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顧茅廬白話文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控制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說陷居在隆重中的諸葛亮通曉古今,博學多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決定請他出來幫助自己奪取天下。
劉備帶了關羽、張飛,準備一份厚禮,到隆中臥龍崗去拜見諸葛亮,欲請他出山,幫助他治理國家。不巧的是,那天諸葛亮那天不有家,劉備白走了一趟。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拜請諸葛亮。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諸葛亮家時,他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臺階下站到諸葛亮來,才進入室內。
諸葛亮見劉備胸有大志,求賢誠懇,便與他暢談天下形勢,并提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再據西川,聯合東吳對付曹操,以圖統一天下。劉備采納了諸葛亮的戰略策略,終于使自己與曹孫權成鼎足而立的三大集團。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
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2.三顧茅廬 詳細點 白話文 500字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擴展資料: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東漢末年,漢朝宗親左將軍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他們的談話內容即《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決策)。
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去南陽郡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隆中)的諸葛亮家去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漢晉春秋曰: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鄧縣隆中諸葛草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后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顧茅廬
3.三顧茅廬之后的故事(白話文
4
推薦
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中,我最清楚的是《三國演義》。但是,不論是胸懷大志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還是愛才如子的孫權,我一個也不為之動心。我所崇拜的,是料事如神、鞠躬盡瘁又死而后已的諸葛亮。 在關于諸葛亮的故事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故事還是家喻戶曉的——草船借箭。 話說,劉備三顧茅廬之后,又聯合孫權一起聯合抗魏。而吳國中的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智,從而想害死他。于是,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并叫魯肅去見諸葛亮。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讓魯肅幫忙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稻草人,排在船的兩邊。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但不能周瑜讓知道。 魯肅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材料。 魯肅照諸葛亮說的做。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曹軍那兒取箭。 這時候大霧漫天。天還沒亮,船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諸葛亮讓軍事大喊“多謝丞相送箭!”并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 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后長嘆一聲:我真不如諸葛孔明! 表現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并不止一個故事,想知道更多,就去翻翻《三國演義》。看了之后,你一定知道我為什么崇拜諸葛亮了
4.三顧茅廬白話文
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控制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說陷居在隆重中的諸葛亮通曉古今,博學多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決定請他出來幫助自己奪取天下。
劉備帶了關羽、張飛,準備一份厚禮,到隆中臥龍崗去拜見諸葛亮,欲請他出山,幫助他治理國家。不巧的是,那天諸葛亮那天不有家,劉備白走了一趟。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拜請諸葛亮。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
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
到諸葛亮家時,他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在臺階下站到諸葛亮來,才進入室內。
諸葛亮見劉備胸有大志,求賢誠懇,便與他暢談天下形勢,并提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再據西川,聯合東吳對付曹操,以圖統一天下。劉備采納了諸葛亮的戰略策略,終于使自己與曹孫權成鼎足而立的三大集團。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
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5.三顧茅廬 詳細點 白話文 500字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湖北襄陽城西南)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
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備再去請諸葛亮。
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于南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宏偉藍圖,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6.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白話文的,最好簡潔點
空城計的故事
