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聊齋志異故事 白話文 簡短一些,上課回答用
聊齋志異之小倩
巡城馬郵差寧采臣來到一處村鎮為人送桔樹,他受一群孩子所托,要去南來鎮為他們的老師陳三泰送信。在去南來鎮的路上,寧采臣險些被一對鬼母子吃掉,幸好被道長燕赤霞所救。晚上,寧采臣在荒廢的蘭若寺內,遇到正在彈琴的小倩。小倩本想吸取寧采臣的魂獻給姥姥,然而寧采臣的無欲無求讓小倩無從下手,他的善良更讓小倩心動。深夜,燕赤霞捉妖至此,趕走了守在睡熟的寧采臣身旁的小倩。第二天,寧采臣醒來不見了小倩懊悔不已。去南來鎮尋陳三泰沒有結果更是讓他失望。晚上他又回到蘭若寺等小倩,二人情愫暗生。誰知姥姥和黑山老妖的較量卻打破了二人的寧靜世界,為躲避,二人藏于水缸之中,為不讓姥姥聞到人氣,小倩只好吻住了寧采臣。在和黑山較量中姥姥和燕赤霞被捉,二人合力逃了出來,原來,姥姥和燕赤霞本是一對夫妻,后來燕赤霞得知妻子是妖后,痛心不已,殺死了自己與姥姥的孩子,二人也因此分道揚鑣。沒有肉身的黑山老妖痛苦不已,在得到了陳三泰的肉身后,便附身在陳身上。姥姥得知小倩與寧采臣產生感情后氣憤不已,要求小倩不準再見寧采臣,小倩無奈只得答應。然而此時的寧采臣雖然知道小倩是妖,但還是愛上了她。寧采臣從妖洞出來,在山腳下見到了陳三泰的物品,但卻找不到人。小倩向姥姥說明自己不想再吸取男人魂魄時,姥姥大發雷霆,并威脅她要對寧采臣不利,小倩只得屈服。黑山附體陳三泰后恢復了元氣,決定娶小倩做自己的妖后。在樹林中寧采臣找到小倩,為保護寧采臣,小倩故意躲開他,卻被燕赤霞收服。燕赤霞將小倩封于山洞之中,為解小倩的妖毒,寧采臣用自己的血為小倩熬藥。黑山在半路上追捕小倩、寧采臣二人,被燕赤霞攔下,二人得以脫身。清晨,黑山追至湖邊,奈何寧采臣身上有護身符不能接近,黑山利用陳三泰的假象蒙蔽寧采臣。待寧采臣醒后,小倩早已不知去向,小倩刺殺黑山之時,寧采臣與燕道長趕到,一番激戰,姥姥不幸死去。寧采臣吹響了學生送給陳三泰的笛子,喚醒了陳三泰的意識,使大家有機可乘,殲滅了黑山,而小倩亦灰飛煙滅……
2.聊齋志異故事 白話文 簡短一些蒲松齡的
原文
作者: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pì)睨(nì),連亙(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譯文
蒲松齡(清代)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公子禹年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訝又疑惑,心想這附近并沒有寺院呀。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墻,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量可以用億萬來計數。忽然刮起了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都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高聳仿佛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打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用手指指著數上去,已經不能計算層數。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于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選自《聊齋志異》蒲松齡
3.聊齋志異白話文版
聶小倩 寧采臣,浙人,性慷爽,廉隅自重。
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適赴金華,至北 郭,解裝蘭若。
寺中殿塔壯麗,然蓬蒿沒人,似絕行蹤。東西僧舍,雙扉虛掩,惟南一 小舍,扃鍵如新。
又顧殿東隅,修竹拱把,階下有巨池,野藕已花。意甚樂其幽杳。
會 學使案臨,城舍價昂,思便留止,遂散步以待僧歸。日暮有士人來啟南扉,寧趨為禮, 且告以意。
士人曰:“此間無房主,仆亦僑居。能甘荒落,旦暮惠教,幸甚!”寧喜, 藉藁代床,支板作幾,為久客計。
是夜月明高潔,清光似水,二人促膝殿廊,各展姓字。 士人自言燕姓,字赤霞。
