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短父母感恩小故事
1,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范。
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 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
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
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
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
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
著有《九宮賦》、《天子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
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涌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
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
2.名人父母的愛例子100字
名人父母的愛例子如下:
1、著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在班里倒數第一,一天到晚不知亂畫什么。校長和老師說他是弱智,讓家長把他領回去。愛迪生的母親領著孩子到學校,怒氣沖沖找到校長和老師說:“我的孩子是天才,你們不理解他!”母親的這點理解,使得愛迪生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2、有一天,孟子逃學,孟母非常生氣,拿剪刀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孟子連忙跪在地問原因。母說:“讀書就像織布一樣。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成一尺, 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有用 。學問也必須日積月累。如半途而廢,就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3.感恩父母的小故事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
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
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
在她們貧窮的家里,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
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于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
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
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里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拼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
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么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
于是擦干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 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于閉上……。
4.關于父母愛子女的故事(簡短的)
我看到了父親躺在了病床上,我的淚掉了
我是個殘疾人,我的腳患有小兒麻痹癥,至從我能記事來我走路都是一缺一拐的,但他很疼愛我,為了我,他放棄了他光明的前程,我的父親真是世界上的一個最好的父親。
本來他可在我們這里的縣一小就職的,為了在家照顧好我他放棄了這個機會。(那時我還很小只有二歲多)等我大點的時候,那個學校已經不要他了,父親無懶就只好在我們的小村子里自己開了一個私人學校,學生就是村子里的幾個小孩子,說透了就是因為我走不了路,而專為我服務的,就這樣一教就是6年,這6年說長也不長,可是父親的前程沒了,我的成績也不是太理想,說穿了我也不是一塊讀書的料,白白的浪費了他的心血,我的心里真的太不是滋味了,可是父親還在不斷的鼓勵我,支持我,我初中時他又把我送到了縣二中,說我的內心話我真的很內糾,也想好好的學,將來報答他對我的片苦心,可是一轉眼,幾年過去了,我沒考上大學,只好又回到了家中,父親又再次給我補了兩年,可是我還是沒考上大學。
一轉眼間我也成了個大人,父親的頭發卻變白了,我在學家中卻只能干點手上活,一切家中的重活都一直由父親一人擔著。村子里的人都變富了,我家還是一間毛草房……
看著這病床上躺父親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5.關于感恩父母的小故事,50字左右
第1個故事 小孩的心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
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了!」
於是,對孩子吼了一聲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 說完,竟從懷里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
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小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第2個故事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第3個故事
曾經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們吵了一架`其中一個人打了另個人一巴掌`那個人很傷心很傷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寫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寫完后`他們繼續行走`他們來到一塊沼澤地里`那個人不小心睬到沼澤里面`另一個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個人得救了`他很高興很高興`于是拿了一塊石頭`在上面寫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頭霧水`奇怪得問:“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寫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卻把它刻在石頭上呢?`那個人笑了笑`回答道:“當別人對我有誤會`或者有什么對我不好的事`就應該把它記在最容易遺忘`最容易消失不見的地方`由風負責把它抹掉`而當朋友有恩與我`或者對我很好的話`就應該把它記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盡管風吹雨打也忘不了~”
希望采納(≧3≦)
6.關于父愛和母愛的小故事
1、《母親的最后一個兒童節》一個年輕的母親因患白血病久臥病榻,身心越來越疲憊。
她明白留給自我的日子不多了,就趁醫生、護士不注意的時候拼命為女兒編織了一件毛衣。毛衣織完藏在枕頭下,人也從此進入半昏迷狀態,之后她隱約聽見護士的議論,明白自我不出3日將遠離親人,心里倒也十分鎮定。
