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生是什么樣子的
花生的果實為莢果,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形狀有蠶繭形,串珠形和曲棍形。
花生又名落花生,屬蝶形花科落花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南美洲一帶,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據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栽培史約早于歐洲100多年。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除供食用外,還用于印染、造紙工業,花生也是一味中藥,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癥。花生的栽培管理技術性也相對較強。
2.花生的生長是什么樣的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插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花期卻長達2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于葉腋。單生在分枝頂端的花,只開花不結果,是不孕花。生于分枝下端的是可孕花。每株花生開花,少則一二百朵,多則上千朵。花生開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組織細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萼管內長出一條果針,果針迅速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在延伸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逐漸形成一頂硬幅,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當果針入土達2~8厘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體表生出密密的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無機鹽等,供自己生長發育所需。靠近子房柄的第一顆種子首先形成,相繼形成第二、第三顆。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
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種遺傳特性,也是對特殊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花生結果時,喜黑暗、濕潤和機械刺激的生態環境,這些因素已成為莢果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為了生存和繁衍,它只有把子房伸入土壤中。
總之落花生的果實需要在黑暗中慢慢形成,如果子房柄因土面板結而不能入土,子房就在土上枯萎。為此,落花生要栽植在沙質土壤里,并需要及時進行中耕,多次進行培土,以便它的果實在黑暗中形成。
3.花生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1、分布廣、適應性強:我國從南到北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但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國花生產量的60%以上。我縣從海拔200米以下的低山到海拔1500米的高山均可種植,但主要集中在海拔400米左右的中西部低山、丘崗地區。
2、喜溫、較耐弱光:花生屬高溫短日照作物,但對光照不太敏感。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才能播種,所以春種不能太早,且最好用地膜覆蓋。大面積以夏季播種為主,適宜于玉米等高桿植物間作套種。
3、較耐旱、耐瘠薄,但不耐重茬:花生根系非常發達,葉片具“睡眠運動”,夜晚與干旱時閉合減少水分散失,葉肉內有大型貯水細胞可以貯存與運輸水分,以備干旱時需求。
因而花生耐旱能力相對較強,加之花生是豆科作物,根部有根瘤菌,具有較強的固氮能力,所以適宜在山區旱薄坡地種植。但花生不耐重茬,長期連作會使花生地下害蟲、土傳性病害加重,土壤養分失衡,產量每年遞減15—20%,所以必須輪作換茬。
4、需氮少,需磷、鉀多,喜鈣:花生根瘤菌有固氮能力,為促進根瘤菌繁殖,提高固氮能力,需用根瘤菌、鉬酸銨拌種。種植時要控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并用石膏(硫酸鈣)拌種或底施。
擴展資料:
花生的營養價值:
1、提高智力,增強記憶力
花生蛋白中含十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其中賴氨酸可使兒童提高智力,谷氨酸和天門冬氨酸可促使細胞發育和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
2、促進人體生長發育
花生中鈣含量極高,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故食花生可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
3、凝血止血
花生衣中含有油脂和多種維生素,并含有使凝血時間縮短的物質,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有促進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對多種出血性疾病,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而且對原發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人體造血功能有益。
4、潤肺止咳
花生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可以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久咳氣喘,咯痰帶血等病癥。
