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圓周率的小故事 圓周率的小故事
背景:"我"作為一個父親,對于兒子的墮落,由自暴自棄到想法挽救,最后成功,和 家團圓。。
方法:讀音+形狀。。
白話+古文。。
(兒子十分墮落)
山顛一寺一壺酒,3.14159
兒樂,苦煞吾。26 535
把酒吃,酒殺兒。897 932
殺不死,樂而樂。384 626
(父親對兒子放棄希望)
死了算罷了,兒棄溝 43383 279
吾痛兒,白白死已夠戚矣,留給山溝溝 502 8841971 69399(這句是我覺得最強的!)
(心疼兒子)
山拐吾腰痛,吾怕兒凍久,凄事久思思。37510 58209 74944
(接下來開始挽救兒子了。。)
吾救兒,山洞拐,不宜留 592 307 816
四鄰樂,兒不樂,兒疼爸久久 406 286 20899
爸樂兒不懂,"三思吧!" 86280 348
兒悟,三思而依矣,妻懂樂其久。。 25 34211 70679
一百位over。
2.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越短越好)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3.圓周率的故事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廟,廟里有一個和尚,和尚名叫爾樂,是個教書先生。和尚酷愛喝酒。有一天,和尚要下山,但是他怕小孩子偷懶不學習,就給了他們一個任務:
背熟圓周率小數點后22位數字。
小孩子們說:“苦殺唔也!”
和尚不記得帶他的酒瓶下山了,于是,小孩子們干脆把和尚的酒偷來喝個精光,讓他回來的時候沒酒喝,氣死他!
誰知老和尚來到,不但沒有被氣死,反而樂翻了天,因為他們編出了這樣一個順口溜來幫助記憶:
山 頂 一 寺 一 壺 酒 爾 樂 苦 殺 唔 把 酒 吃 酒 殺 爾 殺 不 死 樂 爾 樂
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2 6
兀=3.141592653589793238462……
4.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越短越好)誰知道啊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并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杰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5.數學家的故事,簡短 簡短 簡短,急
華羅庚勤奮成才
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輟學之后,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讀書,他從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50頁從老師那兒摘抄來的《微積分》開始,勤奮自學,踏上了通往數學大師的路。
華羅庚輟學期間,幫父親打理小店鋪。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里串門,埋頭在家里讀書。
白天,華羅庚就幫助他的父親在小雜貨店里干活與站柜臺。顧客來了,幫助他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顧客走了,就又埋頭看書或演算習題。有時入了迷,竟然忘記了接待顧客。時間久了,父親很生氣,干脆把華羅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紙拿來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時甚至把他的算草紙往火爐里扔。每逢遇到這種時候,華羅庚總是拼命的抱住他視之如命的算草紙,不讓他的父親燒掉。
華羅庚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華羅庚和全世界無數的杰出人才一樣,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阻力。不斷前進,這倒反而鍛煉了他。沒有時間,養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養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6.圓周率的故事
據說,從前有位私塾先生,經常想出怪招來懲罰學生,而他自己卻溜出去玩。
有一次上課時,一位學生調皮,老師罰所有學生放學后留下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20位數字才能回家,而他自己卻跑到山頂上的一個寺廟里與和尚喝酒。大家很郁悶,怎么也背不出來。
一位學生看看自己、想想老師,靈感勃發,用了諧音的方法編了一套順口溜,迅速背出了圓周率:“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爾樂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酒殺爾(932),殺不死(384),樂爾樂(626)”。老師回來,一看大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能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后22位,驚詫不已;聽著大家背誦的內容,不由得臉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