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例考試焦慮求助者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一例考試焦慮心理咨詢案例報告姓 名:葛新磊單 位:合肥市新安江路小學【摘要】本案運用合理情緒療法為一例焦慮情緒求助者進行了心理咨詢,針對其非理性的信念進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矯治,指導求助者學會用新的、合理的認知方式,結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試焦慮,不安,緊張等情緒,并幫助她學會用現實,合理的思維方式。
在運用合理情緒療法的同時輔助放松療法,使她能以正確的積極的方式面對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本文詳細記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況和心理咨詢的過程。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 合理情緒療法 案例報告一 、一般資料鵬(化名),男,12歲,六年級一學生。成績優異,是班里的班長。
平時和同學相處得很融洽,是同學學習的榜樣,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二 、個人成長史足月順產,自幼身體健康。
在讀幼兒園時就表現出聰穎可愛的一面,深得幼兒園老師的喜歡。進入小學,因為其母親是小學教師,對他要求嚴格,他也很懂事,每次考試都能討得母親的歡心,母親一直也引以自豪。
通過了鋼琴業余八級。還參加了作為班、奧數班、繪畫班的輔導。
學習刻苦認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學習至今,似乎都沒有過失敗,從來都是一帆風順。
求助者的性格有兩面性:在老師和家長面前表現的較內向,聽話;在同學面前則能說會道,具有一定的領導才干,在同學中威望較高。三 、主訴和個人自訴主訴:近一個月來,情緒煩躁不安,焦慮,睡眠差,上課時易走神,作業效率明顯變差。
害怕各類考試,想到升學考試就更加煩躁。個人自訴:求助者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班級前三名。
學習上特別勤奮,認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今年春節走親訪友時,親戚朋友對求助者期望很高,認為她肯定能考上市最好的中學。
母親雖然沒有給予求助者以壓力,但行為表現出來,每天陪到深夜。一個月前,一次數學考試求助者得了七十幾分,被數學老師批評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責自己考這么的分數,以后怎么參加升學考試?以后上課加倍認真,生怕考試再考砸,可是越擔心越容易出狀況,兩個星期后的考試又不是優秀。
這樣上課時開始走神,注意力難以集中,作業效率也明顯變差,不該出錯的地方老是出錯。一想到幾個月后的升學考試,就渾身出汗,變得煩躁不安。
晚上睡覺有時也會翻來覆去睡不覺,故睡眠質量不高,擔心長期下去自己會出什么問題,想盡快擺脫這一窘境,前來尋求幫助。四 、觀察和了解情況求助者獨自求診,長得眉清目秀,衣著整潔,舉止得體,對咨詢師極有禮貌,有涵養。
說話時言語表達流暢,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為成績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質量不高。軀體方面:求助者無重大生理疾病,身體疼痛也無不適感,無家族精神病史及遺傳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穩定,生活習慣均無異常。社會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學習,做好班長工作,與家庭成員、老師、同學正常交往。
醫學檢查:母親曾帶求助者上醫院作醫學常規檢查,均無異常。五 、評估與診斷:(一) 評估: 綜合臨床所收集的資料,該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無感知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
個性穩定,無重大軀體疾病,無家族史及遺傳病史。求助者主要問題是不良的情緒反應和行為不適。
主要表現在求助者目前尚未從幾次考試失誤的事件中解脫出來,從而有了焦慮的情緒。其癥狀表面上與考試失誤有關,其實質與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相關,屬于心理咨詢的范疇。
(二)診斷:一般心理問題,屬于焦慮情緒診斷依據:1、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該求助者的知情意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能主動就醫,并且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表現出焦慮,煩躁,睡眠障礙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該求助者的反應強度不甚強烈,反應也局限在考試的范圍內,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等,無回避和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影響。
從病程看,病程只有1個多月,綜合以上,該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時間也較短,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a)心理測試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分,粗分52,標準分65,提示有中等焦慮。
b)根據以上依據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鑒別診斷有:1.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動求醫,有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
該求助者的知情意協調一致,個性穩定,有自知力,能主動就醫,并且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己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于2個月。
而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持續時間也較短。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3.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性神經癥在癥狀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出現泛化和回避,反應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關,持續時間長,大于3個月或半年。而該求助者雖然也以焦慮為主要癥狀,但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和回避,而且。
