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游記主要人物故事
孫悟空: (1)三打白骨精 卻說三藏師徒,次日天明,收拾前進。
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兩人情投意 合,決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連住了五六日。那長老自服了草還丹,真似脫胎換 骨,神爽體健。
他取經心重,那里肯淹留,無已,遂行。 師徒別了上路,早見一座高山。
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險峻,恐馬不能前, 大家須仔細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我等自然理會。”
好猴王,他在那馬前, 橫擔著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 峰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群行。
無數獐?鉆簇簇,滿山狐兔 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
道旁荊棘牽漫,嶺山松 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
影落滄溟北,云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 巍列日光寒。
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 奔逃。 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饑了,你 去那里化些齋吃。”
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 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里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罵道:“你這猴子, 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 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 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饑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 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 你,便要念那話兒咒。
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里有人家處化齋去。” 行者將身一縱,跳上云端里,手搭涼篷,睜眼觀看。
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更 無莊堡人家;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看多時,只見正南上有一座高山。
那 山向陽處,有一片鮮紅的點子。行者按下云頭道:“師父,有吃的了。”
那長老問甚 東西。行者道:“這里沒人家化飯,那南山有一片紅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 去摘幾個來你充饑。”
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為上分了。快去!”行者 取了缽盂,縱起祥光,你看他?斗幌幌,冷氣颼颼,須臾間,奔南山摘桃不題。
卻說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嶺峻卻生精。”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
孫大圣 去時,驚動那怪。他在云端里,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 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 原體。
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個今日到了。”
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見 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
八戒、沙僧,雖沒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卷簾大將。他的威氣尚 不曾泄,故不敢攏身。
妖精說:“等我且戲他戲,看怎么說。”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里,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 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 東,徑奔唐僧: 圣僧歇馬在山巖,忽見裙釵女近前。
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
仔細定睛觀看處,看看行至到身邊。 三藏見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說這里曠野無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個人來 了?”八戒道:“師父,你與沙僧坐著,等老豬去看看來。”
那呆子放下釘鈀,整整 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覿面相迎。真個是遠看未實,近看分明。
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
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 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
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那八戒見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
叫道:“女菩薩,往那 里去?手里提著是甚么東西?”——分明是個妖怪,他卻不能認得。——那女子連 聲答應道:“長老,我這青??里是香米飯,綠瓶里是炒面筋。
特來此處無他故, 因還誓愿要齋僧。” 八戒聞言,滿心歡喜。
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報與三藏道:“師父!‘吉人 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 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
你看那不是個齋僧的來了?”唐僧不信道:“你 這個夯貨胡纏!我們走了這向,好人也不曾遇著一個,齋僧的從何而來!”八戒道: “師父,這不到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 有甚愿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那妖精見唐僧問他來歷, 他立地就起個虛情,花言巧語,來賺哄道:“師父,此山叫做蛇回獸怕的白虎嶺。
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
只因無子,求神作 福;生了奴奴,欲扳門第,配嫁他人,又恐老來無倚,只得將奴招了一個女婿,養 老送終。”三藏聞言道:“女菩薩,你語言差了。
圣經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 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么 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
2.孫悟空人物故事
三打白骨精
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骨嶺前。在白骨嶺白骨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善于偽裝的尸魔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嫗,全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變成老丈又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利用唐僧心慈,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大鬧天宮
孫悟空去東海龍宮借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馬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攪了王母的蟠桃宴,又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請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3.孫悟空的主要事跡
一、大鬧天宮
