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乒乓球的發展史
乒乓球發展史
乒乓球起源于19世紀末網球盛行的英國,當時,英國有些大學生,在室內曾以餐桌為球臺,模仿網球來玩,后作為一種室內游戲在英國流傳開來,并被命名為“桌上網球”。到了20世紀初,這項運動流行于歐洲,所用的球也發展到空心的賽璐珞球。1926年英國倫敦舉行了第1屆歐洲乒乓球錦標賽。期間,又召開了第1次國際乒聯全體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正式成立國際乒乓球聯合會的決議和國際乒聯的章程以及比賽規則,選出了領導機構成員,并將歐洲錦標賽更名為第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自1926年以后每年舉行1次,1940年——1946年因第2次世界大戰而中斷。1957年以后,改為每2年舉行一次。從1926年到1952年的20多年間,參賽的多是歐洲國家,運動員普遍使用膠皮拍,以削球防守打法為主。到1952年在孟買舉行的第19屆世界錦標賽上,日本隊不僅在球拍上,而且在打法上作了大膽的革新,首次使用了海綿拍和全新的直拍正手長抽的打法,突破的歐洲選手的穩固防守,一舉奪得女團、男單、男雙和女雙4項冠軍。60年代初,日本隊又發明了弧圈球和海綿反膠球拍;中國隊則推出直拍近臺快攻和長球削球的打法,較量下來,中國隊在第26、27、28屆世乒噻中共奪得11項世界冠軍,世界乒壇的優勢傳到了中國。進入79年代以來,歐洲選手在世界乒壇的新形勢下,棄守為攻,將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國的近臺快攻結合在一起,結合歐洲的特點,構成了一種既有速度又有旋轉、兩面進攻、能拉能打、能快能慢、能近能遠的新打法,從此,歐、亞實力形成對峙。
2.中國乒乓球的歷史
中國乒乓球發展史 新中國成立后,**號召“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乒乓球因為對場地要求不高,簡便易行所以在全國開展得比較好。
1959年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讓世界矚目。國人振奮。
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莊則棟和丘鐘慧分別獲得男女單打冠軍,中國隊也拿下了男子團體冠軍。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乒乓球開始在世界上稱霸,乒乓運動也長盛不衰。
至2005年,共獲冠軍143.5枚,其中世錦賽100. 5枚,世界杯賽27枚,奧運會16枚。而且已有三次包攬世錦賽全部7個金杯,兩次包攬奧運會全部4枚金牌。
這樣的成績足以自傲。 其次,乒乓球運動開展的條件不苛刻,可參與性強。
男女老少都能打,天南海北都能打,室內室外都能打,有錢沒錢都能打。條件好的可用高級球臺打,條件差的水泥球臺也能打,沒有球臺用幾張桌子拼起來也能打。
天氣好在露天可以打,遇上大風大雪在一間不大的房間里就可以打。乒乓運動又是一項全身運動,健體健腦又健心。
相對于足球籃球等運動,它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自己可控制運動量,非常有利于普及。總之,這項運動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得到了國人的普遍喜愛,普及程度很高。
多年來中國選手一直在乒乓球項目中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男子項目中的王濤、孔令輝、劉國梁,女子項目中的鄧亞萍、喬紅、王楠、張怡寧等冠軍球員群星璀璨。回顧中國乒乓球隊隊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漢城奧運會2枚,巴塞羅那奧運會3枚,亞特蘭大奧運會4枚,悉尼4枚,雅典3枚……多年來中國乒乓球隊一直以“夢之隊”的姿態出現在奧運賽場上,乒乓球項目也是中國代表團最為穩固的奪金點之一。
3.乒乓球發展的歷史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
后來他們改用空心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國人在打乒乓球。
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 tennis。1900年,一位美國制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制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
Ping-pong后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后,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乒乓球起源于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于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臺,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后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1927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正式成立,并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但都是木制的,球彈出后速度慢、力量小,沒有什么旋轉技巧;打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球在兩者之間推來推去。1936年,第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匈牙利布格拉舉行,大賽中出現了令人驚嘆的局面。
男子團體冠軍爭奪賽,在羅馬尼亞和奧地利進行。比賽從星期天21時進行。
熟料雙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于打法相同,雙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戰術,不肯輕易挑絆,而且企圖從對手的失誤中取勝。比賽進行到三時還是2:2。
當地規定,公共場所必須在3時關閉,惹來了警察干涉,最終耗時31時奧地利才以5:4戰勝。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
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
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采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
但這種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為主。人人皆此,磨來守去,即使奪得了冠軍也毫無意義。
20世紀50年代初,奧地利人發明了海綿球拍,日本運動員道德在世界比賽中使用,并一舉奪取得第十九屆世界錦標賽的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由于日本運動員利用這種球拍創造的遠臺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發球搶攻威脅大等優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勢。
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占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乒乓球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后,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
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臺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并連續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
