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的種植方法
原發布者:rgh24898
水稻
一、水稻的生物學基礎
(一)水稻的生長發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發根、長葉、分蘗、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發育過程,最后形成新的種子,稱為水稻的一生。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日數,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為四個時期:
(1)秧苗期。播種——移栽
(2)返青分蘗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節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結實期。抽穗——成熟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劃分:
(1)營養生長期。根、莖、葉、分蘗(營養器官)
(2)生殖生長期。穗、花、籽粒(**官)
2、種子發芽
(1)種子構造:谷粒由谷殼和糙米兩部分構成。
(2)種子生活力:一是種子成熟度。開花授粉后7—10天的種子具有發芽能力,20天后發芽力正常。二是種子休眠期。秈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別是早稻種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種子壽命。種子貯存的時間越長,壽命越短。種子在一般條件下貯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發芽率只有50%左右。
(3)種子發芽過程:一是吸脹;二是萌發(破胸);三是發芽三個階段。露出白色的胚稱為破胸,胚芽達到谷粒長度的一半時稱為發芽。
3、根的生長
水稻的根系:水稻屬須根系,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養分外,還能吸收氧氣,輸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這是水稻適應淹水環境的一種特殊表現。7(二)水稻光溫反應特性及
2.水稻的種植方法
水稻種植方法,它包括在能蓄水的池中放入諸多能從底面和/或側面進水的容器,所述的容器放有泥土,在各容器的泥土中種植水稻。
在水稻種植方法中,由于采用了蓄水池,水肥不流失,水稻種植在容器中不僅能保證禾苗生長中有足夠的養分,而且由于水肥是從容器的底部或側面進入容器中供水稻根部吸收,更有利于根系的發育及對養分的充分吸收,因而使水稻具有極強的分蘗能力,加之稻稈不被水浸泡,抗倒伏能力強,可以承受更多的重量,而且種植的時間也可以比傳統種植早半個月,到谷雨時便可以種植,其產量可以達到傳統種植的4-5倍以上。
3.水稻的種植方法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rgh24898 水稻一、水稻的生物學基礎(一)水稻的生長發育1、水稻的一生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發根、長葉、分蘗、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發育過程,最后形成新的種子,稱為水稻的一生。
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日數,叫水稻全生育期。水稻一生共分為四個時期:(1)秧苗期。
播種——移栽(2)返青分蘗期。移栽——幼穗分化前(3)拔節孕穗期。
幼穗分化——抽穗前(4)抽穗結實期。抽穗——成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劃分:(1)營養生長期。
根、莖、葉、分蘗(營養器官)(2)生殖生長期。穗、花、籽粒(**官)2、種子發芽(1)種子構造:谷粒由谷殼和糙米兩部分構成。
(2)種子生活力:一是種子成熟度。開花授粉后7—10天的種子具有發芽能力,20天后發芽力正常。
二是種子休眠期。秈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別是早稻種子休眠期更短。
三是種子壽命。種子貯存的時間越長,壽命越短。
種子在一般條件下貯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發芽率只有50%左右。(3)種子發芽過程:一是吸脹;二是萌發(破胸);三是發芽三個階段。
露出白色的胚稱為破胸,胚芽達到谷粒長度的一半時稱為發芽。3、根的生長水稻的根系:水稻屬須根系,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養分外,還能吸收氧氣,輸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這是水稻適應淹水環境的一種特殊表現。
7(二)水稻光溫反應特性及。
4.水稻的具體種植方法 詳細點
(一)育秧階段 主攻目標培育適齡壯秧。
措施內容曬種、選種、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適期適量播種,合理管水,追肥拔 草,防治病蟲。 措施要求 1、曬種 播種前將種子攤薄曬2一3天,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