寧疑為赴試者,而聽其音聲,殊不類浙。詰之,自言秦人,語 甚樸誠。
既而相對詞竭,遂拱別歸寢。 寧以新居,久不成寐。
聞舍北喁喁,如有家口。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窺之,見短墻 外一小院落,有婦可四十余;又一媼衣緋,插蓬沓,鮐背龍鐘,偶語月下。
婦曰: “小倩何久不來?”媼曰:“殆好至矣。”婦曰:“將無向姥姥有怨言否?”曰:“不 聞;但意似蹙蹙。”
婦曰:“婢子不宜好相識。”言未已,有十七八女子來,仿佛艷絕。
媼笑曰:“背地不言人,我兩個正談道,小妖婢悄來無跡響,幸不訾著短處。”又曰: “小娘子端好是畫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攝去。”
女曰:“姥姥不相譽,更阿誰 道好?”婦人女子又不知何言。寧意其鄰人眷口,寢不復聽;又許時始寂無聲。
方將睡去,覺有人至寢所,急起審顧,則北院女子也。驚問之,女笑曰:“月夜不 寐,愿修燕好。”
寧正容曰:“卿防物議,我畏人言。略一失足,廉恥道喪。”
女云: “夜無知者。”寧又咄之。
女逡巡若復有詞。寧叱:“速去!不然,當呼南舍生知。”
女懼,乃退。至戶外忽返,以黃金一錠置褥上。
寧掇擲庭墀,曰:“非義之物,污我囊 囊!”女慚出,拾金自言曰:“此漢當是鐵石。” 詰旦有蘭溪生攜一仆來候試,寓于東廂,至夜暴亡。
足心有小孔,如錐刺者,細細 有血出1943—1949年間寫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黨委會,俱莫知故。經宿 一仆死,癥亦如之。
向晚燕生歸,寧質之,燕以為魅。寧素抗直,頗不在意。
宵分女子 復至,謂寧曰:“妾閱人多矣,未有剛腸如君者。君誠圣賢,妾不敢欺。
小倩,姓聶氏, 十八夭殂,葬于寺側,被妖物威脅,歷役賤務,腆顏向人,實非所樂。今寺中無可殺者, 恐當以夜叉來。”
寧駭求計。女曰:“與燕生同室可免。”
問:“何不惑燕生?”曰: “彼奇人也,固不敢近。”又問:“迷人若何?”曰:“狎昵我者,隱以錐刺其足,彼 即茫若迷,因攝血以供妖飲。
又惑以金,非金也,乃羅剎鬼骨,留之能截取人心肝。二 者,凡以投時好耳。”
寧感謝,問戒備之期,答以明宵。臨別泣曰:“妾墮玄海,求岸 不得。
郎君義氣干云,必能拔生救苦。倘肯囊妾朽骨,歸葬安宅,不啻再造。”
寧毅然 諾之。因問葬處,曰:“但記白楊之上,有烏巢者是也。”
言已出門,紛然而滅。 明日恐燕他出,早詣邀致。
辰后具酒饌,留意察燕。既約同宿,辭以性癖耽寂。
寧 不聽,強攜臥具來,燕不得已,移榻從之,囑曰:“仆知足下丈夫,傾風良切。要有微 衷,難以遽白。
幸勿翻窺篋襆,違之兩俱不利。”寧謹受教。
既各寢,燕以箱篋置窗上, 就枕移時,齁如雷吼。寧不能寐。
近一更許,窗外隱隱有人影。俄而近窗來窺,目光睒 閃。
寧懼,方欲呼燕,忽有物裂篋而出,耀若匹練,觸折窗上石欞,飆然一射,即遽斂 入,宛如電滅。燕覺而起,寧偽睡以覘之。
燕捧篋檢征,取一物,對月嗅視,白光晶瑩, 長可二寸,徑韭葉許。已而數重包固,仍置破篋中。
自語曰:“何物老魅,直爾大膽, 致壞篋子。”遂復臥。
寧大奇之,因起問之,且告以所見。燕曰:“既相知愛,何敢深 隱。
我劍客也。若非石欞,妖當立斃;雖然,亦傷。”
問:“所緘何物?”曰:“劍也。 適嗅之有妖氣。”
寧欲觀之。慨出相示,熒熒然一小劍也。
于是益厚重燕。 明日,視窗外有血跡。
遂出寺北,見荒墳累累,果有白楊,烏巢其顛。迨營謀既就, 趣裝欲歸。
燕生設祖帳,情義殷渥,以破革囊贈寧,曰:“此劍袋也。寶藏可遠魑魅。”
寧欲從受其術。曰:“如君信義剛直,可以為此,然君猶富貴中人,非此道中人也。”
寧托有妹葬此,發掘女骨,斂以衣衾,賃舟而歸。寧齋臨野,因營墳葬諸齋外,祭而祝 曰:“憐卿孤魂,葬近蝸居,歌哭相聞,庶不見凌于雄鬼。
一甌漿水飲,殊不清旨,幸 不為嫌!”祝畢而返,后有人呼曰:“緩待同行!”回顧,則小倩也。歡喜謝曰:“君 信義,十死不足以報。
請從歸,拜識姑嫜,媵御無悔。”審諦之,肌映流霞,足翹細筍, 白晝端相,嬌麗尤絕。
遂與俱至齋中。囑坐少待,先入白母。
母愕然。時寧妻久病,母 戒勿言,恐所駭驚。
言次,女已翩然入,拜伏地下。寧曰:“此小倩也。”
母驚顧不遑。 女謂母曰:“兒飄然一身,遠父母兄弟。
蒙公子露覆,澤被發膚,愿執箕帚,以報高 義。”母見其綽約可愛,始敢與言,曰:“小娘子惠顧吾兒,老身喜不可已。
但生平止 此兒,用承祧緒,不敢令有鬼偶。”女曰:“兒實無二心。
