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督教短講講章
經文:腓立比書四章1至7節
在這段經文里,保羅針對教會內部的不同心,以及肢體間的爭吵需要有人調節的問題,指出一個重要的原則——靠主。“靠主”的原文是“在主里”。信徒只有在主里才能:站立得穩(4:1),同心合意,同負一軛,同勞同工(4:2-3),常常喜樂(4:4),有謙讓的心(4:5),一無掛慮(4:6),有意外平安(4:7)。
靠主,是依照神的話去思想,并順服神的安排去生活;靠主,不是走投無路之時“不得已的選擇”;靠主,是轉向主,仰賴、等候主,渴慕與主同行的人生觀; 靠主,并不是一個口頭禪,它可以實際地運用在真實的難處中。如:友阿爹和循都基,在同工不能同心的情況下,實在是需要“靠主”來面對,否則就沒有喜樂,也不可能有合一,更談不上教會在社會上的見證……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靠主”。在這個彎曲悖謬、混亂的世代中,我們需要“靠主”,更需要“活在主的里面”!
因為,從時間上看主來的日子近了,從空間上看主距我們不遠,就在我們身邊,也在我們心里。所以,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用感謝的心,將我們所要的原原本本地告訴神。我們“靠主”的人真是幸福、穩妥。因“賜平安的神”顧念我們,愿意與我們同在!
2.圣經舊約的各個章節簡短概括
I舊約 (一)梅瑟五書:梅瑟五書又稱為「五書」,因為它是梅瑟給選民所宣布的法律,所以又稱為「法律書」,希伯來文稱為「托辣」(Torah)。
梅瑟五書的第一卷是「創世紀」,它可分為兩個不等的部份。從一到十一章是第一部份,稱為「史前史」或「太古史」,是人類救恩史實的開端,描寫天主創造萬物,人類的成就,墮落、以及罪的后果。
由于人類的祖先日漸趨向邪惡,卒使天主以洪水罰世,幸得義人諾厄,方舟浮生,人類得免全部覆滅。創世紀的第二部份是「族長史」,由第十二章到五十章,描寫以色列民諸位族長的生平事跡。
選民之父亞巴郎是以色列民的第一位族長,蒙天主召叩而離開故鄉烏耳及哈蘭,最后到達了迦南地。依撒格是亞巴郎之子,他所生的兒子雅各伯是以色列民十二支派的祖先。
在雅各伯的十二個兒子當中,若瑟要算是最顯赫的人物,從創世紀卅七章到五十章,差不多全是敘述若瑟的事跡,他會被嫉妒的兄長們賣到埃及為奴,后蒙冤入獄,因替法郎王解夢而官居爵位,直到若瑟逝世,創世紀亦全書告終。梅瑟五書的第二卷?「出谷紀」的兩大主題是︰出離埃及(一,1~十五,21),與西乃盟約(十九,1四十,38);其中亦順便敘述以色列民的穿越曠野(十五,22~十八,27)。
出谷紀全書敘述梅瑟如何冒著出生入死的危險,帶領以色列民族逃出埃及法郎王的統治,奔向自由的福地。這個逾越的奧跡成為了耶穌死亡復活的預象,只有在耶穌的苦難和光榮復活中,我們才能更深更廣地了解出谷的意義。
其實,我們領過洗的信友,每天都應當度著一個巴斯卦奧跡的生活,就是不斷地死于自己,脫離罪惡而活于基督。「肋末紀」是創世紀的第三卷著作,全書共廿六章及一個附錄。
主要是敘述司祭之職及祭祀的禮儀法規。這一切禮規都淵源于梅瑟在 西乃山下給民眾所宣布的法律,但這一些法律仍未臻完滿,直等到新的愛的法律誕生,舊的去律在耶穌身上才得到圓滿。
耶穌說︰「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而是完成」(瑪五,17)。「戶籍紀」又名「民數紀」。
本書是以色列民四十年漂泊曠野的大事錄,其中記載了戶口調查及士兵登記的事。梅瑟五書最后的一卷稱為「申命紀」,它是一卷民事與宗教法律的記錄。
本書包含梅瑟在摩阿布的三篇演講詞,內容除重申梅瑟在西乃山下給以色列民所訂立的法律以外,還回顧了四十年在曠野中的經歷,勸戒以色列民務要格守盟約,忠于天主。申命紀全書共卅四章,是一部影響以色列民生活極大的著作,它的特點在說出天主與人民之間的愛情為宗教和盟約的基礎。
