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講講曾子殺豬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是:為了哄兒子好好在家呆著,曾子妻子隨口答應回來殺豬給他吃,事后,曾子為了實現這個承諾真的殺了豬。
出自戰國韓非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
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遂烹彘也。譯文:曾子的妻子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兒子哭喊著要跟著去,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
回來以后殺了豬做給你吃。”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在家呆著。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
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里學習知識,聽取教誨。
如果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后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擴展資料 《曾子殺豬》這篇文言文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
同時這個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否則會將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
寓意 不論在教育子女,還是做人,要注意言傳身教,不能以欺騙作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說到做到,不能說謊。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獲得他人信任。
啟示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見識的家長在孩子面前處處以身作則,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
曾子這樣做完全是正確的,他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別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為了統一中原,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招兵買馬,積草囤糧,千方百計拉攏人才。
曹操手下有兩個謀士,分別是毛蚧和茍彧。一天,他們為曹操提了兩條建議。
其一,要利用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這叫“挾天子,令諸侯”;其二,要重視耕種,開荒種田,廣積糧。曹操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這兩條建議。
于是,經過仔細籌劃,開始實施。他首先打聽到漢獻帝的下落,然后親自去朝見皇帝,把皇帝接到許昌,他自封為大將軍,開始了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一條措施實施了,曹操心中很是高興,士兵的士氣也很高漲。曹操開始實施第二條措施,解決糧食的問題。
他派人起草并頒布了“屯田令”,同時,命令軍隊也要大量開荒地,實行軍屯。并嚴令士兵保護莊稼,不準踐踏禾苗,若違犯,就按軍法處治。
一次,正是麥熟時節,曹操帶兵出征,任務緊急,隊伍行軍急速。老百姓都躲得遠遠的,不敢收割莊稼。
曹操得知后,就傳下軍令,士兵如有踐踏麥田的,立即斬首示眾,請父老鄉親不要害怕。士兵們都小心翼翼地走過麥田,曹操騎著馬,麥田里突然飛出一只鳥,這只鳥正從曹操騎的馬頭上掠過。
戰馬受驚,一邊嘶叫一邊四蹄奮起竄進旁邊的麥田。當曹操用力將馬勒住停下來時,低頭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麥子。
于是,曹操趕緊跳下馬,對主管法令的官說:“我的馬將麥子踩壞,違犯了禁令,請求按軍法議罪。”主管法令的官說:“將軍是一軍的主帥,怎能議罪?”曹操又說:“我自己制定的法令,我違犯了不治罪,怎么能夠服眾?” 主管法令的官又說:“對尊貴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罰的。
您是一軍的主帥,何況踏壞麥田又不是存心違法,而是出于意外,我看就不必議罪了。”曹操聽了,略略沉思一會兒,說道:“既然這樣,那就暫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說完,他脫下帽子,用劍把自己的頭發割下一綹來,用力擲在地上說道:“姑且用割發代替砍頭。”
曹操割發嚴守軍令的事,很快在全軍傳開了。全軍上下,個個敬畏,人人遵守軍令,無一敢違犯。
當時,在曹操的屯田基地——許昌,軍民共同發展農業,保護莊稼,這樣,使被戰亂破壞的農業生產漸漸恢復與發展起來。這為曹操打敗群雄,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曾子殺豬。
2.曾子殺豬故事簡介五十字
曾子夫人為不讓哭鬧的兒子去集市,說謊回來給孩子殺豬吃。曾子認為父母作為榜樣不能欺騙孩子,親手殺了豬。
這個故事講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導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也教育了成年人,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事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欺騙,否則會將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個待人不真誠的人。
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雖然殺了一頭豬,暫時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
擴展資料: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今山東臨沂市平邑縣南武城)。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家長在孩子面前就應該處處以身作則,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曾子殺豬
3.曾子殺豬的概括
曾子因為妻子對兒子說的一句“回來殺豬給你吃”的玩笑話,執意要將豬殺掉,一兌現諾言,體現了儒家“言必行”的道德理念。①體現了教育兒童言行一致的重要性。②做事一定要言行一致。③曾子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后代、影響后代。但這不見得是韓非此則寓言的原意,韓非子的原意不過是宣揚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統治者制定嚴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曾子殺彘(曾子烹彘)又叫:曾子殺豬
編輯本段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zhì)②。”妻適市來③,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④與嬰兒戲耳⑤。”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⑥。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⑦,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編輯本段譯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他的兒子哭著也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妻子,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豬殺了,煮后吃了。
編輯本段注釋
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據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的《大學》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豬。 ③適:往,適市來:去集市上回來。 ④特:不過,只是。 ⑤戲耳:開玩笑罷了。 ⑥非與戲:不可同他開玩笑。戲:開玩笑。他:孩子 ⑦待:依賴。 ⑧子:你,對對方的尊稱。 ⑨而:則,就。 ⑩非所以成教也:這樣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⑾烹(pēng):煮。
編輯本段賞析
曾子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后代、影響后代。但這不見得是韓非此則寓言的原意,韓非子的原意不過是宣揚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統治者制定嚴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編輯本段反思
教育兒童言行一致,家長不能信口開河,有言必信。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曾子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后代、影響后代。但這不見得是韓非此則寓言的原意,韓非子的原意不過是宣揚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統治者制定嚴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4.【請簡要寫出《曾子殺豬》這一寓言故事的情節
誠實守信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于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后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新問題請重新發帖提問,這里不再回答謝謝。
5.曾子殺豬育兒的主要內容
曾子,又名曾參,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導,不但學問高,而且為人非常誠實,從不欺騙別人,甚至對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說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著叫著要和母親一塊兒去。于是母親騙他說:“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趕集回來給你殺豬吃。”孩子信以為真,一邊歡天喜地地跑回家,一邊喊著:“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媽媽回來,村子里的小伙伴來找他玩,他都沒去。他靠在墻根下一邊曬太陽一邊想象著豬肉的味道,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
傍晚,孩子遠遠地看見媽媽回來了,他一邊三步并作兩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邊喊著:“娘,娘快殺豬,快殺豬吆,我都快要饞死了。”
曾子的妻子說:“孩子,你知道嗎?一頭豬的價錢要頂咱們家兩三個月的口糧呢,怎么能隨隨便便的就把它殺了呢?” 孩子一聽,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曾子聞聲趕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二話沒說,轉身就回到屋子里。過一會兒,他手里提著菜刀走了出來。妻子嚇壞了。因為曾子一向對孩子非常嚴厲,她以為曾子要教訓孩子,連忙把孩子摟在懷里。哪知曾子卻徑直朝豬圈奔去。
妻子不解地問:“你舉著菜刀跑到豬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說:“殺豬”。
妻子一聽,撲哧一聲笑出聲來:“不過年不過節的,你殺的哪門子豬呢?”
曾子嚴肅地說:“你不是答應過孩子要殺豬給他吃肉嗎,既然答應了就應該做到。”
妻子說:“我只不過是騙騙孩子,和小孩子說話何必當真呢?”
曾子說:“對孩子就更應該說到做到了,不然,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學著家長撒謊嗎?大人說話都不算數,那以后還怎么教育孩子呢?”
妻子聽后慚愧地低下了頭,夫妻倆真的把豬給殺了。孩子吃上了豬肉,而且還宴請了鄉親們,并告訴鄉親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
曾子的做法,雖然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卻教育出了誠實守信的孩子。曾子殺豬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他的人品一直為后代人所尊敬。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曾子殺豬主要內容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