藉。
……書籍把我們介紹給良師益友, 使我們認識迄今為止人類最偉大的靈魂。”([英] 塞繆爾.斯邁爾)。
“讀一本好書, 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德] 歌德)。
因此, 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便會懂得人生的真諦, 充滿對美好生活和光明未來的熱愛和想往; 就會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奮斗目標, 因而就會有終生不衰的前進動力; 就會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 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從而使我們的一切言行皆能有益于社會, 有益于人類, 我們自己也就成為受人歡迎和尊敬的人, 成為社會有用的一員。 “生活最大的危險是一個空虛的心靈, 正象一所空屋子一樣, 容易被罪惡鉆進來, 好的書, 是最好的保障。”
(葛勞德)。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 有沒有心靈空虛的人? 回答是肯定的。
這些人自己也明白, 但就是不知道怎樣解脫。那么, 就讀書吧, 學習吧, 向一切偉大的人學習, 向一切正義的東西學習, 同正直的人們融為一體, 充分估價社會的光明面, 正確對待社會的陰暗面, 將主要精力投入工作中去。
這樣, 自然就會充實起來。 二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生活里沒有書籍, 就好象沒有陽光; 智慧里沒有書籍, 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英] 莎士比亞)。“一本新書象一艘船, 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 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 凱勒)。“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學問,沒有也不可能有欣賞能力、文采和廣博的見識。
……不讀書的人就不是一個完人。”([俄] 赫爾岑)。
多讀書, 可以開闊視野, 增長見識, 啟迪智慧, 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創造, 有所成就; 多讀書, 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 進一步懂得生活, 可以提高自己的文采和對藝術的欣賞能力, 可以變“下里巴人”為“陽春白雪”, 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采, 充滿情趣。 三 “讀史使人明智, 讀詩使人靈秀, 數學使人周密, 科學使人深刻, 倫理學使人莊重, 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英] 培根)。也就是說, 喜愛讀書, 廣覽博識的人, 可以使自己變得明智、靈秀、周密、深刻、莊重、善辯, 從而使自己的一生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 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四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 隨時都可以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 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 重復這顧問的次數。”(凱勃司)。
知識就是力量,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要想建設一個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沒有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是不行的; 科學技術僅為少數人所掌握, 也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 更是如此。
而要想讓所有的人都上學學習, 是不可能的。那么, 就只有在工作中學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條件自學。
在自學過程中, 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指導老師, 那么, 最好的老師就是書籍。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社會在不停地變遷, 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
誰能說自己不需要學習就可以永遠適應? 誰能擔保自己不需要學習也不會被淘汰? 也就是說, 單單為著自己的生存, 也應努力學習科學技術, 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書籍蜿蜒伸入我們的心靈, 詩人的詩句在我們的血流里舒緩地滑行。
我們年輕時誦讀它們, 年老時仍然銘記它們。我們讀到他人的遭遇, 卻感到身歷其境。
書籍到處可得, 而且價廉物美。我們就象呼吸空氣中的氧一樣吸收書中的營養。”
([英] 哈慈利特)。讀書有這樣多的好處, 而書籍又可隨時隨地買到, 并且花錢不多; 時間, 工作之余也是足夠的; 精力, 20歲左右的小伙子和姑娘們是充沛的。
這種年齡, 記憶力旺盛, 分析判斷能力也已達到一定程度, 且無家室之累, 正是集中精力學習知識的黃金時代, 千萬不要白白地浪費掉。中國有句古話: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待到自己在曲折的人生中悟出應該多學本事的道理, 想學的時候, 由于年齡的增長, 記憶力衰退, 由于家庭的重負, 精力集中不起來, 那時想學也學不好了。與其那時悔恨終生, 倒不如現在就努力學習。
“年輕的朋友, 你可知道, 僅有壯實的軀體, 那不是生命; 僅有年輕的容貌,也不是青春。……誰虛度年華, 青春就要褪色, 生活就會拋棄他們。
……啊, 人生是這樣短暫, 青春是這樣美好, 人生最寶貴的是青年時代。當你也白發蒼蒼的時候, 你將用什么樣的心情回顧青春的時光? 你能夠理直氣壯地回答, 在偉大的80年代中, 你并沒有虛度年華, 能嗎?”(《莫讓年華付水流》解說詞集錦)。
“學海無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是梯”, “勤奮能點燃智慧的火苗, 懶惰是埋葬天才的墳墓”。“業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毀于隨。”
([唐] 韓愈)。成功的喜悅, 永遠都是只屬于那些勤奮好學, 勇于攀登的人們。
“如果你們, 年輕的人們, 真正希望過。
4.讀書后的 簡短體會
第一篇: 《魯濱遜漂流記》是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
三百多年來在世界各地讀者中廣泛流傳,歷久不衰。 該書以1708年一名蘇格蘭水手航海遇險,最后漂流到一個荒島上,并且單獨留居了四年才被救回這一真實故事作為素材,加工而成的。
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出身于一個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一段與世隔絕的生活。
魯濱遜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了整整28個年頭,才有一艘英國船路過該島,魯濱遜得以返回故鄉。
這本書的主人公——魯濱遜,我對他真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在那么一個荒島上竟然獨自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啊!多么驚人的數字啊!要是我在這個荒島上生活的話,肯定熬也熬不過去,哪怕是一個小時。
他在荒島上憑的只是自己的雙手、雙腳,用它們做出所有的生活用具,堅強的活了下來。相比較之下,我是那么不堪一擊,我要是離開父母,我會生活自理嗎?我不禁自己問自己。
想到這里,我決定要以魯濱遜為榜樣,在生活中遇到緊急問題千萬別慌,不要哭,要堅強,要鎮定地解決問題。要知道,這些可都是生活中一個堅強的人應該有的表現。
