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知錯就改的事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
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后只剩下一個。
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里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斗。
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
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云兩位有修養的名人。
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云,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并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于沒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
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名忠臣。
2.知錯能改的名人故事 要簡短一點的 急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怕犯錯誤,可怕的是一輩子做錯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宮玩鳥(部下剛剛送來的一只很名貴的鳥),剛好魏征來了,看到皇帝在玩鳥不高興了,就與他說了很多話。而李世民見魏征來了趕緊把鳥塞進衣袖里,導致最后鳥被憋死了。魏征就說“皇上呀,現在是困難時期,我們應該艱苦奮斗,而不是享樂的時候!”李世民以后也就在也沒弄過名花異草了,而專心政事,從而出現了“貞觀之治”!
3.議論文素材 名人 知錯能改的事例
負荊請罪: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仁義胡同: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貞觀之治: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宮玩鳥(部下剛剛送來的一只很名貴的鳥),剛好魏征來了,看到皇帝在玩鳥不高興了,就與他說了很多話。
而李世民見魏征來了趕緊把鳥塞進衣袖里,導致最后鳥被憋死了。魏征就說“皇上呀,現在是困難時期,我們應該艱苦奮斗,而不是享樂的時候!”李世民以后也就在也沒弄過名花異草了,而專心政事,從而出現了“貞觀之治”。
4.急求知錯就改的事例寫作文用最好超過六個
1.藺相如佛法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后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里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斗.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云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云,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并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于沒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名忠臣. 2. 列寧列寧和哥哥姐姐一起到喀山的姨媽家去玩.表兄弟表姐妹聚到一起,大家都特別高興,他們東奔西跑,玩的很開心.不料,列寧一步小心碰到一張小桌子,一只長頸玻璃花瓶從桌子上掉下來,摔碎了. 姨媽聽見響聲,走進屋里問道:“孩子們,誰把花瓶摔碎了?” “不是我.” “不是我.” 每個孩子都這么說. 列寧是孩子們當中最小的一個,他摔碎了花瓶,心里有點害怕,聽見哥哥姐姐們都說“不是我”,也跟著說了一句“不是我”. 姨媽并沒有追究事情的真相,她把地址上的碎玻璃片打掃干凈,事情就算過去了. 但是列寧覺得自己騙了姨媽,心里一直不好受.這天晚上睡覺時他又想起這件事,便不由得哭了出來. 媽媽聽了列寧的敘述,安慰他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媽媽明天就寫信告訴姨媽,姨媽一定會原諒你的.”3.孔子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子貢和顏淵到海州游覽.孔子聽到隆隆的聲響,對子路說:“山的那邊在打雷和下雨,為何還要趕著去?”子路說:“這不是雷雨聲,而是海浪拍岸之聲.”孔子從未見過大海,想到海邊去看看大海,于是孔子一行乘車到了海邊的朐陽山下. 孔子和他的弟子爬上了山頂,只見水天相連,海闊無際,他們都興奮極了.這時,孔子感到又熱又渴,他讓顏淵下山去舀海水來喝. 顏淵拿了盛器正要下山,忽聽得身后有人在笑,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回頭一看,是個漁家孩子,于是就問他笑什么.那個孩子說:“海水又咸,又澀,不能喝.”說完,他把盛了淡水的竹筒遞給了孔子. 孔子喝了水,解了渴,十分感激那個孩子,正想道謝,忽然海風吹來了一陣急雨,子路一看著急了,大聲嚷道:“糟糕,現在到哪里去躲雨呢?” 那個漁家孩子對大家說:“你們都不用著急,請跟我來!”說完,那孩子就把孩子一行領進一個山洞,這是他平時藏魚的地方.孔子站在洞口邊躲雨,邊哲學雨中的海景,不由得詩興大發,吟出了兩句詩:“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打沙灘萬點坑.”孔子的三個弟子都齊聲贊揚孔子的詩做得好,那孩子卻持反對態度,他對孔子說:“千層浪、萬點坑,你有沒有數過?”孔子心服口服地對孩子的反詰表示贊同. 雨停后,那孩子又到海上打魚去了.孔子回想起剛才發生的幾件事,歉疚而又自責地對三個弟子:“我以前講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看來這并不妥當,還是應該提倡‘學而知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孔子在當時已是名揚天下的賢人,但是,在一個孩子面前,他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并勇于承認.。
5.知錯能改的名人故事 要簡短一點的 急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怕犯錯誤,可怕的是一輩子做錯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有一次,李世民在后宮玩鳥(部下剛剛送來的一只很名貴的鳥),剛好魏征來了,看到皇帝在玩鳥不高興了,就與他說了很多話。
而李世民見魏征來了趕緊把鳥塞進衣袖里,導致最后鳥被憋死了。魏征就說“皇上呀,現在是困難時期,我們應該艱苦奮斗,而不是享樂的時候!”李世民以后也就在也沒弄過名花異草了,而專心政事,從而出現了“貞觀之治”。
6.議論文素材 名人 知錯能改的事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