5、養血通乳
花生中含豐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質,對產后乳汁不足者,有滋補氣血,養血通乳作用。
6、抗衰老
花生中所含有的兒茶素對人體具有很強的抗老化的作用,賴氨酸也是防止過早衰老的重要成分。常食花生,有益于人體延緩衰老,故花生又有“長生果”之稱。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花生
4.花生的花是什么樣的
印象里好象跟豆角的花有點象,應該是橙黃色的。
花的形態構造:花生的花是兩性完全花,總狀花序,著生在主莖或側枝葉腋間的花梗上。每一花序一般能開2—7朵花,多的開到15朵以上。
整個花器分為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植物花生 一、花生的生育期和生育時期 花生的生育期是指花生從出苗到莢果成熟所經歷的天數。
在花生的整個生育過程中,可分為種子發芽出苗期、幼苗期、開花下針期、結英期、飽果成熟期五個生育時期。 二、花生的生長和發育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花生的品種類型很多,以生育期來分,有早熟種(100天以下)、晚熟種(160天以上)、中熟種(130一160天);以莢果大小來分,有大花生(百仁重80克以上);中粒型(百仁重50—80克);小花生(百仁重50克以下);根據花生的特征特性及經濟性狀等又可分為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龍生型四種類型。 (一)種子的發芽和出苗花生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等是鑒別品種的重要根據。
花生種子是由種皮和胚兩部分組成。種皮主要起保護作用。
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四部分。胚芽位于兩子葉之間,由主芽和側芽組成。
主芽以后發育成主莖,側芽發育成第一對側枝。胚芽的下端為粗壯的胚軸和突出的胚根。
成熟的種子內,主莖已有兩片幼小的復葉,其內尚有3—4片小復葉或葉原基;側芽上可見2片苞葉或l片苞葉和 l片真葉,其內也有 2—3片葉原基,在其苞葉葉腋內已有 l一2個二次芽原基。所以花生種子實際上已是一株分化相當完全的幼小植株。
花生種子成熟以后,給予最適宜的發芽條件也不能正常發芽,這種特性稱為休眠。種子休眠所需的時間稱為休眠期 (從花生成熟收獲日起至可以發芽時止)。
不同品種的種子,休眠期長短差異很大,一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種休眠期短,在種子收獲前如遇土壤濕度大、溫度較高時,有的便可在土中發芽;而普通型和龍生型品種,休眠期較長。播前帶殼曬種,種子加溫處理以及用乙烯利打破種子的休眠,對加速酶的活性,提早種子發芽有較好的作用。
種子發芽出苗過程:發育完全的種子,在完成一定時間的休眠以后,在適宜的條件下,就可以發芽出苗。發芽時,胚根先突破種皮向地下迅速生長,長到l厘米左右時,胚軸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將子葉和胚軸推向地表。
當子葉頂破土面見光,胚軸即停止伸長,而胚芽急速生長出第一片真葉展開時即為出苗。春播花生從種子發芽到出苗,早熟品種約需10一15天;中熟品種約需15—20天。
花生種發芽要求較高的溫度。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12℃,普通型花生最低溫度為 15℃。
發芽最適溫度,早熟小花生23℃左右,大花生26— 30℃。溫度過低種子不能發芽,常會引起爛子;溫度過高(40℃ 以上),胚根發育受阻,發芽率下降。
花生從播種到出苗約需積溫200-300℃。 在一般情況下,種子吸水量相當本身重量的40%一6O%的水分才能萌動,到出苗時需消耗種子重量4倍的水分。
幼苗出土最適宜的土壤持水量為50%一6O%,低于40%或高于 70%均會影響種子正常發芽和出苗。 (二)根、莖、枝、葉的生長 1.根系的生長和根瘤的形成花生的根由主根、側根和很多次生細根組成。
種子發芽后,胚根迅速生長深人土中成為主根,主根上長出四列側根,呈明顯的十字排列,側根上又長許多次生細根,形成強大的圓錐根系。主根人土深度可達l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米土層中。
根系橫向分布可達60多厘米。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
一般在幼苗主莖長出五片真葉以后,根部便逐漸形成根瘤。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較弱,隨著植株的生長,固氮能力逐步增強,到開花盛期固氮能力最強,是供花生氮素最多的時期。
花生所需氮素的4/5由根瘤供給。 2.主莖和分枝的生長花生幼苗出土以后,頂芽生長成主莖。
花生的主莖直立,一般有15—25個節間,高度15—75 厘米。花生產區用主莖高度作為衡量花生個體發育狀況和群體大小的一項簡易指標。
主莖高度以40—50厘米為適度;超過60厘米則表示生長過旺,群體過大,極易倒伏;不足30厘米則是生長不良,長勢弱的表現。近年來畝產350千克左右的高產田,主莖高度在40厘米以上,有些則在50—60厘米。
花生是多次分枝作物。通常把主莖上長出的分枝稱為第一次分枝,第一次分枝上生長的分枝稱為第二次分枝,依此類推。
第一次分枝的第一、二個分枝是由于葉節上長出,為對生,稱為第一對側枝,而以上的側枝為互生。由于第三、四個側枝著生莖節的節間很短,好似對生,故習慣上稱為第二對側枝。
當主莖上生出四條側枝后,叫團棵期。第一、二對側枝是花生開花結莢的主要部位,約占結莢總數的70%一90%,所以其發育好壞對產量影響極大。
由于花生開花結莢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對側枝及其分枝上,所以分枝過多特別是后期分枝過多,在生產上實際意義不大。目前,山東省一些普通型叢生花生高產地塊每畝分枝數一般在20—30萬;中間型品種徐州 68—4,每畝總分技數約10一19萬,單株分枝9個左右。
3.葉的生長 花生的葉可分為不完全的變態葉及完全葉 (即真葉)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