(二)歷史書:若蘇厄書、民長紀、盧德傳、撒慕爾紀、以及列王紀諸史書,可以說是五書的續集。五書的最后一卷申命紀之末,記載梅瑟立若蘇厄為繼承人,而若蘇厄書即以此為全書敘述的出發點。
在史書與五晝之間除了有某種文學上的統一以外,其余不論在教義方面或用字上都有相當的連貫性。若蘇厄書證實了天主如何貫踐諾言,以奇跡異事援助選民獲得了福地,若蘇厄按照上主的訓示把土地分給了十二支派。
可是,在他去世后不久,十二支派各自為政,崇拜偶像,道德淪落,天主為懲罰他們便便外邦民族迫害他們,等他們回頭呼求天主時,天主就在他們當中興起一位英雄勇士援救他們,而「民長紀」就是這些英雄民長與以民之間的事跡的報告。「盧德傳」是一部極幽美的作品,它記述一位外邦女子盧德嫁給一個猶太人的兒子為妻,婚后不久,丈夫去世,與婆婆相依為命,后經婆婆的苦勸才再嫁給波哈次,生下了達味的祖父敖貝德。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長時期,而盧德與達味又有血親關系,因此,慮德傳被列于民長紀與撤慕爾紀中間。說到撒慕爾,他是民長行列中的頂尖人物,從他開始,以色列人民由民長時期轉變而為君國時代,撒慕爾應百姓之要求,立撒烏耳為以色列人的第一位君王,后來撒烏耳因不聽天主的命而被廢,撒慕爾又立達味為玉,撒烏耳嫉妒達味,對他常加迫害,結果,撒烏耳去世,達味正式繼位。
但不久,達味因國富民安,四境升平,一時狂妄,犯了重罪,殺人奪妻,觸怒了天主,受到天主的懲罰,以上這些事情就是「撒慕爾紀」的記錄。「列王紀」的敘述,由撒洛滿王登極開始,直到南國滅亡,其中經歷四百余年。
撒洛滿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君王,他以極高的智慧使以色列各支派統一,成為一個前所末有的興盛國家,可惜,他死了以后,大好江山分裂為南北兩國,而兩國都因某君王違背上主的誡命,導致了兩回先后相繼滅亡,北國較早,亡于公元前七三一年;南國較晚,亡國后臣民被充軍到巴比倫,其時為公元前五八七年。「編年紀」是以色列民在充軍回國以后,對其過去的歷史所做的一個反省。
本書上編的一至九章記述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和以色列民十二支派的淵源,其中特別詳細記錄達味的家諧,十至廿九章是達味豐功偉業的敘述。本書下編的一到九章耿頌撒洛滿的建設,特別是他建造圣殿的功績,十到卅六章是南國自分裂后,直至充軍時期的歷史。
「厄斯德拉」書是回國后一百年的復興史,主要在敘述回國后選民的社會情況及宗教背景,并敘述厄斯德拉與乃赫米雅兩位領袖所倡導的革新,本書記錄兩人的事跡并未按。
3.基督教七個要和四個不要的講章
一、不親近神 大衛在富足的生活中完全將上帝忘卻,在此之前,大衛被掃羅追殺的時候,他時刻仰望主。
此事之后,被自己兒子押沙龍追殺的時候,藉著詩篇3和4篇,知道大衛晨禱,晚禱,時刻禱告,靠主平安。可上帝給他平安了,也穩妥了,他卻遠離上帝。
睡覺睡的太陽下山才起來,沒有了親近上帝的時間,這是犯罪的第一步。 其實我很懶惰,但是媽媽一直給我做榜樣,早晨很早起來禱告,親近主。
她總說我都起床那么晚,還怎么親近主呢?我也常常反思,其實,我們不親近主就是在遠離主,和主遠離一點就和世界親近一點,不親近主會帶來三個嚴重的后果。 1、不親近神就是在親近世界 我們會狡辯說,不親近神--也不是在親近世界啊,我們是在神和世界中間徘徊啊。
但這些由不得我們,當我們不去親近神時,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驕傲(參約一2:16)會主動來親近我們,拉著我們不放。大衛就是如此,眼目的情欲(看見婦人洗澡),肉體的情欲(與婦人發生奸淫),今生的驕傲(用權力殺害忠誠)。