泉下人既不見信于老母,請 以兄事,依高堂,奉晨昏,如何?。
4.聊齋志異的全文(白話)
綠衣女
蒲松齡 [清] 著 關圣力 譯
有一個書生姓于,名璟,字小宋,青州益都(注1)人,住在長白山中的醴泉寺(注2)里讀書。有一天夜里,他點好火燭,剛剛開始認真看書,忽然聽到窗外有一年輕女子的贊嘆聲:“于公子,你在勤奮讀書呀!”于璟想:這深山古寺之中,哪里來得女人呢?他正在疑惑不解的時候,年輕女子已推開屋門,面帶笑容走了進來。女子對于璟說:“公子,你讀書很用功啊!” 于璟很驚訝,趕緊站起來,仔細觀看面前的女子。年輕女子身穿綠色長衣裙,婀娜多姿,美妙極了。
于璟已經猜到她不可能是人,一定是個靈怪,便故意盤問她在哪里住家。女子輕輕說道:“公子,你看我這柔軟的樣子,會有咬人、吃人的能力嗎?何勞公子如此苦苦地追問呢”?于璟聽聞女子言語,感覺好些,心中不免高興,也就有些情動,從心里產生了一種對她的喜愛之心。便與女子一起來到寢室。女子輕輕解開自己的衣服,纖細的腰身竟不滿一握,體態窈窕。夜快盡,天將亮的時候,女子起身飄然離開。從那天開始,女子每天晚上都要來這里與書生相會。
有一天晚上,書生與女子一起吃酒,聊天的時候,于璟感覺女子說話的聲音,竟如美妙的音樂一般。便說:“你的聲音很甜美,如果能夠唱上一曲助興,一定會讓我有消魂一樣的感受。”女子笑著說:“要是這樣的話,我可不敢唱啊,怕是真的消了公子的魂呢。”
于璟堅持讓女子唱一曲。女子說:“不是我不愿意唱給公子聽,實在是怕有外人聽到。公子你一定要我唱的話,那我就獻丑了。但是我只能輕輕地唱,有個意境就可以了,好么?”說完話,她便以自己纖巧的小腳,輕輕地磕打著床腿,唱了起來:“樹上烏臼鳥,賺奴中夜散。不怨繡鞋濕,只恐郎無伴。”她歌唱的聲音,輕細得如同昆蟲發出的聲音一般,非得仔細聽,才能分辨出音樂的旋律。當于璟仔細聽女子唱歌的時候,卻聽到音律婉轉、圓滑、輕快,不僅很好聽,還能使心靈感動。
女子唱完歌,立刻去打開房門,向外探看,她說:“怕是窗外有人偷聽呢。”然后她又繞著屋子查看了一圈,才重新回到屋子里。于璟問她:“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疑慮和懼怕呢?女子笑著說:“有俗語說:‘偷生鬼子常畏人。’這就是我懼怕的原因呀。”
當倆人上床休息的時候,女子面露小心謹慎的神情,非常不高興地說:“我和你此生的緣分,可能到此為止了。”于璟不解,趕緊問女子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女子說:“我心跳得厲害,神情很不安,感覺我的福分到頭了呢。”
于璟忙安慰女子:“心動眼跳,都是很平常的現象,你怎么能有這樣的說法呢?”女子聽了于璟的話,心情稍微好了一點,便與于璟重新相擁相抱。天快亮的時候,女子起床穿好衣服。剛要去開門離開,又猶豫著返回來說:“不知道因為什么,我心里感覺忐忑不安,有點害怕。求公子送我到門外吧。”于璟立刻起身,將女子送到門外。女子又說:“公子,你要看著我離去,等我走到墻那邊時,你再回好么?”于璟說:“好的。”
于璟站在屋門外,看著女子穿過房子的走廊,直到看不見女子的身影,才準備回房間重新去休息。這時,忽然聽到女子求救的聲音。于璟急忙尋著聲音跑過去,但四周看看,根本沒有任何蹤跡。仔細地聽,聲音從房檐那里傳出來。他抬頭仔細查看,看到一只大如彈丸的蜘蛛,奮力地捕捉到一只什么昆蟲。被捉到的東西正在蜘蛛網里全力掙扎,并發出悲哀的叫聲。于璟趕忙扯開蜘蛛網,把被網住的東西挑救出來,并為它清理束縛纏繞在身體上的蜘蛛絲。他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綠色的小蜂,此刻已經奄奄一息,將要死了。于璟將其帶回屋子,放在他讀書的桌子上。過了一段時間,那綠色的小蜂蘇醒緩解過來,能夠慢慢地移動了。它慢慢地爬到硯臺上,用身體沾滿墨汁,然后又回到桌子上,慢慢地在桌面上爬行。它爬行的軌跡呈現出一個“謝”字。然后,它展開翅膀,連續扇動了多次后,從窗戶飛出去了。
從那天以后,綠衣女子再也沒到于璟讀書的地方來過。
還有一個聊齋白話文網站,不過是連環畫的。
/dushu/*?wenxueid=1948
看完100頁后找到后頁兩個字,點擊便可以繼續看了
5.聊齋故事 白話文
畫皮白話文 清晨,天色微茫。
太原府城籠在一片迷霧中。 王公子夜與友人聚飲,此時獨回。
忽見前路一位女子,懷中抱著包袱,走得步履踉蹌。趕上去一看,年紀十六七,美貌絕倫。
便問道:“姑娘何故此時趕路?” 姑娘道:“公子不是也在此時趕路?” 公子笑道:“其實小生正要回家。” 姑娘淡淡道:“一個過客,不能解我煩憂,又何必多問呢。”