中國近臺快攻的優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臺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
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在日本、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于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臺快攻打法之長,創造出適合于他們的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
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
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較大。
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國際交往和學習研究的加強,各種打法互取長短,使乒乓球技術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和提高。比如,中國近臺快攻、直拍快攻結合弧圈球、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術,均有所發展和創新,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良的成績。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已擁有186個會員協會,是世界上較大的體育組織之一。1982年,國際奧委會關于從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決定,推動了乒乓球運動更快地發展。
4.乒乓球的歷史
起源于英國,由網球運動派生而來。
19世紀后期,英國一些大學生在室內以桌為臺,書為網,酒瓶軟木塞為球,在桌上推來擋去,形成"桌上網球"游戲。1890年左右英格蘭著名越野跑運動員吉布(James Gibb)從美國帶回空心賽璐絡球,代替軟木塞。
因賽略絡球擊在木板拍上發出乒乓聲響,故稱"乒乓球"。1891年英國的巴克斯特(Charles Bakst)申請乒乓球商業專利。
1900年12月英國在倫敦舉行有300余人參加的乒乓球比賽。1902年日本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坪井玄道將乒乓球活動引入日本,1904年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經理王道平從日本購買了10套乒乓球器材,將乒乓球活動介紹到中國來。
20世紀20年代,乒乓球逐漸在歐洲、美洲和亞洲各國廣泛開展。1903年英國的古德(Gude)發明膠皮球拍,隨即旋轉削球的打法問世。
1926年起舉辦世界乒乓球錦標賽。50年代日本使用海綿貼面球拍,推出弧圈球、發球搶攻的打法。
60年代中國首創近臺快攻打法。乒乓球臺面長2.74米,寬1.525米,離地0.76米,中央有一垂直的球網將臺面分為兩個大小相等的臺區。
球拍大小、形狀、重量不限,但板面覆蓋的顆粒膠厚度至多2毫米。每場比賽采用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
每局比賽先得21分者為勝,如20平后,則先多得2分者為勝。乒乓球比賽分男、女團體,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7個項目。
1988年乒乓球進入奧運會,設男、女單打,男、女雙打4個項目。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4項比賽共172名運動員參加,其中男、女單打各64名,雙打各22對。
單打項目有3條獲得參賽資格的途徑:首先,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公布的世界排名前20名的運動員,每個協會最多只能兩名;其次,洲際奧運會預選賽成績最好的運動員,亞洲11名、非洲6名、歐洲11名、拉丁美洲6名、北美洲3名、大洋洲3名;最后,世界奧運會預選賽的前三名。東道國澳大利亞有1人自動獲得參賽資格。
雙打項目根據洲際奧運會預選賽確定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各洲的名額為:亞洲6對、非洲3對、歐洲6對、拉丁美洲3對、北美洲2對、大洋洲2對。每個協會每個單打項目最多3名運動員,每個雙打項目最多1對。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乒乓球比賽將從8月14日—23日在the Galatsi Olympic Hall舉行,其中決賽是在8月20日—23日進行。
5.簡述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歷史
在運動史上,乒乓球運動可以算是一項年輕的體育運動,它只有100多年的歷史,比起田徑運動(兩千年以上)來,它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后輩。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India)的英國海軍(navy)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后來他們改用空心的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
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
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名稱,如Indoor tennis。后來,一位美國制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制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
Ping-pong后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后,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在日語里,乒乓球叫做“桌球”。乒乓球運動的很多用詞是從網球變來的。
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臺叫ping-pong table,臺面稱court,中間的球網稱net,支撐球網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單人比賽一般采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所謂“局”,英文是set。
發球叫serve。乒乓球起源于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于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臺,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后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進.最初的球拍是塊略經加工的木板.后來有人在球拍上貼一層羊皮.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歐洲人把帶有膠粒的橡皮貼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發明了貼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種類似網球的橡膠球,1890年,英國運動員吉布從美國帶回一些作為玩具的賽璐珞球,用于乒乓球運動.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賽中,最負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起初每年舉行一次,1957年后改為兩年舉行一次.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從日本買回10套乒乓球器材.從此,乒乓球運動傳入中國.乒乓球運動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期起源于英國,隨后傳到美國、歐洲中部、日本、中國及韓國等地。