2.考試恐懼癥的真實案例
個 17 歲初中九年級的女學生曉彤小敏,因考試不理想,被母親當眾訓斥,心理受到極大的傷害,以致產生了對考試的恐怖。
經過收集小穎的基本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測驗,與小敏及其母親商定了階段性的咨詢目標,主要運用認知療法幫助小敏改變了錯誤認知觀念,消除了小敏的適應不良情緒和行為,解除了對考試的恐怖,咨詢效果明顯。 關鍵詞:認知療法 考試恐怖 咨詢案例報告 一、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因“害怕考試,心情郁悶、煩躁,愛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已一個月”而就診。
個人陳述:訴在期中考試時沒答好,老師 請家長來學校,當時母親看到試卷上的成績,在老師的辦公室里大聲訓斥自己,說自己是個“不求上進,笨到家的孩子,沒出息,不可救藥了。”當時辦公室里既有老師也有學生,大家都回頭看她,當時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心怦怦亂跳,雙手發抖。
第二天,老師發現她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精神,情緒不高。下午進行數學測驗時,她突然覺得頭暈目眩,心慌胸悶,呼吸急促,全身發抖,大汗淋漓,送到醫院后很快緩解,父母不放心而讓其住院一周,各項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
出院后只要提起與考試有關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緒低落,驚慌,感覺氣不夠用,發抖,如果不考試,則一切如常。一個月內,只要一有測驗和考試,就會無故發脾氣,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渴望能夠像其它同學一樣正常學習和參加考試,因為已經九年級,面臨升學考試,希望咨詢師能夠幫助她克服對考試的恐懼心理。 二、觀察和他人反映 身體和智力均發育正常,講話聲音清晰,情緒低落,意識清楚,接觸交談合作,言語流利,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有明確的求助要求。
從進入咨詢室到敘述完畢,都表現得比較自如,但在談到考試的事情時,情緒明顯煩躁和焦慮。 母親反映:小敏從小活潑外向,認識的人都很喜歡她,自尊心比較強,父母對她的要求很嚴格,一向都能夠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班主任的反映:學習基礎不錯,各科成績都很優秀。在班上與同學的關系很好,活潑、開朗,喜歡幫助人,同學和老師都很喜歡她。
但是,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也接受不了別人的成績比她好,期中考試沒考好,特意安慰了她,但她的情緒還是不穩定,經常無故與同學爭吵,吵后一個人哭泣,同學和老師勸解均無效。 一、一般資料 1、求助者:小敏,女,16 歲,初中九年級學生,與父母同住。
父母為國家干部,經詳細詢問、調查,父母無人格障礙和其它神經癥性障礙,家族無精神疾病歷史。 2、個人成長史 獨生女,足月順產,母親身體健康,孕、產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藥物。
4 歲上幼兒園,當時能識字 200 多,能背唐詩 100 余首,深得長輩和老師的喜歡。上學后學習成績一直優異,又能幫助其他同學,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愛,并成為班里的班干部,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沒有被老師批評過。
13 歲來月經,周期穩定,身體健康,未患過重大疾病。一直與父母同住,父母關系好,對小敏要求嚴格,期望很高。
從小活潑外向,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做得盡善盡美。 3、目前的精神狀態 感知覺尚好,情緒不穩定,邏輯思維清晰,情感表達自如、一致,注意力不集中,存在認知偏差,。
4、目前的身體狀態 經檢查后報告軀體無疾病。 5、目前的社會功能 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經常與同學爭吵,不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
6、心理測驗結果 1、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標準分 53 分。 2、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標準分 55 分。
四、評估與診斷 1、評估依據: (1)對考試表現出明顯和持久的恐怖。 (2)發作時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一想到考試就會出現驚慌,感覺氣不夠用等感覺恐怖的癥狀。
(3)出現考試恐怖有一個月的時間,且與創傷事件有關。 (4)對恐怖的處境——考試有回避行為,造成成績明顯下降。
(5)自己知道懼怕考試過分、不合理、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6)有自知力,能夠主動求醫。
(7)智能完整,能夠主動完成學業。 2、診斷:考試恐怖癥傾向 3、鑒別診斷: (1)與精神分裂癥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小敏的知、情、意是統一的,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無邏緝思維的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與抑郁癥相鑒別:小敏雖有情緒低落,但不是主要癥狀,也沒有興趣缺乏、自罪自責、自殺意念等癥,因此可排除抑郁癥。 (3)與焦慮癥相鑒別:焦慮癥和恐怖癥都以焦慮為核心癥狀,但兩者不同。
形成恐怖癥的焦慮是由特定的物體或處境引起的,為了減輕焦慮有回避行為。焦慮癥的焦慮是沒有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
4.診斷依據: (1)根據郭念鋒教授判斷心理正常與異常三原則,該求助者知情意統一,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行為,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癥狀由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引發;時程較長,在一個月以上; 反應強烈,痛苦無法自行解決;內容泛化,已經影響了正常的學習。
(3)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