第二天突然聽到病房外有鼓樂聲,問床前守護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訴她,再過兩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學生們在練唱歌。年輕的母親咬咬牙說::“我必須要活過兒童節,我不能死在6月1號。
不然,每到兒童節,女兒想起這天失去母親,她能高興嗎?”果然,這個年輕的母親再半昏迷狀態下與死神周旋,時不時微睜開眼睛問,什么時候了?最后堅持到6月2日,她松了一口氣:“好了,我要同你們說再見了。”說完指指枕頭下,含笑而去。
2、《愛的犧牲》有一個盜獵者在山上發現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開準備射擊時,羊群發現了險情,很快想遠出逃散。獵人舉槍追擊,體格健壯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點的羚羊扔在了后面。
追到一個峽谷時,其余的藏羚羊都紛紛縱身跳了過去,只丟下一對母子。盜獵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倆。
藏羚羊的彈跳潛力很強,速度快的時候能條數丈遠。還沒有完全長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么遠。
很顯然在這種危險的狀況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個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入盜獵者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過峽谷逃生。盜獵者緊隨其后追擊,快追到峽谷盡頭時,母子倆同時起跳,但是彈跳的那一剎那母親放慢了速度,幾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當的力量。
母親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穩穩地踩在母親的背上,以次作為支點第二次起跳,順利地逃到了對面的峽谷,而它的母親卻無力第二次起跳,落如深谷摔死了。這一幕讓盜獵者震驚了,他跪在地上,他含著淚將罪惡的槍仍到了山谷里。
3、《唐山地震》年輕的母親正在溫馨的家里一邊織著毛衣,一邊用腳輕輕撥動著搖籃,搖籃里的孩子甜甜地睡著。突然地震發生了,母子一同墜入廢墟和黑暗之中,萬幸的是,母子都沒有受傷。
母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里,等待求援一天過去了。孩子吃盡母親雙乳里最后兩滴奶,哭聲漸漸衰弱。
再不獲救,孩子將被渴死先于母親而去絕望中和母親兩手亂扒,企圖從鋼筋水泥中獲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觸到了織衣針,心中一陣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后,母子倆最后重見天日,孩子安然無恙,母親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臉色十分蒼白。人們驚奇地發現,母親每個手指都扎了一個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親的鮮血存活下來。
4、《這就是母愛》有一天,一個母親懷抱嬰兒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時光一天天過去,救護隊沒有找到她們。嬰兒餓得奄奄一息時,母親用石塊割破靜脈,讓鮮血滴進孩子的嘴里。
等人們最后找到她們時,母親已死去,嬰兒一響亮的啼哭歌頌著母愛的偉大。是的,母愛是偉大的。
再這種母愛的支撐下,母親富有超常的堅韌和超常的犧牲精神和意志,是人類得以繁衍、進步、純潔的原動力。但是,兒女們常常忘記這個簡單的道理,非要他們為人父母后才覺醒。
那時,一切都晚了。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經1999年**的地方,導游趁此說了一個感人卻也感傷的故事,發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地震后,許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難人員不斷搜尋著可能的生還者。
兩天后,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塊,一看到救難人員便拼命哭喊著:”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七歲的小女兒,救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里。救難人員大驚,賣力地搬移在上方、周圍的石塊,期望盡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么多、那么重,怎樣也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
媒體到這兒拍下畫面,救難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一面苦撐等待著。透過電視、透過報紙,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淚來。
更多的人,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動。救援行動從**進行到深夜,最后,一名高大的救難人員構著了小女兒,將她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
母親急切的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以為女兒還活著,是她苦撐兩天的唯一理由和期望。這名救難人員最后受不了,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此刻要把他送到醫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過去!”他明白。
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讓土石壓死自我,所以騙了她。母親疲累地笑了,隨后,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一度僵直無法彎曲。
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這就是母愛”。長得壯碩的導游說:”我是個不輕易動感情的人,但是看到這篇報導,我哭了。
以后每次帶團經過這兒,我都會講這個故事。”其實不只他哭了,在車上的我們,也哭了。
5、《撿破爛的母親》一天中午,一個撿破爛的婦女,把撿來的破爛物品送到廢品收購站賣掉后,騎著三輪車往回走,經過一條無人的小巷時,從小巷的拐角處,猛地竄出一個歹徒來。這歹徒手里拿著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婦女的**,兇狠的命令婦女將身上的錢全部交出來。
婦女嚇傻了,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歹徒便。
7.關于母愛的小故事50字
1、這是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 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那時村里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朗朗、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
2、主人在某一天把廢棄的閣樓重新裝了門窗,半個月后去,發現窗臺下有一只死不瞑目的小鳥,從窗臺到地下,細數共有102滴血!
估計是小鳥撞窗所致,是什么令小鳥不顧一切的呢?主人檢查了閣樓,發現了里面有一窩餓死了的雛鳥。主人明白了因他關了門窗,小鳥媽媽不能進去,為了它的寶貝,它想用自己的身軀去撞開窗啊!