孫悟空在第342歲時,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銷毀關于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孫的生死簿,返回人間。閻王上報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議招安。
孫悟空被召上天宮,被騙封為弼馬溫,15日后知道原來這官是在養馬,大怒,打出南天門。回花果山時,兩個獨角鬼王前來投奔,建議孫悟空自封“齊天大圣”。
玉皇大帝知道孫悟空反下天宮,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鎮壓,孫悟空打敗巨靈神、哪吒三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天庭封孫悟空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圣并掌管蟠桃園。
不料孫悟空桀驁不馴,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并擾亂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命李靖率十萬天兵天將帶十八架天羅地網,去擒此妖猴,孫悟空打敗九曜惡星,五個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因為此戰,孫悟空名揚天下。
二、西天取經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唐僧為其取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六名強盜(一說為孫悟空的六意),唐僧數落,孫悟空一怒離去,觀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孫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孫悟空的手段。
三、斬妖除魔
在白虎嶺,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憎,都被孫悟空識破,將白骨精打死。豬八戒趁機進讒言,唐僧不辨真偽,逐走孫悟空。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后,施法殺死捕獵的千余人馬,到四海龍王處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種松楠,桃李棗梅,重振花果山。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黃袍怪拿住。幸得寶象國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寶象國給父王送信,前來搭救。
豬八戒、沙僧斗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作老虎。豬八戒欲回高老莊,經白龍馬苦勸。到花果山請回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
四、得成正果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了靈山圣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
上古燃燈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孫悟空因功勞極大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均受封,五圣成真,共享極樂。
擴展資料: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得知職位低卑后生氣返回花果山,并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齊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園。
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后來在與如來的打賭斗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余年悔過自新。
后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游傳說,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說的集大成本《西游記》。孫悟空在歷代的這些民間神話里,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孫悟空
4.孫悟空的五個故事簡介 50字左右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夫人為加害唐僧,先變成美女婦,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并遭悟空棒打,但她使出解尸法的手段,真身逃脫,豬八戒搬弄口舌,唐山藏念緊箍咒懲罰悟空;妖精再變老婆婆,孫悟空再打,妖精元神又逃,而悟空再次受緊箍咒折磨;妖精三變老公公,孫悟空經過思想斗爭,決心除妖,在眾神的照應下,最終打死白骨精。
為此,唐僧深恨孫悟空不聽教誨,恣意行兇,堅決將他趕走。孫悟空囑托沙僧保護師父,自己駕云回到花果山。
真假美猴王:悟空打死強盜,被唐僧趕回花果山(猴子自己來到了觀音處尋理),在這期間一個六耳獼猴冒充悟空打傷唐僧,搶走包裹。真悟空與之交戰難分勝負,無人能分出真假,直到如來佛祖處,才得以辨明. 美猴王出世:在遙遠的古代,東勝神洲海外傲來國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塊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
一個烈日炎炎的夏天,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眾猴說:“誰能從這瀑布中鉆進去看個究竟,我們拜他為王。”
石猴自告奮勇,鉆入飛瀑,發現里面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眾猴拜石猴為王,稱他美猴王。
首先是他敢于斗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孫悟空本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他出世后,就在仙山福地過著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府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龍宮,他“唬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在冥府,他使十殿閻王躬身作揖。他敢自稱齊天大圣,高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
大鬧天宮,把那些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嚇得驚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權威,在他面前一個個威風掃地。
5.孫悟空的短故事100字
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來到宛子山。
山中波月洞內住著一只千年尸魔白骨精。她陰謀吃到唐僧肉,所以幻化成村姑但被孫悟空識破,后又變成一個老嫗,又被孫悟空識破。
孫悟空兩次將妖怪的肉身打死,白骨精第三次化身為一個老丈,再次來到唐僧面前。孫悟空一眼認出妖怪,為保師傅安全,將妖怪再次趕跑。
白骨精失敗三次,又生毒計,假冒佛祖之名責怪唐僧處事不當,唐僧果然中計。貶走了孫悟空。
孫悟空返回花果山。隨后,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僥幸逃出,跑到花果山請孫悟空回來救師父。
孫悟空得知師父遭難,毅然離開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師徒。
6.孫悟空的故事自編短一點
《大鬧天宮》
在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的猴王因無稱心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拿動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但當猴王拔走寶物之后,龍王又反悔,并去天宮告狀。玉帝采納了太白金星的主張,誘騙猴王上天,封他為弼馬溫,將他軟禁起來。猴王知道受騙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豎起“齊天大圣”的旗幟,與天宮分庭抗禮。玉帝發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猴王,結果被猴王打得大敗而歸。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獻策,假意封猴王為“齊天大圣”,命他在天宮掌管蟠桃園。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沒有請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鬧瑤池,打得杯盤狼藉,他獨自開懷痛飲,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收羅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與眾猴擺開了神仙酒會。玉帝暴怒,傾天宮之兵將,捉拿猴王。交戰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將他送進煉丹爐,結果不但沒有燒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無比。于是猴王奮起反擊,把天宮打得落花流水,嚇得玉帝狼狽逃跑