公子道:“姑娘有何煩憂?如有用得著小生之處,但憑差遣。” 姑娘黯然道:“小女子生來不幸。
父母貪圖錢財,為了些許聘金,便將我賣給了富貴人家做小。而正室妒我年輕,待我還遠不如一個小丫頭,整日打罵,變著法兒折磨,我不堪其苦,這才連夜逃走……” 公子聽得義憤填膺,口中不住斥著“可惡”。
而后問她:“不知姑娘將到何處去?” 姑娘道:“在逃之人,哪能有個一定的去處?自然只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 說時,聲音漸漸微弱,顯出無盡的酸楚無奈。 公子道:“既如此,我家正離此不遠,姑娘如不嫌棄,不妨先在我家住下。”
姑娘面露喜色,卻道:“初次見面,怎好叨擾。” 公子道:“天色微茫,一城空寂,你我在此時相遇,也算是天賜的緣分。
姑娘不必客氣。” 說完便領著姑娘回了家。
姑娘將院子環顧一圈,也是一片空寂,便問:“公子怎無家人?” 公子道:“這是書房,與正院有一墻之隔。我觀姑娘久受虐打,身子甚是虛弱,不妨在此調養一些時日。”
姑娘道:“多謝公子。這書齋隱蔽的好,我如今只身在逃,不便讓外人知曉。
公子若真有心救我,還望保守秘密,萬不可泄露我在此處呀。” 公子道:“這是自然。
只要姑娘住得習慣。我每日過來看望,親送飯食,家人亦不令知曉。”
姑娘道:“如此最好。” 隨后二人細細碎碎談了許久。
公子對姑娘是早已傾心愛慕,而姑娘對公子似亦頗有好感。 于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二人相擁榻上,歡樂許時。
自此,王公子就讓姑娘在書房住下了,每日親送飯食。一連過了數日,也無人察覺。
只有他妻子陳氏,看他近日鬼鬼祟祟,就多問了幾句。王公子也不隱瞞,都小聲照實說了。
妻子心想,那怕是官宦大家的小妾,雖說受了些委屈,可怎容得她私逃,將來必定四處搜尋,找到這里可就不好了。于是力勸丈夫將其送走。
王公子貪戀佳人嬌姿,怎生舍得,只覺妻子也不免有些妒心。于是將其勸告置之腦后,全然不理,依舊每日親送飯食,與之談心,與之歡樂。
一日王公子走在街上,忽一道人愕然問道:“公子最近可曾遇見什么?” 公子詫異道:“遇見什么?什么也沒有啊。” 道士道:“我觀公子滿身妖氣,必定遇見過什么。
公子可有接觸生人吶?” 公子被他逼問得有些心虛,但仍矢口否定,只說一切如常,絕對不曾遇到什么。 道士沒有辦法,只得轉身而去,口中不住嘆息道:“世人都是如此,死到臨頭還沉迷不悟!” 公子聽了,很是疑心那天所遇到的姑娘,莫非真是妖怪。
但轉念一想,那明明是一位美人兒,怎么可能是妖呢。想是這道士故意胡言亂語,說得客人信了,便借祈禳消災之名,騙些酒食罷了。
一面想著一面往回走。 到了家,卻見院門反鎖著。
一時大起疑心。道士的話,雖是不信,卻也深深種在了腦子里。
**進去,又見齋門也緊緊關著。 于是躡手躡腳,走到窗下窺視。
驚見里面一只厲鬼,青面獠牙,正握著筆,蘸著彩墨,對鋪在榻上的一張人皮作畫。 畫完將筆一擲,揭起人皮像穿衣服一般,抖了抖披在身上,旋即化作一位美貌女子,正是與他日夜作伴的佳人。
看了這一幕,王公子冷汗直冒,四腳亂顫。趕忙又溜了出去。
而后滿大街找那道士。可道士早已不知去向。
一路詢問,直追到郊外,才萬幸撞上。當即跪下,磕頭求救。
道士道:“迷途知返,未為大錯。此鬼久困冥界,不得輪回,也是好不容易才找著一個替身,我亦不忍傷害她。”
說完將一個拂塵交給王公子,說,“你且將此物懸于寢門之上,女鬼見了,也不敢加害于你,往后便隨她去吧。明日事畢,你可到青帝廟來,將拂塵再交還于我。”
公子接了拂塵,回到家中,也不敢再去書房,只將拂塵懸在正院內室門上,而后與妻子躲在一起。 天色漸晚,女鬼在書房等待許久,不見公子前來,頗覺孤寂無聊,便開了門,往正院走來。
公子在屋里,聽得外面腳步細碎,膽戰心驚,不敢親自去看,只叫妻子先到窗下窺視。 陳氏伏在窗下,見門外一女子,正望著門上拂塵咬牙切齒。
隨后恨恨而去。 二人松了一口氣。
而不久又聽得外面腳步聲響。再看,卻是女鬼復來。
女鬼恨恨道:“臭道士多管閑事,以此嚇我。到口的肥肉豈能再吐出去!” 說完一揚長袖,瞬間將拂塵打得粉碎。
王公子逃無所逃,只往被窩里一鉆。 女鬼破門而入,直登床上,一伸手,爪長數寸,鋒利如刀,直向王公子胸中一抓,掏心而去。
陳氏一陣悲號。 婢女聞主人房中哀聲大作,忙提燈來看,一照床上,公子血肉狼藉,死狀甚慘,當即嚇得癱坐在地。
陳氏驚魂難定,悲慟不已。 而恐女鬼復來,也不敢太過聲張。
次日天明,急將此事告知公子二弟。令他趕去青帝廟,求道士相助。
道士一聽,法顏震怒,道:“我念她辛苦,有意放其一條生路,不想她竟敢如此。” 隨后便。