2、選種 鹽水、粘泥水或其它溶液進行比重選種,清除雜質和秕谷,雜交水稻可分半 壯谷和壯谷粒播種。選液濃度,秈稻和有芒粳稻用比重1.05一1.08左右,無芒粳稻用 1.08一1.10左右。
前者以新鮮雞蛋露出水面有一分硬幣大小,后者要露出水面2分硬幣大 小為準。一般每100 斤水加泥30一40斤或鹽25一30斤。
選種后種谷需用清水沖洗干凈, 以免影響發芽率。 3、浸種 浸種有利種谷均勻地吸足水分,當種谷吸收水量達到其種子重的30一40%左 右時,達飽和吸水量,米粒上的腹白和胚已清晰可見,其時最利于萌發,種谷吸水分的速 度與溫度有關,溫度低吸水速度慢,溫度高吸水速度快。
一般早稻浸種3一4天,晚稻浸 種2一3天,外界溫度高要勤換水,早春溫度低也可用溫水浸種,以縮短浸種時間。如用 1%的石灰水浸種,不可將水面的石灰水膜搞破,以免影響殺菌效果,或用殺菌劑浸種。
用石灰水或殺菌劑浸種的種子應選凈后催芽,以免影響催芽整齊度。 4、催芽 掌握種堆濕潤、高溫(35一40℃)破胸,適溫(30℃左右)長芽,根芽齊長, 芽長為種谷的一半,根長與種谷相等,整齊粗壯,雙季早稻播種時氣溫低,根與芽的長度 要長些,中稻氣溫高,根與芽的長度可短些,晚稻和后季稻,種谷只要破胸就可以。
早、中稻可采用地窖催芽,位置應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爽,排水方便的地方,開寬3尺、深 2.5尺、長10一12尺(每100 斤種谷3尺長)的地窖,窖底中間挖深、寬各3寸的排水溝通 到窖外,溝面架空,上鋪無病稻草和蘆席,窖頂以弓形竹架覆蓋塑料薄膜,種谷在45一 50℃的溫水中淘浴幾分鐘后上堆(堆高0.8一1尺),破胸露白前保溫在35一40℃左右,露 白到齊芽,保溫25一30℃左右,保持濕潤,根與芽長度達到要求時,攤開晾芽后播種。 晚稻播種時,外界氣溫高,可把種谷裝人口袋(布、麻、蒲席等)白天置于流水中, 日浸夜露,2一3天后,破胸露白即可播種。
5、精做秧板 秧田與大田面積的比例要根據季節、品種和不同葉齡移栽而定。適齡移 栽條件下,早稻為1:8一10,中稻為l:6一8,雜交水稻為1:10,晚稻和后季稻為1:4一 5,后季稻二段育秧,秧田、寄秧田和大田的面積比例為1:3:10左右。
秧田要選擇土質 松軟肥沃,田平草少,避風向陽,排灌便利的田塊。要耕翻曬垡,施足腐熟基肥,耙平耙 細,秧板要干整水平,上虛下實,軟硬適度。
秧板寬4.5~5尺,溝寬6寸,周圍溝深 6寸。 6.適期適量播種 根據溫度、品種、茬口、栽插期及移栽時葉齡確定播種期、播種量, 分批播種。
播種量大小還必須以移栽時,秧苗莖部光照充足,生長健壯為標準,移栽時葉 齡小,播量要大,移栽時葉齡大,播量要少。一般常年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即可開 始播種,在江蘇省沿江地區為4月10日左右。
早稻和雙季早稻如用塑料薄膜育秧或室內溫 室育秧,可在3月底一4月初播種,秧齡35天左右,播量每畝200斤左右;露地育秧, 4月中旬開始播種,秧齡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畝200一250斤左右,三熟早稻4月下旬 播種,秧齡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畝200一250斤左右;中秈中粳(包括雜交稻)播種期 要考慮抽穗揚花時避免8月上旬的高溫,宜在8月中下旬抽穗,中秈稻約在4月底播種, 秧齡30天左右,播量每畝200斤左右,中粳稻秧齡35天左右,播量每畝150斤左右,雜 交水稻5月中下旬播種,秧齡25天左右,播量每畝25一30斤左右;單季晚稻5月中旬播 種,秧齡35一40天,播量每畝120斤左右,后季稻的播種期、秧齡和播種量主要根據“安 全齊穗期”和品種生育期的長短來決定。品種生育期長,要早播,播量少,秧齡長,品種 生育期短,要遲播,播量多,秧齡短。
一般6月15日一6月下旬播種,秧齡25一45天左 右,播量每畝150一200斤左右,播量每畝約300一400斤左右。后季稻兩段育秧的秧田(第 一段)用晚粳或早熟晚粳品種,播期6月上中旬,秧齡25一30天,播量每畝約300斤左 右,寄秧田(第二段)寄秧田7月中旬左右,秧齡20一25天,1畝秧日的秧可栽寄秧田 3畝左右。
播種時要按畦稱種,均勻落谷,播后及時塌谷,減少露子,早稻抓住“冷尾暖 頭”,搶晴播種。后季稻播種后防止暴雨沖刷。
室內無土育秧用種量每平方尺0.2一0.3斤左右,一般早稻品種在栽前15天左右播 種。 7、科學管水 早、中稻播種后,保持秧板濕潤,土壤通氣性強,以利促進扎根立苗, 一般掌握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寒潮來臨前(二葉期前,日最低溫度在4一5℃以下, 三葉期后,在6一7℃以下)夜間灌露心葉水,清晨立即排干水,二葉期后開始保持淺水層。
塑料薄膜育秧,一葉期前密封保溫,二葉期上水通風煉苗后再揭膜。后季稻半旱秧扎根期 也應保持濕潤,防止淺水層,高溫燙死秧苗,室內無土育秧,出苗現青期要求適溫35一 38℃,保持高度濕潤,從不完全葉在芽鞘中伸出時開始壓種,防止種谷芽與根抬起,不完 全葉到第一完全葉展開,溫度保持28一32。
5.怎樣種植水稻的過程
水稻種植過程:
01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之一,不過很對人并不了解水稻的種植,不知為何粒粒皆辛苦,接下來講解一下種植水稻的方法:
02我國水稻一般是一年一種,種植水稻一般是在四月份左右,首先我們挑選好種子,然后進行曬種,兩三天即可,然后用冷水發脹,放在溫度箱中催芽。
03等待水稻出芽后,換到土地里。蓋上薄膜,適當的澆水,溫度適宜,等待其長成苗即可。
04最后就是插秧,記住不要太過密集。等待10月份收割。
擴展資料:
種植水稻過程中注意事項:
1、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并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藥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2、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并促進日后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3、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6.水稻如何種植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占糧食作物面積的30%,產量接近糧食總產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長發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過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
自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開始,這一時期生長根、莖、葉,稱為營養生長期;幼穗分化到抽穗,這一時期幼穗莖葉同時生長,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抽穗以后開花授粉和子粒灌漿、結實,稱為生殖生長期;不同生育時期之間有著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協調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系,是水稻高產栽培的重要原則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從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階段 (l)感溫性 水稻每完成一個階段的發育;需要一個最低的總熱量,進行生長點發生質變所必須的生化反應和植株的生長。
這種總熱量以有效積溫、活動積溫和總積溫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水稻品種,對積溫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當穩定。
不同品種要求積溫不同,但生殖生長期要求的積溫在品種間并無多大差異,主要是營養生長期要求的積溫不同。晚熟品種,完成營養生長要求的積溫多。
水稻各生育時期要求的積溫是穩定的,所以當溫度升高時,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短,生育期縮短;當溫度降低,滿足所需積溫時間變長,生育期延長。這便是水稻的感溫性,也稱感溫階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對開花起誘導作用主要是長暗期的作用,必須超過某一臨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長點的質變,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光照縮短,暗期加長,完成光周期誘導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長,暗期縮短,完成光周期誘導慢,幼穗分化延遲。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稱感光階段。
不同品種感光性不同,早熟種天數少,晚熟種天數多。 (二)水稻產量的形成 水稻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和干粒重三個因素所構成。
這三個因素,是分別在不同生育時期形成的。 1.穗數的形成 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是由株數、單株分蘗數、分蘗成穗率三者組成的。
株數決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礎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壯秧,才能確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蘗早、成穗多。
決定單位面積上穗數的關鍵時期是在分蘗期。在壯秧、合理密植的基礎上,每畝穗數多少,便取決于單株分蘗數和分蘗的成穗率。
—般分蘗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蘗,不容易成穗。
所以積極促進前期分蘗,適當控制后期分蘗,是水稻分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數的形成 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是在長穗期。
穗的大小,結粒多少,主要取決于幼穗分化過程中形成的小穗數目和小穗結實率。在幼穗形成過程中,如養分跟不上,常會中途停止發育,形成敗育小穗,減低結實率,造成穗小粒少。
長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壯桿大穗,防止小穗敗育。 3.粒重的形成 決定粒重及最后產量是在結實期。