7.孫悟空的事跡
出生于東勝神州,官職為弼馬溫。
事跡有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車遲國斗法、火燒盤絲洞等。一、簡介 孫悟空,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
后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云、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
得知職位低卑后生氣返回花果山,并戰勝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討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為齊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齊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園。因醉酒攪亂王母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不壞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后來在與如來的打賭斗法中失利,被壓在如來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時更名兩界山)下五百余年悔過自新。后經觀音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后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
二、事跡1、大鬧天宮 孫悟空去東海龍宮搶了金箍棒,又去地府強銷生死簿。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作弼馬溫。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
孫悟空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請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2、三打白骨精 唐僧師徒四人為取真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住著一個尸魔白骨精。
為了吃唐僧肉,先后變幻為村姑、婦人,老父,全被孫悟空識破,白骨精害怕,變作一陣風逃走,孫悟空把村姑、婦人的假身統統都打死。但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
第三次白骨精又變成白發老公公又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寫下貶書,將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
3、車遲國斗法 虎力、鹿力、羊力來到車遲國后被國王尊為國師,在全國獨尊道教,把眾佛教徒驅服道家做苦役。佛教徒大多被虐死。
唐僧師徒西行到達車遲國,見五百佛教徒被道眾暴力驅使,鬼哭狼嚎。悟空化為道徒,打探情況后勸慰眾僧人,說圣僧唐僧將取經路過,唐僧大徒弟孫悟空法力無邊,能救眾僧出苦難。
唐僧師徒到來,眾僧跪拜,把四人擁入智淵寺。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
悟空夜中饑餓,于是約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貢品。一小道報知國師,國師引眾進殿,向三清拜求仙丹。
悟空偷撒尿于瓶中交國師,國師發現受騙,怒打三人,三人駕云而回。第二天,唐僧趨朝換文西行,國師不許,要追究夜晚之事。
悟空正和國師爭執間,忽眾百姓來求國師祈雨,國王就命唐僧和國師賭祈雨。在悟空的扶持下,唐僧祈雨即來,而虎力不能亦不服。
悟空又以使龍王現身使國王信服,愿送師徒西行。羊力又從中作梗,要與唐僧賭賽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敗。
國師又要和唐僧比高臺坐禪。悟空化彩云使唐僧登高臺,又捉去羊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蟲,然后,化一條蜈蚣,使鹿力從高臺摔下來。
虎力惱羞成怒,與悟空賭利刀砍頭,鹿力大仙愿賭剖腹剜心,羊力大仙賭赤身下油鍋,但一一被悟空所破,三國師都死于非命,現身才知是虎、鹿和羊。國王見狀,心悅誠服,換關文送唐僧師徒西行登程。
唐僧又請國王重尊佛教、國王允準。師徒出城之日,已看到城門上貼有招僧榜文,眾僧也群集道邊為唐僧師徒送行。
4、三借芭蕉扇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獨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鐵扇公主的寶物。
孫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孫悟空,孫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孫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孫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向西趕路。
5、火燒盤絲洞 唐僧獨自化齋,錯入七個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絲纏住。悟空前去救援,見蛛女們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斗,只作法取走蛛女紗衣。
八戒聞訊,趕至泉中,與蛛女們水中戰斗,不料也被蛛女用絲纏住。蛛女們明小妖抗抬唐僧,到黃花觀師兄家去蒸食。
悟空等打死小妖,救下師父。師徒們前行,來到黃花觀。
觀主正是蛛女們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
打斗中,多目怪施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變作穿山甲,才得遁去。
后受觀音指點,悟空去紫云山千花洞,請來黎山老母,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8.孫悟空的相關故事簡短體現他怎樣的品質
孫悟空(孫行者)
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變,一副鋼筋鐵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一切妖魔鬼怪。他生性桀驁不馴,愛憎分明,敢于挑戰天宮的權威,不憚于跟十萬天兵天將對陣。后來,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出生入死,忠誠不二,制服了無數妖魔鬼怪,為取經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性格特點:無所畏懼,除惡務盡,重情重義,機智過人,桀驁不馴,敢作敢當,敢于反抗壓迫,勇敢機智,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正直無私,喜歡“戴高帽”,好勝心強,喜歡搞惡作劇。
孫悟空最大的特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一路出生入死,忠誠不二。
9.西游記人物故事
《西游記》人物故事:孫悟空: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外號美猴王、號稱“齊天大圣”。
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為尋求長生之道,獨自漂洋過海,歷經八九載,學會了講人言、行人禮,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為師,習得地煞數七十二變和筋斗云(又作筋斗云)本領。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后大鬧地府與天宮,后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
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后來在與如來佛祖的斗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
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為師,法號行者,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
終于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最終修得正果,封為“斗戰勝佛”。
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人將它奉為神明。孫悟空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勇敢好斗、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但有些自戀自大,不分清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孫悟空的英雄事跡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