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賀的詩,簡單點的
先推薦幾首簡單的:
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坤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示弟師
別弟三年后,還家一日余。
醁醹今日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釣魚詩
秋水釣紅渠,仙人待素書。
菱絲縈獨繭,菰米蟄雙魚。
斜竹垂清沼,長綸貫碧虛。
餌懸春蜥蜴,鉤墜小蟾蜍。
詹子情無限,龍陽恨有余。
為看煙浦上,楚女淚沾裾。
這幾首都比較簡單,希望能幫到你。
2.李賀的詩,簡單點的
先推薦幾首簡單的: 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白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坤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示弟師別弟三年后,還家一日余。醁醹今日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釣魚詩秋水釣紅渠,仙人待素書。菱絲縈獨繭,菰米蟄雙魚。
斜竹垂清沼,長綸貫碧虛。餌懸春蜥蜴,鉤墜小蟾蜍。
詹子情無限,龍陽恨有余。為看煙浦上,楚女淚沾裾。
這幾首都比較簡單,希望能幫到你。
3.李賀是什么樣的人
李賀,中國唐代詩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一生愁苦抑郁,體弱多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終不得登第。
李賀一生,以詩為業。其詩可分為4類。①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此類詩有的直陳時事,有的借古諷今。。②個人發憤抒情。這類詩有個人失意困頓、疾病纏身的消沉和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嘆,也有“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無主”,“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③神仙鬼魅題材。這類詩曲折表現他對現實的厭惡和否定。后人因此稱他為鬼才。④詠物等其他題材。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
4.李賀的詩,字數越少越好
殘絲曲
垂楊葉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蜂歸。
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沈琥珀。
花臺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回風舞。
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示弟
別弟三年后,還家一日余。
(酉錄)(酉酃去阝)今日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七夕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過華清宮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云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傷心行
咽咽學楚吟,病骨傷幽素。
秋姿白發生,木葉啼風雨。
燈青蘭膏歇,落照飛蛾舞。
古壁生凝塵,羈魂夢中語。
簡短固然是你想要的,但是一首詩還是健全才顯得出詩的韻味。
更多李賀的詩請詳見參考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5.求唐代李賀簡短的資料
李賀(790年—816年),唐代詩人,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縣)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于公元817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他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
李賀20歲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唐朝重視科舉出身,因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試資格。由于他才華出眾,擔任了一名奉禮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賀本來胸懷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這樣一個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稱病辭去官職,回福昌過上隱居生活。
6.研究李賀詩歌藝術特色的意義
摘要:唐代詩壇名家輩出,千古不朽的詩篇浩如煙海。
在這繁花似錦的詩歌苑圃中,有一枝絢麗奪目的奇花異卉,這就是李賀的詩歌。千百年來,李賀的詩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為什么它們會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試圖從內容主題、藝術特色兩方面進行論述李賀詩歌生生不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是本文寫作的目的和宗旨。 關鍵詞:李賀;詩歌;內容主題;藝術特色 李賀,字長吉,中唐獨樹一幟的詩人。
生于唐德宗貞元六年,卒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死時年僅27歲。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作為“唐諸王孫”的李賀,目睹朝政混暗,國勢衰微,加之自己仕途不順,遭遇坎坷,因而奮強激越,獨辟路徑,自成面目,以不同的反響,為后世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詩篇,影響巨大。
李賀,他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詩歌的創作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他成功地推動了唐代詩歌發展的另一高潮。 內容主題是詩歌的靈魂和血肉。
具備深刻的思想內容是一切優秀詩歌的必備條件。毋庸置疑,李賀的詩歌是優秀的:用生命創造詩歌,用詩歌挖掘生命,憂郁、深沉,充滿著個性使然,那是一種真正屬于“長吉體”的生命之歌。
壓抑苦悶、悲天憫人的內容主題 唐中朝是一個崇尚門第出身的年代。李賀的家族是一支疏淡的皇族血脈,詩人他很看重自己的貴族身份,常以“唐諸王孫”“皇孫”“宗孫”自稱。
無奈兩百多年前的祖上繁華早已不復存在。現實的陰霾,家道的中落,仕途的泥濘沉重地打擊著落寞“貴公子”李賀他那薄弱的意志和體質。
作為詩歌天才和病態畸零兒的結合者,李賀性格乖異,感情勝于理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無力超脫。
現實無望,他唯有寄寓詩歌。詩歌是李賀的生命之所系,他苦苦經營著幻想中天堂,他用脆弱的身心支撐起了龐大的詩歌體系。
述說懷才不遇、悲天憫人是李賀詩歌的核心內容。“我當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謝如枯蘭”,“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壺中喚天云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
心謝如枯蘭、無處逐英雄、迷魂招不得、喚天云不開……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李賀抑郁不得志的吶喊和哭泣。將自己的情感真實地鐫刻在了詩歌中,猛力去挖掘靈魂的深處,觸及旁人所不敢坦言的痛楚,充分暴露藏匿在潛意識中的欲望,這就是李賀。
因為對現實的失望乃至絕望,李賀轉而面向另一個虛構的世界。在他的筆下,仙姝、鬼魅比比皆是:“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這是美好的一面。
用幻想的快樂來沖淡現實的痛苦,這是李賀所擅長應用的。然而幻想的終究只是幻想的,一旦幻想破滅,一旦從夢幻中清醒,詩人李賀承受的唯有更深的痛楚。
秋風吹落一片桐葉,他就會驟然覺得驚心動魄,頭上掉下幾根發絲,也能給他帶來難以抑制的仇恨。“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這更是李賀恐慌內心的真實記錄。虛構、真實,歡樂、痛苦,兩種極端的思想形成的張力時刻在撕扯著詩人他那未老先衰的神經。
為此,再美好或是再鬼魅的情景出現在李賀的詩歌中,也就不足為奇了。不得不注意的是,李賀熱衷于仙姝、鬼魅、墳場的描寫恰恰是因為他無法忍受現實另而轉向的另一種形式的抒發、解脫。
歸根到底,神仙鬼怪的幻覺也正是作者壓抑苦悶、悲天憫人的真實寫照。 直視民間疾苦,痛斥統治者苛政,這類內容主題在李賀的詩歌中亦有表現。
典型代表如《老夫采玉歌》《雁門太守行》《猛虎行》等。“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層念驕嬰,古臺石磴懸腸草。”通過深刻描寫采玉工人的苦難生活和痛苦心情,一方面是作者同情百姓,反映黑暗,而另一方面,隱隱約約地,讀者也不難看出在作品中,作者所要表達的自己其實也是一個悲苦的“采玉者”。
他是精神世界中的采玉者。 此外,李賀的詩歌表現的還有其他方面的內容,如酒席歌宴之作。
(暫不探討) 奇崛冷艷、幽暗瑰麗的藝術特色 “云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丘壟,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這是杜牧給予李賀詩歌之藝術特色的概括評價。
藝術,它是詩歌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在李賀的詩歌中,筆者認為藝術特色比內容主題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奇崛冷艷、幽暗瑰麗的藝術特色是李賀詩歌的創作,其更是李賀詩歌得以廣泛留傳的關鍵原因之一。 奇崛。
深受屈原、李白以及漢樂府民歌的影響,李賀搜奇獵艷,以豐富的想象構筑了一個個奇崛的詩歌世界。在李賀的筆下,太陽會發出玻璃般的聲音,銀河上漂浮著閃耀的星星,流云學會人間流水的聲音,月亮的幽光可以是蟾、兔的淚水,天空的云層可以是瓊樓玉宇。
“憶君清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