諸葛亮屯兵于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
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
葛臨危不懼,傳令大開城門,還派人去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則登上城樓,端坐彈琴,
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
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三顧茅廬的故事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7.三顧茅廬之后的故事(白話文
4推薦 在我國的四大名著中,我最清楚的是《三國演義》.但是,不論是胸懷大志的曹操、禮賢下士的劉備還是愛才如子的孫權,我一個也不為之動心.我所崇拜的,是料事如神、鞠躬盡瘁又死而后已的諸葛亮. 在關于諸葛亮的故事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故事還是家喻戶曉的——草船借箭. 話說,劉備三顧茅廬之后,又聯合孫權一起聯合抗魏.而吳國中的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智,從而想害死他.于是,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并叫魯肅去見諸葛亮.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讓魯肅幫忙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稻草人,排在船的兩邊.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但不能周瑜讓知道. 魯肅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材料. 魯肅照諸葛亮說的做.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曹軍那兒取箭. 這時候大霧漫天.天還沒亮,船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諸葛亮讓軍事大喊“多謝丞相送箭!”并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 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后長嘆一聲:我真不如諸葛孔明! 表現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并不止一個故事,想知道更多,就去翻翻《三國演義》.看了之后,你一定知道我為什么崇拜諸葛亮了。
8.三顧茅廬譯文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今河南南陽城西)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原作如下: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9.改寫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成劇本今天要用
三顧茅廬劇本 地點:諸葛亮的家、劉備家 時間:三國時期 人物: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童子、小兵 (幕起,劉備兩次去拜訪諸葛亮,但都沒見著,他準備第三次去拜訪,但遭到了他的兩個結義兄弟的強烈反對) 張飛:(不耐煩地嚷道)大哥,這回不用您親自去,諸葛亮算個什么,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草民,何必哥哥親自去,我只要用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關羽:(也在一旁煽風點火)是呀!是呀!三弟說得沒錯,你何必總要勞駕自己呢?由我們去就行了. 劉備:(有一點生氣)你倆都是武將,懂什么,諸葛先生是天下的賢人,怎么能隨便派人去抓,你們真是一點兒都不懂得尊重人才.如果你倆不想去,就不要去了! (他倆低下了頭.幕落) (幕起,離諸葛亮的家還有半里多路時) 劉備:你們看,離諸葛先生的住處只有半里多路了,咱們還是下馬步行吧. (張飛剛想反駁道,但見關羽拉了拉他的衣角,又搖了搖頭,張飛明白了,便住了口.三人只好下馬步行.) (終于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童子出來開門) 劉備:請問這是諸葛先生的家么? 童子:是呀!是呀!請問您找誰? 劉備:我找你家先生. 童子:我家先生正在草堂午睡,您稍等一下,我馬上替你去傳信,先…… 劉備:(連忙打斷了童子的話)不用了,我就在此等候你家先生吧.張飛、關羽你倆在門口等候,我先進去. (劉備輕輕走了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等了半響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里睡著了.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 諸葛亮: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亮伸個懶腰翻了個身問童子)有客來了嗎? 童子:劉皇叔來此等候多時了. 諸葛亮:(責備童子)有貴客來,怎么不早叫醒我. 劉備:(劉備緊跟著上前并謙虛地對諸葛亮說)諸葛先生,我已仰慕您多時了.前兩次來訪先生,都不得一見.今能一見,真是快慰平生. 諸葛亮:不敢,不敢.這茅屋能勞您的大駕真是三生有幸呀.來來來,快請坐. 劉備:我等這次前來懇請先生出山,幫助我完成大業吧. 諸葛亮:我是一鄉野村夫,恐怕要辜負皇叔厚望. 劉備:不,先生可是世上有德高人……徐庶、司馬先生多次在我面前提及先生,說我若能得先生相助,就一定能得到天下. 諸葛亮:(拿出一張地圖)好吧,咱們來看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北占了天時;孫權擁有江東之險,在南占了地利;而皇叔著信義于四海,天下英雄賢才欲投奔于你之心已很久了,將軍可以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建基業,以荊、益之地,內修政治,外結孫權.則圖霸之業可興矣!這樣天下就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但荊州是劉表的,益州是劉璋的.他們都是我的皇親國戚,拿他們的地盤,怎么可以呢. 諸葛亮:我看了天相,劉表將不久人世,而劉璋軟弱無能,不是一個明君,以后必將歸于皇叔. 劉備: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開,如同拔開云霧見青天.希望先生能出山幫我. 諸葛亮:承皇叔看重,我一定效犬馬之勞. 劉備:現在好了,我這兒有了諸葛先生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如魚得水呀!來,從今天開始諸葛先生就是我軍的軍師. (小兵上前給諸葛亮帶帽子.) (劇終) (全體演員敬禮)。
10.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
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可是諸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有了孔明,就好象魚有了水了!”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三國演義三顧茅廬簡短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