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城蘇州的簡介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美譽的蘇州市位于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
現轄4區(平江、滄浪、金閶、郊區)6市(常熟、張家港、昆山、吳江、太倉和吳縣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城區為66萬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571萬。 公元前514年,吳大夫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為吳王建造闔閭大城。
四周城墻開有八座陸門,以象天之八風,八座水門,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遺址至今依稀可尋。
城內府衙、兵營、庫房、作坊、市場、民居、和娛樂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積約為14平方公里,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粉墻黛瓦,小橋流水,整體呈長方形雙棋盤式。
街道兩旁綠樹成蔭,景色宜人。隋開皇九年,始名蘇州。
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流經蘇州,給東方威尼斯增添了新的魅力。此名自隋唐沿用至今。
蘇州城形成 早、規模大、變遷小,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故而蘇州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 蘇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歷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
在吳縣唯亭鎮北2公里,陽澄湖南岸的草鞋山發掘出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發現陶、石、骨、玉等生活、生產和裝飾用品1100多件。尤其重要的是還出土了中國最早的紡織殘品(葛),表明蘇州一帶是中國紡織的發祥地之一。
蘇州現有69座古典園林,其中網師園、拙政園、留園和環秀山莊最著名。蘇州園林藏而不露,為退避塵囂的場所。
它們揉合了道、釋、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縮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蘇州園林藝術充分代表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其造詣之高,世無倫比。
蘇州是個得天獨厚的地方。得天獨厚不完全是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還在于她的文化積淀的深厚;地理的優勢是得于天,文化的優勢是得于人,天人合一形成了蘇州這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蘇州古城東臨上海,西接太湖,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年平均氣溫在15.7℃,地屬溫帶,有明顯的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屬于平原丘陵區。
古城面積14.2平方公里,東西窄,南北寬,呈長方形。城周有內外兩條護城河,四周有水陸城門7座,陸城門1座。
雖然古老的城墻大多被毀壞,城門也拆除幾盡,但最古老的盤門水陸城門仍保留完好,護城河及水巷、小巷并行的仍可見到。蘇州城內河道眾多,總長35公里,在這些寬寬窄窄的河面上有各式拱橋、梁橋186座。
所以13世紀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游過蘇州后,稱蘇州為“東方的威尼斯”,從此這個美譽就一直沿用至今。 蘇州古城歷經2500年歷史的洗滌,所體現出來的城市形象相當有個性:房屋都是清一色的白墻和黑灰色的瓦,仿照蘇州古典園林粉墻黛瓦的建筑特色。
蘇州的園林是蘇州的驕傲,明清時期,蘇州有園林271處,目前存有六十多處。蘇州的園林為什么多而精呢,這和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蘇州的地理、人文都有關系。
蘇州在隋唐時期經濟已經非常發達,僅次于長安,經濟的發達奠定了文化的發展。隨著科舉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范仲淹創建了宋代歷史上第一個、又是規模最大的的地方學府——蘇州文廟府學。
蘇州真正成了文人薈萃之地。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了科考,不論是衣錦還鄉還是告老退隱,他們在蘇州營造了一個與自然相融、與天地共存的生活空間,他們把文學、書畫以及對生命的理解滲透到園林中。
所以,蘇州園林不只是物質的空間,更是古代文化人精神的世界。和蘇州園林密切相關的還有昆曲、評彈、吳歌。
昆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它以其文雅的吐詞、柔糯的唱腔、舒緩的節奏與蘇州園林貼切的糅為一體;評彈是一門具有戲劇性、文學性和音樂性的綜合性說唱藝術,它不僅唱腔曲調動聽,而且注意文字,能雅俗共賞,深受社會各階層喜愛;吳歌為江南民間歌謠的總稱,以清新委婉的曲調和吳儂軟語的地方特色而名傳遐邇。 另外,蘇州又是“富庶之邦”,物產富饒。
蘇州土地肥沃,農耕發達,種植水稻、麥子、油菜、蠶桑、豆類、蔬菜等作物。水稻產量全國領先,米質精良,且有蘇御糯等名品。
秀麗多姿的太湖流域物產尤為豐富:洞庭紅桔、枇杷、楊梅、銀杏、茶葉、莼菜等花果久負盛譽,魚類品種繁多,以銀魚、白蝦、白魚最為有名,被譽為“太湖三白”。另外,蘇州陽澄湖的大閘蟹也因其個大味美馳名中外,素有“蟹王”之稱,章太炎夫人湯國梨有詩贊道:“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所以說蘇州是典型的“魚米之鄉”。
栽桑養蠶是又一盛事,“鄉間無曠土,春夏之交,綠蔭彌望”。蘇州地區氣候濕潤、四季分明,蠶繭質量好。
曾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之譽的蘇州,絲綢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強,出口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無論質量和產量在全國都名列前茅,是有名的“絲綢之府”。 隨著蘇州經濟的發展,在蘇州古城的東面和西面又分別擴出了兩個大區域:中新合作的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
美國《商業周刊》羅列的世界九大新興工業城市,亞洲地區唯一的一個就是蘇州。蘇州已經成了國際投資的熱點,高新技術集中的區域。
只要走出。
2.水上城市蘇州的簡要介紹150
水上城市——蘇州
長江下游,太湖之濱,有座綿延了二千五百余年,深蘊姑蘇文化的水鄉古城
———蘇州。蘇州西依太湖,北枕長江,氣候溫和濕潤。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一句流傳已久的贊語,蘇杭的典雅園林,高聳
的古塔,江南細雨中的小橋、流水、人家,給人一種詩意盎然的情趣。蘇州的山
光水色,爭妍斗奇———“山溫水軟似名姝,三山六水一分田”,自然環境悅目
賞心;蘇州的街巷臨河,恬靜雅潔;蘇州的美在于其柔美、溫文、清雅、細膩。
整個蘇州就是一座巨大的水上林園:粉墻黑瓦的民居、縱橫流淌的河水、古