6.聊齋志異白話文版
浙江人寧采臣,有事去金華,居住在荒廢的寺院。女鬼聶小倩受妖姥姥指派,前去加害,采臣不為美色金錢所惑,令小倩十分敬佩。小倩主動指點采臣避禍之法,并懇求將其骸骨收葬。采臣聽從其言,得劍仙燕赤霞庇護,轉危為安,之后遵守諾言,將小倩尸骨葬于自己書齋旁。
小倩感采臣恩德,愿為妾為奴以報答,奈何寧母畏懼她是鬼物,不肯答應,小倩主動認采臣為兄,操持家務,天長日久,深得寧母好感,被當作親生女兒。小倩與采臣也日久生情。采臣妻子病逝后,采臣迎娶小倩。
金華妖物恨小倩逃脫,前來捉拿。小倩指點采臣,用燕赤霞贈送的劍袋殺掉妖物,從此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
數年后,采臣考中進士,小倩與小妾共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孩子后來都做了官,官聲很好。
7.譯文聊齋志異中的短篇小故事
崔猛字勿猛,是建昌府世家子弟。
性情剛直勇敢,小時候在學堂讀書,學童們稍有觸犯,他就拳腳相加,老師多次懲戒,他都不肯悔改。他的名和字,都是老師給他起的。
到了十六七歲,武藝超群,無人能比,又能手持長竹竿登躍高大的房屋。崔猛喜歡打抱不平,因此鄉親們都很敬服他,前來訴冤陳事的人擠滿屋子庭院。
崔猛懲治豪強,扶持弱小,不避嫌疑,不怕結怨。每當他大怒時,沒有敢勸說他的。
只是他侍奉母親很孝順,母親一出面,他就消氣了。母親總是狠狠地責備他,他連連答應接受母命,但一出門就忘了。
鄰居有個兇悍的潑婦,經常虐待婆婆,婆婆餓得快要死了,她兒子偷偷給她東西吃,潑婦知道后,對他萬般辱罵,罵聲四鄰都能聽到。崔猛大怒,跳過墻去,把潑婦的鼻子、耳朵、嘴唇、舌頭都割掉了,潑婦當即就死去了。
崔母知道后很害怕,叫來鄰家兒子,好言勸慰,并用財物周濟,還把年輕的婢女許配給他,事情才得以平息。為此,崔母氣得直哭,不肯吃飯。
崔猛害怕了,跪著請求接受母親的杖責,并把悔改之意告訴母親,母親只是哭泣,連看也不看他。崔妻周氏,也跟著丈夫一起跪下。
崔母于是用木杖打他,并又用針在他手臂上刺了十字花紋,染上朱紅顏料,使其永不消失。崔猛都接受了,崔母才肯吃飯。
崔母自從鄰居家的潑婦死后,對兒子的管教更加嚴厲,有前來訴說冤仇的,總是嚴詞拒絕他們。有一天,崔母的弟弟死了,崔猛跟著母親前去吊喪。
路上遇見一伙人,捆綁著一個男人,叱罵催促前行,并用棍棒、鞭子擊打他。圍觀的人把路都堵住了,車子不能前進。
崔猛上前打聽,認識崔猛的人爭著告訴原委。在這之前,一個大鄉紳的兒子某甲,橫行鄉里,看到李申的妻子很漂亮,就要占為己有,只是找不到因由。
就命令他的家人引誘李申和他賭博,借給他賭資并加重利息。賭了一個晚上,欠了幾千文錢的賭債。
李申不能還債,那個,紳的兒子便派了很多的人把他的妻子強行搶走了。李申在鄉紳門前哭訴。
那個鄉紳的兒子大怒,把李申綁在樹上,棍打鞭抽,嚴刑拷打,逼迫李申立下“無悔狀”。崔猛聽了這件事情,義憤填膺,策馬向前,打算動用武力。
崔母掀開車簾喊道:“哎!你又想干什么!”崔猛只好停下。吊完喪后回到家,崔猛不說話,也不吃飯,只是獨自呆坐著,眼睛直直地看著某處,好像有所生氣。
妻子詢問他,也不回答。到了夜晚,他不**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一直到天亮,第二天晚上又是這樣,有時突然開門外出,一會兒又回來躺下。
這樣反復三四次,妻子也不敢多問,只是害怕地屏住呼吸聽著。不久,他出去很長時間才返回,關上門就睡熟了。
這天晚上,有人把那個鄉紳的兒子某甲殺死在床上。官府懷疑是李申干的,把他捉來治罪。
李申意外遭受殘酷的刑罰,腳上的踝骨都露出來,最終也沒有招供。過了一年多,李申忍受不了酷刑,被迫含冤認罪,便被判處死刑。
恰巧這時崔母去世了。殯葬以后,崔猛告訴妻子說:“殺那個鄉紳兒子的人其實是我。
當時只是因為母親還在的緣故,沒有說出去。現在孝敬母親的大事也完成了,我怎能以自身的罪過殃及別人呢?我準備到官府去接受死刑。”
崔猛到官府去自首。縣官非常驚愕,給他上了刑具送到獄中,釋放了李申。
李申不答應,堅決承認是自己干的。縣官無法判決,只好將兩人同時拘禁。
李中的家屬和親戚都責備李申。李申說:“崔公子所做的事,是我想做卻做不到的。
他替我做了,我怎么能眼看著他去死呢?”執意不肯改口,堅決和崔猛爭相認罪。不久,衙門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強迫李申出獄,拿崔猛抵罪,很快將處以死刑。
