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流水苜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描繪了“碧山”怎樣的景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
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贊嘆。
何以見得?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繡頰”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共同之點—即“天然”二字。
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不汲汲于榮、不寂寂于逝,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實非“人間”所能比!那么“人間”究竟怎樣呢?這一回詩人真的不說了。
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可見,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多少傷和恨!所以,要說這首詩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閑適心情,恐怕未必貼切。
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確有一種“寓莊于諧”的味道,不過這并非“超脫”。
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就是這么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2.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車不相逢
這是悼念蘇小小的楹聯。在西湖“慕才亭”的亭柱上刻滿了前人憑吊的楹聯,“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是徐蘭修悼念她她的。上聯“桃花”,言蹤已杳。句出李白《山中答問》詩:“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下聯“油壁香車不再逢”,集句自宋·晏殊《寓竟》詩:“油壁香車不再逢。
蘇小小,亦名簡簡(樂天有詩:蘇家小小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生平不詳,據說為南齊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于西泠之塢。歷史就是這樣,常常簡單到一句話就是其個人的一生,我們只是可以從后人的一些典籍中找出一些往日的蹤跡。蘇小小有詩“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蘇小小的故事,最早見于六朝南陳徐陵(孝穆)編集的詩集《玉臺新詠》。蘇小小是六朝南齊時錢唐有名的歌妓,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更是一個天生麗質、冰雪聰明的才女。蘇小小原本出身殷實人家,先世曾在東晉朝廷為官,晉亡后舉家流落到錢塘。到蘇小小父母一代,還是身價顯赫的當地富商。蘇小小是父母的獨生女兒,因長得玲瓏嬌小,就取名小小,自小被視為掌上明珠。蘇家雖是商賈之家,但沿襲了祖上香書遺風,聰明靈慧的蘇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可惜好景不長,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就相繼謝世,蘇小小就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終因生活所迫,誤落風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她作過一首《楊柳枝詞》:“蘇州楊柳任君夸,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不甘墮落的她,心中渴望真誠的愛,但她的身份卻使她無權擁有,但她敢想也敢說,“燕引鶯招柳夾途,章臺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訪,家住西泠妾姓蘇”便如一紙招聘廣告說出她的希望。她還自制了一輛油壁香車,流連湖畔山間,在彷徨西湖山水中尋求寄托。偶然的一天,她與一表人材的少年阮郁邂逅相遇,郎才女貌,一見鐘情。一曲“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便成了定情的誓言,這對年輕人終于如愿以償,結成良緣。畢竟好夢難竟,僅僅過了三個月的婚后幸福生活,在京做官的阮郁之父派人催歸,阮郁不敢違抗,一揖而別,從此杳如黃鶴。“男女之情,薄似云煙,短似朝露”,蘇小小因此心灰意冷,“梅花雖傲骨,怎敢敵春寒”,年僅十九歲的她便在滿腔悲憤中香消玉殞。臨終遺言“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只愿埋骨西泠,以全愛心”。花似人,人終非花。人的生命有時甚至比花還要脆弱,風來了,花開了,風去了,花謝了。在凄冷的秋風中,在迷蒙的塵世里,花落人去,沉寂無聲,留下的只是耐人尋味。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寫的是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
“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上漲,于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艷艷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閑著,他們也忙碌開了。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艷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么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4.桃花流水杳然去 別有天地在人間什么意思
1.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別有天地在人間: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里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2. 注釋:
①“桃花”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里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莊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
②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抑知厚地之下,別有天地也。”非人間:不是人間,這里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3.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山中問答》,原文: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4.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繪桃花流水杳然去的畫面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