樸動人的石橋,錯落相映,情景悠遠———令人不由得想起那座著名的水城威尼
斯。魚米之鄉的富庶是古城蘇州持續繁榮的物資基礎,江南的富裕、江南的安寧
、江南的詩書風流使人為之傾到。這座已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已成為了世
界文化遺產,“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樓三百九十橋”的東方韻味具有了世界意義
登上高高的北寺塔,可以俯瞰古城風光,而人民路與觀前街交會處,則是蘇州
最繁華的街區。品蘇州名菜,聽蘇州評彈,賞蘇州園林,實為人生一大幸事。
望采納O(∩_∩)O謝謝
3.世界四大水城簡介
威尼斯
在意大利東北部,全城以一條長45公里的運河為“主街”、177條水道為“支街”,加上2300條水巷,428座橋梁,成為世界水域之都。
阿姆斯特丹
是荷蘭首都,城內有100多個小島,100多條運河,1000多座橋梁。河水四通八達,游艇無處不到。
斯德哥爾摩
號稱“北歐的威尼斯”,為瑞典首都,它東瀕波羅的海,西連海拉倫湖,有15個小島,島間水道、橋梁密布,連成一片。
蘇州
我國水城蘇州,又稱“東方威尼斯”。城內水巷錯雜、橋梁數百座,連接著具有中國特色的園林200多處。
4.東方威尼斯——蘇州的簡介
蘇州百科名片 中文名稱: 蘇州 別名: 姑蘇、平江 行政區類別: 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 所屬地區: 江蘇省 下轄地區: 金閶區、滄浪區等 政府駐地: 金閶區 電話區號: 0512(+86) 郵政區碼: 215000 地理位置: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 面積: 8488平方公里 人口: 2009年,戶籍總人口826萬人 方言: 吳語(Wu Chinese) 氣候條件: 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蘇E 市花: 桂花 市樹: 香樟 時間: 北京時間。
UTC+8。 目錄[隱藏]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交通情況高速公路 鐵路 城市地鐵 歷史文化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民族宗教 經濟國內生產總值 開發區概況 主要外企 高校院所 蘇州旅游蘇州A級景區點名錄 蘇州紅色旅游 蘇州旅游節日 最佳旅游時間 主要賓館 蘇州特產 蘇州戲曲 蘇州方言 蘇州名人 友好城市 其它蘇州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交通情況 高速公路 鐵路 城市地鐵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民族宗教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 開發區概況 主要外企 高校院所 蘇州旅游 蘇州A級景區點名錄 蘇州紅色旅游 蘇州旅游節日 最佳旅游時間 主要賓館蘇州特產蘇州戲曲蘇州方言蘇州名人友好城市其它蘇州 市情概況 蘇州,中國城市,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蘇州虎丘塔公元前514年建城,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也是4個全國重點環境保護城市之一。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
蘇州是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位于,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滬鐵路、京滬高鐵(在建)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東北枕長江,東距上海市區80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
蘇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因其從古至今繁榮發達、長盛不衰的文化和經濟,被譽為“人間天堂”,素有“絲綢之都(絲綢之府)”、“園林之城”。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今有“回眸難忘錦繡園,淺笑又憶煙雨巷”的名聯傳誦于世。
又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一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
2004年曾經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2006年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2007舉辦了第16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并將金雞獎初評永久評獎基地落戶——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戶蘇州太湖的全國首個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國性一級民間社團組織——太湖文化論壇,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
太湖文化論壇的成立將為世界文明的對話以及區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個永久性的平臺。太湖文化論壇永久壇址設在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中信太湖城,太湖文化論壇常務理事會設在中國北京。
蘇州城市精神 崇文 融合 創新 致遠 市標蘇州市標 蘇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5次會議于1995年4月26日通過以水城門、流水、蘇州(用漢語拼音)組成的圓形圖案為蘇州市市標。圓形象征日月同輝,天長地久;圖案中央的水城門突出了蘇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水城門下面的流水表示蘇州是“江南水鄉”兩個圓形組成的偏心圓展示了蘇州勃勃生機,燦爛輝煌的明天。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蔣宏坤(省委常委),市長閻立。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共12個。
蘇州共轄7個市轄區(金閶區、滄浪區、平江區、蘇州國家高新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和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代管5個縣級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昆山市、吳江市)。市區戶籍人口240.21萬人。
全市暫住登記人口472萬(2009.1數據)。 市轄區:人口367.64萬人(截止至2009.12.31)面積1650平方公里 吳中區 (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
