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魯迅小時候的故事(簡單點)
不是童年的,但有深意: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后,魯迅從口袋里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后,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么。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2.魯迅小時候的故事(短)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
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
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3.魯迅小時候的故事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里攻讀詩書近五年。
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
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后到藥店去買藥,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
雖然家里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后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
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4.魯迅小時候的故事(短)
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5.魯迅的小時候的故事
魯迅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的記憶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記得熟的東西,他念兩三遍就能背了。他這樣能背,老師就讓他比別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經讓他一本書一本書地背。他還是背出來了。當然,魯迅讀書不光憑自己的聰明伶俐,還依靠自己的勤奮。
魯迅小時也很喜歡玩耍。他怎樣玩呢?第一,他喜歡種花。為了種花還專門買了一本怎樣種花的書——《花鏡》來看。他還專門在各種花旁插上竹簽,寫明花的名稱,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歡描畫。那時候沒有美術課,他自己買了一些宣紙,映在繡像小說上,把書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來,再訂成一本一本的小冊子。這對他以后在南京路礦學堂學畫圖很有幫助。
魯迅小時候的學習和玩耍,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讀書學習就該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不動腦筋;休息玩耍,不要呆頭呆腦,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幼年的魯迅會那么可愛。他長得很健壯,圓圓的臉,矮墩墩,眉眼又清秀,用紹興話來說,長得很“體面”事實上,直到后來從日本回家完婚,他都被家鄉人看作是一位漂亮人物。他性格活潑,機伶,自然也就調皮。他的曾祖母戴氏,平常不茍言笑,總是一本正經地端坐在門口一張硬梆梆的太師椅上,讓人覺得不大好接近。魯迅卻偏偏要去逗她,故意從地面前走過,假裝跌跟頭倒在地上,引得老大太驚叫:“阿呀,阿寶,衣裳弄臟了呀……過一會兒又從她面前走過,又假裝跌,要引她再作那樣的驚呼。那么個小小孩,就會如此去和一臉嚴正相的曾祖母尋開心,倘在別的場合,你想他會有多頑皮
隨著年齡增長,小小孩的頑皮也就逐漸發展成少年人的鬼腦筋,甚至是惡作劇。三味書屋里有一項必修的功課,叫作“對裸”,老師出一句“紅花” ,讓學生按照詞義和平仄,選相對的兩字棗譬如“綠葉”、“紫荊”來回答。魯迅的對課成績相當不錯,屢次得到塾師壽鏡吾先生的稱贊。有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學偷看了壽先生的對課題目,是“獨角獸”,就悄悄地來問他:“你說我對什么好?”魯迅說:“你對‘四眼狗'好了。”那人也真是呆子,上課時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壽先生,壽先生是近視眼,正戴著眼鏡,聽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學狠狠地罵了一頓,再看魯迅,卻在一旁用書遮著臉,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聲來。
一個健康頑皮的男孩子,往往有幾分野性。魯迅雖是長在城里,卻沒有一般城市中少年人的孱弱相。他七八歲的時候,常受到另一個比他大幾歲的名叫沈八斤的親戚的威嚇,心中非常生氣,可是家中有規矩,不許與別人打架,他就只好用畫畫來發泄,畫一個人躺在地上:胸口刺著一枝箭,上面寫著:“射死八斤!”進入三味書屋以后,他的好斗的性情更有發展,有一次不知聽什么人說,城中另一家私塾的老師,綽號“矮癩胡”的,竟然虐待學生,連撒尿都要從他手上領一枝竹簽才能走,魯迅不禁大怒,放學后就和幾個同學一起,沖到那“矮癩胡”的私塾里,正巧里面沒有人,他們便打翻硯臺,折斷竹簽,大大地造了一通反。還有一次,也是聽到一個傳聞,說有位姓賀的武秀才,經常在家門口打罵過路的小學生,魯迅們便相約著埋伏在那人的家門口,預備揍他一頓。他們都還是小孩子,那姓賀的卻是武秀才,為了保證必勝,魯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帶去,幸虧那武秀才聽到風聲,不愿意來和小孩子們惹麻煩.
