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領帶來歷
領帶的由來
領帶始于羅馬帝國時代。那時,士兵們脖子上戴著一種類似圍巾和領帶的東西。直到1668年,領帶在法國才開始變為今天這種樣式,并發展成男子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那時候的領帶在脖子上要繞兩圈,兩端隨便地耷拉著。而領帶下面還有三或四個花結的波形絳帶。
1692年,在比利時的斯騰哥爾克的城郊,英軍偷襲了法國兵營。慌亂之中,法軍軍官無暇按照禮節系扎領帶,只是順手往脖子上一繞。最后結果,法軍擊潰了英軍。于是貴族時裝中又增加了斯騰哥爾克式領帶。
進入18世紀后,領帶交了厄運,取而代之的是白洋紗“脖套”(它折三下,兩端傳過系在后面的假發上的黑花結)。但從1750年起,這種男子服裝的裝飾就被淘汰了。這時“浪漫”式領帶出現了:這是一種方形白洋紗,它先對角折,然后再折幾下在胸前打結。領帶的系法十分講究,被譽為真正的藝術。1795年到1799年在法國又興起了新的領帶浪潮。人們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領帶,甚至在盥洗時也系著馬德拉斯布領帶。領結比以前系得更緊了。
19世紀的領帶高高地遮掩了脖子。后來出現了“硬胸”式領帶,是用大頭針別著的。它由各種料子制成,如綢緞、天鵝絨等。黑色的和五顏六色的領帶都時興起來了。到70年代,首次推出了自結花結領帶。第二帝國時代(1852—1870年)素有領帶的發明時代之稱。本世紀20年代出現了領帶夾子,30年代出現了編結領帶;但最主要的變化是領帶的大眾化,它已成為各種年齡、各行各業的男子服裝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你知道領帶的來歷
領帶的由來說法真的很多~ 一.領帶(tie)是英國婦女發明的。
那時,英國人吃東西只懂得吃豬肉(pork)和羊肉(mutton),吃的時候既不像中國人用(chopsticks),又不像西方其他國家的人用(knife and fork), 而是用手(hand)抓,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一啃就把胡子弄臟了,他們就用袖子(sleeves)去擦,這就給婦女帶來了麻煩,經常要為男人洗衣服。
為了對付男人這種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一塊布,讓他們擦嘴就用這塊布去擦。可是男人幾不得,還是改不了用袖子(sleeves)擦嘴得習慣。
于是,婦女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男人袖口前邊釘上幾個小石塊。久而久之,衣領下面掛布塊,兩只袖口前面釘石塊,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了。
后來,英國發展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在給男人整理衣服時,婦女們舍不得將已形成傳統習慣的兩件“寶物”扔掉。于是,她們煞費苦心地想出了一個新招兒,將掛在衣領下的那塊布改成系在脖子上的領帶(tie);將在袖口上釘石塊改成了釘紐扣(button),又從前邊移到后邊。
這樣一改,就成了人人喜歡的裝飾品,并逐漸成為世界流行的式樣。 二.從前,西方有一位商人,要去某地洽談一筆生意.這筆生意對他至關重要,如果談不成功,他就沒法活了,所以,他在出門時,特意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根布帶,準備在絕望時上吊自盡.辛好這趟生意做的很順利.商人成功了,也就沒有自殺. "布帶事件"傳出去后,人們紛紛效仿起來.在關鍵場合,有許多人愛把一根布帶套在脖子上,一方面是為了在絕望中方便的死去,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自己必勝的信心. 久而久之,"布帶"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領帶.。
3.領帶來歷
領帶的由來 領帶始于羅馬帝國時代。
那時,士兵們脖子上戴著一種類似圍巾和領帶的東西。直到1668年,領帶在法國才開始變為今天這種樣式,并發展成男子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那時候的領帶在脖子上要繞兩圈,兩端隨便地耷拉著。
而領帶下面還有三或四個花結的波形絳帶。 1692年,在比利時的斯騰哥爾克的城郊,英軍偷襲了法國兵營。