3、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第二天,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手高高舉過頭頂,仿佛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
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跡般地成為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4、一對母子被深壓在廢墟下,母親半個身子被混凝土板卡著動彈不得,可是卻竭盡全力地維護著懷中七個月大的嬰兒。
幾天后,救護人員挖洞發現他們時,母親已經死亡,而那嬰兒口里還含著母親的食指。原來,母親在危難中一直用乳汁延緩著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就咬斷自己的指頭,用自己的鮮血讓孩子活了下來,而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5、發生在某地游覽區的一次纜車墜毀事故中。纜車的鋼纜突然斷了,纜車從110米高的空中墜下。在纜車落地的時候,一位年輕的母親本能地用她的雙臂死命地托著兩歲的兒子,任憑自己的身體受著強烈的撞擊,她用自己雙臂的緩沖來保護著兒子。當救護人員趕到時,母親已經死去,但她的雙臂仍然托著大聲哭喊的兒子。
8.感恩父母的事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9.現代孝順父母事跡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聽我爸爸說過一個孝敬父母的事例。
那個人大概跟我爸年紀差不多,在一個什么鄉還是縣的當干部,老家在鄉下,離工作單位很遠。騎自行車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這個人每周周末都會騎自行車回老家,不管刮風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頭上一坐,點根煙,聽他老母親嘮叨、說話。
老太太七八十歲了,口齒也不太清楚,而且關心的都是些小農瑣事,還有家里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黃瓜賣了,家里雞不下蛋等等。他就那么聽著,偶爾應兩聲。
跟那人在城里的工作和他的閱歷相比,這些事情毫無意義,如果放在美國人身上,肯定會惱了。但那人一點都不煩,盡管他也不喜歡聽。
他就是坐在炕頭上,聽他媽嘮叨半天,就為陪著他媽。因為他知道他媽想他,喜歡經常能看見他;他媽也知道他兒子理解他。
就這樣,年復一年。那人用最簡單的方法盡自己的孝心。
娘兒倆往炕頭上一坐,就開始聊。一個說,一個聽,簡單而悠閑。
這比任何華麗詞藻所堆積出來的孝道都感人,因為它能靜靜的沁到人們的心里去。 她一直在做學生———尹惠玲(女,53歲,西安市革命公園退休職工) 今年53歲的尹惠玲,30年如一日照顧婆婆。
退休之后,本身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但為了照顧老人,還是在做好兒媳婦的同時,努力的去學習再學習,當個年齡最大、涉獵最雜的好“學生”。只要與老人生活相關的,她都認真聽認真記,多方查詢了解有關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和科學的生活常識,老人的飯菜更是時常翻新……由于她體貼入微的照料,年過10 8歲的婆婆陳鳳英老人現在依然身體硬朗,五代同堂的大家庭親密而和睦,成為社區街坊的佳話。
家中三代都夸她———趙滿玲(女,43歲,閻良區荊山路小學教師) 2004年被評為“陜西省十佳好媳婦”的趙滿玲,今年又被評為“十佳孝順兒女”,笑臉之后是操勞照顧一家三代的辛苦。婆婆早年患病在床,為方便照顧,她將公婆接到學校宿舍和自己一起住,課間周末,盡量抽空陪伴。
不但照顧老人,家中的三個小叔也要她照顧,三弟媳婦身患絕癥,家中的洗衣做飯、照看孩子,就都由她來接過……這個多次被評為學校、區級優秀教師的好園丁,在家里,三代都夸她。 丈夫在外甭操心公婆———張新利(女,44歲,藍田縣藍天關鎮新寨村四組村民) 1983年,張新利嫁到新寨村楊家,家庭情況不好,丈夫想多賺點錢又不敢外出打工:公公患有腦血栓病,婆婆又雙目失明。
“你走吧,我一定把公婆照顧好。”丈夫這一出去就是半年甚至一年,屋里屋外就她一人忙活,她給完全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喂飯、洗衣、擦身、按摩、端屎端尿,直到公公安詳去世,送葬那天,鄰里兄長為她披紅全村人無不稱贊。