魯迅是個聰明的孩子,四書五經之類的正經書并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他對這些枯燥乏味的說教,從心里不感興趣。因此,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自己來開辟另外的求知途徑。首先是看雜書,從畫著奇形怪狀的神話人物的《山海經》,到《封神演義》和《西游記》之類的神話傳說,凡是他覺得有趣的,都千方百計搜來讀。其次是抄雜書,從陸羽的《茶經》陸龜蒙的《耒耙經》,一直抄到《西酉叢書》里的古史傳和地方志。再就是繪畫,先是從大舅父那里借來繡像本的《蕩寇志》,把里面的一百多張繡像全都描下來!后來更自己買來好兒本畫譜,用紙蒙著,一頁一頁地描。明明是自己買來的書,卻這樣耐心地描畫,魯迅在這當中感受到的樂趣,想必是非常強烈吧
6.魯迅的故事,簡短一些的
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為免影響學業,他必須作好精確的時間安排。
此后,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魯迅讀書的興趣十分廣泛,又喜歡寫作,他對于民間藝術,特別是傳說、繪畫,也深切愛好;正因為他廣泛涉獵,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實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罷休。
在魯迅的眼中,時間就如同生命。「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性命。倘若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來找他聊天或閑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對人家說:「唉,你又來了,就沒有別的事好做嗎?」
7.魯迅先生小時候的小故事
魯迅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占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并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后,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里,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里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莊看戲,魯迅日后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于是趙莊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
魯迅小時也很喜歡玩耍。他怎樣玩呢?第一,他喜歡種花。為了種花還專門買了一本怎樣種花的書--《花鏡》來看。他還專門在各種花旁插上竹簽,寫明花的名稱,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歡描畫。那時候沒有美術課,他自己買了一些宣紙,映在繡像小說上,把書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來,再訂成一本一本的小冊子。這對他以后在南京路礦學堂學畫圖很有幫助。 捉麻雀
冬天,百草園里到處都是厚厚的雪。小魯迅就和小伙伴一起掃開一堆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短的小棒支起一面大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上一些稻谷,棒上系一條長長的繩子,幾個人悄悄地躲在一邊,遠遠地牽著繩子,小眼睛緊緊地盯著地面,等著小鳥下來吃稻谷。等到小鳥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小魯迅將繩子用力一拉,便把小鳥罩住了,大家樂得跳了起來。看,小魯迅多會動腦筋啊!
挖何首烏
小魯迅是個好奇的孩子。有一次,他們家有一個保姆,大家都叫她長媽媽。長媽媽告訴他,有一種植物叫何首烏,那可是非常珍貴的藥材。只要吃了長得像人形的何首烏就能變成神仙。小魯迅聽了,就在百草園中的墻根邊,草叢里不停地挖啊挖啊,把整個百草園都翻遍了,差點把墻根都挖倒了!結果呢?什么都沒挖到!雖然沒有挖到何首烏,但是他認識很多的新朋友,有會彈琴的蛐蛐,愛唱歌的油蛉,還有有著好多腳的蜈蚣,還經常跟它們在一起玩耍呢。
玩皂莢
百草園中有一棵高高的皂莢樹,等到皂莢結果的時候,小魯迅總喜歡跑到樹下,揀起一個又一個的皂莢果,把它們放到水中搓洗,一個個小肥皂泡泡像一個個小氣球,越洗越多,洗得手上,身上,臉上,全是肥皂泡泡呢!有時候他又找來皂莢樹的皂莢核,用小棒在中間穿一個洞,插上幾根雞毛,當做板球。拿著木板,敲著這個自己制作的板球,在一邊開心地玩耍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魯迅小時候的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