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禁城的名字由來
故宮舊稱紫禁城。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朱棣開始修建,歷經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紫禁城為皇家宮殿,紅墻黃瓦,金壁輝煌,為什么稱皇家宮殿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與古時候“紫氣東來”的這個典故有關。傳說老子出函谷關,有紫氣從東至,被守關人看見,未久,老子騎著青牛而來,守關人便知道這是圣人。守關人請老子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因此紫氣便被認為具有吉祥含義,預示著圣賢和寶物出現。杜甫的《秋興》詩曰:“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從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氣稱為紫云,傳說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稱為紫海,將神仙稱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稱為紫陌。紫氣東來,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來頭。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備森嚴,尋常百姓難以接近,所以稱為紫禁城。
另一種說法認為紫禁城的來歷與迷信和傳說有關。皇帝自命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廣雅·釋天》曰:“天宮謂之紫宮。”因此皇帝住的宮殿就被稱為紫宮。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紫禁城的來歷與古代“皇垣”學說有關。古時,天上星垣被天文學家分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稱天子的,處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環繞拱衛。古時有“紫微正中”之說和“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朝官員四海分”之說。
既然古人將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極之地,所以稱帝王宮殿為紫極、紫禁、紫垣,“紫禁”的說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宮占地1087畝,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長約7華里,全部殿堂屋宇達9000多間,四周城墻高10余米,稱這座帝王之城為紫禁城不僅名副其實,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
考察故宮中的建筑,象征著“天”的崇高和偉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宮中級,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著天和地的乾清、坤寧兩宮緊密相連接。它們兩側的日精、月華兩門,象征著日和月。而象征著十二星辰的東西六宮以外的數組建筑,則表示天上的群星。這是象征性的建筑群。
故宮的舊稱——紫禁城,從“星垣”學來看,其命名與建筑設計可以說是高度統一、珠聯璧合的。
2.紫禁城名字的由來
由于封建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于明朝中晚期。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
擴展資料:
發展歷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對故宮建筑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
1961年**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21世紀以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綠色區域為開放區綠色區域為開放區00萬人次。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2013年8月15日,壽康宮在進行原狀陳列后,也正式展出。而位于慈寧宮的雕塑館在2015年5月31日開館。而按照2015年規模,到2020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76%。紫禁城正在進行文物古跡修繕、環境整治、擴大陳列展覽的開放區域。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宮吉祥物首度對外亮相,該吉祥物源自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形象,分別為龍“壯壯”和鳳“美美”。
2018年5月24日,故宮博物院決定自2018年6月開始實行周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紫禁城
3.紫禁城名字的由來
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 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恒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 人間的 “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故宮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也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 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字是數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間最大的,所以必須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所以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故宮里建筑的名稱,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太和殿等,這些字所代表的意義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傳統的儒家理念。
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名字也和儒家經典《易經》有關。 《周易》說,“乾”象征“天”,代 表“男”;“坤”象征“地”,代表“女”;中間的“泰”意為“平安、暢通”, 整個意思即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關系和諧,再加上“清正”、“寧靜”,把一個皇宮生活想象 得異常美麗。
故宮里的顏色也有深奧的寓意。故宮多用黃色琉璃瓦,室內的顏色也多為黃色,乾清宮的布置尤其突出。這種用法來源于古代經典《尚書》中的五行說。古人認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構成,五種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變化不定。“黃色”代表“土”,土是萬物之本,皇帝也是萬民之本, 所以皇宮多用黃色。
故宮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筑是藏書樓文淵閣。在五行中“黑色”象征“水”,“水”可以克 “火”,所以藏書樓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設計用心可謂良苦。在欣賞恢宏的外在建筑物的同時,仔細品味每一個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義,才會興趣盎然,情趣雋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國文化才能了解偉大的故宮。
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帝開始修建故宮。《明史》上說,修建這座世所罕見的巨大皇宮役使了10萬最優秀的工匠和100萬普通勞工,歷時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擴建,但整體面貌并無多少改動。
4.紫禁城的名字的由來
紫禁城其名稱系借喻紫微星壇而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而【禁】,則更為人理解,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于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并圍以10米多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5.紫禁城的名字由來
紫禁城又名故宮,其名稱系借喻紫微星壇而來。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壇包括太微壇、紫微壇和天市壇。
紫微壇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
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于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并圍以10米多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
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清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
因此,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6.紫禁城的名字的由來
紫禁城其名稱系借喻紫微星壇而來。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
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
而【禁】,則更為人理解,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得來此。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于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
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并圍以10米多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紫禁城一稱的由來簡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