慌亂之中,法軍軍官無暇按照禮節系扎領帶,只是順手往脖子上一繞。最后結果,法軍擊潰了英軍。
于是貴族時裝中又增加了斯騰哥爾克式領帶。 進入18世紀后,領帶交了厄運,取而代之的是白洋紗“脖套”(它折三下,兩端傳過系在后面的假發上的黑花結)。
但從1750年起,這種男子服裝的裝飾就被淘汰了。這時“浪漫”式領帶出現了:這是一種方形白洋紗,它先對角折,然后再折幾下在胸前打結。
領帶的系法十分講究,被譽為真正的藝術。1795年到1799年在法國又興起了新的領帶浪潮。
人們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領帶,甚至在盥洗時也系著馬德拉斯布領帶。領結比以前系得更緊了。
19世紀的領帶高高地遮掩了脖子。后來出現了“硬胸”式領帶,是用大頭針別著的。
它由各種料子制成,如綢緞、天鵝絨等。黑色的和五顏六色的領帶都時興起來了。
到70年代,首次推出了自結花結領帶。第二帝國時代(1852—1870年)素有領帶的發明時代之稱。
本世紀20年代出現了領帶夾子,30年代出現了編結領帶;但最主要的變化是領帶的大眾化,它已成為各種年齡、各行各業的男子服裝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4.領帶的來歷
領帶的由來很多
1.領帶保護說 認為領帶最早起源于日耳曼,日耳曼人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茹毛飲血,披著獸皮取暖御寒,為了不讓獸皮掉下來,他們用草繩扎在脖子上,綁住獸皮。這樣一來,風也不能從頸間吹進去,既保暖以防風,后來他們脖子上的草繩被西方人發現,逐步完善成了領帶。另有人認為領帶起源于海邊的漁民,漁民到海里打魚,因為海上風大而冷,漁民就在脖子上系上一條帶子,防風保暖,漸漸地帶子成了一種裝飾。保護人體以適應當時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領帶產生的一個客觀因素,這種草繩、帶子便是最原始的領帶了。
領帶功用說 認為領土完整帶起源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需要,具有某種用途的,這里有二種傳說。
一種認為領帶起源于英國男子衣領下的專供男子擦嘴的布。工業革命前,英國也是個落后國家,吃肉用手抓,然后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成年男子又流行絡腮胡子,大塊肉一啃就把胡子弄油膩了,男人們就用袖子去擦。為子對付男人這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了一塊布專供他們擦嘴,久爾久之,衣領下面的這塊布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工業革命后,英國發展成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掛在衣領下的布化成了領帶。
另一傳說認為領帶是羅馬帝國時代,軍隊為了防寒、防塵等實用目的而使用。軍隊去前線打仗,妻子為丈夫、朋友為朋友把類似絲巾的方巾掛在他們的脖子上,在戰爭中用來包扎、止血。到后來,為了區分士兵、連隊,采用了不同花色的領巾,進而演變發展到今日,成為職業服裝的必需品。
領帶裝飾說 認為領帶起源是人類美的情感的表現。
17世紀中葉,法國軍隊中一支羅地亞騎 兵凱旋回到巴黎。他們身著威武的制服,脖領上系著一條圍巾,顏色各式各樣,非常好看,騎在馬上顯得十分精神、威風。巴黎一些愛趕時髦的紈绔子弟看了,倍感興趣,竟相仿效,也在自已的衣領上系上一條圍巾。第二天,有位大臣上朝,在脖領上系了一條白色圍巾,還在前面打了一個漂亮的領結,路易十四國王見了大加贊賞,當眾宣布以領結為高貴的標志,并下令上流人士都要如此打扮。
還有有一個 從前,西方有一位商人,要去某地洽談一筆生意.這筆生意對他至關重要,如果談不成功,他就沒法活了,所以,他在出門時,特意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根布帶,準備在絕望時上吊自盡.辛好這趟生意做的很順利.商人成功了,也就沒有自殺.
"布帶事件"傳出去后,人們紛紛效仿起來.在關鍵場合,有許多人愛把一根布帶套在脖子上,一方面是為了在絕望中方便的死去,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自己必勝的信心.
久而久之,"布帶"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領帶.