跟魯濱遜比起來,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么的豐富多彩,因此,我們更應該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崇尚我們的生活。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要輕易就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想象一下,魯濱遜當年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而我們現在的這點小麻煩又算得了什么呢?縱使生活中存在著千千萬萬個困難,但也共存著許許多多的精彩與幸福,我們只有多去挖掘、體會那些精彩與幸福,才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其實,生活就本身就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希望。
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凄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于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
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對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而這些也都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第二篇: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 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
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 的啟示,在孤島上瞬間便幾十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牲畜,生產水稻和 小麥,年復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
他曾與野獸斗智,也曾與吃 人肉的野人斗勇。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魯濱遜·克羅索 。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28年多么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 。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 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 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 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捕了小 羊;種了小麥……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 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 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 好長的時間。
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 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
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 他最后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 … 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后,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是文中的魯濱遜我在船上遭到風暴,我會向他那樣 與風暴搏斗才逃到荒島獲救嗎?恐怕我早已被那大海所淹沒,被魚蝦所吞食;如果我流落到 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干些什么?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 笨手笨腳的呢!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 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 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取得最后的勝利! 第三篇: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么驚人的一個數字!就像魯濱遜一樣雖然身陷荒島確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把荒島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
當他發現有野人的存在,他沉著冷靜以他的勇氣與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戰,一起打退了野人,這也體現出一個人遇到困難只要沉著冷靜的去應對就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在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什么人類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人類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對人就像一顆種子他會想盡。
5.讀書心得怎么寫
其實讀書心得很簡單,首先你不要把它想得很難,下面我給你幾點我自己的切身體會建議:
1、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思考,并養成邊讀邊勾畫的習慣,并且寫上出自己思考的(不拿筆不讀書),因為一本書,特別是大部頭的名著,如果你不做到上述事情,最終讀完就知道了一個故事,要讓你分析一個人物一個事件,你會無從說起,這就太唐突了名著的價值了!勾畫、筆記可以讓養成思考的習慣,同時,讀完之后,統觀全書,梳理脈絡的時候,筆記就像里程碑一樣為你提供指點、方向;2、一定要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甚至作者的背景,這是了解作品的首要前提,例如《艾凡赫》,如果你對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文化、十字軍東征這些歷史、文化不了解,你是無法想象該書的意義的;3、了解什么是心得?心得,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范疇,千萬不要局限他的意思而不敢下筆。對于大部頭著作,真正要全面的寫讀書心得,從不同的側面寫出來,篇幅可以很長很長。所以,你可以從一個點,例如主人公的性格分析;一條線,例如一場戰爭的主客觀原因;一個面,例如階級矛盾是如何形成,最終去向何方?千萬不要“心想面面俱到,最終一點都不到”,抓住一個點、一條線去寫就行。
其實很簡單,有了一定的思想啟發,加以一定精美、有深度的語言,就OK了~我有寫讀書心得的習慣,還有問題,可以問我~
6.讀書心得20字就可以,急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
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
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里德的嫌棄虐待,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然而幸運的是在極其刻薄的寄宿學校——勞渥德的生活中,簡·愛遇到了一個可愛的朋友:海倫·彭斯,海倫溫順、聰穎和無比寬容的性格一直影響著簡.愛,使之以后面對種種困難都不再屈服抱怨,懂得了愛和忠誠。《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后,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杰,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