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舉隱患危險和事故的事例
溫州某醫藥化工廠的隱患:使用液氯氣瓶沒有設置緩沖罐,反應釜液體石蠟倒灌至氣瓶;
1979年9月7日發生事故:空瓶返回溫州電化廠充裝液氯時,液氯與石蠟反應,爆炸致58人死亡,400多人中毒。該事故是我國化工事故一次死亡人數最多的案例。
2004年4月16日:
重慶天原化工廠發生爆炸,9人死亡,15萬人疏散,是我國化工事故疏散人數最多的一次。隱患是液氯中的三氯化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的。
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淮安段,40噸液氯罐車超裝,發生交通事故側翻,致附近村民28人死亡,隱患是液氯超裝。
。隱患,太多了。
2.
某日下午,某化工廠發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傷,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叁佰萬元,間接經濟損失約伍佰萬元。
一、事故發生經過
某日下午,某化工廠一車間(氰酸鈉、氰酸鉀車間)尾氣(氨氣)吸收裝置附近有一臺水吸泵工作不正常,該廠分管生產和安全的副廠長郭某便利用職工交接班間歇,指揮機修工陶某(無特種作業操作證)對該泵邊上一臺不用的泵通過氣割作業進行割除,以方便對有問題的水吸泵進行維修,但氣割作業前未對裝置內殘留氨氣進行置換,也未檢測可燃氣體濃度。約16時45分左右,氣割作業引發裝置內可燃氣體發生爆炸。當時在爆炸現場的人員有:副廠長郭某,機修工陶某,在該廠送貨的某運輸公司押運員魏某,在一車間內作業的操作工馬某、戴某,以及在一車間附近的操作工劉某。爆炸造成郭某和魏某當場死亡,一車間北墻倒塌,屋頂全部掀翻,周圍200米以內建筑物玻璃全部破碎、屋頂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陶某和戴某被爆炸廢墟掩埋死亡,馬某、劉某在爆炸中頭部和手臂分別不同程度受傷。
二、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1、郭某作為企業分管生產和安全的副廠長,安全意識淡薄,違反動火作業規程,在動火作業范圍內,未進行可燃氣體檢測,硫酸氨儲罐未進行置換的情況下,違章指揮不具備焊接作業資格的機修工陶某進行氣割作業;2、陶某在不具備資質的情況下,違章操作,引發可燃氣體爆炸。
間接原因:該化工廠在廠房、倉庫未經消防驗收的情況下就投入使用,企業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未能教育和督促員工嚴格執行本單位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事故教訓與防范措施
一是要嚴格按照安全生產相關規定,取得本單位建設項目的行政許可,確保本單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二是要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安全培訓和教育,確保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三是要督促員工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嚴禁出現違章指揮和冒險作業的情況。
希望廣大企業要引以為戒,從該事故中吸取深刻的教訓,切實提高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在工作中把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強化對特種作業的管理,確保高危作業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實施。
3.化工安全生產重要性的案例
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的必備條件。由于我國處于市場經濟建設初期,工業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同時我國又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進入勞動力市場,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再加上經濟全球化帶來發達工業國家向我國轉移“高風險、高耗能產業”等因素,使我國工業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化工生產的原料和產品多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蝕性,化工生產特點多是高溫、高壓或深冷、真空,化工生產過程多是連續化、集中化、自動化、大型化,化工生產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燒、爆炸、毒害等,因此,化工行業已成為危險源高度集中的行業。
由于化工生產中各個環節不安全因素較多,且相互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危險性和危害性大,后果嚴重。所以,化工生產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均必須熟悉和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事故防范技術,并具備一定的安全事故處理技能。
上海“11.15”火災事故
2010年11月15日14時,上海余姚路膠州路一棟高層公寓起火。截至11月19日10時20分,大火已導致58人遇難,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療。
這起事故是一起因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所導致的特別重大責任事故,經過初步分析,起火大樓在裝修作業施工中,有2名電焊工違規實施作業,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火災。這起事故還暴露出5個方面的問題:電焊工無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引發大火后逃離現場;裝修工程違法違規,層層多次分包,導致安全責任不落實;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安全措施不落實,存在明顯的搶工期、搶進度、突擊施工的行為;事故現場違規使用大量尼龍網、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導致大火迅速蔓延;有關部門安全監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業和無證電焊工上崗,對停產后復工的項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4.列舉隱患危險和事故的事例