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構成。子粒大小受谷殼大小的約束,成熟度取決于結實灌漿物質積累狀況。
子粒中物質的積 累主要決定于這時期光合產物積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現早衰或貪青徒長,以及不良氣候因素的影響,就會灌漿不好,影響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響產量。
因此,促進粒大、粒飽,防止空秕粒,是結實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個產量因素,在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
一般每畝穗數超過一定范圍,則隨著穗數的增多, 每穗粒數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傾向。所以水稻高產是穗數、粒數 和粒重矛盾對立的統一。
其本質是群體和個體矛盾對立的統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長發育 水稻在秧田生長的時期,叫做幼苗期。
幼苗期的生長可分 為稻種的萌發和秧苗的成長。 (一)稻種的蔭發 水稻的生長是從種子萌發開始的。
當稻種吸水膨脹,胚根突破種殼露出白點時,叫做“露白”或“破胸”;當胚根伸出達種子長度,或胚芽伸出長達種子長度一半時,便稱為發芽。種子萌發的條件如下。
1.水分 稻種萌發,首先需要吸收足夠的水分。當種子吸水量達本身重量的25%時,就開始萌發。
吸水快慢和水溫有關,水溫高吸水快,水溫低吸水慢。 2.溫度 水稻發芽最低溫度,粳稻為10℃,最適溫度為20—25℃,這種溫度下發芽整齊而健壯。
最高溫度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溫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齊壯。
3.空氣 稻種在無氧水層下亦能發芽,但這種發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長得快,而根生長很慢。因為稻種在有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夠的能量才能發芽。
稻谷正常發芽時從空氣中吸取氧氣進行呼吸,叫有氧呼吸;當缺氧時便從種子有機物中奪取氧氣進行呼吸,叫無氧呼吸。所以稻種在正常發芽情況下,先長根、后長芽,相反則有芽無根。
(二)秧苗生長特點 1.地上部的生長 稻種發芽出苗時,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為鞘葉。這片葉呈筒狀,不具葉片,也沒葉綠素。
芽鞘伸長到一定程度,從中抽出l片葉來,具有葉綠 素,葉片很小,只見葉鞘,叫不完全葉。當這片葉長達l厘米左 右,秧田呈現一片綠色,便稱為出苗,或叫放青。
以后每隔2— 3天,便有 l片葉長出,而且有葉片和葉鞘,稱之為。
7.水稻種植技術
原發布者:rgh24898
水稻
一、水稻的生物學基礎
(一)水稻的生長發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發根、長葉、分蘗、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發育過程,最后形成新的種子,稱為水稻的一生。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日數,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為四個時期:
(1)秧苗期。播種——移栽
(2)返青分蘗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節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結實期。抽穗——成熟
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劃分:
(1)營養生長期。根、莖、葉、分蘗(營養器官)
(2)生殖生長期。穗、花、籽粒(**官)
2、種子發芽
(1)種子構造:谷粒由谷殼和糙米兩部分構成。
(2)種子生活力:一是種子成熟度。開花授粉后7—10天的種子具有發芽能力,20天后發芽力正常。二是種子休眠期。秈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別是早稻種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種子壽命。種子貯存的時間越長,壽命越短。種子在一般條件下貯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發芽率只有50%左右。
(3)種子發芽過程:一是吸脹;二是萌發(破胸);三是發芽三個階段。露出白色的胚稱為破胸,胚芽達到谷粒長度的一半時稱為發芽。
3、根的生長
水稻的根系:水稻屬須根系,分為種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養分外,還能吸收氧氣,輸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這是水稻適應淹水環境的一種特殊表現。7(二)水稻光溫反應特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