不但世界在拉你,魔鬼也如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參彼前5:8)。 當我們不親近上帝時,就會慢慢的陷入肉體、世界中。
我們就隨從世界上人的愛好,去做體貼肉體的事情。所思想的也就是世界的事,不會以天父的事情為念。
因為大衛就是不親近神,才給魔鬼留了地步,留下了懶惰、**的破口。 2、不親近神就會遠離神的法則 箴3:1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或作"指教"),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
當我們不親近上帝,肯定會忘記他的法則,隨從世上的教訓。就像有許多的小孩子在父母身邊很好,但是離開了父母就陷入了世界的罪惡中,因為離開了父母的教導和世上的不良少年在一起。
我遇到一個姊妹說她的女兒現在非常狼狽,過去女兒在家的時候一起禱告聚會,人人都說好,現在離棄上帝了,忘記神的法則了,生命不好、行為也不好,好像什么都不好了。遠離上帝,就會離開上帝的教訓和法則,我們就陷在世界的情欲之中,無法自拔,很是痛苦。
大衛就是因不親近神,使得神的法則在他心里不起作用,才做出**和殺人的惡行。 3、不親近神帶來失敗與墮落 賽30:15-17耶和華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得力在乎平穩安靜,神告訴百姓,得勝和得救的秘訣就是歸回到神的面前,安靜在神面前親近神。
但是百姓說:不,我們要騎馬奔跑。神要告訴百姓,不肯歸回,不肯安靜在神的面前的,是不能夠得勝的,所以,你們跑的快,你們的仇敵跑的更快,你們的仇敵一個叱喝,你們一千人都逃跑,五個人叱喝,你們全都逃跑。
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桿,岡上的大旗,跑的沒人了(參賽30:15-17)。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若不肯歸回,不肯親近主,注定要失敗,仇敵雖然一點點力量,一個人、五個人,我們有千軍萬馬都抵擋不住。
因為不親近神,即使誘惑再小,仇敵再不起眼,我們都戰勝不了。大衛不親近主,所以,一個小小的誘惑--拔示巴洗澡,讓他失敗,犯下奸淫和殺人的罪。
警戒:我們是基督徒,就是追隨基督的門徒,一定要效法基督的腳蹤。基督在世上就是親近上帝,在被眾人擁擠的時候,擁戴他做王的時候,退到曠野親近上帝,尋求上帝;當眾人要將他釘十字架的時候,他退到園中禱告,求天父加力量。
我們亦應如此:在患難中親近神,在疾病中親近神,然而在富足中、在平安穩妥中更要親近神。不親近上帝所帶來的只能不歸榮耀給神,大衛就是這樣。
二、不歸榮耀于神 大衛一生都在爭戰,當他勝利時,時常會唱響:詩18:46耶和華是活神。愿我的磐石被人稱頌,愿救我的神被人尊崇。
但是當他時常得勝之后,他忘記了幫助他的乃是耶和華,他會覺得這一切都是他的。一天,大衛起床隨意游走,然后看見婦女沐浴,他就問這婦人是誰,有人告訴他是烏利亞的妻子,他還是讓她與他同房(參撒下11:2-4)。
他就像別國的王一樣,他忘記神的恩惠,他把神給他的都當成自己的。喜歡國中的什么就指指點點,這就是忽視神的掌權,按自己的意思任意而行。
很多的時候我們也像大衛一樣,把神交給我們的恩賜,財富都當成自己的--不歸榮耀于神。 1、什么是榮耀歸于神 很多的時候,我們想為什么總是要把榮耀歸給神,好像神一直追著我們后面跟我們討榮耀。
但是羅3:23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就是說神要我們把本該屬于他的榮耀還給他,并不是討榮耀。
2、為什么要把榮耀歸于神:因為一切來自于神 (1)神子民擁有的出于神 A、大衛:從放羊到國王,都是神一步步的帶領,都是出于神。但是大衛忘卻要歸榮耀給他。