這時,正碰上審查刑事案件的趙部郎,審查并復勘已定罪的囚犯,趙部郎因崔猛自首減刑定罪,充軍到云南。不滿一年,崔猛就遇到大赦回到家中。
8.給我一則聊齋的小故事,要白話文,急需
祝翁 話說濟陽祝村有個祝老頭,活到五十多歲后,有一年,得重病死了。人死不能復生,于是,家人只好忍著悲傷給他料理后事。這時,奇怪的事發生了。當祝老頭的家人進房料理喪服時,忽然聽見死去的老頭子在大聲呼叫。家人趕忙一齊跑到靈堂,只見老頭子已經復活了。大家又吃驚,又高興,紛紛上前慰問。祝老頭對老太婆說:“我剛去那邊,發誓不再回來。但走了幾里路以后,轉念一想,把你這副老骨頭扔在兒女們手里,一切都得仰仗他們,也沒有多少樂趣,不如你跟我一起走。所以,我又返回來了,想帶你一起走。” 大家都以為他是剛剛蘇醒過來說胡話,根本不相信。但祝老頭又說了一遍同樣的話。老太婆對他說:“這樣倒也挺好。只是我現在還活生生的,怎么一下子能死呢?”祝老頭擺擺手說:“這個并不難。家里的日常事務,快去作些安排。”老太婆笑著不肯走,老頭又催促她,她這才走到門外,站了一會兒又進來了,哄他說:“我已經安排妥當了。”老頭叫她快去梳妝打扮一下,老太婆不愿去,老頭催得更緊了。老太婆不忍心違背他,只好到里屋換衣打扮了一番。她再出來時,媳婦女兒都在一旁偷偷地笑。老頭把頭移到枕頭上,用手拍著叫老太婆躺到他旁邊。老太婆說:“兒女們都在跟前,我倆一起躺著睡,這像什么樣子?”老頭用手捶打著床說:“一起死有什么好笑的?” 兒女們見老頭發脾氣,都勸老太婆遷就老頭,照他的意圖去做。老太婆聽從兒女們的勸告,和祝老頭并排筆直地躺著。見此情景,家人又都笑起來。但過了一會兒,只見老太婆臉上的笑容忽然收斂,兩眼也慢慢閉上了,好久都沒有聲息,好像睡熟了一樣。大家靠近一看,發現老太婆的肌膚已經冰冷,呼吸也早已停止。看看老頭子,他也成了僵尸。家人對這突如其來的雙重打擊,又驚異又悲傷。 遵化署狐 遵化署中有很多狐貍,到后來,群狐竟然占據了一幢樓,以樓為家。而且,它們還經常出來害人,人們驅趕,結果這些狐貍變本加厲,害人更甚。連署中官僚也拿它們沒辦法,只得殺豬宰羊,向狐貍祈禱,而不敢跟狐貍作對。 有一年,諸城一位姓丘的到遵化作官。丘公知道這一情況后很憤怒。老狐對脾性剛烈的丘公也畏懼三分,于是,它化作一個老太婆,對丘公的家人說:“請稟告丘大人,不要彼此結仇。給我二天時間,我將攜帶家小離開這里。”丘公聽說以后,當時沒有明確表態。 第二天,丘公閱兵完畢,下令隊伍不要解散,讓士兵把各營的大炮都搬到衙門,把那幢被狐占據的樓包圍起來。一聲令下,千炮齊發,頃刻之間,幾丈高的樓房即被摧為平地,那些狐的皮肉毛血,像雨點一樣從空中掉下來。只見濃塵毒霧之中,有一縷白煙沖向天空,眾人定眼一看,發現那是未死的一只狐逃走了。從此以后,衙門中總算平安無事了。 兩年后,丘公派遣一個能干的仆從帶著銀兩進京活動,謀求升官。但關系沒有打通,賄賂不成,就將銀兩暫時寄藏在一個班役家里。這期間,忽然有一個老頭子向朝廷喊冤,訴說他的妻子兒女遭人殺害,并揭發丘某克扣軍糧,向京官行賄,銀兩現藏在某某家,可以驗證。官差奉旨押告發人前去查驗,他們在班役家細細查找,卻什么銀兩也沒發現。這時,那老頭用一只腳點地,官差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挖地,果然發現銀子,銀子上還刻有“某郡解”字樣。過了一會兒,官差找老頭子,發現他已不見了。官差又根據他上告時通報的地址姓名去查找,結果發現,根本沒這個人。由于人贓俱在,丘某被處罰,他這時才明白過來,原來那個告發他的老頭子就是兩年前從衙門大樓里逃走的那只老狐。
采納哦
9.聊齋志異中簡短的小故事
一、《蛇癖》
予鄉王蒲令之仆呂奉寧,性嗜蛇。每得小蛇,則全吞之,如啖蔥狀。大者,以刀寸寸斷之,始掬以食。嚼之錚錚,血水沾頤。且善嗅,嘗隔墻聞蛇香,急奔墻外,果得蛇盈尺。時無佩刀,先噬其頭,尾尚蜿蜒于口際。
二、《快刀》
明末,濟屬(濟南府所屬地區)多盜。邑各置兵,捕得輒殺之。章丘盜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殺輒導窾(殺即順竅,一刀便斷頭)。一日捕盜十余名,押赴市曹。內一盜識兵,逡巡告曰:“ 聞君刀最快,斬首無二割。求殺我!”兵曰:“諾。其謹依(依傍,靠著)我,無離也。”盜從之刑處,出刀揮之,豁然頭落。數步之外,猶圓轉而大贊曰:“好快刀!”
三、《魁星》
鄆城張濟宇,臥而未寐,忽見光明滿室。驚視之,一鬼執筆立,若魁星(民間視為主司文運之神)狀。急起拜叩,光亦尋滅。由此自負,以為元魁(在科舉考試中取得第一名)之先兆也。后竟落拓無成,家亦雕落,骨肉相繼死,惟生一人存焉。彼魁星者,何以不為福而為禍也?