郵政編碼215128)(駐長橋街道) 長橋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橫涇街道/香山街道/蘇苑街道/龍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鎮/木瀆鎮/胥口鎮/臨湖鎮/東山鎮/金庭鎮(舊稱-西山鎮)光福鎮 相城區 (面積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郵政編碼215131(駐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黃橋街道/北橋街道/望亭鎮/黃埭鎮/渭塘鎮/陽澄湖鎮蘇州工業園區金閶區 (面積 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
郵政編碼215008) (駐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園街道/虎丘街道/白洋灣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區 (面積 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郵政編碼215005) (駐平江路街道) 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錦街道/婁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 (面積 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
郵政編碼215006) (駐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南門街道/胥江街道/吳門橋街道/葑門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區 。
5.東方威尼斯——蘇州的介紹
自然環境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蘇州地區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周圍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
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因其從古至今繁榮發達、長盛不衰的文化和經濟,被譽為“人間天堂”,素有“絲綢之都(絲綢之府)”、“園林之城”的美譽。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
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一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2004年曾經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
2006年又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編輯本段]三、交通情況 蘇州自古有京杭迀河貫穿而過。
現有京滬鐵路以及312,204等多條國道經過蘇州。蘇州周邊有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無錫碩放機場。
2007年蘇州正在建設輕軌 。預計2012年左右投入使用。
其高速公路密度達到德國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樞紐城市。 [編輯本段]四、歷史文化 蘇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
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水陸并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占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游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游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鐘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巖、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于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筑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蕩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拙政園和留園更躋身“中國四大名園”之列,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蘇州發現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著名的有趙陵山遺址、少卿山遺址、綽墩遺址、草鞋山遺址、羅墩遺址等,其中趙陵山遺址1992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現之一。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
她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蘇州園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逾4200年,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園林城市。
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跡密度在中國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國第三位.一般認為,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
其中蘇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雙遺產”集于一身.現在進入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的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和江南水鄉古鎮.蘇州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園林列世界文化遺產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為代表之。
6.水鄉蘇州作文 水城450字
蘇州,是江南的漁鄉、米鄉更是水鄉。
清晨,天邊剛剛泛起紅暈,鳥兒都沒鳴唱,山也靜靜的,蘇州人家就提著油燈,架著小木船在湖泊中輕輕蕩漾,趁魚蝦都沒醒來之時,拿著大網叉,挖起一網泥漿,在湖水中分揀出小魚小蝦,給水田里的大魚吃。太陽露出半邊臉時,小木船上就有了一小堆魚蝦了,回到自家的田地里,在種水稻的綠色水田中放養著的魚已經開始活動了。這時,男人們扛著一桶桶魚蝦,用大鐵叉往水田中撒,大魚們就沖上來翻滾著,把魚料一搶而空,吐出幾個打泡泡,大概是在表示感謝吧。
當太陽完全升起時,湖邊往往會有一群水娘們劃著一個個圓圓的大木盆,在水中拉起一種綠色和紅色相間的植物,摘下上面的果實,那是水菱。她們的動作是那么的輕快,還不時發出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倘若你走過去,她們會用一種方言熱情的跟你打招呼,或是剝出幾個剛采的小水菱遞給你。白嫩的水菱,就像那些蘇州水娘們的笑臉一樣可愛,咬一口,一股清涼的感覺直沁肺腑!