回想我們所走過路,都有上帝一步步的帶領,擁有的一切是出于神。 B、我們的恩賜出于神:林前4:7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么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夸,仿佛不是領受的呢?彼前4:10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侍,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恩賜是神的,我們只不過是他的管家,我們要用神給我們的恩賜去彼此服侍。所以神的物當歸給神,出于神的也當歸給神。
(2)外邦人擁有的出于神 很多的時候,我們無法理解不信主的人要比信主的人過得還好,還要聰明。
4.基督教如何寫講章
寫講章,要對“基要真理”和《圣經》有深入的研讀與經歷,對于寫作能力并無要求。題例:
《但以理的七個美好》
讀經:但5:21,、1:8、6:10、6:22。
一、美好的信心:(但5:21)
二、美好的心志:(但1:8)
三、美好的靈性:(但5:12、6:3)
四、美好的智慧:(但5:14)
五、美好的生活:(但6:10)
六、美好的工作:(但6:4)
七、美好的見證:(但6:22)
這一個大題,七個小題,根據自己的認識、體會與經歷組織編寫講章。(供參考)
再如:《要遠離紛爭》
經文:
《箴言》二十章3節:“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
《提多書》 三章9節:“要遠避無知的辯論,。。以及紛爭。”
一、紛爭屬乎什么
1、紛爭是屬肉體的(林前3:1~3)
2、紛爭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魔鬼的(雅3:13~18)
3、引人結黨是屬血氣的(猶18~19)
二、紛爭有什么危害
1、對本人的危害(加5:19~21)
2、對教會的危害(雅3:16)
5.圣經講道講章基督徒生命的七個突破
七個突破如下:
1. 信心+德行
2. 德行+知識
3. 知識+節制
4. 節制+忍耐
5. 忍耐+敬虔
6. 敬虔+愛弟兄的心
7. 愛弟兄的心+愛眾人的心
彼得后書
1:5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1:6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1: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愿神賜你智慧和口才,阿們!
6.基督教如何寫講章
寫講章,要對“基要真理”和《圣經》有深入的研讀與經歷,對于寫作能力并無要求。
題例:《但以理的七個美好》讀經:但5:21,、1:8、6:10、6:22。一、美好的信心:(但5:21)二、美好的心志:(但1:8)三、美好的靈性:(但5:12、6:3)四、美好的智慧:(但5:14)五、美好的生活:(但6:10)六、美好的工作:(但6:4)七、美好的見證:(但6:22)這一個大題,七個小題,根據自己的認識、體會與經歷組織編寫講章。
(供參考)再如:《要遠離紛爭》經文:《箴言》二十章3節:“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提多書》 三章9節:“要遠避無知的辯論,。
以及紛爭。”
一、紛爭屬乎什么1、紛爭是屬肉體的(林前3:1~3)2、紛爭是屬地的、屬情欲的、屬魔鬼的(雅3:13~18)3、引人結黨是屬血氣的(猶18~19)二、紛爭有什么危害1、對本人的危害(加5:19~21)2、對教會的危害(雅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