四、《祿數》
某顯者多為不道,夫人每以果報勸諫之,殊不聽信。適有方士能知人祿數(壽數),詣之。方士熟視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祿乃終。”歸語夫人。計一人終年僅食面二石,尚有二十余年天祿,豈不善所能絕耶?橫如故。逾年,忽病“除中”(即糖尿病),食甚多而旋饑,一晝夜十余餐。未及周歲,死矣。
五、《鴻》
天津弋人(射鳥的人)得一鴻。其雄者隨至其家,哀鳴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則鴻已至,飛號從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將并捉之。見其伸頸俯仰,吐出黃金半鋌(同“錠”)。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將以贖婦也。”遂釋雌。兩鴻徘徊,若有悲喜,遂雙飛而去。弋人稱金,得二兩六錢強。噫!禽鳥何知,而鍾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別離,物亦然耶?
“悲莫悲兮生別離”,禽猶如此,人何以堪?
六、《孫必振》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回首,則前舟覆矣。
七、《盜戶》
清順治年間,山東滕縣一帶盜匪猖獗,平均十個百姓中就有七個是盜匪,官府都不敢抓。后來這些盜匪受招安歸順了朝廷,縣官給他們另立戶籍,稱之為“盜戶”,也就是賊戶口的意思。凡是“盜戶”與良民發生了爭執,官府就千方百計的袒護他們。沒辦法,怕他們造反啊。
后來一打官司就總有人冒稱“盜戶”,最后演變成每次打官司時,訴訟雙方都不用說事兒,一上來就開始爭辯誰是真"盜戶",官府還去核查戶籍。實在荒唐。正巧,縣衙門里有狐貍作祟,縣官的女兒被一個公狐貍精迷得不要不要的。縣官請了法師,用符咒捉住了狐貍,放進一個瓶子里,準備用火燒死。這時,只聽狐貍在瓶子里大喊:“我是盜戶!”連縣官都樂了。
10.推薦幾篇聊齋的短小的小說,附上原文和譯文
《聊齋志異.夢狼》翻譯 原文: 異史氏(注)曰:“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顧其后耳;蘇而使之自顧,鬼神之教微矣哉!” 鄒平李進士匡九,居官頗廉明。常有富民為人羅織,役嚇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辦;不然,敗矣!”富民懼,諾備半數。
役搖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無不極力,但恐不允耳。
待聽鞠時,汝目睹我為若白之,其允與否,亦可明我意之無他也。”少間,公按是事。
役知李戒煙,近問:“飲煙否?”李搖其首。役即趨下曰:“適言其數,官搖首不許,汝見之耶?”富民信之,懼,許如數。
役知李嗜茶,近問“飲茶否?”李頷之。役托烹茶,趨下曰:“諧矣!適首肯,汝見之耶?”既而審結,富民果獲免,役即收其苞苴(注),且索謝金。
嗚呼!官自以為廉,而罵其貪者載道焉,此又縱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類者更多,可為居官者備一鑒也。
[注]異史氏: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自稱。 苞苴:蒲包,此指饋贈的禮物。
翻譯: 異使氏說:“我私下哀嘆,天下當官的 兇如老虎\\為吏 的惡似狼,這種情況到處都是.即使當官的不是虎,為吏的也常常是狼,何況還有比老虎更兇猛的呢!人們的禍患往往在于不能自顧其后;而復活以后卻讓他能夠自顧,鬼神的勸戒是多么 的精深奧妙啊!” 鄒平有一個進士叫李匡九,做官頗廉潔賢明.曾經有一個富人,被人羅織一些罪名而送官究治.開堂之前,門役嚇唬他說:“當官的想你索取兩百兩銀子,你要趕快回去措辦; 不然的話,官司就要打輸了!”富人害怕了,答應給一半. 門役搖搖手,表示不行.富人哭哭地哀求他.門役說:“ 我沒有不盡力幫忙的,只怕當官的不允許罷了.等到聽審時,你可以親眼看到我為你說情,看看當官是不是允許,也可以讓你明白我沒有別的意思.”過了一會兒,李匡九升堂審理這個案子. 門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煙,卻走到他跟前低聲問:“你要吸煙嗎?”