乒乓球運動起初被很多人視為娛樂活動,但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項世界性的主要運動之一。乒乓球運動于1988年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認,正式成為比賽項目,其中包括了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及女子雙打。
6.乒乓球發展的歷史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
后來他們改用空心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來。Table tennis出現不久,便成了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20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乒乓球的比賽用具。它是美國頭號持拍運動,有超過20萬美國人在打乒乓球。
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稱,如Indoor tennis。1900年,一位美國制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制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
Ping-pong后來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后,人們又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詞語。
乒乓球起源于英國,歐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稱為“桌上的網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網球發展而來。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于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臺,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
20世紀初,乒乓球運動在歐洲和亞洲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了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后被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同時成立了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1927年,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正式成立,并決定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運動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初期,運動員使用的球拍雖形狀各異,但都是木制的,球彈出后速度慢、力量小,沒有什么旋轉技巧;打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球在兩者之間推來推去。1936年,第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匈牙利布格拉舉行,大賽中出現了令人驚嘆的局面。
男子團體冠軍爭奪賽,在羅馬尼亞和奧地利進行。比賽從星期天21時進行。
熟料雙方派出三名削球手,由于打法相同,雙方水平又接近,且都用了蘑菇戰術,不肯輕易挑絆,而且企圖從對手的失誤中取勝。比賽進行到三時還是2:2。
當地規定,公共場所必須在3時關閉,惹來了警察干涉,最終耗時31時奧地利才以5:4戰勝。1903年,英國人古德發明了膠皮球拍,有力地促進了乒乓球技術的發展。
從1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國選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圓柱形顆粒的膠皮拍。擊球時增加了彈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產生一定的旋轉,因而出現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
這一打法在歐洲流行長久,不少運動員采用這種打法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時期乒乓球運動的優勢在歐洲,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
但這種球拍只能以制造下旋為主。人人皆此,磨來守去,即使奪得了冠軍也毫無意義。
20世紀50年代初,奧地利人發明了海綿球拍,日本運動員道德在世界比賽中使用,并一舉奪取得第十九屆世界錦標賽的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由于日本運動員利用這種球拍創造的遠臺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發球搶攻威脅大等優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勢。
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占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乒乓球1959年,容國團獲得了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后,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
在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臺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并連續獲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屆男子團體冠軍。
中國近臺快攻的優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臺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
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在日本、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于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臺快攻打法之長,創造出適合于他們的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
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
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較大。
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國際交往和學習研究的加強,各種打法互取長短,使乒乓球技術得到了更快的發展和提高。比如,中國近臺快攻、直拍快攻結合弧圈球、橫拍快攻結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術,均有所發展和創新,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優良的成績。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已擁有186個會員協會,是世界上較大的體育組織之一。1982年,國際奧委會關于從1988年起把乒乓球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決定,推動了乒乓球運動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