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飛大鬧長坂坡故事情節概括
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劉備帶領新野、樊城兩地百姓來到襄陽城下,但蔡瑁不準劉備入城。劉備帶領百姓前往江陵,在長坂坡遭到曹操夜襲,劉備與部將、家眷失散。趙云在長坂坡舍命救出劉備家眷,斬殺曹營名將五十余員。
張飛在長坂橋一聲大喝,驚退曹操百萬大軍。事后,曹操率兵追襲劉備敗軍,路遇關羽率領的江夏士兵,擊退曹軍。劉備率殘兵來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前去東吳聯合孫權抗曹。
擴展資料
該回主要人物簡介:
1、張飛他勇武過人,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 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寢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
197年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之后,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劉備衣帶召事情泄漏,率領關羽、張飛逃走,殺下邳太守車胄,劉備戰敗,關羽被擒,劉備與張飛投奔袁紹。公元208年劉備于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
劉備入蜀后,張飛與諸葛亮、趙云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在巴西之戰中,擊敗魏國名將張合。在武都之戰中,兵敗而還。劉備稱帝后,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范強、張達殺害。謚曰桓侯。
2、曹操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
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2.三國演義張飛大鬧長坂坡故事梗概
長坂坡之戰發生于東漢建安十三年,地點在荊州當陽附近的長坂坡,戰斗雙方是劉備和曹操。劉備被曹操擊潰,攜民眾逃走。此戰,劉備輜重軍隊損失慘重,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劉備因張飛據水斷橋贏得逃亡時間,而甘夫人和劉禪在趙云的保護下幸免于難。戰后劉備放棄轉往江陵的計劃,轉為前往江夏和劉表長子劉琦會合。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自率軍南下荊州。當年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即位后即不戰而降,卻不敢將此事告知給劉備,劉備對此事也并不知情。劉備有所發覺后,遣人去問劉琮,劉琮令宋忠召劉備宣旨。而當時曹操軍已經到達宛城,劉備聽聞大驚,又恥殺宋忠,于是率眾逃亡。 此時,諸葛亮等人勸劉備趁此機會攻打劉琮,占據荊州,從而據城以抗曹軍,但劉備終因荊州是劉表基業,不忍想奪。很多荊州人士都棄劉琮投靠劉備,更有十萬百姓愿跟隨劉備逃亡。有人勸說劉備拋棄他們,輕騎前進,但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于是率大眾同行,但行軍速度非常緩慢。另一方面,劉備派遣關羽率水軍,從水路向江陵進發。
九月,曹操聽聞劉備逃亡的消息,怕劉備先一步占領江陵,于是派出曹純領精騎五千急襲江陵,在當陽附近追上劉備軍。
3.簡述張飛大鬧長坂坡的過程
魯肅準備與關羽會談,將領們恐怕發生變故,勸魯肅不要去。
魯肅說:“事到如今,最好的辦法是開導、勸說。劉備忘恩負義,是非還沒有最后的結論,關羽又如何敢再打算謀害我的性命!”于是,邀請關羽會面,各自在百步以外止住自己的部隊,只有又方的將領帶佩刀相見。
魯肅責備關羽不返還三郡,關羽說:“烏林那次戰役,劉左將軍直接參戰,竭盡全力打敗了敵人,難道能白白辛苦,不擁有一塊土地?而您要來收取土地了嗎!”魯肅說:“不對!開始在長阪與劉備會面時,他的部眾抵擋不了一校的人馬,智竭計窮,士氣低落,勢力衰頹,打算遠逃,那時想不到會有今天。我們主公可憐劉備無處守身,不吝惜土地和百姓的勞役,使劉備有了落腳之地,幫助他解決了困難。
而劉備卻自私自利,虛情假意,辜鍘恩德,損壞我們的友好關系。現在他已得到益州,有了力量,又要兼并荊州土地,這樣的事連普通人都不忍心做,何況領導一邦的領袖人物!”關羽聽罷,無言以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用簡短語言概括張飛大鬧長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