溫州某醫藥化工廠的隱患:使用液氯氣瓶沒有設置緩沖罐,反應釜液體石蠟倒灌至氣瓶;1979年9月7日發生事故:空瓶返回溫州電化廠充裝液氯時,液氯與石蠟反應,爆炸致58人死亡,400多人中毒。
該事故是我國化工事故一次死亡人數最多的案例。2004年4月16日:重慶天原化工廠發生爆炸,9人死亡,15萬人疏散,是我國化工事故疏散人數最多的一次。
隱患是液氯中的三氯化氮,應急處置不當造成的。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淮安段,40噸液氯罐車超裝,發生交通事故側翻,致附近村民28人死亡,隱患是液氯超裝。
隱患,太多了。
5.廣東省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必須是廣東省的
2012年10月3日13時30分許,位于東莞市道滘鎮南丫工業區的東莞市永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危險化學品倉儲經營企業,總庫容為2.34萬立方米)裝卸臺內,一輛東莞迅翔公司牌號為粵S32291的槽罐車正在充裝醋酸乙酯過程中發生爆燃,事故造成1人受傷。
2012年10月5日13時05分許,位于韶關市南雄產業轉移園區內的南雄志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從事化學穩定劑研發的企業,近期研發主產品:二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非危險化學品】,副產品:苯酚;主要原料:季戊四醇、二甘醇、亞磷酸三苯酯)在研發試生產期間,3010#反應釜(容積約2000升,反應溫度120~180℃,反應壓力-0.0985~0.0995MPa)違規試生產,在試生產出料時發生爆炸并引發火災,事故造成6人受傷,其中5人重傷(2人經送院搶救無效死亡)、1人輕傷。
上述2起事故原因雖然正調查中,但事故發生在國慶節和安全生產“百日行動”期間,充分暴露出部分化工及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重生產、輕安全,甚至違規違章生產。據了解,南雄志一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再改變生產工藝和產品方案,采用的生產技術工藝未按規定論證和中試,而直接進行工業批量生產;安全生產法制意識淡薄,建設項目未經批準擅自非法違規試生產;新建項目生產準備工作不充分,設備、設施未經嚴格調試,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實而生產。尤其是南雄“10.5”爆炸事故,是我省今年繼清遠英德“3.26”爆炸事故后又一起發生在新建項目試生產階段的事故;也反映企業員工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差、操作技能和應急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
另外,2011年11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左右,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文邊村東線工業區內廣州市福田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
6.化工安全生產重要性的案例
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安全生產是企業生存的必備條件。由于我國處于市場經濟建設初期,工業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同時我國又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進入勞動力市場,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再加上經濟全球化帶來發達工業國家向我國轉移“高風險、高耗能產業”等因素,使我國工業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化工生產的原料和產品多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蝕性,化工生產特點多是高溫、高壓或深冷、真空,化工生產過程多是連續化、集中化、自動化、大型化,化工生產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燒、爆炸、毒害等,因此,化工行業已成為危險源高度集中的行業。
由于化工生產中各個環節不安全因素較多,且相互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危險性和危害性大,后果嚴重。所以,化工生產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均必須熟悉和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事故防范技術,并具備一定的安全事故處理技能。
上海“11.15”火災事故
2010年11月15日14時,上海余姚路膠州路一棟高層公寓起火。截至11月19日10時20分,大火已導致58人遇難,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療。
這起事故是一起因違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所導致的特別重大責任事故,經過初步分析,起火大樓在裝修作業施工中,有2名電焊工違規實施作業,在短時間內形成密集火災。這起事故還暴露出5個方面的問題:電焊工無特種作業人員資格證,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引發大火后逃離現場;裝修工程違法違規,層層多次分包,導致安全責任不落實;施工作業現場管理混亂,安全措施不落實,存在明顯的搶工期、搶進度、突擊施工的行為;事故現場違規使用大量尼龍網、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導致大火迅速蔓延;有關部門安全監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業和無證電焊工上崗,對停產后復工的項目安全管理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