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生和發展,揭露了它的內在本質和矛盾,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性和共產主義的必然性。
其基礎是剩余價值學說,馬克思根據這一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科學地論證了無產階級必然要為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和消滅人剝削人的現象而斗爭。
《資本論》以深沉犀利的筆觸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普遍規律,對資本主義及其辯護士進行了嚴厲的指控,是具有鮮明的黨性的著作。
馬克思的思想武裝了全體工人階級,并在政治經濟學上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革命。
全書所涉及的有關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著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和階級斗爭學說。
因此,《資本論》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學著作,同時,以其對英國社會經濟歷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稱得上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
就這部書的歷史意義,恩格斯曾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里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辟,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一覽無遺”。
《資本論》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當今世界的形勢已發生巨大的變化,但它的基本理論仍然是今天的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馬克思的思想已經獲得全人類的意義,他不僅為19世紀的人類所擁有,為20世紀的人類所重視,而且,作為人類的一筆寶貴的思想遺產,在以后人類各個世紀中,它都將被繼承、被發揚光大。
《資本論》畢竟是一部科學巨著,理論深奧,知識淵博,初學者讀它是有一定困難。
這就要求閱讀有關原著的書籍的輔導材料。
而且我們在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過程中,要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既要切實掌握、深刻領會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和經濟思想,又要運用馬克思《資本論》的基本原理來指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研究使用的方法。
”因此,我們要立足于新時代,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學說,使馬克思種下的理論之樹永葆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