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慶的來歷和意義簡短
國慶的來歷: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日,最早見于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過于帝王的登基、誕辰(清朝稱皇帝的生日為萬歲節)等。今天,我們一般把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稱為“國慶”。在我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
國慶的意義:
國慶節能夠反映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在國慶節當天舉行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很多國家在國慶節期間舉行閱兵儀式,更是能夠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全面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
2.國慶的來歷和意義簡短
國慶的來歷和意義如下: 一、國慶的來歷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于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
以占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侖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加納等國也是如此。
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
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 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
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二、國慶的意義 1、國家象征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
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2、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
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3、基本特征 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擴展資料: 世界部分國家國慶日時間 古巴:全國解放日(Day of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of Cuba)1月1日 蘇丹:獨立日(Sudan Independence Day of Sudan)1月1日 緬甸: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Myanmar)1月4日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日(Australia Day)1月26日 印度:共和日(Republic Day of India)1月26日 斯里蘭卡:獨立和國慶日(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Day of Sri Lanka)2月4日 新西蘭:國慶日(Waitangi Day of New Zealand)2月6日 格林納達: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Grenada)2月7日 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紀念日(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of Iran)2月11日 塞爾維亞: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Serbia)2月15日 立陶宛: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Lithuania)2月16日 文萊: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Brunei)2月23日 圭亞那:共和國日(Republic Day of Guyana)2月23日 愛沙尼亞: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Estonia)2月24日 科威特: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Kuwait)2月25日 保加利亞: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Bulgaria)3月3日 加納: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Ghana)3月6日 毛里求斯: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Mauritius)3月12日 愛爾蘭: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Ireland)3月17日 突尼斯: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Tunisia)3月20日 納米比亞: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Namibia)3月21日 阿拉伯聯盟:阿盟成立日(Arab League Day)3月22日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日(Pakistan Day)3月23日 希臘: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Greece)3月25日 孟加拉國:獨立及國慶日(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Day of Bangladesh)3月26日 塞內加爾: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Senegal)4月4日 敘利亞: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Syria)4月17日 津巴布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Zimbabwe) 4月18日 坦桑尼亞:聯合日(Union Day of Tanzania)4月26日 荷蘭:國王日(King's Day of The Netherlands)4月27日 塞拉利昂: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Sierra Leone)4月27日 南非:自由日(Freedom Day of South Africa)4月27日 多哥: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of Togo)4月27日 波蘭:國慶日(National Day of Poland)5月3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慶節。
3.國慶的來歷簡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4]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5]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4.關于國慶節的來歷簡短介紹一下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
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于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而中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
如今,中國國慶節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的紀念日10月1日。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圣馬力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圣馬力諾就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