1668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巴黎檢閱克羅地亞雇傭軍,雇傭軍官兵的衣領上系著的布帶 ; 就是史料記載的最早領帶。領帶的歷史由此開始了;從此,服飾文化史上就盛開著一朵經久不衰且摧璨耀目的奇葩。
5.領帶 的來歷
傳說領帶是英國婦女的發明,它經歷了漫長而有趣的發展過程,英國原來是一處長期落后的國家,在中世紀,英國人以豬、牛、羊肉為主食,而且進食時不用刀叉或筷子,而是用手抓起一大塊捧在嘴邊啃。
由于那時尚無刮胡子的工具,成年男子都蓄著亂蓬蓬的大胡子,進食時,弄臟了胡子就用衣袖去擦抹。婦女們經常要為男人洗這種沾滿油垢的衣服。
在不生其煩之后,她們想出了一個對策,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一塊布,可隨時用來揩嘴,同時在袖口上釘幾塊小石塊,每當男人們再按老習慣用衣袖擦嘴時,就會被石塊劃傷。日久天長,英國的男人們改掉了以往不文明的行為,而掛在衣領下的布和綴在袖口的小石塊自然也就成為英國男式上衣的傳統的附屬物。
后來,就演化為受人歡迎的裝飾品──系在脖子上的領帶和綴在袖口的鈕扣,并逐漸成為世界流行的式樣。
6.領帶的來歷是否與成吉思汗西征有關
領帶的來歷與成吉思汗西征毫無關系!!! 關于領帶的來歷,說法有很多的,下面給你說幾種,其中第一種說法是社會比較認同的領帶的來歷。
一。領帶的前身是領巾,出現于17世紀。
當時,有一支作為路易十四雇傭軍隊的克羅地亞的騎兵部隊來到巴黎,他們的脖子上都系有一條傳統的彩色圍巾。 法國軍官看后爭相仿效。
巴黎街頭愛時髦的貴族和公子哥兒們也紛紛系起圍巾來。一次,一位大臣上朝時,也按流行方式在頸上圍了一條白圍巾,并在前面打了一個漂亮的結。
國王路易十四見了這種新奇飾物,大為賞識。于是宣布以領巾作為高貴的標記,下令凡爾賽的上流人士都這樣打扮。
領帶的前身---領巾就這樣誕生了。18世紀工業革命興起,資產階級大量生產時髦服裝,這時領帶才真正問世。
從此,領帶風靡了整個兩方世界,并逐漸傳遍全球,成為男子喜愛的裝飾品。 二。
是英國婦女發明的。那時,英國人吃東西只懂得吃豬肉和羊肉,吃的時候既不像中國人用筷子,又不像西方其他國家的人用刀叉, 而是用手抓,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
一啃就把胡子弄臟了,他們就用袖子去擦,這就給婦女帶來了麻煩,經常要為男人洗衣服。為了對付男人這種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一塊布,讓他們擦嘴就用這塊布去擦。
可是男人幾不得,還是改不了用袖子擦嘴得習慣。于是,婦女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男人袖口前邊釘上幾個小石塊。
久而久之,衣領下面掛布塊,兩只袖口前面釘石塊,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了。后來,英國發展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在給男人整理衣服時,婦女們舍不得將已形成傳統習慣的兩件“寶物”扔掉。
于是,她們煞費苦心地想出了一個新招兒,將掛在衣領下的那塊布改成系在脖子上的領帶;將在袖口上釘石塊改成了釘紐扣,又從前邊移到后邊。 這樣一改,就成了人人喜歡的裝飾品,并逐漸成為世界流行的式樣。
三。從前,西方有一位商人,要去某地洽談一筆生意。
這筆生意對他至關重要,如果談不成功,他就沒法活了,所以,他在出門時,特意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根布帶,準備在絕望時上吊自盡。辛好這趟生意做的很順利。
商人成功了,也就沒有自殺。 "布帶事件"傳出去后,人們紛紛效仿起來。
在關鍵場合,有許多人愛把一根布帶套在脖子上,一方面是為了在絕望中方便的死去,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自己必勝的信心。 久而久之,"布帶"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領帶。
7.領帶的十種作用
領帶的作用
看到網上一個帖子,挺有意思的,描述了領帶的10大作用,供大家欣賞,如下:
第一、領帶的作用是“打破單調和沉悶”,起到裝飾的作用,這一作用想必朋友們都清楚,不多說;
第二、領帶的作用是“保暖”,因為男士多穿襯衣,但是襯衣的紐扣并不能保證風不往懷里鉆,領帶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起到保暖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男士都是在天冷的時候打領帶的原因;
第三、領帶的作用是“餐巾紙”,吃完飯以后用來擦嘴,最為實惠,并且方便,隨身攜帶,剩去很多麻煩;
第四、領帶的作用是“毛巾”,外出洗臉洗手,或者天熱擦汗,真是方便及了,避免了使用別人的毛巾還擔心不衛生,非典期間這一作用尤為突出;
第五、領帶的作用是“餐巾”,吃飯時用來護住衣服,避免菜漬飯粒什么的臟了衣服,不用專門再系餐巾,非常令女士們羨慕;
第六、領帶的作用是“抹布”,無論是桌椅,還是石凳,都可以用領帶來擦灰塵,保潔又時尚,隨時隨地,都可以擦擦這,擦擦那,頗得老婆歡心;
第七、領帶的作用是“面巾紙”,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一旦偷偷流淚了,怎么辦?女士一般都有面巾紙,要吧太丟面子,不過男士有辦法,用領帶,實在是高;
第八、領帶的作用是“擦鞋布”,都知道皮鞋是男士的第二面孔,可是外面又實在是臟,往往出門前擦得油光呈亮的皮鞋,很快就布滿了灰塵,出門又不可能帶著擦鞋布,而商務會談馬上又要開始了,不過沒有關系,蹲下來,用領帶輕輕一拭,立馬解決;
第九、領帶的作用是“手帕”,手帕是用來干什么用的?當然是用來擦鼻涕,雖說都是些大老爺們,但是也難免有鼻涕,好了,用你的領帶擦吧,又快又干凈,領帶回家一洗就可以了;
第十、領帶的作用是“自殺工具”,無論是事業遇挫,還是感情受傷,或者名譽受損,想不開了,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使勁一拉自己的領帶,很快,什么痛苦都沒有啦!