對雙目失明的婆婆,她從此更細心照料,為老人買來收音機、秦腔錄音帶,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麗莉(女,45歲,灞橋區灞橋街辦敬老院工作人員) 梁麗莉的孝順兒女稱號,是眾多老人一起推薦的,她是很多老人共同的好兒女。敬老院的老人中90%患有癱瘓、尿失禁、腦血栓后遺癥等疾病,80多歲的黃志杰老人,偏癱多年,經常大便不暢,看到老人痛苦的樣子,她多次給老人摳屎,老人不好意思的對她說:閨女,難為你了,這是俺親兒女都難做到的事啊!在灞橋街辦敬老院工作的6年里,敬老院的老人來來往往,每個都把她當成了親女兒,不僅如此,她還義務贍養了農村五保戶和社會孤寡老人13人…… 給兒女做個好榜樣———孫翠琴(女,54歲,高陵縣通遠鎮火箭村村民) “我這十幾年的命,都是兒媳婦給的。”
孫翠琴的婆婆這樣說。1989年,73歲的婆婆腦血栓落下后遺癥,醫生斷言這個年紀的人最多活兩三年。
孫翠琴一聲不吭,要從病魔手里奪回婆婆:一日三餐,家里的口味完全是婆婆的喜好;怕婆婆得褥瘡,她三天兩頭給老人換洗,鄰村的娘家她卻難得去一次。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已出嫁的孫女給老人送來了收音機和磁帶,在外打工的孫子買回彩電時也要叮囑:這是給奶奶買的…… 大嫂的兒女喚她“媽媽”———康秀梅(女,48歲,戶縣甘河鎮北板村村民) 公婆對她滿意的挑不出毛病,家里同輩也是伸出大拇指。
幾年前,大嫂在醫院生產時難產去世,留下一個六歲的女兒和嗷嗷待哺的嬰兒,此時康秀梅的女兒也在襁褓中未斷奶,但她二話沒說,將兩個孩子接到自己身邊,用本該屬于女兒的乳汁哺育侄兒,幾年后,大哥再婚,但兩個孩子卻怎么也不肯回去,他們只認康秀梅這一個“媽”,而康秀梅也再一次用母親的胸懷接納了他們…… 婆婆好了她卻病了———張玲如(女,57歲,西安市東倉門社區工作人員) 18年前,張玲如的婆婆患腦血栓進了醫院,丈夫在外地工作,一雙兒女上學讀書,醫院家里兩頭跑。婆婆病情穩定回到家后,婆婆的理發、洗頭洗腳洗澡換衣,剪指甲修腳,全由她一個人來干,十八年來,一直行動不便的婆婆并沒有邋遢的病態,鄰居都夸老人家精神頭越來越好,85歲的婆婆如今已能基本自理。
而她卻累的頸椎有了毛病,手腕也常常疼的碗都端不動…… 白發兒子感動繼母———馬世儉(男,70歲,華山社區退休職工) 馬世儉是這次評選出的孝。
10.關于愛媽媽或愛爸爸的簡短小故事
>;一朵玫瑰花
有位紳士在花店門口停了車,他打算向花店訂一束花,請他們送去給遠在故鄉的母親。
紳士正要走進店門時,發現有個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紳士走到小女孩面前問她說:
「孩子,為什么坐在這里哭?」
「我想買一朵玫瑰花送給媽媽,可是我的錢不夠。」孩子說。紳士聽了感到心疼。
「這樣啊。。」于是紳士牽著小女孩的手走進花店,先訂了要送給母親的花束,然后給小女孩買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時紳士向小女孩提議,要開車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嗎?」
「當然啊!」
「那你送我去媽媽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媽媽住的地方,離這里很遠。」
「早知道就不載你了。」紳士開玩笑地說。
紳士照小女孩說的一直開了過去,沒想到走出市區大馬路之后,隨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來到了墓園。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墳旁邊,她為了給一個月前剛過世的母親,獻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遠路。紳士將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給母親的花束,而改買了一大束鮮花,直奔離這里有五小時車程的母親家中,他要親自將花獻給媽媽。
一朵玫瑰花,為逝者舉行盛大喪禮,不如在他在世時,善盡孝心。
龍應臺有一篇《目送》,她在結尾告訴我們,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就得追,而且我們要從今天開始追!提早追!大步追!趁著還來得及,為爸媽送上一臺愛爸媽俱樂部的艾心儀,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足下的關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父親母親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