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詞解釋 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2]》)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
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最初的《紅樓夢》是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只有前八十回(學者研究實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數;另有學者認為今79、80二回本均為續作混入)。 此后,《紅樓夢》續作紛紛出籠,據統計,《紅樓夢》續書種類高達百余種。
最為紅學界關注的版本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
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本書以擬人手法對周易理論進行了闡釋,如以十二個女子代表十二地支輪回的手法,成為今后紅學研究的關鍵所在。
具體自己看: ?tp=0_11。
2.關于《紅樓夢》詞語解釋
敬稱皇帝諭旨。
簽文暗示了王熙鳳尸返金陵的結局,事實上曹公沒有讓她這么死的意思,程高偽續不可靠。還有一樓的大人,曹公寫到80回就沒下文了,是程高補了后面的,所以只能說他們呼應了自己寫的部分,不要說“看來高鶚補書不假!”再對二樓的大人說,在前80回里,鳳姐是信漫天神佛的,要不然就不會請什么痘神娘娘了。
單就這支簽本身來看,只有“衣錦還鄉”比較象好話,到了后面兩句和結尾的十二個字,就根本不是什么好話了,根本不可能是“上上大吉”的簽子。“為誰辛苦為誰甜”是程高為了對應“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寫的。但寫得如此失敗和自相矛盾,顯然是程高二人水平不夠啊。
一百一回中這樣寫:寶釵把簽帖念了一回道:“家中人人都說好的,據我看,這衣錦還鄉四字里頭,還有緣故。后來再瞧罷了。”寶玉道:“你又多疑了,妄解圣意。衣錦還鄉四字,從古至今都知道是好的,今兒你又偏生看出緣故來了。依你說這衣錦還鄉還有什么別的解說?”寶釵認為簽文不祥,但沒有想到這么不祥。到了一百十四回:寶釵道:“人要死了,你們還只管議論他。舊年你還說我咒人,那個簽不是應了么?”所以“衣錦還鄉”是暗示王熙鳳尸返金陵的程高版結局。
3.《紅樓夢》中一些名詞解釋
《葬花吟》是章回小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之中林黛玉所吟誦出來的一段詩詞。整首《葬花吟》共五十二句,三百六十八字。《葬花吟》是《紅樓夢》一書中歷來最為人所稱道,也是藝術上最為成功的詩篇之一。《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與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兒誄》,一詩一文,堪稱《紅樓夢》一書中詩文作品的巨制雙壁。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亦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選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金陵十二釵指書中十二名女子,號稱太虛幻境薄命司廚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黛釵合一)、賈元春、賈探春、賈迎春、賈惜春、賈巧姐、史湘云、妙玉、王熙鳳、李紈、秦可卿。 好了歌
作者:空空道人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護官符
舊指地方上權貴的名單。新上任的官員必須保護他們的利益﹐才能立住腳跟﹐保住自己的官職。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寧國榮國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寧榮親派八房在都外,現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八,都中現住十房,原籍八房。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紫微舍人薛公之后,現領內庫帑銀行商,共八房。
4.《紅樓夢》的版本的名詞解釋
“甲戌本”:題作《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是1927年胡適在上海購得的,現原書由胡氏家人藏在紐約。這個本子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這其中還有很多書頁殘缺。這是現存的抄本《紅樓夢》中年代最早的,不過這個抄本早的意思是說這個抄本年依據的底本是最早的。書中第一回敘述書名的文字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句,所以學術界斷定這個抄本所據底本的年代,因而簡稱它為“甲戌本”。
現在國內所藏《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早期抄本共有十一種,另有一種木活字本俗稱程甲本,其底本也是一個脂硯齋評本。合計起來脂評系統的《石頭記》,共有十二種之多。這十二種本子,惟獨過錄己卯本已確知它的抄主是怡親王弘曉,因而也可大致確定它抄成的年代約在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之間。其它的各種抄本,至今都還不能確知它的抄主和抄成的確切年代。即此一點來說,這個己卯本也就彌足珍貴了。 己卯本名稱的來歷,是因為在這個抄本上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題字,所以簡稱“己卯本”。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當然這個年份是指底本的年份而不是現在這個本子抄定的年份。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又稱脂京本。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各冊卷首標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現存庚辰本抄成年代。
蒙府本,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 系“清王府舊藏本”的簡稱 因內中有“柒爺王爺”字樣又稱王府本、脂蒙本。因其為清蒙古王府舊抄本,故名。題“石頭記”。原為八十回,存七十三回,后人據程甲本抄配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第六十七回以及后四十回,成為一百二十回卷首有程偉元序,書口有“石頭記”字樣。。此抄本字跡有十種,顯為十人合力抄成。后四十回與前八十回字體有異。據研究,程氏序及后四十回,是后補上的,原書是八十回。五十七至六十二回,也是后補的。 此本前八十回大體同戚本,版式也相近,為同源之本。
戚本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 戚本為乾隆年間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因而得名。題“石頭記”。包含戚滬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戚寧本。 戚滬本又稱戚張本。系桐城張開模過錄本,光緒年間為俞明震所得。原為八十回,上海有正書局老板狄葆賢據以照相石印。