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后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里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斗。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
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云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云,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并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于沒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名忠臣。
列寧和哥哥姐姐一起到喀山的姨媽家去玩。表兄弟表姐妹聚到一起,大家都特別高興,他們東奔西跑,玩的很開心。不料,列寧一步小心碰到一張小桌子,一只長頸玻璃花瓶從桌子上掉下來,摔碎了。
姨媽聽見響聲,走進屋里問道:“孩子們,誰把花瓶摔碎了?”
“不是我。”
“不是我。”
每個孩子都這么說。
列寧是孩子們當中最小的一個,他摔碎了花瓶,心里有點害怕,聽見哥哥姐姐們都說“不是我”,也跟著說了一句“不是我”。
姨媽并沒有追究事情的真相,她把地址上的碎玻璃片打掃干凈,事情就算過去了。
但是列寧覺得自己騙了姨媽,心里一直不好受。這天晚上睡覺時他又想起這件事,便不由得哭了出來。
媽媽聽了列寧的敘述,安慰他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媽媽明天就寫信告訴姨媽,姨媽一定會原諒你的。”
7.收集一個簡短的知錯就改的故事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鳳凰縣的一農戶家庭。
小時候,沈從文特別喜歡看木偶戲,常常因為看戲入迷而耽誤了讀書。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
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學校。
這時,同學都已放學回家了。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為什么曠課。
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并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愿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
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8.生活中知錯就改事例30到50字
1.沈從文知錯就改的故事
有一天上午,沈從文從課堂里溜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戲,那天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眉飛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陽落山,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學校。這時,同學都已放學回家了。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為什么曠課。他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老師氣得罰他跪在樹下,并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愿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溜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這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老師的一番話,使沈從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從文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長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2.徐悲鴻承認畫鴨筆誤
徐悲鴻早年留學法國,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尤其精于素描。對于中國畫,他是主張改革的:“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中西技法的融合,形成了他的前無古人的現實主義畫風。
聽某老人說,有一次,徐悲鴻正在畫展上對畫評議,一鄉下土老倌忽然上前對他說:“先生,你這幅畫里的鴨子畫錯了,你畫的是麻鴨,麻鴨尾巴哪有恁(這樣)長的?”眾人一看,原來是徐氏新作“寫東坡春江水暖詩意”,內中有麻鴨尾羽卷曲如環。鄉人說雄鴨羽毛鮮艷,尾巴卷曲是有的;麻鴨雌性羽毛麻褐色尾短,畫錯了。
9.【名人知錯就改的事例】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周處年輕時,為人蠻橫強悍,任俠使氣,是當地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大禍害,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相互拼殺后只剩下一個.周處立即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里有時浮起有時沉沒,漂游了幾十里遠,周處始終同蛟龍一起搏斗.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輪流著對此表示慶賀.結果周處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對此慶賀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實際上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吳郡去找陸機和陸云兩位有修養的名人.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云,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并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了,怕終于沒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名忠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知錯能改的例子簡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