他們的屋后假使有一條小溪,那么在夏天月明人靜的夜里,常常會瞧見一些孩子,拿著小手電,提著根木棍,在消息中捉青蛙。蒸、爆、炒。。無論哪種燒法,孩子們捉回來的青蛙,被水娘們一做,就成了一道美味。
蘇州,不論什么,都與水有關,是名副其實的水的故鄉。
7.江蘇蘇州的簡介
蘇州城市宣傳片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江蘇省第二大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蘇州位于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以及經**批準的較大的市,蘇州市委書記為江蘇省委常委高配,享受副省級行政待遇。蘇州是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中心、工商業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轄的常熟市、昆山市、吳江市、太倉市和張家港市這五個縣級市的經濟實力均列全國百強縣(市)前五位,昆山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并列第一,吳江市位居第二,太倉市排名第四。
在香港《GN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報告中,蘇州城市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六(含港澳臺)[1],在江蘇省轄市當中名列第一,僅次于香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 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北瀕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東距上海市區81千米。
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園林之城”。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一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城市。
蘇州高新區獅山CBD 2004年曾經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2006年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戶蘇州太湖的全國首個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國性一級民間社團組織——太湖文化論壇,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論壇的成立將為世界文明的對話以及區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個永久性的平臺。
太湖文化論壇永久壇址設在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花樣年的太湖天城,太湖文化論壇常務理事會設在中國北京。 蘇州城市宣傳片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江蘇省第二大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蘇州位于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以及經**批準的較大的市,蘇州市委書記為江蘇省委常委高配,享受副省級行政待遇。蘇州是中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是江蘇省重要的經濟中心、工商業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下轄的常熟市、昆山市、吳江市、太倉市和張家港市這五個縣級市的經濟實力均列全國百強縣(市)前五位,昆山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并列第一,吳江市位居第二,太倉市排名第四。
在香港《GN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報告中,蘇州城市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六(含港澳臺)[1],在江蘇省轄市當中名列第一,僅次于香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 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北瀕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東距上海市區81千米。
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園林之城”。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一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城市。
蘇州高新區獅山CBD 2004年曾經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2006年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戶蘇州太湖的全國首個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國性一級民間社團組織——太湖文化論壇,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論壇的成立將為世界文明的對話以及區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個永久性的平臺。
太湖文化論壇永久壇址設在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花樣年的太湖天城,太湖文化論壇常務理事會設在中國北京。
8.你了解哪些“水鄉”“水城”(“山鄉”“山城”)選一處介紹給大家
云卷輕紗煙雨迷朦 哦 正是江南多雨季 屋朦朧 橋朦朧 輕輕的落花 淡淡的流水 晃蕩的烏蓬船伴著 悠悠的古琴。
倚亭觀望 一道道彎彎雨巷若隱若現 一把把古色雨傘美麗流動 一條條清冽小河清澈見底 一句句吳儂軟語溫暖人心 那青石板歲月風蝕的痕跡 那小橋旁緩緩搗衣的阿婆 這是江南的幽雅本色 這是流逝的歲月才能磨礪出來的溫馨 空氣中夾雜著桂花的清香 忽聞遠處傳來的少女嘻鬧聲 回蕩在這悄悄雨巷 一個個阿娜多姿 笑靨滿面 款款而來 一會又和著歌謠夾著雨絲輕盈遠去。名師點評:優美的詩句,動人的旋律,每一句都可以把讀者帶進那迷人的水鄉人家。
中間那幾組疊詞“一道道、一把把、一條條、一句句”基本上就可以概括水城蘇州的特點。小作者寫出了自己對蘇州的感受,文筆流暢,是首優秀的詩歌。