舒序本,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 因卷首有舒元煒序得名。又稱己酉本、脂舒本。題“紅樓夢”。己酉年,是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原本八十回,存第一至四十回。十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八行,行二十四字。 此本系乾隆原抄本,白文本,無批語。正文屬脂本系統,有拼湊現象,舒序曰筠圃主人“就現在之五十三篇,特加讎校。借鄰家之二十七卷,合付抄胥。”所存四十回為拼湊本,紙張字跡均有不同。
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又稱脂亞本。此本無題簽,無回目。回首第一行頂格題“《石頭記》第*回”第14則題《紅樓夢》第10回,第二、三行低一格并列抄寫回目。每兩回或三回裝訂一冊,共35冊。為薄竹紙鈔寫,原書約在乾嘉間抄成,在嘉道間已破損,當時藏家修補裝訂時,反折清高宗《御制詩集》第四、第五冊的書頁作為頁間襯紙。題“石頭記”。因藏于原蘇聯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故名。 存七十八回,缺第五、第六兩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謎,缺半頁。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下脫半頁。共三十五冊。每半頁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題作“紅樓夢”,可見當時此名即已通用。
5.紅樓夢中賈寶玉名詞解釋大全
賈寶玉,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男主角,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頑石和神瑛侍者轉世真身,榮國府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賈府通稱寶二爺。
因銜玉而誕,系賈府玉字輩嫡孫,故名賈寶玉。自幼深受祖母賈母疼愛,住賈母院絳蕓軒,號絳洞花王;十二三歲時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觀園怡紅院,號怡紅公子。
他與表妹林黛玉心靈相通,互為知己,發展了一段世間少有的純潔之愛。然在賈府家長的刻意為之下與表姐薛寶釵成婚。
婚后一二年中舉,旋出家,回到青埂峰。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木石前盟、金玉良緣)是《紅樓夢》三大主線之一,足以媲美《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
賈寶玉形象帶有曹雪芹自傳的色彩,但其本質上屬于藝術虛構,不能在兩者中間劃等號。賈寶玉是《紅樓夢》有意識塑造的集意淫、補天、正邪兩賦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學史上極具創新性。
6.《紅樓夢》的版本的名詞解釋
“甲戌本”:題作《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是1927年胡適在上海購得的,現原書由胡氏家人藏在紐約。
這個本子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這其中還有很多書頁殘缺。這是現存的抄本《紅樓夢》中年代最早的,不過這個抄本早的意思是說這個抄本年依據的底本是最早的。
書中第一回敘述書名的文字中,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一句,所以學術界斷定這個抄本所據底本的年代,因而簡稱它為“甲戌本”。 現在國內所藏《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早期抄本共有十一種,另有一種木活字本俗稱程甲本,其底本也是一個脂硯齋評本。
合計起來脂評系統的《石頭記》,共有十二種之多。這十二種本子,惟獨過錄己卯本已確知它的抄主是怡親王弘曉,因而也可大致確定它抄成的年代約在乾隆二十五年到三十五年之間。
其它的各種抄本,至今都還不能確知它的抄主和抄成的確切年代。即此一點來說,這個己卯本也就彌足珍貴了。
己卯本名稱的來歷,是因為在這個抄本上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題字,所以簡稱“己卯本”。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當然這個年份是指底本的年份而不是現在這個本子抄定的年份。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又稱脂京本。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各冊卷首標明“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現存庚辰本抄成年代。
蒙府本,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 系“清王府舊藏本”的簡稱 因內中有“柒爺王爺”字樣又稱王府本、脂蒙本。
因其為清蒙古王府舊抄本,故名。題“石頭記”。
原為八十回,存七十三回,后人據程甲本抄配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第六十七回以及后四十回,成為一百二十回卷首有程偉元序,書口有“石頭記”字樣。
此抄本字跡有十種,顯為十人合力抄成。后四十回與前八十回字體有異。
據研究,程氏序及后四十回,是后補上的,原書是八十回。五十七至六十二回,也是后補的。
此本前八十回大體同戚本,版式也相近,為同源之本。 戚本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
戚本為乾隆年間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因而得名。題“石頭記”。
包含戚滬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戚寧本。 戚滬本又稱戚張本。
系桐城張開模過錄本,光緒年間為俞明震所得。原為八十回,上海有正書局老板狄葆賢據以照相石印。
舒序本,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 因卷首有舒元煒序得名。
又稱己酉本、脂舒本。題“紅樓夢”。
己酉年,是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原本八十回,存第一至四十回。
十回一冊,共四冊。每半葉八行,行二十四字。
此本系乾隆原抄本,白文本,無批語。正文屬脂本系統,有拼湊現象,舒序曰筠圃主人“就現在之五十三篇,特加讎校。
借鄰家之二十七卷,合付抄胥。”所存四十回為拼湊本,紙張字跡均有不同。
現存紅樓夢版本之一。又稱脂亞本。
此本無題簽,無回目。回首第一行頂格題“《石頭記》第*回”第14則題《紅樓夢》第10回,第二、三行低一格并列抄寫回目。
每兩回或三回裝訂一冊,共35冊。為薄竹紙鈔寫,原書約在乾嘉間抄成,在嘉道間已破損,當時藏家修補裝訂時,反折清高宗《御制詩集》第四、第五冊的書頁作為頁間襯紙。
題“石頭記”。因藏于原蘇聯東方學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故名。
存七十八回,缺第五、第六兩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謎,缺半頁。
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下脫半頁。共三十五冊。
每半頁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此本另有一些回(第十回的回首,第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二回末)題作“紅樓夢”,可見當時此名即已通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關于紅樓夢名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