8.領帶是怎么來的
領帶始于羅馬帝國時代。那時,士兵們脖子上戴著一種類似圍巾和領帶的東西。直到1668年,領帶在法國才開始變為今天這種樣式,并發展成男子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那時候的領帶在脖子上要繞兩圈,兩端隨便地耷拉著。而領帶下面還有三或四個花結的波形絳帶。
1692年,在比利時的斯騰哥爾克的城郊,英軍偷襲了法國兵營。慌亂之中,法軍軍官無暇按照禮節系扎領帶,只是順手往脖子上一繞。最后結果,法軍擊潰了英軍。于是貴族時裝中又增加了斯騰哥爾克式領帶。
進入18世紀后,領帶交了厄運,取而代之的是白洋紗“脖套”(它折三下,兩端傳過系在后面的假發上的黑花結)。但從1750年起,這種男子服裝的裝飾就被淘汰了。這時“浪漫”式領帶出現了:這是一種方形白洋紗,它先對角折,然后再折幾下在胸前打結。領帶的系法十分講究,被譽為真正的藝術。1795年到1799年在法國又興起了新的領帶浪潮。人們系起白色和黑色的領帶,甚至在盥洗時也系著馬德拉斯布領帶。領結比以前系得更緊了。
19世紀的領帶高高地遮掩了脖子。后來出現了“硬胸”式領帶,是用大頭針別著的。它由各種料子制成,如綢緞、天鵝絨等。黑色的和五顏六色的領帶都時興起來了。到70年代,首次推出了自結花結領帶。第二帝國時代(1852—1870年)素有領帶的發明時代之稱。本世紀20年代出現了領帶夾子,30年代出現了編結領帶;但最主要的變化是領帶的大眾化,它已成為各種年齡、各行各業的男子服裝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領帶的由來說法真的很多~
一.領帶(tie)是英國婦女發明的。那時,英國人吃東西只懂得吃豬肉(pork)和羊肉(mutton),吃的時候既不像中國人用(chopsticks),又不像西方其他國家的人用(knife and fork), 而是用手(hand)抓,大塊大塊地捧到嘴邊去啃。一啃就把胡子弄臟了,他們就用袖子(sleeves)去擦,這就給婦女帶來了麻煩,經常要為男人洗衣服。為了對付男人這種不愛干凈的行為,婦女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男人的衣領下掛一塊布,讓他們擦嘴就用這塊布去擦。可是男人幾不得,還是改不了用袖子(sleeves)擦嘴得習慣。于是,婦女們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男人袖口前邊釘上幾個小石塊。久而久之,衣領下面掛布塊,兩只袖口前面釘石塊,就成了英國男式上衣傳統的附屬物了。
后來,英國發展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人們對衣食住行都很講究,在給男人整理衣服時,婦女們舍不得將已形成傳統習慣的兩件“寶物”扔掉。于是,她們煞費苦心地想出了一個新招兒,將掛在衣領下的那塊布改成系在脖子上的領帶(tie);將在袖口上釘石塊改成了釘紐扣(button),又從前邊移到后邊。這樣一改,就成了人人喜歡的裝飾品,并逐漸成為世界流行的式樣。
二.從前,西方有一位商人,要去某地洽談一筆生意.這筆生意對他至關重要,如果談不成功,他就沒法活了,所以,他在出門時,特意在自己的脖子上套了一根布帶,準備在絕望時上吊自盡.辛好這趟生意做的很順利.商人成功了,也就沒有自殺.
"布帶事件"傳出去后,人們紛紛效仿起來.在關鍵場合,有許多人愛把一根布帶套在脖子上,一方面是為了在絕望中方便的死去,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自己必勝的信心.
久而久之,"布帶"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