李匡九搖搖頭. 門役馬上跑下去對富人說:“我剛才把你的數目告訴他,他搖頭不答應,你看見了吧?”富人相信了,心里很害怕,答應如數送兩百兩. 門役知道李匡九喜歡喝茶,有走到他跟前小聲的問:“你要喝茶嗎?” 李匡九點點頭. 門役假托去泡茶,快步走下來對富人說:“給你說妥了!剛才他點頭,你看見了吧?”接著就審理結案,富人獲得了無罪釋放,門役就收下了用作賄賂的錢,還向他索取謝金. 唉!當官的自以為廉潔,但是罵他貪贓的人卻很多,這是眾狼行兇而自己卻不知道了.世上這類事情更多,可以為當官的人備下一面鏡子. 原文: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幞獨奔,甚艱于步, 急走趁之,乃二八姝麗.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 獨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 生曰:“卿何愁憂?或可效力不辭也。”女黯然曰: “父母貪賂,鬻妾朱門。
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 所弗堪也,將遠遁耳。”問:“何之?”曰:“在亡 之人,烏有定所。”
生言:“敝廬不遠,即煩枉顧。” 女喜從之.生代攜幞物,導與同歸。
女顧室無人,問: “君何無家口?”答云:“齋耳。”女曰:“此所良 佳。
如憐妾而活之,須秘密勿泄。”生諾之。
乃與寢 合。使匿密室,過數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妻陳, 疑為大家媵妾,勸遣之,生不聽。偶適市,遇一道士, 顧生而愕.問:“何所遇?”答言:“無之.”道士曰: “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生又力白。
道士乃去, 曰:“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生以其言 異,頗疑女。轉思明明麗人,何至為妖,意道士借魘 禳以獵食者。
無何,至齋門,門內杜不得入,心疑所 作,乃逾垝坦,則室門已閉.躡足而窗窺之,見一獰鬼, 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于榻上,執彩筆而繪之。 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于身,遂化為女子。
睹 此狀,大懼,獸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
遍跡 之,遇于野,長跪求救,請遣除之。道士曰:“此物 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乃以蠅拂 授生,令掛寢門。
臨別約會于青帝廟。生歸,不敢入 齋,乃寢內室,懸拂焉。
一更許,聞門外戢戢有聲, 自不敢窺,使妻窺之。但見女子來,望拂子不敢進, 立而切齒,良久乃去。
少時復來,罵曰:“道士嚇我, 終不然,寧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壞寢門而入, 徑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號。
婢入燭之, 生已死,腔血狼藉。陳駭涕不敢聲。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憐之, 鬼子乃敢爾!”即從生弟來。女子已失所在。
既而仰 首四望,曰:“幸遁未遠。”問:“南院誰家?”二郎 曰:“小生所舍也。”
道士曰:“現在君所。”二郎 愕然,以為未有。
道士問曰:“ 曾否有不識者一人 來?”答曰:“仆早赴青帝廟,良不知,當歸問之。” 去少頃而返,曰:“果有之,晨間一嫗來,欲傭為仆 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 遂與俱往。
仗木劍立庭心,呼曰:“孽鬼!償我拂子 來!”嫗在室,惶遽無色,出門欲遁,道士逐擊之。 嫗仆,人皮劃然而脫,化為厲鬼,臥嗥如豬。
道士以 木劍梟其首.身變作濃煙,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蘆, 拔其塞,置煙中,飗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