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尋求簡短卻很真理的名人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神童詩》 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和刀。
《神童詩》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
(明)李時珍 天下無難事,有志者成之;天下無易事,有恒者得之。 書摘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戰國)荀況 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國演義》。
2.關于真理的小故事,要短的
蘋果的香味 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如何才能堅持真理。
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拿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又問“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蘇格拉底再次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臺上后,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
回到講臺后,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舉起了手。
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么味兒?”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
3.一個關于真理的小故事,要短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伙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4."這個世界上的簡單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它們從不表現為一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每個人的天性。用佛家的話,每個人都有佛性。
性相近,習相遠。人有善惡,我們的不良習氣,是因為我們受到不好的人事物影響。
真理一定是善的,才能喚醒我們善的天性。即使是極惡之人,也有善的一面。
佛教是佛陀教育的意思,教我們認清善惡,出離生死,廣度眾生的方法。所有的善,無過我們的本性,即宇宙人生的本源。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意思是說,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但被妄想分別執著這些煩惱障礙住了,使本性不能顯現,見不到真理。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放下這些煩惱,明白真理,證悟本性,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達到純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